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苏厨 > 第一千四百二十九章 大城

苏厨 第一千四百二十九章 大城

作者:二子从周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4:05:38 来源:笔趣阁

越往南,集市越热闹,集市里用于交换的物种越是丰富,很多都是扁罐他们没有见过的东西。

比如一种类似咖啡豆的东西——可可,可以用来制作饮料。

还有多种的蔬菜水果——南瓜,红番茄、菜豆、番石榴、苹果、番木瓜、花生、向日葵、番荔枝、鳄梨和腰果等。

很多东西都需要扁罐他们单独命名,因为压根就不是中土的物产。

当地人还用一种作物的叶子卷起来,放到玉米芯制作的烟斗里边吞云吐雾。

这里的花生也比中土如今培育的花生要大,此外还有一种扁罐知道自家父亲一定会喜欢的东西——辣椒。

辣椒比中土茱萸果大得多,辣味也更纯正,不像茱萸那般要经过仔细的处理才能去除苦味,制作辣米油。

扁罐觉得将这东西带回去给自家老爹,将人参带回去给自家老娘,说不定便能躲过责罚。

这里的野生动物非常丰富,当地人的肉类来源很多,几乎不用家禽和家畜。

他们的肉类来源主要是鱼类、候鸟,还有就是野牛、野猪、盘羊、驯鹿,以及一种介于羊与驼之间的动物。

正经驯化成功的,大约就只有羊驼和一种比中土的鸡大上四五倍,嘴下挂着长长绶带般肉囊的鸡,椅子在图画里将之命名为“吐绶鸡”;以及一种体型同样比中土大上好几倍的鸭子,头上全是红色的肉瘤,椅子将之命名为“瘤头鸭”。

原住民的物资是要通过交换获取的,当地人喜欢装饰,椅子认为他又找到一个当地人属于中土移民后裔的证据——他们也玩玉。

左旋螺号上最多的就是金属,主要是舶来钱银币。

金币很少,铜币因为币值不高,左旋螺号上同样携带不多。

还有金属加工材料也同样不少,比如黄铜。

这里的原住民也知道黄金的价值,虽然知道这些神奇的异乡人手中的金属不是黄金,却并不妨碍他们对黄铜的喜爱。

扁罐听三叔讲过杭州回回的故事,他们喜欢用舶来钱做成饰品,于是他也将铜币打上小孔,将牛皮切成小细绳穿成项链,做成饰品,大受当地人的欢迎。

扁罐他们也发现了一个问题,就是这里的人操着各种各样的语言,几乎每一个聚居地所操的话都不一样,而且几乎相隔数百里的聚居群落,文明发展程度相差非常巨大。

有的使用简陋的投石器,有的有粗糙的弓箭,有的却已经发展出了较为精致的角弓。

然而奇怪的是,使用远程武器的部落,往往文化程度相对更加原始,而比较发达的农耕文明区,使用的武器往往是石头制造的长矛、标枪。

某些城主的护卫们?使用的武器甚至是硬木制作的木板状劈砍武器,在武器的边缘镶嵌了一圈打磨精美的黑曜石石齿加强杀伤力。

更加奇怪的是,虽然他们的石器已经精美到了异常的程度,当地人并没有金属工具。

这一点让扁罐和椅子他们百思不得其解,因为在不少的聚居区落,船员们发现了宏伟的石制建筑?不是神庙?就是皇陵之类。

没有金属工具,这些堪称巍峨的石制建筑,整齐的石块?精美的雕刻?又是如何制作出来的呢?

