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苏厨 > 第一千三百六十七章 兰交会

苏厨 第一千三百六十七章 兰交会

作者:二子从周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4:05:38 来源:笔趣阁

在兰州搞了苏油履任以来第一次文会之后,苏油陪同欧阳发等人一起来到凉州,从抓农业转到了抓工业上来。

苏油野心很大,既然宁夏三路不缺工业的基础,那就各个州都搞起来。

但是大厂,还是得依托大城市。

兰州是最好的地方,有水运之利,有陆路之利,除了金银铜,周围还有盐、铁、煤、芒硝、硅石、钾盐,有成为大工业基地的资本。

此外凉州、甘州、兴庆府,也要照此办理,而且时间还要快,为接下来的毛纺业、棉纺业、军工产业打下基础。

任务艰巨,但是并非无法完成,原因就是矿藏丰富,能源充足,牲畜繁多,人力成本极低。

在开辟好几处大金银铜矿之后,苏油开始建造凉州铁厂。

依旧用已经成熟的大平炉炼钢法,铁厂还需要配套三酸两碱工厂和水泥厂。

一座巨大的厂房已经初见规模,各种设备已经从兰州运了过来。

这些设备的运输是非常艰难的,从郑州走汴渠到黄河,转洛水到延安,然后通过陆路送到灵州再入黄河,以绕过黄河大瀑布和河套大湾。

之后转运到兰州,再上陆路送到凉州。

因此要运送大工件是不可能的,主要的东西就是仪器,刀具,还有两台最新的机床母床。

剩下的,需要在河西白手起家。

光各种图纸就运了十几大车。

只靠一个石勇是不行的,苏油还调了四通两员大将过来,苏辐和石鍮。

苏辐协助李舜举主管银行事务,石鍮和石勇负责工业基地建设。

巢谷要负责人力协调和政务协调。

苏油主管产业分布大局和后勤。

沈括万金油,哪方面需要干啥就干啥。

好在宁夏得天独厚,高无烟煤的开采也不是什么难题,连炼焦厂都可以先行省略。

加上巢谷之前备下的铁料,还有祁连山的石棉矿,石英砂,兰州第一铁厂很快就能投入使用了。

第一炉钢炼了二十四小时才出了一万斤,小打小闹,还停留在当年冶州第一炉的水平。

不过这批钢材的钢质极好,比西夏原来的青锋钢还要好。

当年大宋工业开始展布,四通在全天下选矿的时候,只有西夏的煤矿铁矿最优良,当时是气得赵顼摔了东西的。

听说苏油在西夏开始用新法炼钢了,赵顼要求一定要将钢材送到汴京城给他看一看。

苏油当然不会这么没水平,于是按照天方大马士革刀的样式,加上于阗商人送来的和田白玉,加上宁夏本地的金银,给赵顼打造了两柄黑汗风格的骑刀和一柄汉剑。

玉装剑,那就是装逼用的,但是赵顼很喜欢。

六月,甲寅,监修国史王珪,上《两朝正史》一百二十卷。

元丰改制前,大宋次相,兼职兼修国史。

这是王珪履任首相后交卸工作成果。

这本书本来比《仁英实录》记载的历史资料要多很多,但是书中假托仁宗诏旨,非寇准而是丁谓,时以为讥。

乙卯,苏油录河西诸先儒后人姓名以进,考其文字,授为州学学正。

并奏成立兰州理工学院,重修兴州文庙,增加学宫。

诏从之。

丙辰,诏:“自今事不以大小,并中书省取旨,门下省覆奏,尚书省施行。

三省同得旨事,更不带三省字行出。”

是日,蔡京上奏,中书省独取旨,事体太重。

赵顼下诏:“三省体均,中书揆而议之,门下审而覆之,尚书承而行之;

苟有不当,自可论奏,不当缘此以乱体统也。”

之前的官制虽仿旧三省之名,但是中书、门下、尚书,都可以取旨出命,造成了一些混乱。

于是赵顼还是让中书取旨,但是给了门下、上书论奏之权,可以监督。

癸亥,诏:“尚书省六曹事应取旨者,皆尚书省检具条例,上中书省。”

又诏:“中书、门下省已得旨者,自今不得批答行下,皆送尚书省施行。着为令。”

又诏:“尚书省得弹奏六察御史失职。”

