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苏厨 > 第一千三百零四章 浑脱

苏厨 第一千三百零四章 浑脱

作者:二子从周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4:05:38 来源:笔趣阁

范纯粹说道:“既然明润现在已经知晓,那就肯定有解决的办法。还有一件事儿,那就是分定三路疆界之后,各路的分守固然已经明确,但是毕竟还是属于战区。”

“故而诸军之间宜修明应援牵制之策,否则夏兵大举,攻围我一路,我力有不胜,而邻路拱手坐观,其不拔者幸尔。”

苏油说道:“的确有这个问题,对了,出兵之前,吕惠卿好像也曾提及此事。”

范纯粹说道:“是,不过后为徐禧所罢,但我以为,吕惠卿所议更为妥当。”

“徐禧规划各地分守军力有功,但是也不是说各地军力,就只合分守属地,而没有策应救援邻路之责。”

苏油点头:“等回去我将吕公之策再翻出来看看,这个提醒也很及时。”

范纯粹能够从国家利益角度考虑问题,放弃派别之间的成见,这一点上,让苏油刮目相看。

这是保守派一个巨大的进步,太不容易了。

范纯粹见苏油对自己的建议都在认真考虑,心里也很舒坦:“还有最后一条,就是新得之地的治理问题。”

“国法固许进纳取官,然未尝听其理选。”

“今西北三路,许纳三千二百缗买斋郎,四千六百缗买供奉,这条本来就是朝廷陋政,由来已久,也没什么,但是免试注官,就不可取了。”

“天下士大夫,服勤至于垂死,而不沾世恩,富民猾商捐钱千万,则可任三子,纯粹切为朝廷惜之。”

苏油呡了一口杯中的葡萄酒:“这一条啊……实话实说,可就难办了。”

“按照我的本意,大宋不是冗官问题严重吗?如今新得三路,这些待选的官员,总能安置一部分,至少可以让陕西等路的冗官问题得到解决,是吧?”

“可结果呢?那些人绝大多数都不愿意到山北三路来,要解决三路行政问题,要不就是依赖当地降官,要不依赖蕃官酋长,唯一敢来这里的,反倒是那些商贾。”

“如果连商贾这条路也断掉,那三路何时才得入华夏?”

范纯粹担忧道:“这些官以纳效得出身,难道他们不会从百姓身上搜刮回来?”

苏油说道:“所以要改变官员的考绩制度,不能像那个吴居厚那样,多搜刮税赋就得升官,而是要将当地老百姓的生活水平,也纳入考绩才行。”

范纯仁苦笑:“’蛮夷自擅,不讨之日久矣,时侵犯边境,劳士大夫。‘司马相如《喻巴蜀檄》里所提到的景象,于今安在?这才多少年,士大夫就堕落到了这个程度?”

苏油沉吟片刻:“范公,我想在《汴京时报》上,兴起一场讨论,再论何谓士,何谓士德。”

“贪俸禄安逸,不与国抒难,只知道避责推搪者,是为‘禄蠹’,就算其文名盖世,曾不如陕西路一转运之夫,又何论士节?!”

范纯粹说道:“说得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荀子》有云:’志行修,临官治,上则能顺上,下则能保其职,是士大夫之所以取田邑也。‘”

“吾辈幼诵诗书,行蹈礼义,本当为天下之先!”

范纯仁冷笑道:“我会联合三路转运使上书陛下,征辟不至者,是不愿为国效力,那就合该捐弃官身,夺绝俸禄。”

“既然要做山水闲人,就不要夺占朝廷有限的爵禄,阻绝有志者的奖掖之阶!”

两范都是秉承父亲意志的牛人,范仲淹“少有大节,于富贵、贫贱、毁誉、欢戚,不一动其心,而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他既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真正做到了知行合一,一直就是苏油的楷模。

苏油在大宋官场本来就是个另类,在士林风评里边,如今甚至和范仲淹有一拼。

范仲淹是以天下为己任,“慨然而自任”,有那种统治阶级的自觉性;

