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苏厨 > 第一千六百九十章 接见

苏厨 第一千六百九十章 接见

作者:二子从周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4:05:38 来源:笔趣阁

六月,河北四路都转运使苏油上奏,一好一坏两件事。

好事是太原定襄又一条道路——井陉道五百里拓宽工程全线告毕,新扩宽的道路能容两辆厢车并行,河东路与河北三路的沟通更加紧密,从此太行腹地的丰富矿藏,能够源源不断地运出来,补足四路所需。

坏事儿就是河北四路都经略司监军李宪,卒。

真实历史上的李宪,因为诸路伐夏大败,就他独取兰州,而被神宗嘉奖。

但是之后因和沈括救援永乐城不利,导致永乐城大败,遭到大臣们猛烈弹劾。

其后虽然守兰州有功,又因为生性残忍,贪功饰过,再次遭到猛烈抨击,最后落得罢职贬官的下场。

平心而论,李宪至少打出了当时宋军中少有的胜仗,朝臣们对他的打击,除了李宪自己的毛病外,更多的是文官对带兵宦官的天然敌视。

当时甚至有朝臣喊出了“西羌之祸害小,任用李宪之祸害大;李宪无功祸害小,李宪有功祸害大”这等无厘头的口号。

但是这这个时空,文官们对李宪的态度要好得多,因为大宋如今有能碾压李宪的文官。

苏油。

而苏油除了偶尔爱拿中官们恶作剧,其实对他们没有任何的偏见。

只要能做好自己的分内工作,就是好同志。

而中官们也有直接体会,知道苏油是真拿他们当人,毫无歧视,因此将他的恶作剧,解读为司徒要在文官们面前装样子。

其实是自己人,只是不敢走太近而已。

玩笑归玩笑,但是该给的荣誉、功劳,司徒决不会因为自己是中官就打折,更不会贪墨隐藏,从来都是直达天听。

中官能在皇帝那里留下名声,这可比什么都重要。

果然,苏油再次秉承了一贯风格,上奏李宪的功绩,要求朝廷念其功劳,予以优待。

还主动整理出他的奏议,发现竟然多达七十卷,主要都是对于西北军事的见解。

更加离奇的是,还在李宪家中发现了《经制财用》三十卷!

这是苏油离开宁夏之后,李宪继续镇守兰州,赵顼改熙河路为熙河兰会路,命李宪提举熙河兰会路边防财用司的时候,李宪根据苏油发展河西的战略,结合河西走廊特殊的地方经济情况,以及兰州的繁华商贸,总结出来的关于西北边防战略经费筹集、分配、使用的大著作。

不知道为什么,李宪组织幕府完成这部著作之后,竟然没有上报朝廷,也没有告诉任何人!

苏油经过研读之后,发现这部书的价值,甚至远胜七十卷《奏议》。

如果苏油以李宪一介中官也报以偏见,这部关于西北战时经济组织的文献,可能就会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

一个性格鲁莽,作战方式蛮横粗暴,跟谄媚之徒彭孙搞出“捧臭脚”典故,充满了民国文盲军阀无厘头风格的“李婆婆”,竟然悄不声地干出了这么一件大事儿!

估计李宪也是出于对自己身份与名声的自卑,认为即使送上朝廷,也不可能引起任何重视,甚至会引来朝官们的攻击,说他贪鄙无度,搜刮刻毒,最终选择了将这部巨著藏于家中,秘不示人。

苏油亲自给这部著作做了序,作为曾经平夏战役的主官,和之后建设宁夏的开创者,给予了这部著作极高的评价,认为其不仅具有历史价值、甚至具有学术价值和战略价值。

序文的最后也说出了自己对李宪将这部书秘不示人原因的猜测,指出了士大夫中流行的偏见,不符合天理人情之道,更是缺乏自信,妄自尊大的表现。

高滔滔对李宪并没有任何看法,不过在苏油点破士大夫们心里的黑暗面以后,大家开始再次用新的目光审视这个中官的一生。

在这个时空里,李宪的功业其实和真实时空差不多,不过苏油给力,灭了交趾,灭了夏国,没让李婆婆的功劳被抹杀在一干败绩当中而已。

朝廷最后追授李宪右武卫上将军,武泰军节度使,谥敏恪。

诰文里总结李宪的功绩:

