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苏厨 > 第一千三百七十五章 沈括入门

苏厨 第一千三百七十五章 沈括入门

作者:二子从周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4:05:38 来源:笔趣阁

苏辐摇头:“不是,是一千万贯贷款,加上先期五百万贯的朝廷投资,总共应该是一千五百万贯才对。”

说完又对苏油拱手:“小幺叔,朝廷这保证金和发行货币的倍率也该改改了,这次操作看来,五百万贯本金发行一千万贯宝钞,安全得很嘛。”

苏油摇头:“那不行,这个口子现在还不能松,银行业务出现漏洞的话,风险太大,现在除了三路今年的特殊情况,还没到非有必要开这个口子的时候。”

“等……等下!”沈括都吓得站起来了,浑然没有注意自己的曝光:“这让朝廷知道还得了?!国公你欠了皇宋银行一千万贯,欠了朝廷五百万贯!你怎么跟没事儿一样?!”

“本来就没事儿啊!”苏油将手一摊:“刚刚不是说了,今年总投资是两千三百万贯,我只欠了皇宋银行一千五百万贯,那剩下的八百万贯是什么?”

“盈利!”沈括脑筋也贼快,腿一软坐到了浴池里:“你你你……你赚了八,八,八……”

苏辐看着沈括,认真地说道:“八百万贯,半年。”

“不过其中有三百万贯是应该支付给银行的利息,但是被我作为股份追加到投资里了,真实盈利五百万贯而已。”

沈括突然觉得泳池的水有些热,泡得自己脑袋有些发晕:“天……啦……”

苏油说道:“你晕啥?这些都是国家的,陛下的,皇宋银行的,四通股东们的。”

“我是三路都转运使,看重的是这些投资带来的税收和对三路民生的刺激。”

“不过今年步子是有些大了,投资和收益缺口过大,朝廷还不习惯这种寅吃卯粮的搞法,因此我担心引起非议。”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的投资不赚钱。所以现在的问题,就是怎么将上报的投资额往小了说,免得吓着朝中大佬……存中原来我们扯了半天你还没明白到底在说什么?”

沈括漂在池子里,有气无力地说道:“现在……有些……明白了……”

苏油说道:“一千五百万贯除去收益还有七百万贯,还是太多了点,再想办法压压……”

张麒说道:“要不这样,将一些基建投资挪到今年来做账,就说这七百万贯里有两百万是为沙兰线做准备的,剩下五百万贯,抵消掉送去汴京的夏宫缴获,差不多能交差了吧?”

苏油一拍脑门:“对对对,还有棉花羊毛的准备金,这些是流水,也好做账!这样就差不多了!”

沈括才从浴池里爬起来坐好,转眼又一出溜,这几位,生生将两千三百万贯给做平了!

这也就是蜀国公公忠体国,要是换成有歹心的人又具备这个能力,几年就能将大宋搬空!

摆平了年报,苏油就轻松了,于是又聊起了此次宋辽和议来:“辽人终于答应增发绢钞了,不容易啊……”

说完对晁补之一拱手:“无咎与族叔受委屈了。”

晁补之微微一笑:“为国效力,多谢国公让补之参与这件青史留名的大事。”

沈括这一刻真感觉自己进入了知识盲区,他是真傻了:“什么青史留名?奸臣传很光荣吗?”

“哈哈哈哈……”苏油和晁补之一起捧腹狂笑,笑过好一阵后,苏油才抹着眼泪:“我发现存中你在这上头简直就是头卫子,智力跟耶律洪基差不多!”

见沈括还在发蒙,苏油说道:“这次和议辽国得到了什么?”

沈括感觉自己面对的是一群白痴:“港口,图书,天文台,历法,绢钞……”

苏油也感觉自己面对的是一个白痴:“两个港口,本来大宋就想修,这样才能停靠我们的大船,倾销我们的货品。”

“经史子集佛经图书之类,短期内对辽国国力有多大帮助?”

“天文台倒是花钱,但是那是合资,我们资助七成,对外宣称三百五十万贯,其实成本五十万贯毛毛雨而已,剩下的是消耗辽国资储,一百五十万贯!辽国三年岁入!等于我们赚了他们一百万贯回来!!”

“历法学问是比较高深,我们可以让他们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难道他们能凭借历法,倒推出理工之学?”

“五十万贯绢钞,我们帮忙印刷,还能收获一笔手续费。”

“断绝完颜部的贸易,完颜部会乖乖听话?那是辽人自己给自己找麻烦。”

“辽夏边境开通榷市,我们这下就能够名正言顺地笼络鞑靼;”

“将七万旧军换成三万五千新军,军力是降了还是涨了?”

