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苏厨 > 第一千一百五十五章 敌友难分

苏厨 第一千一百五十五章 敌友难分

作者:二子从周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4:05:38 来源:笔趣阁

指挥将皮囊打开,喝了一口:“烧刀子!好东西!”

骑士将马鞭一扬,指挥秒懂,又喝了一口,交给旁边的小军:“大家轮着喝,这天气,骨头缝都是凉的。”

骑士和指挥并马而行,骑士问道:“今年的收成还行?”

指挥“嗐”了一声:“就那样,总之草谷是越来越不好打了……”

天都山现在是一个神奇的地区,西夏人反复争夺,在李文钊手里都没能讨到好,反而有渐渐扩大的趋势。

如今的宋夏边境,大宋完全占据了地利,自苏油带领大军打破萧关之后,西夏传统农耕的河套地区,开始急剧衰落。

破萧关,成为了宋夏军事对峙的转折点,宋军占据了从青唐到麟州几乎全部地利,在分水岭和各处通道关要上,密密麻麻地修筑起了水泥棱堡。

这些棱堡就好像一枚枚的钉子,牢牢地钉在宋夏实际控制线上,夏人的进攻线路,渐渐从五路,变成了一路。

除了永兴军路直面河套,夏人拼了老命也要守住之外,其余四路,夏人的进取通道已然被宋人封堵得水泄不通。

二十年前夏人加诸在宋人身上的痛苦,如今被宋人变本加厉地加到了夏人的身上。各路军马在自家麦熟收妥之后,轮流出击山北,抢夺西夏人地里的黍麦。

这种行为会一直持续到第二年春天的到来,整个冬季是西夏部族最虚弱的时候,而宋人的厩马却依旧肥壮。

失去了战马的优势,加上毛呢,棉袄,毛衣,手套等装备上的差异,本来悍勇的夏人,在冬季里的战力,只能堪堪与宋人打个平手。

此举导致了山北河套之地的残破,而西夏的国势,也因为这个地区的动荡,变得越发逼促。

夏国国内矛盾冲突,因此变得剧烈,为了维持可以和大宋抗衡的军力,统治阶层横征暴敛,各蕃部不堪收刮,造反之举此起彼伏,尤其是靠近宋境的生番,成群结队地跨过边境,投靠宋人。

鉴于如此严峻的边境局势,梁太后在家梁和梁永能横扫夏国北境和夏辽边境之后,立即任命梁永能为山北四路行军都总管,节制保泰军司统军禹藏花麻,积石军节度使家梁,以稳定宋夏边境。

梁永能和家梁能力突出,上任伊始便组织了一场出色的保卫战,保住了元丰三年河套平原的粮食。

而天都山李文钊的扩张行动,也因为两大军事家的夹逼变得畏首畏尾,最后干脆拉着劫掠的部族,发展出的队伍,抢到的粮食牛羊,回了天都山根据地,当起了缩头乌龟。

西夏军事,为之一振。

但是大宋军机处分析得也很有道理,虽然今年家梁和梁永能表现突出,但是也不能说明什么。

两人在战术层面上的优秀,掩盖不了宋夏之间,攻守易势的残酷事实。

不过王厚,李庸,童贯,还有新来的刘世恒,对家梁恨得牙痒痒的,几人商量了一番,准备你做初一,我做十五。

如今的李文钊,已经从西夏的精英,蜕变为了枭雄。

当初反抗暴君暴政,救民于水火的家国情怀,早就被现实教育成了两面三刀,在几方势力的夹缝中保存实力,左右逢源的实用主义。

不过宣传还是秉承了以往的风格,将反对的目标对准了把持国政的梁氏,打的是清君侧的旗号。

这一招骗了不少人,甚至连远在兴庆府的李清,都相信了这个“苦心孤诣”的“忠臣”。

天都山,夹在西夏保泰军司,静塞军司,和大宋德顺军,镇戎军之间,因为地理条件非常的优越,李文钊竟然做起了转手贸易。

不少宋夏密谍之间的私下往来,李文钊竟然成了牵线的保人!