“以中人侍帷幄,备闻谟训,俾临制阃外,遂能恢斥疆土,降其渠率。

置阵行师,有名将风烈。

至于决胜料敌,虽由中覆,皆中机会。

比自临洮,率众躬将。摧殪丑虏,恢复故疆。鼓行羌中,屡以捷告。”

但是李宪的死也导致了问题,河北四路八万新军,没有监军了。

不过太监倒是不缺,有一个宋用臣,一个石得一。

但是宋用臣是工程师本师,对治军一窍不通,石得一年轻时只干过带御器械,后来最多也就领过宫内的电报班,干过皇城司,同样没啥军事经验,而且高滔滔非常讨厌他。

最终高滔滔从京城另外指派了一个宦官,刘惟简。

刘惟简做过昭宣使、康州刺史、高阳关路兵马都监,入内押班,算是知兵之人。

英宗初立,刘惟简自河北来朝,请对寝门,宫里的内官问难他,只引他去见了曹太后。

刘惟简立福宁殿下不去,雨尽沾衣,英宗起坐帏中望见,呼问曰:“诸路如汝者几人,何以独来?”

刘惟简对曰:“陛下新即位,臣来自边塞,未瞻天表,不敢辄还,不知其他。”

英宗叹曰:“小臣知所守如此。”于是将其姓名书于屏间。

赵顼即位,览英宗所题屏,发现了刘惟简的名字,于是擢他干当延福宫,从此成为亲信。

交趾谋叛,赵煦派刘惟简先去调查,刘惟简回来告诉赵顼说:“帅臣刘彝贪功生事,罪当诛。乾德狂童,颈不足系。”

结果交趾造反声势浩大,让大宋手忙脚乱。

打交趾的时候,刘惟简在郭逵手下行走,大宋发现交趾非常难打后,紧急任命苏油救火。

虽然最终获胜,刘惟简还是因之前的情报失误,被夺一官。

五路伐夏时,刘惟简在家守关,和苏油也没有交集。

其后案阅河北保甲,振济京西水灾,参定诸陵荐献,算是有些功劳,但是因为太监的老毛病——贪墨,被言官弹劾去职。

结果因祸得福,刘惟简被夺去差遣之后,神宗念在他是老人,忠心,也有功劳,便命他去照顾赵煦,结果又成了赵煦的潜邸旧人。

从那个时候起,苏油和刘惟简才算是稍稍有了些交集。

苏油不知道派刘惟简来监军到底是谁的意志,但是这个人选,无论是对国家,对军队,还是对自己来说,都相当不错。

……

庚寅,诏诸路安抚、钤辖司,并西京、南京,各赐资治通监一部。

辽国遣使崇义军节度使萧迪,副使中大夫、守太常少卿、充干文阁待制王可见来贺坤成节。

除此之外,辽国使团还带来了一百二十人的理工学习队伍,苏油在大名府接见了他们。

这些人有的都四五十岁了,领队之人,却是室纯之子室恭。

辽人的装束,上身更像工装,这也是骑马游牧之族应有的样子。

不过室恭的上身衣服却是蓝色的帆布,苏油一看就知道是当年李庸出使辽国时的那一身,不由得笑道:“侍郎不脱理工本色,倒与我朝一位侍郎相似。”

室恭躬身道:“李家三代,为辽国水利做出巨大贡献,至今南部陌野人家,多有为立牌位的,所谓‘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后学对司徒开一门明道显学,一直崇仰,今日得见,幸何如也。”

苏油赶快扶起:“世兄客气了,令君致仕室尚书,才是我佩服的人物。辽国不同与大宋,无论学术氛围,书籍收藏,民间工技,都和大宋未可同日而语。”

“非心坚智强,出类拔萃之人,断无法达到令君的成就。去年冬月,我托赴辽商贾给他带去的丝绵被,他收到了吧?”

室恭感激道:“家君年迈畏寒,又经不得煤烟火气,皮裘又太沉,有了司徒赠与的丝绵被,去冬好过多了,此次室恭使宋,家君特意嘱咐,一定要向司徒当面致谢。对了……”

说完从侍从手里取过一席坐褥:“这是极北的紫貂皮茵席,家君说来而不往非礼也,请司徒收下。”

苏油哈哈大笑:“可感谢室尚书了,家中新添了孙儿,这个在冬日垫他摇床里,可是正好。走吧,我为你们接风洗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