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苏厨 > 第一千五百五十三章 贪官

苏厨 第一千五百五十三章 贪官

作者:二子从周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4:05:38 来源:笔趣阁

前不久铁路已经修通,其中泗水大铁路桥、沂水大铁路桥,每座桥耗资高达五十万贯,是大宋如今最高的工程成就。

苏油点头:“汴海铁路全长一千两百里,观儿明日便能在海州城里吃海味了,不过扁罐你得把观儿照顾好。”

“对了,东海水晶驰名天下,别忘了给观儿买几件首饰。顺便也给弟弟带几块原矿回来。”

扁罐看了看漏勺,兄弟俩差了五岁,但是在成熟度上却分别属于两个阶段,笑着伸手过去揉了揉弟弟的肩膀,然后对苏油问道:“父亲有什么要带的吗?”

苏油说道:“要不你给我托运一百斤海盐回来吧,如今京中都用雪盐,这原始的海盐反倒是不见了踪影,那天我和漏勺逛了两个万货集都没有找到。”

石薇不禁有些好笑:“有了更好的盐,干嘛还要原盐?”

苏油说道:“盐焗菜不用原盐就少了风味,说得盐焗坚果你不爱吃似的。”

石薇都懒得理他,对扁罐说道:“楚州有个怪医,是张文潜的娘舅,杨介杨吉老,你们倒是可以去拜访拜访,顺便帮我带点医学院的新药去给他,他的医学倒是与天方医学有几分相似。”

杨介出身是泗州医学世家,自幼聪明,举孝廉不就,立志学医,悬壶济世,每多奇效,遂成一带名医。

泗州处决犯人的时候,郡守遣医生及画工解剖胸腹,察验脏腑,并一一绘制成图。

杨介取此图参校古书,又取烟萝子所画,整理订正益以十二经图,撰成《存真环中图》一卷。

其中有内脏正背侧面图,心气图,气海隔膜图,命门大小肠膀胱图等,是华夏古代人体解剖学的传论。

他的厉害之处是善于治疗棘手的疑难杂症。如今大宋医学以运气学说为主流,而杨介却反对根据运气巡方用药,自成一套体系。

有一富翁的公子突然患上一种怪病———在他眼中,所有正物皆以为是斜的。

家中的书桌椅子之类本来摆放的整整齐齐,方方正正有条有理。富家子非让家人重新挪移令其斜位,惟如此他才以为正。

寻遍医家,尽皆束手,富翁亲自带领儿子登门请求杨介为儿子诊治。

杨介望闻问切后令其父先归,留下其子在杨家,摆下一桌酒菜,并找人陪他喝酒。

席中杨介不断酬劝富家子开怀畅饮,一直让他喝的酩酊大醉,方才罢饮。

酒后,杨介让人将他扶起坐进一顶大轿,让轿夫们抬着患者,颠颠转转久之,再令他坐塌而卧。

次日醒来,杨介叫人送富家子回家。那小子到家后,看家中以前斜视之物都让理正。

这一饮一醉,一颠一转,病竟然好了。

其父母十分高兴,问杨介是如何治好了儿子这个怪病的,杨介回答:“令嗣无他疾,由于喝醉酒,没有正形,醉中摔倒,倒肝之一叶搭于肺上不得下,故视正物为斜。”

“令复饮之醉,则肺胀,辗转之间,肝不下垂矣,药安能治之哉!”

王定国从南海归来,抵达都梁时病风头疼,访求名医治疗。

杨介收治,连进三丸,病痛立即消失。

王定国感到神奇,恳求其方,杨介告诉他:“则用香白芷一味,洗晒为末炼蜜丸弹子大,每嚼一丸,以茶清或荆芥汤化下,即可祛病。”

因在都梁境内得丸,具有神奇的疗效,王定国便将之命名为“都梁丸”,写信给苏油说发现了一个名医。

再一打听不是外人,原来是张耒张文潜的娘舅,而张文潜又是“苏门四学士”之一,这就好办了。

荆王赵頵以医学院教授一职相召,命他来京。

苏油说道:“要不这样,扁罐你便以迎接杨介入京为由,回来的时候顺便将他带来,免得到时候落人口实,说你随便搭乘火车。”

扁罐说道:“孩儿理会得,此次搭乘火车还有一项任务,是去海州转船,将登海铁路后期规划给宗叔送去。”

苏油问道:“海州那边安排好了?”