还有一个令人想不通的地方,就是从建筑来看,很多建筑都具备相同的文化风格?当地原住民的衣着?信仰?也有相通之处,看得出来起源于同一个文明。

但是相隔千里的部族?往往都不知道对方的存在。

大家聚到一起聊天的时候推测?什么五花八门的答案都有,最后一致觉得椅子的说法相对合理一些。

就是这里曾经有过一个相当发达的文明,那个文明曾经留下过璀璨的文化遗迹,不过之后又被灾荒、瘟疫、或者战争给彻底摧毁。

现在的人,是那个第一时期文明的继承者,或者说当那个文明覆灭之时,现在这些部落当时还只是原野蛮荒中的野蛮人。

等到文明消失,这些野蛮人过了很久之后,才来到这些废墟重新形成聚落,然后在重新发展文明的过程中,有些东西丧失了。

比如金属工具的制作,比如车辆的制作。

扁罐的心情其实不怎么好,因为这次探险实际已经失败了。

他们已经从北纬五十度搜索到了十度,都没有能够找到穿越这片大陆的出口,这片土地,从漫长的海岸线来推断,面积应该超过了新宋洲。

扁罐和赵孝奕在市集中散步,扁罐对赵孝奕说道:“我们该回去了。再往南,就会走出信风带,进入赤道无风区了。”

赵孝奕说道:“那就将这里作为最后一站,采购完我们就回家。”

左旋螺号的存储能力是惊人的,除去机械和物资,还能够运载一百六十吨的货物。

扁罐对这片偏南边的土地没什么好印象,因为他已经发现了不少神庙里边“人祭”的痕迹。

这里的神庙多是中空的,里边堆满了人的骸骨,从骸骨的状态来看,那些人死前遭遇过虐待。

很多神庙里的精美壁画上,也记录着这种血腥的祭祀行为。

其实北边阿坦他们也有这样的行为,不过因为生产力低下,没有这种大规模的战争,因此比扁罐他们说见到的神庙人祭规模来小得多。

不像这里的遗迹,里边的尸骨动辄数千上万。

这无疑会带来严重的卫生问题,扁罐现在都有些怀疑,上一个文明的灭绝,就是因为这个原因。

可惜当地巫师的史诗他们还听不懂,不然或许能够发现一些端倪。

几位雄壮的武士穿着华丽的豹皮裙,头上披着羽毛头冠和兽皮冠,出现在了他们的面前。

而且扁罐一行人装束华丽,皮靴,丝绸服饰,打磨光亮的抱肚铠,还有随身的精美玉器,出手的商品新奇独特,这些都标示着他们不是简单的身份,自然会引起这里贵人们的注意。

赵孝奕装逼的时候到了。

几位武士叽里咕噜地说了几句,大家都听不明白,不过类似甲骨文的象形简笔画却是大约明白的,椅子将简笔画交给了武士头领,武士头领一看就笑了。

画上大致是一群人坐着一艘大船,从海上过来,最终抵达了这里的北面,然后经过几个城邦,来到了他们这里。

沿途每个城市都有当地城市特色神庙为标志,好些地方,武士头目也是知道的。

每个大城神庙的边上还有一个坐在椅子上的大人,手里拿着部族特有的礼器,船上那帮小人儿都会去拜会这样的大人,献上不菲的礼物。

接下来就是交换物资的场景,船上那帮小人儿身边都是金光闪闪的小圆币,而大人脚下都是各种被画得一看就懂的当地物产。

武士头领又叽里咕噜地说了几句,示意赵孝奕一行跟他们走。

很快,扁罐一行见到了城主。

城主是一个健壮的中年人,穿着用染色棉线编织成美丽花纹的棉袍,带着羽毛头冠和宝石胸链,倒是一副文质彬彬的样子。

中年人手下也有类似宰执一类的大臣,倒是聪明,双方用椅子发明的绘画模式,友好地交换了意见。

椅子发现这位“宰相”关于数学和天文的造诣很高,在询问他们航行多久的时候,宰相用了一套计算时间的符号,最大的一个周期是五十二年。

五十二是一个神奇的周期,扁罐和椅子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不可思议。

这里的人关于天文知识的掌握,相当厉害。

中国古代,以日月火水木金土命名日子,称为七曜,也称为“星周”。

到了汉代,为了弥补自转和公转得误差,星周又分出了平周和润周。

每五十二个星周,就是一年。

每经历五十二年,星体的排列又会经历一个大周期,重新排回到原来的位置上。

这些天文成就,这里的人竟然也知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