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苏厨 > 第一千五百六十七章 建议

苏厨 第一千五百六十七章 建议

作者:二子从周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4:05:38 来源:笔趣阁

冬,十月,丁丑,泸南经略使熊本上奏,罗氏蛮叛平。

范孺帅三千新军入赤水,直如摧枯拉朽,所到之处打土豪分田地,开仓放粮,宣传大宋德政。

嶲州白谙派遣祖庙巫师,深入罗氏诸郡传道,《诗经·硕鼠》之歌,再次传遍滇东大山大谷。

罗氏穷蹙无计,意欲归降,然而这一次,大宋予以了拒绝。

大宋对边州,一向行羁縻之策,边蕃时降时叛,已经成了家常便饭。

但是这一次,大宋朝野上下,要求对罗氏严惩,不为别的,就为他刺激到了读书人的神经,朝野同声,要求替秀才梁琛报仇。

梁琛所代表的是“仁”,罗乾祐所代表的是“暴”,罗乾祐虐杀梁琛,这是挑战了大宋的统治理念与底线。

就连吕公著都在都省联席会议上愤怒声讨了罗乾祐的罪恶,今日以暴克仁都能被原谅的话,那大宋今后还有何脸面,自称以仁孝治天下?!

梁琛的事迹已经被大宋报纸广为传播,晏小山在《时报》发表署名文章《纪念梁伯玉君》:“幼颂诗书,行蹈礼义,以孱弱之躯横身抗暴,当是时也,其乃知可免而逞勇耶?亦或知不免而罔顾耶?

诗云‘伯也执殳,为王前驱’,梁君其谓欤!

设无后报,岂天理人情所可容?!”

士大夫纷纷写诗撰文,称颂梁琛,太学生组织去昭忠祠集体献祭,要求朝廷激扬忠烈之气,惩处叛逆之臣。

群议汹汹,朝廷最终下旨,罗乾祐谋反,残害忠良,巨恶盈天,所在不赦。

命令江门军范孺严加围剿,务得罗乾祐,械送京师,父子十六以上,明正典刑,显戮都下!

朝廷的诏命明显给范孺的军事行动增加了难度,打死罗乾祐就跟踩死一只蚂蚁差不多,但是要活捉还是麻烦。

好在这次征剿群众基础不差,加上新式战法的使用,范孺以连排为单位,采取遍地开花战术,很快将罗氏武力彻底瓦解。

范孺是范龙山后人,军事上师从苏烈囤安军一脉,特种战术一直就是长项。

最后范孺带领自己的亲军,连夜摸上罗乾祐据守的土围子,抓获了罗乾祐,然后固守到大军到来,彻底完成了这项作战任务。

大宋最后一块土司自治地区——罗氏蛮,正式纳入朝廷管辖,朝廷任命熊本为泸南节度使,设置流官,施行改土归流。

朝廷追赠范孺保义郎,这是因为范孺本身连功名都没有,只能给个很低级的官阶,正九品。

制度就是制度,但是制度之外也有人性化的一面。

朝廷将范孺的神位安置于昭忠祠,同时找寻到范孺逃亡到嶲州的妻子,命白谙遣人护送乘传入京。

范孺妻封江安县君,妥为安置,两个孩子封从九品迪功郎,按照忠烈遗孤待遇,朝廷会安排他们入慈善小学,一直供养到十四岁成年。

谋反是宋朝最大的罪名,大理寺录罪,罗乾祐的老父、老母、十六岁以上的儿子,全都免不了一死。

高滔滔还是下了一道特赦令,罗乾祐老母已过七十,特免追罪,命黔州居住,由亲族罗士忠奉养。

罗氏家族其余十一口,该绞的绞,该斩的斩!

