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苏厨 > 第一千四百八十四章 来信

苏厨 第一千四百八十四章 来信

作者:二子从周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4:05:38 来源:笔趣阁

高滔滔看着几案上中使摆上的国书和信件,终于下定决心,将信件取过。

司马光大急:“太皇太后,此举辽皇大违礼制,设若其中有污毁之语,我大宋所受之辱,将无以复加!”

“与其如此,不如奉还,尚不失国体。否则事有万一,两国交情不可弥复。”

高滔滔说道:“司徒之言有理,现在是辽国求我们,不是我们求辽国,没听说过求人者会向被求者恶语相向的。”

说完将信件拆开。

司马光看着帘后高滔滔隐约的动作,不由得长叹一声。

群臣屏息,便殿当中安静得一根针落地都能听闻,只有高滔滔翻看信件的纸张摩擦声。

信件很长,好一阵子之后,才听高滔滔说道:“虽然是私信,但所议也尽皆公事,中使给大家也看看吧。”

梁惟简将信件接过,恭恭敬敬送到司马光跟前。

司马光接过信件,只看抬头就先松了一口气。

信件开头是:“北朝皇帝弟耶律洪基,亲书字晤南朝太皇太后尊嫂懿案之前”。

北朝皇帝亲书,敌体的确只能是南朝皇帝或者太皇太后,以弟自居,不为失礼。

其后的内容更是让司马光大吃一惊,耶律洪基在信中首先向高滔滔致哀失子之痛,予以安慰,并且关心了新登基的南朝皇帝侄儿。

之后对高滔滔垂帘听政,任用贤臣大加赞赏,认为大宋兴旺可期。

接着回顾了近年来两国关系的重大进展,从两岛开榷市,大宋帮助辽国发行绢钞,促进贸易,在辽国遭遇洪、蝗、雪灾的时候,大宋及时伸出援助之手,提供了粮食、医疗、人员方面的支持,辽国上下都表示莫大感激。

之后耶律洪基又谈到了这次谈判的内容,认为的确是辽国大臣的建议有失偏颇,宋朝蜀国公关于国家根本问题的精辟论述,让他大受启发。

任何一个国家,首先都要解决百姓吃不吃得饱的问题。

蜀国公不以异国之别,对于大辽即将出现的国策偏差及时提出了纠正意见,让他看到了大宋贤臣的气度和胸襟。

在会集臣下商议之后,辽国决定听从蜀国公的建议,将此次谈判目标,更改为向大宋求技术、求人才、求设备,帮助辽国全面提升水利基础水平,提高防灾抗灾能力,增加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

对于宋国主持此次谈判的苏油和苏颂,耶律洪基予以了高度评价,认为他们的眼界已经超越了国家的束缚,考虑的是天下人的安危,大宋有此等贤人,让他既仰慕又惭愧。

希望大宋不要变更此次谈判的使节,因为他完全信任宋朝,信任蜀国公,认为他不仅会对大宋百姓负责,同样也会为辽国百姓负责。

“是谓辅周天下之才”。

看完信件,司马光知道高滔滔这一把赌赢了。

能让辽朝皇帝心服口服,亲自写信致谢,这无疑是宋朝外交史上的一次巨大胜利。

于是躬身道:“臣为太皇太后,为陛下贺。然此事决不可再,可于国书中准辽国之请,然亦需告知,国书往还,需依从制度。”

高滔滔心中已经充满了胜利的兴奋之情:“学士是老成之言,自当依允,那就这样办理吧。”

说完又道:“司徒。”

苏油赶紧躬身:“臣在。”

高滔滔笑道:“难得你的建议连辽皇都看重,那就由你继续与辽国使臣商议。”

苏油再次躬身:“是。不过我估计辽国在这方面经验很少,因此此次谈判将以我们的意见为主。有几件大事,需要先行定议。”

高滔滔心情很愉快,这是一次任由大宋主导的谈判:“说说看。”

苏油说道:“要兴水利,勘察与测量为先期必行,臣会先与辽国商议关于水利考察区域的问题。”

