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苏厨 > 第一千一百四十三章 改制的目的

苏厨 第一千一百四十三章 改制的目的

作者:二子从周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4:05:38 来源:笔趣阁

此举得到了赵顼的奖励,而且四通很快推出了一种比四轮马车更加轻便的三轮自行车,后边带着一个车斗,能拉几百斤的货,人力蹬着就能走,一经推出立刻风靡起来,最受中小商贩们的欢迎。

如以前太平车那么大的大车厢,甚至比那个还要大的大车厢,现在只有在州桥码头、水西门码头和陈汴铁路上才能看到了。

打发走了骨头,苏油才对程岳说道:“走吧,看看去!”

程岳没说话,只将宝剑交到左手,拇指放到了绷簧之上。

转过街角,果然,就见一名文士在街角站着,还用袖子捂住嘴,只露出眼睛在那里咳嗽。

见到苏油和程岳,文士将袖子放下,快步走了过来。

苏油对老史和瓠羹店外几名小商贩悄悄摆了摆手,示意没事儿,才对文士拱手笑道:“毕兄,什么风将你吹到西城来了?是族兄让你来找我的?”

来人明显是个读书人,一身还是寒士的朴素样子,过来对苏油作了个长揖:“毕仲衍见过涪国公。”

苏油微笑着还礼:“毕兄你好。找我有事儿吗?”

毕仲衍说道:“仲衍在中书这么多年,自吴相公去后,受尽奚落白眼,前几日突然时来运转,蒙陛下一日三迁,后来多方打听,才知道是国公之恩。”

“瞎说。”苏油不认账:“我可没有举荐过你,你从哪里听来的小道消息?”

毕仲衍再次拱手:“国公不比隐瞒我了,陛下召我独对,垂问《备对》之事,有人告诉我是国公举荐的。”

苏油还是摇头:“《备对》是陛下发给我的,他知你在先,我知你在后,你这话不合逻辑。”

毕仲衍轻咳了两声:“可是《备对》送呈陛下之后,起初并无一人看重,陛下都说了,他一开始以为只是宰执备问之书。是国公向陛下言明之后,才有了仲衍后来的际遇。”

没法抵赖了,苏油才说道:“是,但我那是向陛下推荐《备对》这本书,却没有向他推荐你,这是陛下眼光超卓,识英杰于泥涂,拔干才与未起。恩出于上,非我之功。”

毕仲衍满脸通红,虽然文采了得,心思细密,但是好像对官场上面这一套是个门外汉,被苏油堵得说不出话来,只是连连作揖。

苏油笑了,这人真的有趣,于是问道:“不说这些了,毕兄来找我,是有什么事情吗?”

“没有。”毕仲衍一脸的正经:“我就是来感谢涪国公一声。”

啥?这就没了?苏油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这娃闹了这么大一通,竟然就是过来道一声谢?

喂你到底知不知道常规操作该是什么样子的?

突然想到这娃是平生只收凉水做礼物的族兄看重的人,以族兄那高峻的品行,要不是一个脾性,只怕也难入他的法眼,却又想明白了。

于是笑道:“好吧,这声谢我就收下了,对了你吃了吗?”

“啊?”

“早饭吃了吗?”

“还没。”

“那正好,难得毕兄专程来一趟,我请你吃早饭吧。”

“这个……”

苏油不再搭理他,自向史家瓠羹店走去:“老史,三碗瓠羹,面叶子宽点。”

“得嘞!”老史点头:“筷子自己拿!”

苏油从一个煮着筷子的瓦罐里抽出三双筷子,比了一下长短,给毕仲衍和程岳一人发了一双。

程岳找了门口一张桌子坐下,将剑靠在桌边。

老史假装过去抹桌子,低声问道:“老程,这什么路数?兄弟们还以为是密谍呢。”

程岳面无表情:“不知道,打秋风的穷措大吧。一会来碟糖蒜,吃瓠羹不给糖蒜,还有什么吃头?”

老史笑道:“不是不给,老兄你就不怕把公爷熏着?”

程岳还是面无表情,只从袖中摸出一个小盒子,放在了桌上。

“咦?这啥玩意儿?”