这三道诏命,加强了尚书省左右丞的权力,避免了六部官员勾连中书,架空尚书省的可能。

同时以尚书省制衡台谏,以台谏制衡中书省,以中书门下两省制衡尚书省。

壬午,诏罢大理官赴中书省谳案。

这是将司法独立出来,不受中书省干预。

戊子,诏御史中丞举任言事或察官十人。

欧阳发、刘奉世上《敦煌石室遗书编目》。

李舜举、巢谷、梁屹多埋奏削减伪夏宫禁、陵墓事毕,继迁至谅祚皆复节度使礼,独秉常以王爵葬。

伪夏诸多物事,可为宫室用助者,悉发京师。

诏编录《仁英两朝宝训》。

六月还有一件大事儿——兰州铁浮桥建成。

这座浮桥的落成,不光标志着黄河作为分隔河西与中原的天堑作用从此消失,国家对宁夏的控制力度得到空前加强,打破传统地理政治格局之外,还标志着——宁夏工业体系初见成效。

宁夏三路,可以利用自有资源,自有技术,自有工人,自有设备,进行工业化生产。

铁桥是皇家理工学院为总设计,其中桥梁结构设计师为陈昭明,趸船设计师为沈括。

铁壳趸船采用的锻焊和铆接工艺,壳体内还加了木板、丝网、地丁胶涂层,以防止进水。

这座桥最大的特点,是每艘趸船装有两根铁桅杆,桅杆顶上有孔,串连数根钢索,用来牵引桥面,增加桥面的强度。

这是理工力学的成就,牵引桥梁,第一次展示在世人面前。

桥面是角铁铆接工艺做成的铁架,其上铺设厚木板,可以同时通行两列满载三千斤的四轮马车。

桥两端靠岸的地方,采用牵引吊桥结构,吊桥可以收起来,供船只通行。

不过这功能现在几乎用不到,黄河在兰州以上就没有像样的港口,这是在为以后架设兴洛浮桥做技术储备。

后世陇海线,.asxs.是兰州,之后经天水、宝鸡、西安、洛阳、郑州、商丘、最后到达连云港。

这条线其实在如今也是重要干线,天水就是秦州,然后沿着渭水到长安,再沿着汴渠过洛阳、兴洛仓、郑州、汴京、陈留,路线几乎一模一样。

不过过了陈留有了变化,因为河北的重要性,干线向上调整,终点是胶州湾的登州。

唯一区别,就是一是铁路,一是公路和如今的汴渠而已。

而且除了长安以上,水路运量不比后世陇海线差。

这条干线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如今有了黄河铁浮桥,这条干线还将继续向上延伸,直到沙州,接通西域。

七月,第一届宁夏物资交易洽谈会在兰州召开。

壮观的黄河铁浮桥,在洪流中巍然屹立,让来到这里的蕃商们震惊莫名。

苏油还在铁桥两端个树立起了两座铁狮子,因为是中空的,所以体型巨大,还镀了铜。

到了今天,兰州铁厂已经有了三座大平炉,日出钢铁三万斤,有足够的材料供苏油浪费了。

滚滚黄河铁桥横亘,四头比汉代洛阳铜驼还要壮观的金属巨兽镇守,无数蕃人见到这展示大宋威严国力的一幕,直接就跪倒尘埃,顶礼膜拜。

除了钢铁厂,水泥厂、化工厂、机械厂等也建立了起来,各种机械、车床也开始了生产。

羊毛已经收获了两批,益西威舍派人带着粮食下乡送温暖,宁夏蕃人欢天喜地,终于体会到了作为大宋子民的荣光。

羊在益西威舍的伟大指引下,成了一年可再生三次的宝贵生产资料。

兴州、兰州、凉州三处毛纺业基地连轴转,吸纳了大量的人口作为工人,生产毛毡、毛线、毛呢。

蕃商们带来的商品主要是玉石、皮毛、珠宝、香料。

大宋提供的物资,则是大量的金属器皿,贵金属装饰品、便宜的毛呢、以及各种高档的深加工产品如晶莹的瓷器、玻璃器,美酒、成药、丝绸、麻布。

还有最受欢迎的铁锅和刀剑。

除了兰州,苏油还派遣了牛皮筏子,携带大量的商品外加食盐,顺流而下,将温暖送到了河套顶端的五原和辽国的云内州边境。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