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苏厨 > 第一千四百六十三章 大学堂

苏厨 第一千四百六十三章 大学堂

作者:二子从周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4:05:38 来源:笔趣阁

说完又对高滔滔施礼:“刚才所议者,是臣对于司马学士和吕学士之议的一些浅陋观点,而臣对太皇太后和陛下,亦有建言。”

高滔滔还在消化刚刚苏油的一番长篇大论,好一阵才感慨道:“都说司徒平生所学,三个字就能概括——精、细、纯。疏料竟然精微周全如斯。说说你的建言吧。”

苏油躬身道:“臣以为国家要发展,最重为提高百姓的基本生活保障,其次就是大力培养人才。”

“大宋自庆历以来兴学数十年,到如今已然成果卓著。然臣以为,大可以更上层楼。”

“国朝学术,到现在已经面临突破,但是义理如横渠先生,理工如陈昭明、赵宗佑者,依旧过于稀少。”

“而文事、医学,更是多出于野。”

“太皇太后,臣在四通商号、皇宋银行的股份,臣想尽数捐献给皇宋慈善基金。”

“这怎么行!”高滔滔在帘幕后的身子都不由得震动了一下:“此议不妥!”

高滔滔是皇宋银行和四通商号的掌门人,只有她在内的少数几个人才知道,那是一笔多么巨大的财富。

高滔滔虽然占有欲强,但是对财富的**却不高,她喜欢的,是权力,是在管理财富的过程中,控制那些替她管理财富的人。

皇宋银行和四通商号,是掌控大宋经济命脉的两头庞然大物,也是苏油从小努力经营的心血结晶。

苏油入仕之后,将这部分财富与皇室和勋贵进行了分享,并且主动交出了控制权。

而到了现在苏油准备从这些产业当中完全退出,这不成了皇室攫夺臣子的财产了?

高滔滔是非常看重和维系皇室名声的人,就连高氏一门的仕途和俸禄都被她长期打压,怎么会干出这种事儿来?第一时间就是反对。

苏油的语气却非常平静:“太皇太后,请听臣说完。”

“四通与皇宋银行,如今的业务过于繁多,结构过于复杂,体量过于庞大,管理起来非常不便。”

“太皇太后与陛下初掌朝政,天下苍生的政务都那么繁忙,这方面肯定顾及不过来。”

高滔滔说道:“让苏县君、皇太后、皇后,还有几位长公主来帮忙料理就是。”

苏油躬身道:“她们如今也各自有各自的慈善事务,太皇太后,臣以为,天下事,最终还是当天下人共同为之。”

“四通吸纳皇室宗亲和勋贵外戚入股其中,目的本身不是为了财富,而是为宗室分支子弟们,寻得一门生计,而不用成为国家的负担。”

“我们不能因为四通发展到了今天这个样子,就忘记了当初的目的,太皇太后,如今到了进行产业拆分的时候了。”

“臣以为,皇室今后,只需要掌握大宋经济军事的两大核心——银行和军工。”

“而其余的产业,可以交给已经熟悉业务的宗室、勋戚们。”

“这样做的好处有很多,首先太皇太后与陛下初掌朝政,对群臣加官,对百姓免赋,但是对于宗室勋戚,也不能没有一点加恩。”

“将这些产业分拆给他们,太皇太后与陛下必将得到他们最大的支持。”

“其次就是精力的问题,陛下尚在幼冲,需要学习,观政,尝试处理政务,而太皇太后则要监督群臣,决断宸纲,事务繁杂。”

“其三是大大简化庞大臃肿的机构,只提纲干,放弃枝节,可收强敏之效。”

“其四则是继续锻炼宗室和勋贵,使之为大宋贡献才能。”

“而要料理好这件事,须得有一主事之人,而此人一来须得熟悉四通的业务,二来,最好不在其中有一毫资产,以免偏私之嫌。”

“臣以为,臣如果捐出资产,勉强可以算是最好的人选。”