“臣之宗兄,还有晁补之,在军机处辽国厅备有大量资料,以臣计较,此次开发,两国都最能接受的地区,只能在辽国大定、辽阳、黄龙三府之间。”

“那一带土地平旷,土壤肥沃,有滦河、潢河、辽河三条干河。”

“其中潢河是辽河上游,这两条河流因为水利工程年久废弃,导致水患频繁。但是基础尚存,一旦恢复,可望成为丰饶之地。”

“还有一片区域也非常适合发展农耕,就是黄龙府以上长春洲周围方圆千里的草泽,那里是辽国另一条大河混同江上游广大的水系。”

“但是那里是辽国核心地带,他们也不傻,不会让我们的勘测队伍进去。臣估计,辽人多半会同意我们勘测大定、辽阳、黄龙三府之间,然后通过向我们学习水利技术,最后自己开发核心地区。”

“不管如何,这是辽国从游牧到农耕的重大国策转型。”

“但是这样的转型,不一定能够成功。”

“通过与阻卜、白鞑两部的交往,如今我们已经掌握了辽国西北的国政,我要请太皇太后、陛下、朝中大臣,对辽国有一个清楚的认识,那就是这个国家经济结构非常脆弱,部族之间矛盾尖锐。”

“鞑靼人几乎年年叛乱,阻卜白鞑两部,辽人因为屠灭不绝,只好颁布了禁铁令。”

“然而他们,现在可以从包图获取铁料。”

“东面的女直部也一直在壮大,投靠辽国的黄龙女直,被完颜女直打得节节败退。”

“如今完颜女直吞并了北部铁郦和南部白头山,势力大增,已经完全突破了辽国的封锁,可以直接抵达鸭渌江口,与两岛进行贸易。”

“辽国是大宋的敌人,当他们强大的时候,他们就是一头喂不饱的饿狼,我们今天的每一步,都是在为覆灭这个强大的敌人做准备,这一点,希望我朝举国上下,至少在两制以上官员当中,形成统一的认识。”

“因此现在的和平,只是一时的平静,辽人国力衰弱之后,必将迎来鞑靼人和女直人无穷无尽的叛乱。”

“到时候就是我大宋收复幽云,甚至取得辽东精华之地的最好机会,辽国大乱已有征象,我朝必须在其乱起之前,做足准备。”

“如今天下方才取得短暂的太平,大宋国力正在升腾,离我朝从太祖开始奋斗至今的远大目标,已经逼离到了最近,但真实距离,依旧很远。”

“要达成那一步目标,需要大决心、大魄力、大努力、大牺牲,需要君臣同心,上下一体,共同朝着那个目标迈进。”

“臣今日所为,臣并不感到骄傲,得到辽皇的称赞,臣甚至觉得可耻。”

“因为这虽然是对辽国最轻松的一次商谈,但是本质终究没变,依旧是让步,无力的让步。”

“这是耻辱,臣请太皇太后、陛下一定要牢记今天,同时也请太皇太后和陛下放心,不久的将来,大宋一定能将百年来所遭受的耻辱,一一讨还。”

如今的苏油,已经成为了思想成熟,手段老练的政治家。可以在各种角色之间自由地转换。

在平民百姓中,他是调皮捣蛋,诙谐幽默的有趣邻居。

在下属面前,他是善于征求意见,统一思想,带着大家走向成功,然后推功分蛋糕的和蔼上司。

在学者面前,他是虚心求教,相互讨论启发,兼收并蓄,不高崖岸的求道者。

在蛮夷面前,他是公平公正,不用异样眼光看待他们,能够听取合理诉求,又有能力阻止不合理挑衅,带去正义和光明的上师。

在朝堂之上,他是不掺杂个人感情与得失计较,平心静气,以缜密思维分析利弊,提供方案,尽量做到和衷共济,让大家都比较满意的良臣。

虽然历仕二十多年来,苏油亲手覆灭了数个邦国,数十万人因他变成了累累尸骨,但是因其有一套自融自洽的思想体系,让他“仁性天生”的名声不但没有因此消失,反而越发彰显。

真的很没天理,但是所有人都以为理所当然。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