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苏厨 > 第一千四百五十六章 主意

苏厨 第一千四百五十六章 主意

作者:二子从周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4:05:38 来源:笔趣阁

太皇太后封吕公著奏章交给司马光,要他给意见。

司马光上奏:“公著所陈,与臣言正相符合;唯保甲一事,既知其为害于民,无益于国家,当一切废罢,更安用教习?”

接着也补上大佬入朝第三件事——推荐人才:“陛下推心于臣,俾择多士。

窃见刘挚公忠刚正,始终不变;赵彦若博学有父风,内行修饬;傅尧俞清立安恬,滞淹岁久;范纯仁临事明敏,不畏强御;唐淑问行己有耻,难进易退;范祖禹温良端厚,修身无缺。此六人者,皆素所熟知,若使之或处台谏,或侍讲读,必有裨益。”

“馀如吕大防、王存、李常、孙觉、胡宗愈、韩宗道、梁焘、赵君锡、王岩叟、晏知止、范纯礼、苏轼、苏辙、朱光庭,或以行义,或以文学,皆为众所推,伏望陛下纪其名姓,各随器能,临时任使。”

“至文彦博、吕公著、苏油、冯京、孙固、韩维等,皆国之老成,可以倚信,亦令各举所知,庶几可以参考异同,无所遗逸。”

戊戌,以资政殿大学士兼侍读吕公著为尚书左丞。

知庆州范纯仁上书:“郡邑之弊,守令知之;一路之弊,盐司知之;茶盐、利局、民兵、刑法、差役之弊,提其局及受其寄者知之;军政之弊,三帅与将领者知之;边防之弊,守边者知之。”

“司徒蜀国公苏油曾建言先帝,年使朝官条陈本职,限一月内闻奏。”

“请将其制下京外各官,亦可因其所陈,略知其人之才识,然后审择而行之。”

高滔滔命司马光给苏油发电报:“卿负年力,入洛即乘火车,不待踌躇。切望!”