“明润……”高滔滔有些动容,连苏油的字都称呼了出来。

“太皇太后,苏油自历仕以来,尚未请过几次俸禄,如今的俸禄折子上,已经积余了十五万贯,不用为苏油的生活担忧。”

“而臣捐出这些资产,却也是有要求的。”

高滔滔说道:“明润请讲。”

苏油说道:“臣在《伦理训类》中提到过,‘冠冕加身,必承其重’。宗室勋戚得到了这些产业,他们就必须为这个国家做出相应的贡献。”

“这个贡献,就是税收,他们不得再以宗室勋戚的身份,享受免税的待遇,而是需要努力经营好这些产业,缴纳应该缴纳的赋税。”

“太后,你统计过这些赋税是多少吗?”

高滔滔说道:“依明润第一次的奏议,我与官家要来了各处统计数据,除了朝中的,也有自己管理的家当。”

“四通与皇宋银行,一年的收益,呵呵,如今在一亿五千贯以上,其中以商贸、矿冶、海运、机械、盐业、化工、粮油、毛纺为大宗。”

苏油问道:“那其中免税的部分,又有多少呢?”

高滔滔有些犹豫:“这个倒是没有统计过。”

苏油说道:“天下是皇家的天下,为臣估计,这些产业里边,除了国家鼓励,本应当免税的军械、甲器、矿冶之外,剩下那些因宗室勋贵得以免税的收益,规模不下六千万贯吧?”

“四通从生产到销售,两边渠道都走完了,也就是说,行坐两税,我们按合十分之一计,一旦纳税,国库每年凭空会多出六百万贯盈余!”

“太皇太后,陛下,就在元丰四年,国家虽然税赋突破两亿贯,但是支出也颇多,出入相抵,盈余也就两千万贯而已。”

苏油暗示得够直白了。

高滔滔现在差的不是钱,而是政绩,掌权第一年,让国家盈余增加三分之一,其效果远比什么征求直言广开言路强出一百倍!

关键是大宋本就是赵家天下,肉烂了始终在锅里,这政绩完全就是白捡的!

苏油继续说道:“然而产业分散出去之后,如何保证这些产业能一直具备较强的盈利能力,就需要保持其技术的先进。”

“技术需要不断的创新和创造,臣想请太后推行一部法令——《专利法》。”

“这在大宋其实是有先例的,比如程舍人书坊的书籍,其版式就需要先在官府备档,然后官府会予以保护,别家书坊想要盗用,便会受到制裁。”

“还有比如织锦的花色管理,也有类似规定。”

“臣想请太后将这项法令推广到更多的领域,对于那些有用的发明,比如新型纺纱机、打梭机,对大宋纺织业技术提升的价值是无可估量的,其发明人或者发明机构,理应从其中获取收益。”

“这部法令,就是仿效书籍印版的专有权属,对发明人的这部分收益予以保护。”

“这样做的好处,是这些智慧的亮点,具有了实际的价值,发明人可以通过收取专利费,获得发明的收益,而不一定需要用发明去从事生产活动之后才能得到。”

“四通的产业划分出去之后,如果要保持技术领先,就得重视发明创造,以不断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投入会很巨大。”

“要鼓励这些投入,就得保证这些投入获得的收益。”

“如果直接制止别人使用,可能性不大,因此让使用发明人技术的工坊,交给发明人一笔费用,才是合理的措施。”

“还有就是对外国的制衡,有了这部法令,辽人想要生产或者购买我们的机械,也应当将这部分计算到成本里去,形成对其技术和贸易的壁垒。”

“当然说到底,这些还不是根本,根本还是在于人才的培养。”

“因此臣的那部分资产,捐给皇宋慈善基金后,臣希望能够专款专用。”

“专款专用?”高滔滔如今对苏油这个散财童子一百个的顺眼。

“臣想请太皇太后和陛下,将之用于培养大宋的人才,以皇家的名义,在汴京成立一所大学堂,京师大学堂。”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