罗氏蛮的覆灭在苏油眼里就是自取灭亡,这次剿叛的亮点在于新军的新战法。

以连排为小队化整为零,利用震天雷、伏虏炮、步兵炮等便携武器,数十人就能攻州灭郡,阻绝要道。

范孺的战法可谓是大胆创新,也充分说明了新军如今的战斗技能和战斗**。

十月,丁丑,苏油乘坐火车回到了汴京。

中途在中牟京师大学堂下了车,因为大学堂物理学院的几项发明,让苏油非常重视。

第一项就是燃气发动机,整机占地差不多有四立方米,其中巨大的飞轮就高达一米五。

发动的时候时手动拨动飞轮,飞轮连轴的另一端齿轮上有一个铁栓,每转动一圈,铁栓会带动进气阀和进油阀,先向气缸输入煤气,然后压缩到临界点时喷入柴油,接着继续压缩使柴油自燃,引燃煤气产生动力。

燃气发动机马力极大,能够给嵩阳兵工厂四台电动机床提供稳定的电力,用于如铳管、炮管的精密加工。

整个机械最大的亮点,就是喷油嘴的发明和那个作为拨片的小铁栓,理论上喷油嘴汽油机也能用,那个小铁栓还可以作为电路开关。

陈昭明虽然将苏油的构想予以了驳斥,但是思路上还是认可了苏油的说法,在发明燃气发动机的时候,其实也在思考汽油发动机的构造问题。

这个动力设备需要大量的燃煤,管辖煤矿产区的蔡京、赵禼和种谊闻风而动,立即开出订单,要求引进。

另外一项发明,是冷库。

解决了动力问题,只要再加上冷凝循环和风扇散热,就能够制作出巨大的冷库。

冷凝剂其实很早就发明了出来,说穿了平平无奇——就是已经在大宋使用多年的氨气。

氨气在三个大气压下便能在常温下冷凝,压缩机的原理还是当年苏油搞出的等距螺旋原理,有了澎湃动力,利用等距螺旋杆的高速转动,便能够制造液氨。

液氨通过蒸发器大量吸热,变成气体在室外重新被压缩机压缩成液体,再次送入室内吸热,这就是冻库的工作原理。

不过这玩意儿一旦跑漏,那刺激性气味要烦死人,因此制冰厂和冷库最后安排在了中牟粮库,那里是刚需,每年秋天入京的牛羊高峰期,除了制作腊肉香肠,如今也终于可以大规模冷冻保鲜了。

至于宫中的用冰,还是老老实实在冬日里取山泉冻成冰块,然后放到开封城墙里。

制冷在工业上有大用,不少化工物质比如磷酸二氢钾等,需要在低温下结晶析出,提高产量。

不过没有适合的家庭动力,冰箱进家庭暂时还是实现不了的。

苏油已经向陈昭明和天师提出了发电厂的想法,不过技术障碍还很多。

回京之后第一件事,苏油就是向高滔滔和赵煦上奏了这次出巡的可喜成果,紧跟着向朝廷提交了一个大建设计划。

苏油上奏,大宋再开通一条铁路,一条运河。

新铁路将沿着河西走廊,沟通兰州到大宋最西边的疆土,古玉门关。

而运河则从杭州通到真定府。

这道奏疏,立刻在朝中引起了轩然大波,反对声音极大。

不过这一次的风波,也创造了一个先例。

以往这种大工役的奏请,都是中央拍脑袋,地方大力反对。

而这一次,苏油的奏章却得到了地方上大力赞同,而反对的声音,主要来自朝堂。

文彦博、吕公著、范纯仁都提出了反对意见,认为朝堂刚刚才从役法的风波里缓过劲来,虽然今年财政宽裕,但是说不定过不了几年又有花大钱的地方,能让百姓宽缓一阵,就宽缓一阵。

文彦博则主要从军事考虑,有了这条铁路和运河,北方民族南下是否就更加方便快捷?万一抵挡不住,那真叫祸不旋踵。

苏明润这明显是飘了,几场胜战就有些忘形,虽然新军已经编练完成,但是磨合操训才搞了一年,最好还是保守一点。

还有今明两年是黄河攻坚之年,孙村引流工程才是重中之重,关系到黄河今后能不能驯服的千年大计。

在孙村工程没有完备,河北军力没有得到证明之前,文吕二人坚决不同意苏油这样搞。

朝中也有赞同苏油的,比如户部尚书李常,因为他经过统计,认为工役完全在朝廷能够承受的范围内。

而民力问题更是笑话,如今大家早都明白了,以往搞工役搞得怨声载道,那是要求老百姓义务劳动,其实只要工钱给够,大宋就没有不愿意干活的老百姓!

还有外路淮南的蔡京、河北的沈括、宁夏的赵禼,他们认为,这两条通道对于大宋控制西域,刺激河北发展,将具有绝大的作用。

军方也普遍站在苏油的一边,认为国内已经无惧北方的威胁,朝堂的担忧有些多余。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