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苏厨 > 第一千三百七十八章 年报广告

苏厨 第一千三百七十八章 年报广告

作者:二子从周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4:05:38 来源:笔趣阁

挥散了众将,种谔这才对苏油说道:“戎机倥偬,平夏以来,还没能拜会过国公,种谔惭愧。”

苏油说道:“国事为先,种子正何时也矫情起来了?”

种谔摇头:“当年狂傲过头,以为天下谋略之才,俱在我下。现在再看国公的谋篇布局,我与王学士,其实都难及万一。”

“以我之策,能得半个河套;以王学士之策,能得青唐河西;以国公之策,方全取夏境,还不劳根本。”

“因此无论军政,国公都是我朝大才。”

苏油笑道:“五郎这就是瞎捧了,这根本就不是什么国公之策。”

“平夏之议,以攻代守的重大思路转换,是五郎你的首倡。”

“而河湟之议,是王学士十几年考察,研判出来的另一个战略思路。”

“至于中路的巩固,倒可以不谦虚的说,的确我有一些功劳。”

“但是整体的大战略,其实是这三路攻略的总和。”

“这是我大宋有识之士,在二十年时间里,一步步摸索,研究,不断获取夏国的情报,分析敌我,最终形成的决断。”

“还需要注意的是,在战略实施期间,我朝国力军力,从衰困到强盛的悄然变化。”

“因此这个最终战略,不过是国力强盛之时的最佳选择。”

“而王公的战略,不过是国力持恒阶段的最佳选择。”

“五郎的战略,则是当时敌强我弱,只好行险一搏时的冒险。”

“三个策略,其实根本就谈不上谁强谁弱,都是大家根据国家当时的财政、军力、敌情,所做出的合理方案。”

“所以这是大家的集体智慧,而我,只是有幸成了最后的执行者,并且沾了大宋国力重盛的光,捡了最后的便宜而已。”

种谔苦笑道:“国公这样说,可更让种谔惶恐了……”

苏油拍了拍种谔的肩膀:“但是我们还有一个更大的战略没有实现,因此你要赶快将病养好。”

种谔心领神会:“辽国?”

唐慎微将药端了过来:“太尉,服药吧。”

种谔接过药碗:“多谢郎中了。”

喝完药,种谔似乎下定了决心:“国公,要以三万人完成辽夏防线,非新军不可,而指挥新军,却又非我所长。这个……”

“八郎如今代行军事学院山长一职,但是相比长兄,资望能力都有所不足,不如让他来五原,代我行军职,我可以守延安,守青唐,或者去沙州都可以。”

苏油哈哈笑了:“难得!能让五郎低头,实在是难得!”

笑过之后,苏油又说道:“不过我已经和陛下建议过了,八郎的确会来到这里,但是不是五原,而是你的后方,克夷门。”

种谔略一思索就明白了苏油的意思:“这是让辽人掉以轻心,克夷门到五原,其实半日可至,防守上完全来得及。”

“新军无需摆在辽人面前,让辽人窥得虚实。而且放在克夷门,还能威慑大陷谷,同时呼应贺兰山口。”

苏油见种锷如此明白,不由点头:“曲野河有二折,五原有二种,辽事无忧也。”

“还有就是八郎是陛下亲卫出身,又是陛下亲自拨去学院培养,乃正牌的天子门生。”

“他来掌握新军,其实不光是出于军事能力上的考虑,这同样也是为了你种家考虑,明白?”

种谔点头,陛下对八郎的信任,绝对比长兄还高,苏油这话说得很清楚了,西军种家的未来,其实就在八郎身上。

苏油又说到:“不过得麻烦五郎当回马夫,在五原多养些马,新军到时候乘筏子过来,可不是为了帮你防守的……”

种锷心领神会:“兵出阴山,灭敌国门之外!”

苏油笑了:“跟你说军事真是不累,以我大宋如今的国力,民心,士气,不应该再猥琐防御了,大可以强势出击,与大国争胜!”