“在苏州开通钱庄,那更是辽人拱手将南部诸州经济命脉交给我们。”

“哈哈哈哈,我真没想到和议能够如此顺利达成,我一直担心室纯能够看破这些,看来也是被张太居一个毛纺厂就忽悠瘸了,哈哈哈哈……”

沈括一想还真是,大宋其实基本没有损失什么,就算有损失,和宁夏三路即将一年一千多万贯收益比起来,这笔生意怎么都是赚。

不由得悻悻地说道:“到底还是便宜他们了,对他们也没有多大坏处,尤其绢钞大行,按照《金融论》的说法……”

苏油笑道:“存中你如此聪明,怎么还没转过弯来?大宋每一文宝钞都是有抵押的,辽人有吗?”

沈括说道:“他们也有啊,每年二十五万匹绢帛……”

突然反应了过来:“绢帛是消耗品!辽人肯定要用掉,而绢钞依旧每年以二十五万贯……不,现在以每年七十五万贯在增长!他们是在沙上立塔!绢钞迟早会变成一张废纸!他们的财政迟早要崩溃!”

“那得等到猴年马月去了……”苏油意味深长地问道:“存中我问你,它又为何还没有变成废纸呢?”

沈括到底聪明,只低头沉思了一会儿,便猛然抬起头来,一脸惊怖震惊的神色:“我大宋!是我大宋,一直在獐子岛吸纳绢钞!”

苏油笑吟吟地点头:“恭喜存中,你的金融学,入门了。”

这一次澡堂会议,彻底刷新了沈括的经济观,蜀国公以五百万贯本金运作到了两千三百万贯的投资,让一直以为大宋在量入为出的沈括叹为观止。

但是苏油接下来却是对他的谆谆告诫,投资是有风险的,他之所以敢这么干,是因为有四通强悍的技术实力,三路丰富的资源作为底气,能够保证每笔投资的成功。

加上他在宁夏三路没什么掣肘,三路本身也如同一张白纸般任他描画,所以才能创造出这样的奇迹,其实这也是很难复制的模式。

但是不管怎么说,这一关总算是已经过去,那些投资也开始见成效,接下来就是收获期。

三路经济繁荣,必将带来百姓生活的改善,人心必将向大宋凝聚,大宋对周边地域的辐射必然会大增,三路丰富的矿藏和海量的牲畜、土地,最终必将成为这次战争带给大宋的巨大红利。

眼看着天气就要冷了,现在是出行的最好时节,苏油准备了一大堆的礼物,准备去给种五送一回温暖。

从兴州到包克图,乘坐牛皮军舰,很快,七天就能抵达。

辽人吃了没知识的亏,不知道宋人有了牛皮军舰这样的神器,还在用防备夏人的方法防备宋人。

因此苏油哪怕是只用旧军,从兴庆府最北面的克夷门呼应五原,也不过三日水程而已。

这次的船队很大,足有三百筏。

筏子经过升级,有了地丁胶后,牛皮就可以淘汰了。

一个筏子就是一百平方米。

往草原运羊毛那是笑话,因此地丁胶胎里边塞的是药品、饲料、战士的冬衣、粮食。

筏子上则是各种三路新出的商品,工具,机械。

兴庆府漂流了一日,便到了克夷门,船队停下后,还要倒着往回走,才能回到大陷谷的北口。

这神出鬼没的行程让仁多保忠吓了一大跳,还以为是鞑靼人过来了,结果斥候来报,是益西威舍的慰问团。

是益西威舍就不奇怪了,说他会飞仁多保忠都信。

赶到大陷谷北口,就见一支五十人的新军骑兵队簇拥着一个紫袍官员朝这边行来。

筏子带不了太多马,这是全部。

仁多保忠滚鞍下马:“末将参见益西威舍。”

苏油摆手:“叫国公,或者都帅都可以,仁多你现在也是朝廷的命官,规矩要讲。”

仁多嘿嘿直笑,这强壮的党项汉子,现在是大宋委任的朝顺军节度留后,驻守摊粮城的守将。

大陷谷再往北,就是著名的大盐池,后世那里有大盐业基地,每年能产盐一百三十万吨,碱二十五万吨,钠五万吨。

不过那里不是苏油想要盐业基地,因为光有盐,在宁夏三路都算不上具备优势工业资源。

不过满足兴庆府、五原、鞑靼的内需是绰绰有余罢了。

就是这么任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