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苏厨 > 第一千四百九十一章 发现

苏厨 第一千四百九十一章 发现

作者:二子从周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4:05:38 来源:笔趣阁

最关键的还要省钱。

这个倒是无需太担心,钢筋混凝土加水泥预制构件,可以腾出很多好木料来,木料又可以做家具做地板做内装,现在将作监各种机械齐备,加工起来也不难。

最后连高滔滔都看不下去了,司徒你是要让官家修阿房宫吗?差不多得了。

苏油表示不服,秦始皇给七十万刑徒足够的工钱了吗?徭役失期可以不赔甲盾吗?奇珍异宝是自己投资得来的收益吗?

官家能一样吗?这怎么能相提并论呢?

高滔滔终于怒了,那也是官家的钱!官家还没娶新妇呢!以后花钱的时候多的是,要节约用度!

最后方案终于定了下来,皇家总共耗资一千万贯,改造皇宫。

御史台和谏院立刻上书,大修宫苑,这是昏君亡国之兆。秦始皇他巴拉巴拉巴拉……

于是高滔滔又怒了,秦始皇给七十万刑徒足够的工钱了吗?徭役失期可以不赔甲盾吗?奇珍异宝是自己投资得来的收益吗?

官家能一样吗?这怎么能相提并论呢?

最后司马光和高滔滔一条条敲定,内宫怎么修不管,但是不能动用一文钱的国库,不能动用封桩库、元丰库,只能内库自己调拨。

底层工人一日工钱三百文,比汴京码头扛包的民夫还要多五十文。

所需物资必须和工坊订立合同,价格不得克扣,更不得玩以前苛剥行人白征那一套。

如果工期太长,还不得影响农务。

最终形成统一意见,将作监督造,四通营造司总包,开封府监督皇家与工坊之间的合同签署执行情况,将此次改造弄成一次纯商务行为。

苏油只提了一项建议,司马学士的一切要求,太皇太后你只管答应下来,咱们就要求一条,集合竞价。

凡是内宫此次工程需要的东西,咱们对外公开招投标,最终采用能提供最佳方案的乙方!

高滔滔有些困惑,明润你是不是又想出了什么花样?

苏油说我没有啊,要不这样,只要太后提出这一条,司马学士答应的话,我从此不就此事说一句话,不干涉一件细务,可以了吗?

高滔滔将信将疑,最终把这一条加到了和司马光谈判的决意里边。

司马光觉得这建议也很公平,只要皇家给钱,择优选用没啥毛病,于是也同意了。

等到第一次招投标会议在开封府尹蔡京的亲自监督下,公开公正地当场开标,宣读标书,扁罐童鞋代表将作监宣读了中标结果,以及那些商家的中标原因之后,司马光傻眼了。

那些商家给出的标价,一个比一个低!

将作监还没有选择价格最低的,因为工程部件的质量必须保证,太低的价格让将作监对产品质量产生怀疑。

这戏法玩得!

高滔滔立即召见苏油:“司徒,这是怎么回事儿?那个吉昌号以低于市价三成的价格,中得内宫琉璃瓦烧造分包业务,这里边是不是有什么古怪?如此商家还怎么挣钱?”

“蔡京我知道,政务明敏,但是却并不宽仁,不要又出一个吴居厚啊……”

苏油笑了:“启禀太皇太后,有司马学士关注着,蔡京他也不敢。”

关注公众号:书友大本营,关注即送现金、点币!

“对了,大苏即将抵京,不知道太皇太后知道他在常州吃河豚的故事吗?”

“哦?”

苏油说道:“常州那家旗亭河豚本就做得极好,邀请大苏去品尝,分文不取,却担心得不到大苏一语评价。”

“待到大苏吃完河豚,终于叹息一声‘也值一死’,便合舍欢悦。”

“那家旗亭,之后就成了常州生意最好的一家,没有别的原因,就是大苏品尝过他家的河豚,还评价了四个字。”

“一个子瞻都是如此,何况皇家?”