苏油在五原呆了三天,直到第三天,种谔大致恢复,与他一起巡营劳军,给战士发放冬装后,才返回兴州。

筏子拆解,皮囊放气,组装车辆,拖回去,就比来时慢多了。

抵达兴州,已经是十一月中旬,眼看这就该准备过年。

元丰五年十一月,癸丑,三路都转运使苏油,给朝廷送上了年报。

首先就是盘账,朝廷为了鼓励三路恢复,免了农税,丁税,为了支援三路,许开采金银作为皇宋银行库本,发行宝钞五百万贯,大大提振了三路的经济活力。

其实是一千万贯,不过五百万贯被苏油用作一期大宗投资,没出现在三路市场上,被苏油打了埋伏。

这些钱,除了一百五十万贯用于安置移民,灾民,大部分投入到了矿山、机械、商业。

之所以没有全部投入农耕,是因为三路有其不同于内地的特殊性。

地已经多得种不过来了,三路都转运司接收夏国的官田、梁氏和叛军将领的私田,已经高达十万顷。

而三路在战争中丧失了不少的丁力,也导致夏国大量的私田空闲无法开垦。

但是,西夏也是牲畜最便宜的地方。

所以移民和灾民的安置,厢军的转业,三路转运司在土地上无需投入,只需要发给耕具种子耕牛即可,三十万人,所费一丁五贯,足以安家。

在所有人的共同努力下,在陛下和朝廷的亲切关怀下,加上天公作美,即便是没有农丁两税的情况下,三路也取得了不菲的成绩。

其中向内地输送青盐四十万石,牛二十万头,马十万匹。

青盐斤二十五文,牛匹贯五,马匹两贯,获利百万贯以上。

除之前五百万贯金银库本,后三月得金百五十万贯,银两百万贯。

也就是说,朝廷支援三路的五百万贯,基本被三路产出追平,只略有缺口。

这还没算上第一次兰交会的商税,和大量待发售的草场和田亩,以及资金尚未回龙的棉布和毛呢。

明年,明年三路将会做好产出的准备,继续坚定施行朝廷免两税、丁授百亩的良策,继续坚决吸纳安置移民,继续致力于解决三路女多男少的人口不均衡问题。

年报一点都不出彩,但是总算让朝廷松了一口气,最起码三路并没有成为朝廷的包袱嘛!

光那十万匹马,比什么都值当了!些许缺口,不当事儿!

蜀国公报给朝廷的都是所谓的“离岸价”,那些东西进入内地能值多少,还得另说。

一匹马两贯,一头牛一贯五,相比内地,这价格明显低到没边儿了。

王珪觉得将三路情况刊登到坻报上,可以宣传朝廷对蕃国的宽仁,是最大的政治正确,于是命令翰林院原文刊载。

还是高太后一直在抓宗室产业,商务头脑比较发达,反应比朝臣和赵顼都快了一拍,在赵顼过来起居的时候问道:“苏明润这是将招揽广告都打到朝廷的坻报上边来了?女多男少,这叫什么词儿?招亲吗?!”

赵顼这才反应过来,感觉有些头晕:“哎哟,糟了,邸报都已经发出去了!”

高太后赶紧叫中官张士良将赵顼扶住:“哥儿病还才好,医官说了这病轻忽不得,举动宜轻,心神不得大喜大悲,平日里读读佛经道藏,调和下心绪也是好的。”

赵顼摇头:“国家这么多事情,祖宗基业岂容轻忽。登基以来,不算新宋,我大宋也多了五十多个州郡,版图扩大了五分之一。”

“今年朝会,又多出十几个外国来贡,其中拂菻、天方国、麻林地、狮子国都是第一次来,尤其麻林地,听说在万里之外的大西州。”

“改制之后,事情也多了,也幸好日子选得不错,好歹多了几个月的那什么磨合期,就这样上个月下到江淮发运司的敕令,都用错了印玺。”

“好些个机构都得调整,比如御史台、六察,到底归门下还是尚书,朝臣们还在议,哪里容些许清闲。”

这些都是赵顼自找的,元丰改制极大的加强了皇权,但是同样的,需要皇帝决断的事情立刻多了不计其数。

很多事情赵顼都不愿意放手,得亲力亲为,连续两场病,其实都是累的。

高太后叹了口气:“终究是哥儿少了贤臣辅佐,要不……”

想到后宫不可干政,又闭嘴不言。

赵顼知道高太后的意思:“宁夏三路,换谁我都没法放心啊,曾孝宽朝廷准备调回来任户部尚书;舅舅升了使相,也要回京;明润那里,只会比我更难。”

高太后说道:“西夏终究不比南唐,穷。好在明年不用再填了,不然国家都会给它拖垮。”

赵顼笑道:“穷不穷,也得看在谁之下,当年夔州不穷?”

“苏明润密折里边可是把三路夸上天了,说物产丰富就是不好运出来,最好的办法就是将汉人充实进去,另外兰州到秦州,灵州到渭州,兴州到绥德,九原到河东的大路要尽快修缮。”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