“口香糖。”

“……”

“公爷说,吃完有味儿的食品,嚼嚼这个,能够去除口气。”

“得嘞!浑家,俩新桌,各上一碟糖蒜!”

苏油和毕仲衍坐在另一张小桌上,毕仲衍手里拿着筷子坐在苏油的对面,似乎对这种吃法很不适应。

苏油问道:“看来你家中娘子贤惠,平时都是在家里吃的?”

毕仲衍赧笑了一下:“即便有三五同侪相约,也是去私院旗亭,这种地方,还真没来过。”

苏油笑道:“其实那些地方就是吃个排场摆设,真要是为了味道,还就得是这样的地方。”

老史浑家端着瓠羹和糖蒜过来,正好听到这句话,不由得心喜,美滋滋地说道:“公爷和贵客慢用,客人多饶了份骨边肉,公爷的口味咱知道,汤宽。”

苏油笑道:“多谢大娘子了,对了,你家骨头被我叫人送去上学了,你们放心。”

老史浑家笑道:“又不是金贵娃,有啥不放心的,还劳公爷操这个心!”

老史在一边搭话:“可不能这么说,公爷对孩子是真上心!知道西城的孩子读书麻烦,还特意安排了那啥校车!要不然你这时候还能在家搭手?”

“对!西城里有孩子的人家,说起这个谁不说咱公爷仁义?!”

苏油摆着手:“都忙去吧,门口都有人等着了,别耽误生意。”

老史两口子去了,苏油才对毕仲衍说道:“吃吧,秋天吃这个,贴膘!”

毕仲衍感觉很失礼,苏油却埋着头喝起汤来了,只好陪着吃。

一筷子下肚,毕仲衍不由得有些惊讶,这家不起眼的小店面,生意这么好它是有道理的。

苏油呼哧呼哧喝了两口,这才怼齐筷子开始捞面条:“怎么样?没有骗你吧?”

毕仲衍笑道:“还真是,味道不错。”

苏油对毕仲衍问道:“官制那边,差不多了吧?王相公怎么说,叫你回去中书吗?”

毕仲衍点头:“叫了,但是我不太想回去,中书六房那些人啊……当初我写成《备要》,他们全在笑话我;如今被采用,他们明里恭维,暗地里一样是讥刺嘲讽,话中有话。”

苏油说道:“你这想法就不对了,看破不说破,才是处世立身之道。人啦,既是为自己活,也是为别人活,但是主要还是为自己活。”

讲毕仲衍一脸的震惊之色,苏油笑道:“我说的是心态。”

毕仲衍明白了,不由得点了点头。

聪明人,苏油不由得暗自点头:“你看我那老族兄,他就是大宋著名的冷灶。”

“太常寺,礼院,坐了十多年冷板凳,别人在怨天尤人的时候,他在干什么?”

“每天手不释卷,五千字铁打的规矩!”

“人啦,不怕老天爷不给你机会,最怕是老天爷给你机会的时候,你却发现自己还没有准备好。”

毕仲衍拱手道:“明白了,我这就回绝相公,跟着学士在太常礼院再坐几年,把功夫做扎实。”

苏油笑道:“你在官制方面堪称专家,对于俸禄下县,职务下乡,监督下州,有什么想法?”

毕仲衍迟疑了一下:“能做到当然是好的,但是我最早提出《备要》,是要减省冗官,减轻朝廷负担,节约财用。”

“如果按照国公的想法,两者的目的其实是背道而驰的。”

苏油对毕仲衍更加欣赏了,现在敢在他面前提出反对意见的下级真的已经不太多,除了理工学院那帮大拿和两制以上:“你说的很对,但是安石相公改革之时,有句话说得很好,就是求名实。”

“冗官怎么定义?我的定义是,无事可做,空享俸禄,这样的官才是冗官。”

“而现在的大宋,人口比唐时增加了无数,差遣名目比唐时增加了无数,经济规模比唐时扩大逾倍,相应的,政府理政料民之官,也同样就增加了无数。”

“而我认为,冗官当然要治,但是这一部分必要的增加,却不在冗官之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