“商贾们都不傻,虽然给内宫烧造琉璃瓦挣不到钱,但是从此就得到一个曾替内宫供应琉璃瓦的名声。”

“在百姓心里,皇家用的,就是大宋最好的。供奉内中,就是最好商品的代名词,他们的利润,大可以十倍地从今后的业务中捞回来。”

高滔滔叹了口气:“原来如此,真是天下熙熙,皆为利来。”

苏油说道:“司马学士自己定的规矩,大家都是在这个游戏规矩下做业务,司马学士没有看到‘皇家’二字的价值,不等于别人看不到,这就是商机。”

“聪明的人会发现机会,抓住机会,吉昌号的掌柜,便是如此。”

“对了,内宫地下的五色土,臣请发卖给天师府,以补贴建设费用。”

高滔滔感觉匪夷所思:“那些毒土,你还想卖钱?!”

苏油拱手道:“《阿房宫赋》有言,‘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我赵宋皇室岂可如此?”

“当年内库出库底煤粉,作价一文一斤,都无人认买。”

“臣让石家购入,以之制作蜂窝煤,委实挣了一把黑心钱。”

“如今自己入仕,成了监督方,自然不能让皇家再做这样大亏本的事情。”

“那些毒土对别人无用,但是里边含有大量的硫磺、丹砂,可以提炼出来,天师府对这些需求量很大。”

“当然皇室如今肯定不差这一点钱,然而就跟陛下每年还要种御田,太皇太后与太后要亲蚕一样,是倡导风气。”

“陛下种农桑,天下就重农桑;陛下克勤克俭物尽其用,天下也必从之。”

高滔滔对苏油这番说辞非常满意:“司徒教导是用心了的,便照此办理吧。”

如今内宫人员简单,赵顼身前将中官压到了一百名,宫女更少。

加上二王已经出外,赵煦还没有大婚,宫中剩下的就是赵顼留下的妃嫔与年纪还小的弟妹。

因此空出来的地方很多,高滔滔下旨,先紧着给陛下和宫中几位小国公小郡王先修。

非常重男轻女,但是苏油不敢反驳,只告诉扁罐加快进度。

汴京是一个自发生长起来的城市,缺少城市规划,大家都喜欢挤个热闹,加上承平百年,人实在有点多。

经过几次大疏散,大改造,如今至少大内皇城周围的情况变得好了一些,至少原二十八作那一片大区进行过合理规划,情况好了很多。

皇室曾经几次动过心思扩建皇城,太祖的时候已经命人把规划图都做好了。

然而看过之后,太祖又不忍居人迁移,断了念头。

之后仁宗也想过扩一点点,然后住在城墙边上的百姓要当钉子户,也只得作罢。

之前的宫殿多为单体或者两层,苏油没有动皇城前那些大殿,只把后宫那部分改造成三层甚至四层,其中一层在地下,其余在地上。

正好要移走毒土,可以与地下工程部分结合进行。

工程是复杂的,而且马上要过年了,因此没有大动。

不过很多工程预制件可以在将作监先搞起来了。

还有就是搬家,皇宫里的东西都珍贵,光搬家都得好些日子。

搞笑的是,在搬家清理的过程中,宫内还发现了不少的好东西,比如太祖最喜欢随身携带,时时把玩的玉斧,就在福宁宫一个极度偏僻的库房中发现。

这把玉斧与那个宗室里讳莫如深的传言有关,苏油检查了一遍,并没有发现血迹。

但是太宗上台绝对有猫腻,这一点是后世史家公认,毕竟那时候整个开封府的官员和禁军,基本都被太宗掌控。

只能说,处理得真特么干净。

还有真宗的瓶瓶罐罐,刘太后对害死真宗的天书丹道深恶痛绝,临制第一件事就是下令将天书随真宗陪葬,又下令用砖石直接封了丹室。

现在在真宗丹室中发现了全套的方士炼丹工具和药品,以及当时大臣如丁谓、王旦、王钦若的密奏、青词、祥瑞奏报等马屁文章。

司马光见到之后大加痛斥,认为真宗一朝的朝政,就是坏在了这些人的手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