而苏油虽然干什么都能干好,但是却有些“懒”,堪称大宋苟头。

在仕途上“不思进取”,上边捅一下他才动一下,每每得等到朝廷不耐烦,强行下达任命,他才“不得已而为之”。

但是他有一点好,就是非常服从安排。

不管多大的难题,只要丢给他,他总是屁颠屁颠地去干,而且总能干得出乎所有人意料之外的完美。

因此士林中对二人的风议都是极高,认为二公皆已立德、立功、立言,必将名传千古,同属大宋凤毛麟角的人物。

不过范仲淹之才,略逊其德;而苏明润之德,难掩其才。

苏油比范仲淹,甚至还因此更多了一个光环——谦退。

……

兰州,赵禼领着李庸、石勇巡视寨堡。

西军中的冤家,除了高遵裕和刘昌祚,还有赵禼和李宪。

熙宁征交趾,本来是以赵禼为正,李宪为副。

后来两人意见不合,赵禼上书请罢李宪。赵顼问可代者,赵禼以郭逵老边事,愿为裨赞,于是以郭逵为宣抚使,赵禼副之。

郭逵统军之后,赵禼与郭逵的进兵方略又发生了冲突,导致进军一度失利。

最后朝廷又遣苏油总揽后勤,并发两浙水师相助,终于取得大胜。

事后南征诸将皆获功赏,只有赵禼未得升迁,甚至作为最初军事失利的主要负责人,被贬当了一任桂州知州,后又转河北庆州任职。

这人和汉代李广差不多,能力出色,却总是倒霉,从来摊不上好事儿。

跟王姥姥那种躺赢福将相比,在八字上简直就是一天一地。

兰州城的位置很重要,但是却过于偏远,虽然有数万宋军在此驻囤,但是主要都是蕃部。

除此之外,还有青宜结鬼章和笃乔阿公各领了两万青唐军,也是一个变数。

赵禼数次上书要求六路都经略司重视兰州,毕竟西域凉州尚有夏人的精锐,赵禼探知,图干部和野利部正在西域大肆招募蕃落,足有八万多人。

而且这些人的装备乃是夏人中最好的,除了旋风炮,听说还有那种在囤安寨下曾经出现过的巨大的抛石机——回回炮。

但是六路都经略司似乎对西路一直都不重视,不但没有给赵禼加强兵力,甚至将李宪、苏烈和包顺都给调走了!

不过赵禼基本上也算是大宋的救火队员之一,一辈子都在边疆打转,也算大宋军略水平前几位的文官。

好在这么多年下来,赵禼早就习惯了命运的蹂躏,也早就对自己上峰们的德性没有期待,就没有指望过都经略司会给自己多大的支持。

自力更生丰衣足食,把手中现有的兵力用好,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幸亏自己手里不缺钱粮,不缺空白告身,兰州周围不缺险阻,手下的军队也算是给力,赵禼谋算着即便是夏人西军尽数过来,他也能仪仗兰州城和周围的城防工事,来个势均力敌。

不过紧张是肯定的,诸将请益戍兵为备,赵禼将他们全部召到兰州:“戍兵不可益也。第谨斥候、据形胜、整戈甲,无为寇先而已。”

然后将骑兵斥候放出八十里,直到凉州附近的红水河口,同时利用返国的于阗使臣,多备货物,派遣商队跟随,深入凉州探取情报。

而剩下的,就是加固兰州的堡垒工事,挖掘壕沟,建立望哨,用旗号传递消息。

这中间石勇带领的理工小队功不可没,初抵兰州,石勇便将城中的所有工匠收集了起来,然后让他们带路,接收了兰州周围的铁冶,煤矿,石膏矿,硅石矿,芒硝矿,建造起了几个炼焦,炼铁,制造水泥、玻璃、黑火药的工坊。

兰州周围蕃部牛羊骡马极多,石勇还将人畜的尿液收集了起来,制造氨水,然后用酸塔法制备出了少量的硝铵和雷银。

有了这些东西,石勇造出了不少铸铁地雷和土味震天雷,赵禼的心里头才算是有了点底气。

兰州城头,甚至还布置起了榆木大将军的进阶货色——利用黑火药发射铁砂铁丸的铸铁炮。

赵禼老实不客气地剥夺了石勇的冠名权,毫无创意的将之命名为镇戎大将军。

另一边,有了芒硝这一鞣皮的神器,石勇让浑脱匠人们直接将羊皮筏子升级到了牛皮筏子。

牛皮筏子用牛皮浑脱编织而成,每一个牛皮浑脱的开口处比羊皮浑脱大了许多,因此可以装东西。

一只牛皮浑脱内,能够填塞一百二十斤羊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