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苏厨 > 第一千四百八十六章 辽阳

苏厨 第一千四百八十六章 辽阳

作者:二子从周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4:05:38 来源:笔趣阁

相州的田野上,苏油带着牛温舒实地考察新型农业模式。

相州如今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韩家的产业,已经从死守着土地劳作,变成了钾砂矿藏开采加工、马牛羊羔犊培养、河北齐纨与女直木料的进出口代理,家学则开始朝商周文字文化研究方面深入。

农业其实已经弱化,不再是韩家产业的主要部分。

韩纯彦干了件大事儿,除了朝廷赏赐给自己父亲的两百顷土地之外,其余多年积累的另外五百顷,直接上表捐献给皇宋慈善基金,然后基金将之分给了周围的佃户,使他们变成了自耕农。

对于韩家来说,这不但不是减少了收入,反而是减轻了负担。

韩家太突出,所有眼睛都死盯着,在不敢苛剥佃农的情况下,土地产出的收益其实根本不足以抵消家族的开销。

两百顷地,有些离河道较远,但是风力水力机械的大量投入,让韩家的这些地全变成了上等地。

这是一个综合性现代农场,不过现在马场的马有些惨不忍睹,都是皇家邮驿局从保马户手上收来,寄养在这里的歪瓜裂枣。

牛温舒看得不住地摇头:“我朝法令,母畜十匹出羔四匹以下,就该罚纳战甲,要是养出这等劣马,牧人合该斩首。”

苏油说道:“水土不同嘛,我朝如今还是有不少好马的,看,那边那些……”

河边有一群马,骨骼粗大,身躯强壮,但是看上去比较笨拙。

牛温舒认识:“这是当年古斯海进贡的驮马,老苏学士使辽体对得宜,吾皇将之赠与了南朝,现在都这么一大群了啊?”

说完还是摇头:“这种马饲养起来费草料,而且速度不快,没法充作战马来用,对于我朝用处不大。”

苏油说道:“但是对于农耕和运输来说,这种马却有其独到的优势。”

说完一指周围金灿灿的麦田:“这种马配合我朝新式的耕犁与耧机,一日内可以耕作十顷!韩家两百顷土地,一百顷草场,一百顷粮食耕地,只需要十匹驮马便足以完成。”

“这种马还能拉动两千斤的四轮马车,虽然不能战阵厮杀,但是在农事上可有大利。”

“相州的农业模式,尚书已然考察过了,韩家就是大宋的勋贵之家,两百顷良田,只需要数十人便可以料理下来,其余人口或历仕,或从商,有了钱粮根本,干什么都行。”

“牛尚书回朝要得到支持,肯定先要打动权贵;要打动权贵,首先要使得近利。”

“水利大工程,劳力伤财,非三年五载方可见功,一旦朝中有人撺掇动摇,在最后时刻换人,地官你多年辛劳翻成罪过,而功归接替之人。”

“因此朝中的支持与奥援是必须的,这个农庄,是不是刚刚好?”

牛温舒感动得眼泪都快下来了:“此次出使,实在是老朽最大的幸运,无怪司徒能在大宋创下如此成就,真是思虑周全。”

说完又叹气:“司徒,你说要为国家做点事,怎么就这么难呢?”

“难吗?”苏油哈哈笑道:“觉得难,是因为事先没有将这些考虑进去,其实方方面面计虑周全后,那就不难了。”

“我这也不是为了你,毕竟这项建议是我提出的,如果在辽国推行失败,影响到贵我两朝的关系,须知我的脸上也不好看。”

说完用马鞭一指周围:“相州距离汴京濮阳都差不多,周围卫、漳、洹、汤、淇诸水环绕,乃殷商旧都,水草丰美,农牧皆宜。”

“土地上所产的牛马粮食,根本不愁卖,听说辽国和大宋不同,地广而人稀,要是将驮马农机用上,选水草丰美处圈他一两千顷,只两百牧奴便料理得来,年产十万石上。这样的大礼,何人能够拒绝呢?”