……

其实苏油走得并不慢,当然也不急,只是正常速度,只因路途最远,所以现在刚刚抵达洛阳。

而且一年没有接触庶政,他也需要有一个重新熟悉的过程。

还有就是太皇太后和司马光、吕公著的心态。

如今的国事,哪里有他们所想所说的那么严重,真要胡搞瞎搞,反而可能会出问题。

从两人给太皇太后的谏议看来,政治主张先不说,政治手段却还是老一套,那就是先把控台谏,然后将“小人”逐出朝堂,尽数换成自己人。

不过如今的台谏威力已经不大,因此吕公著的奏章,是想要先将这门武器重新装备起来。

然后司马大光就可以继续跟脚下火车一样咣咣咣了。

苏油却是暗自冷笑,想得美。

两年时间,洛汴铁路已经修造完毕,不过最大的火车站没有在洛阳城,而在兴洛仓。

兴洛仓的战略意义已经悄然转化,从战争后勤保障悄悄变成了西北和首都的经济保障。

其中洛汴铁路的作用功不可没。

天下财赋输汴京,导致汴京大城市病突出。

苏油无奈下只能先搞出马拉铁路,移一部分到陈留。

如今有了兴洛仓、洛汴渠和洛汴铁路,囤积汴京的财富能够安置到郑州和洛阳,对“两京经济带”的刺激作用无比巨大。

司马光也是走的这条路,不过他对马车还能接受,火车这种咣咣咣的东西太闹腾了,对老人家实在不太友好。

苏油对这东西却是兴趣无比的大,陈昭明毕竟是养尊处优的太常清贵,如今还升了大学士,对于火车的舒适性还是比较重视的。

将石薇、漏勺和毕观在包厢安置好,苏油自己却换上一身细布的工装,钻到火车头驾驶室里边观摩操作去了。

这列火车拉的主要是河西的高等级无烟煤。

郑州现在是一只吞煤的猛虎,本地煤的品级有些差,有了铁路后,运输成本低于炼焦成本,在三到五月,主要就是拉煤。

还有一列车厢里是金银,如今的金银,朝廷规定必须走铁路,由一队荷枪实弹的新军护送。

洛汴渠一来比较慢,二来沉了会很麻烦。

铁路上的人,包括列车上的制动员,锅炉工,驾驶员,全部是新军转业。

这是郭逵致仕之前给朝廷的最后一道建议,军国重器,必须由对陛下最忠诚的人来掌握,而且必须以军法治之。

因此大宋又多了一个光荣的技术兵种——铁道兵。

这个兵种技术要求也颇高,驾驶员的俸禄,仅次于技术要求高,风险还大的海军里的大副。

火车头里的人不认识苏油,不过像苏油这样的人他们接待得蛮多的,一般就是过来研究火车头设计的理工学院技术大牛。

见到苏油从包包里边摸出来一个不锈钢真空保温杯,熟门熟路地打开开水箱泡枸杞茶,驾驶员更加笃定了,这位一定是小高使相手下。

大宋现在有两个高使相,老高使相高遵裕,小高使相高士林。

高家人出了个高滔滔,如今是大宋最顶级的勋贵。

不锈钢真空保温杯也是分等级的,一般都有繁复的装饰。

像苏油手里这种最质朴的,一般都是一线研究员在用。

那些求经不懂的管理型官僚,工人们是看不上眼的,哪怕那些人的级别比一线研究员高。

苏油现在这身做派,在工人眼里才是正经学问人。

现在是盛暑,火车头里相当闷热,大家都是一身汗。

锅炉工老王将煤铲出了节奏,颇具美感。

苏油端着杯子:“这里头也太热了,老王,有没有给你们发放防暑降温的药物?”

老王抡着铲子,精赤的上身一身油亮:“不用,一会儿下班去冲个澡就舒坦了!”

司机赵平比较沉稳,一边扫视着仪表一边笑道:“发倒是发了,不过薄荷糖给家里几个娃子分了,清凉油也给家中留着,白糖那更是精贵,得孝敬给丈母娘。”

说完举起身边的大茶缸:“咱老爷们儿啊,凉茶管饱!”

苏油笑着摇头:“倒也是,真没想到。对了,关于铁路上的建议,高使相说了,只要能提出来那就有奖励,两位老哥没有在这上头动脑筋?”

赵平和老王对视一眼,老王说道:“咱大老粗的有啥好建议,先生你给咱想一个!”

苏油说道:“火车对时刻要求很高,你们是怎么估摸时间的?”

老王说道:“这是赵司机的绝活,用定时器听铁轨动静,就能算出来车跑得有多快。”

赵平指着车厢里一块小黑板:“火车出汴京城,记录下汴京钟楼上的时点,上好计时器,换算就得了。”

苏油将计时器拿起来:“这玩意儿能管多长时间?”

赵平说道:“能管俩时辰,洛汴铁路四百里,刚好跑完单程,洛阳现在也有钟楼,出发的时候又在那儿对时。”

苏油问道:“要是弄口钟在车上就好了。”

赵平说道:“这点子怕是挣不到钱,那玩意儿还贵。”

苏油想了想:“要是在这个定时器改成走字儿的,一圈走时,一圈走分,临出发时把时分调好再上紧发条,让它自己走字,是不是就方便多了?”

“诶——”赵平喜道:“有道理啊,我怎么没想到?这样就不用算了!技术员儿就是厉害哈!”

苏油从包包里拿出本子画了个走字儿的定时器外观模样,然后撕下来塞进赵平挂在车厢里的工作包里:“白搭了你们的车,这个就算是小礼物。要不这样,你们觉得车上还有哪些操作不得劲儿的地方,都讲出来,我们一起再想想点子。”

老王喜滋滋的假客气:“这可怎么好意思,都是苏兄弟你的主意。这走字儿的定时器,我估摸着,嗯,两贯跑不了!”

苏油笑道:“我这就是兴趣,家里也不差这点儿,你们别跟我客气,尽管说!”

三个臭皮匠凑到一处,很快苏油就收集到了好些的意见,有些苏油能想到办法,有些他都不行,只能记录下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