夏主的行宫巍峨壮丽,不过被李文钊盘踞了近二十年,早已破败不堪。

看山跑死马,指挥带着两名骑士东绕一下,西绕一下,最后为首那名宋人骑士不耐烦了,直接打马去到了队伍的前头。

“诶?诶诶……”指挥连忙打马迎上:“你们要干嘛?”

宋人骑士冷笑一声:“指挥不是怕冷吗?那就不用兜圈子了,早点到达天都行营,大家也好早点休息。”

“上山不是那条路!”

“是吗?那要不我们分头行事,看看谁先抵达?”

指挥哑然:“看来贵人对我山寨颇为熟悉啊。”

那人笑道:“当年我第一次来天都山的时候,还是十几岁的少年,还诳走了你们夏主的照夜白……哦,谅祚你们应该叫先帝了,所以你这些花花绕,就不用在我面前使。”

指挥这回是真服了,面前这位,人家是老客!

当下不再绕路,带着两人直接上山。

李文钊的势力如今已然扩展到了三十万人口,四万军队。

天都山环境好,水草丰美,宋人,李文钊现在不敢惹,路,也被封死,不过西夏那边出于两个军司的夹缝处,生存空间还是有的。

李文钊对投奔自己的部族很仁慈,宋人也不侵犯他的领地,因此不少逃避宋人和夏人追捕的两国逃犯,流人,还有躲避战乱的生蕃都来投靠,天都山地区,竟然还成了一处世外桃源。

而且李文钊的施政能力,心机手腕,军事指挥,都算是夏人里边的翘楚,至少对面那个保泰军司的统军禹藏花麻,谅祚的女婿,就被他搞得没有一点脾气。

禹藏花麻本来是青唐部族首领,结果大宋渭州之战,萧关之战,河湟之战过后,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禹藏花麻所在的地区,被天都山和大宋新占的熙河,湟州隔断,禹藏花麻和青唐完全失去了联系!

要生存必须有靠山,西夏党项人也是吐蕃种,于是禹藏花麻赶紧投靠了西夏。

谅祚大喜,将刚满十岁的女儿嫁给了禹藏花麻,任命他为直面大宋最精锐部队的保泰军司统军,负责镇守柔狼山,杀牛岭一线。

不过面对大宋精锐的咄咄逼人,对西夏忠诚度本来就不高禹藏花麻可也不是傻子。

用他的话说,李文钊西夏名臣之后,都能跟大宋眉来眼去捞到不少的好处,他都做得,难道老子就做不得?!

于是双方如同展开了竞赛一般,争着和大宋做生意发财,双方之间还发生了数次火并,相互劫掠对方的商队。

好几次是打出了真火,需要大宋以唐四郎的名义暗中调节,事后禹藏花麻还上书夏廷,得意洋洋地说自己剿匪得力,粉碎了李文钊的图谋,要求梁太后赏赐,报销军费。

可是随着梁永能的到来,李文钊和禹藏花麻都感到了压力,于是有了今天这场私下的会议。

终于抵达了行宫,两位骑士下了马,为首者将缰绳丢给指挥:“给我好生伺候着。”

指挥牵着马去了,两位宋人这才施施然朝着行宫内走去。

行宫的基本设施还在,不过现在在领头的宋人眼里,这里像山寨多过像行宫。

首位虎皮交椅上,坐着一个文士打扮的中年人,手里搓着一串玻璃佛珠,旁边是一个粗豪的吐蕃老人,底下是两排头目。

两位宋人取下毡帽:“劳侯爷和驸马久等,我们来得晚了。”

文士对着两人一扬下巴,坐下一员头目走了过来:“抱歉了,老规矩。”

两名骑士将手举起来,任由头目搜身。

头目搜完,对着文士轻轻点头,文士这才笑道:“王兄弟可是来得晚了啊,你要是再不来,驸马爷可都要走了。”

文士正是西夏叛臣李文钊,旁边的吐蕃老人,则是西夏保泰军司统军,禹藏花麻。

三方人物,还真是敌我难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