“之后一手开发大水利,一手开发小农庄,三五年内小功不断,三五年后大功告成,这才是远近皆利。”

“施为三年不见功,虽尧舜之君都将见疑,这本身就不是为臣安身之道。”

牛温舒对苏油佩服得五体投地,拱手道:“受教了,真是受教了。”

苏油说道:“走吧,去韩家拜谒魏公,瞻仰功业,对了,韩家纯彦现在提举甲骨文字,牛地官也是文人,这番有福能够亲见商朝文物哦……”

苏油带着牛温舒在相州考察了半个月,考察了淇河水坝,拱桥,风力汲水车,畜力螺旋筒机井,遮蔽式畜栏,耧犁,耧车,粮油棉苜蓿套作技术,新型牧草种植等农场设施与经营管理模式之后,牛舒温对获取辽国权贵的支持已经具备了足够的信心。

辽国和宋朝一样,官场上也有南北之争,而且现在矛盾越来越突出。

这样的小农庄,肯定北人受益超过南人,而决定辽朝政局的,是北人,是耶律氏。

相州一带的水利工程在大宋只能算是小儿科,主要是提升水位的蓄水坝,然后在蓄水坝两侧有泄水口,利用泄水口产生的落差动力,可以驱动两台水力磨坊工作。

磨坊内有各种机械可以配套水车动力,能够完成一处大农庄几乎全部需要动力的工作——脱粒,舂米,磨面,梳棉,纺纱,榨油……

牛温舒是辽国南院户部尚书,增加田亩和产量的工作本来就是他是正职,一番观摩下来,对这种高效率高产出低劳动力的农庄叹为观止。

牛温舒似乎已经看到了辽国巨大转机的到来,大宋的短视行为,必将给他们带来更大的灾难。

待到辽国仓廪充实,加上本就强壮的骑兵,天下何足平?

鞑靼,女直,又能蹦跶多久?

以农耕技术换取两国和平,想引诱辽国从此变成农耕之国,苏司徒似乎忘记了,大辽还有一个北院管理契丹本部事!

不过现在两国关系正是最良好的时候,牛温舒对苏油这送财童子的印象还是非常良好的。苏油不但一力促成了两国和议协定,还同意了传授辽国天文、桥梁、水利、农耕技术。

最终协议,辽国以一年岁币五十万贯,换取大宋十套千顷级农庄的配套设施和种子。

仅此一项,就能够给辽国增加十个高产出的农庄,一万顷良田草场,理论上能够给辽国增加百多万石粮食,让五十亩养一匹马变成两亩养一匹马,还可以培养二十多万匹战马!

牛温舒觉得,光凭这项协议,一个参知政事或者三司使已经稳稳地到手了。

何况宋国还会派出工程指导小组,前往辽国指导兴修水利。

地方大致已经选了几处,析津府、大定府、辽阳府。

辽国的南京、中京、东京。

首先被否决的就是析津府,即后世北京地区,那里过于接近宋国边境,容易被宋人掌握边情。

大定府即后世的赤峰地区,倒是也不错,不过受地理限制较大,三面环山不说,那里的部族也不习惯农耕。

最终牛温舒将地方选定在辽阳府,即后世的辽阳市。

那里是箕子旧封,武王克商后释箕子之囚,去之朝鲜,因以封之。

箕子“至则教民以礼义、田蚕、织作”,带去了中原的文化和先进的生产技术。

只不过那里乃自古兵家必争之地,一直是北方政权的核心地区,汉人、高句丽人、渤海人、契丹人,在那里争夺了上千年。

契丹人兴起之后,辽太祖在神册三年攻占辽东城,置辽阳府。

翌年,在襄平老城的基础上,修葺了辽阳故城,改为东平郡,设置防御使,并“铸铁凤以镇之”,因而又称铁凤城。

辽天显元年灭渤海国,改其国为东丹,就是“东部契丹”的意思。

天显三年,再改辽阳府为南京,迁东丹国都于辽阳,建东丹王宫,徙太子耶律倍居之。

辽会同元年,改南京为东京,置辽阳府。设东京道,统辖四十州。这个最终版图规划,一直延续到现在。

东京辽阳府作为东京道首府,辖辽阳、仙乡、鹤野、析木、紫蒙、兴辽、肃慎、归仁、顺化等九县。

这里的人口主要是契丹族、渤海族、汉族,主要从事耕作。

不过因为契丹压迫严重,底层人民尤其是渤海人一直起义不断。

数十年前发生的那场渤海人大起义,辽朝用了整整一年的时间才平息下来。

之后一直就是叛乱和恢复交替进行,最终终于渐渐巩固了统治。

现在那里才重新变成了“边户数十万,耕垦过千里”的重要农业地区。

不过民族矛盾,依旧尖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