扁罐点头:“飞鱼号在那边等着我们。”

苏油又问道:“万一观儿晕船怎么办?”

“呃……”

扁罐只想着跟老婆显摆自己的航海技术,顺便带毕观游玩几个风景绝佳的海岛,却没有想到这一层来。

毕观浅浅笑道:“没关系的,如果晕船,就在海州游览也行。”

苏油也就没再说什么:“夫妻之间就是多体谅,什么事情都商量着来。观儿你也别事事迁就,还有那些家产,你要是管理起来嫌麻烦,就委托给史家的信托行。”

“你文理皆精,所作的《伦理训类》,太皇太后和陛下都赞过的,还是要多在学术上下功夫,别因为家中琐事,辜负了这份天资。”

这刻毕观心里真是万分感动,低头道:“是,谢谢爹爹。”

……

庚午,北方普遍降雨,辽国的旱情终于得以彻底解除。

不过这次雨来得又有些偏猛,辽主以大雨罢猎。

辽国这几年的霉运,走得颇有大宋熙宁年后期的风范。

乙酉,命吕大防为西京奉安神宗御容礼仪使。

九月,乙卯,发太皇太后册宝于大庆殿。

丙辰,发皇太后、皇太妃册宝于文德殿。

礼制是个繁琐的东西,神宗朝的余事,到今日方算是完全走完。

……

河东路,太原府。

河东路提点刑狱毕仲游穿着麻衣草鞋,戴着斗笠,一副力夫的样子,正在太原府常平仓对面的旗亭里喝着大碗茶。

太原府往北三百五十里,就是黄嵬山和雁门山重要隘口阳武寨,阳武对面,便是辽国最南边的一座城市——武州。

河东路按访使刘正夫穿着一身道袍,一手举着一张占卜行医的布招,一手拿着游医的铃铛走了过来。

牵一发动全身,河东路乃军事重要地区,武人在这里的势力庞大。

现在已经查明,太原府常平仓使黄图禄,勾结祈州通判华中佑,阳武寨知寨史文韬,将太原府、祈州地常平仓相互添扑,调出粮食,用于走私。

为了填补走私空缺,去年朝廷宽减役钱,两人联手做账,将宽剩钱通通转到了常平务上,又在朝廷赈济北方旱灾的时候,不顾百姓死活,克扣救灾粮!

而且令人发指的是,救灾粮两人没有用来填补亏空,而是丧心病狂走私去了辽国!

苏油恢复常平,增设救灾仓,目的就是平准北方粮食价格,如今宋地河北四路的粮价,基本还能控制在七百文一石。

然而辽国灾情严重,一石粮食能够卖到一贯半以上,两斛就能换到一头牛犊,中间是翻倍的差价。

临行前苏油曾经交代过三人,北方军事为重,此行的目的主要还是解决问题,得注意度的问题。

不能伤筋动骨,不能过度扩大打击面和增加打击力度,要注意收着点。

可是等到三人到了河东,见到满目疮痍的景象,不由得义愤填膺。

老农攀着刘正夫的马缰哭喊:“朝廷屡降申斥,要顾念我们,可救灾的粮食在哪里?在哪里?”

毕仲游坐镇太原,调阅刑档,发现河东路诸处牢狱都装满了人,里边多是因饥饿而流离就食的灾民。

御史吕陶按视常平,却发现一路的账册尽皆完善,抽检仓库,各地常平仓除去救灾的那部分,也算是充实,账面没有什么问题。

但是账面再怎么扎实,也和河东路的实情明显不符,很明显,救灾粮莫名其妙地没了去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