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苏厨 > 第一千零九十七章 运粮

苏厨 第一千零九十七章 运粮

作者:二子从周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4:05:38 来源:笔趣阁

苏油说道:“蜀国长公主帮助薇儿料理药局,以前陪嫁的那些铺子,庄子,现在全部收回自己管理……本来就是有本事儿的人,以前那是将驸马惯得骄狂了。”

“希望都能吸取点教训吧,夫妇之道,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说起这个张敦礼突然笑得不行:“夫妇之道……你家大苏,还是那么促狭!陈季常这下可是天下闻名了!”

……

汉水到商州的水路运粮的举措,如今就是陈慥和苏轼在负责。

陈慥和苏轼的相遇也很传奇,苏东坡抵达黄州的时候还在下雪,苏东坡带着家小沿着溪流赶路,一边还还不忘吟诗。

春来幽谷水潺潺,

灼烁梅花草棘间。

一夜东风吹石裂,

半随飞雪度关山。

何人把酒慰深幽?

开自无聊落更愁……

刚吟到这里,就看到前方路上过来一人,头戴一顶四面方方的高帽,手持竹杖,越看越觉得熟悉。

待到那人走近,苏轼不由得又惊又喜:“季常,你怎么在这里?!”

陈慥笑得古怪:“子瞻又如何在这里?”

苏轼就说老子被贬来黄州了。陈季常“俯而不答,仰而笑”,招呼大苏全家到自己家歇息。

原来陈慥收到苏油的信件之后,立刻发卖了自己在洛阳的巨大园子,同时发卖了自己在陕西的所有田产共计上千亩,二话不说带着全家来到黄州,在歧亭安了家。

侠气干云,一诺千金,说得就是这样的人。

不过人到中年就变得有些佛系,大苏在东坡“修行”,陈季常也莫名其妙地开始参悟佛理,大苏号称东坡居士,陈季常也号称龙丘居士。

两人在一起好得蜜里调油,不过大家嘴上都不饶人,都说对方是在假修行。

两个中年顽童遇到一处还了得,同处一室谈天说地,什么养生都忘了,聊得兴起常常彻夜不眠。

王闰之和王朝云惯着大苏,可陈慥家柳氏就不一样了。

陈季常请客,要是叫了妓班,柳氏就会隔着墙壁拿着大棒子敲墙,大声喝骂,常常惊得客人四散而走。

于是苏轼在给朋友吴德仁的信里边,写了那首著名的“河东狮吼”诗,取笑陈季常。

吴德仁也不是什么好鸟,当真无德仁,拿出去大肆宣扬——大苏又有新诗了!大家快来看啊!

活活传出了一个后世典故。

黄庭坚知道后给陈季常写信:“审柳夫人时需医药,公暮年来想渐求清净之乐,姬妾无所进也,夫人复何念而致疾焉?”

幸灾乐祸之心,溢于言表。

……

“阿嚏!”陈慥披着蓑衣,戴着斗笠,正站在滔滔的汉水边,看着大船队开始起运。

大苏也是麻鞋斗笠,袍子挽在腰带上,背上已经湿了一片:“伤风了?回去记得自己熬点姜汤喝。我那里有巢谷传下来的圣散子方。”

陈慥白了大苏一眼:“没事儿,这几天老打喷嚏,应该是惦记我的人越来越多了,还有,不要强调‘自己’两个字,我家娘子很贤淑的。”

“啊?”见陈慥又开始瞪眼,大苏赶紧说道:“是是是……我看你这样子要生病,还养生呢,当真如害脚禅师鹦鹉禅,五通气球黄门妾!”

害脚就是蹩脚,蹩脚禅师,业务不精,只知道像鹦鹉那样人云亦云;五通气球,处处漏气;中官的小妾,只能看不能用。苏轼以此取笑陈慥修的乃是无用禅。

“你管我!”陈慥对大苏一脸的鄙视:“你还不是不能做佛经?”

大苏歪着脑袋:“你怎么知道我不能够?”

陈慥说道:“佛经乃是三昧流出,你的文字都是经过思虑说得,所以你不会做佛经。”

大苏笑道:“这你就不知道了,我已经可以不经思虑,脱口而出。不信你随便再指一样东西,我脱口而出给您看。”

陈慥转身就走:“我不上你这当!还想再来?!你不是三昧流出,你是什么都写过!”

之前两人闲得无聊,成日里不干正事儿,效仿晋人谈玄伦佛。

大苏对陈慥这种鹦鹉禅不以为然,认为那是“不救本心,便作形相,此犹不立,彼复何依。”

于是便逗弄他,说自己近日颇悟佛理,已经能够指物明心了。

陈慥不信,大苏便让他随便指一样东西,他能张口就来文章。

陈慥便指着自己头上的鱼枕冠:“那你做这个。”

大苏笑道:“我来说,你来写。”

结果大苏不但真脱口而出,还洋洋洒洒一直不停,快得陈慥蘸墨都来不及,真的以为大苏悟到了禅机,惊为天人崇拜有加。

还几天才反应过来,大苏在溜憨包娃子呢!

直到苏油的信件过来,两人才开始了正事儿,少了很多胡闹。

回程的路上,陈慥对大苏说道:“还是你的法子好,以新换旧,将陈粮发往陕西,比发新粮便宜两成,足足多出五十万石。”

大苏说道:“事情还多着呢,仓储可算是腾出来了,还得加紧修缮,马上新粮又得入仓!”

……

兴洛仓,沈括终于接到了今年的第一批漕粮。

兴洛仓的旧址,曾经埋没在荒野之中,沈括查阅地方府志,咨询故老,找到了唐时的黑石关渡口。

史料记录,其对岸,便是兴洛仓。

虽然经过唐末战乱,兴洛仓早已经毁于兵火,但是那些大型的仓坑,竟然还能用!

整个仓城,东西长达一千米,南北宽达三百五十米,仓库是窑式,上层建筑已经完全消失,只留下了外径十七米,内径十米,深达十米的巨大仓坑!

一个这样的仓坑,能够存储五十万斤的粮食,而这样的仓坑东西成行,南北成列,多达七百座。

能够修复后投入使用的,尚有五百!

而且仓城的西侧和南侧,还有隋唐时期开掘的漕渠,修复之后,漕船可以直接运送到这里。

这功夫省大发了,沈括立即上书赵顼,请求修复兴洛仓漕渠,修复仓库,一个仓库能装五千石,整个仓城能够装下两千五百万石粮草!

对于这种大半在地下的仓库如何保持干燥,沈括也研究了古人的方法,大坑挖好之后,先用火在底部烧烤,然后在避免涂抹青膏泥,之后铺设木板,钉上木梁,铺设木板,加上草席,然后存放粮食。

窑口用了特殊的夯土加固,上面会盖上泥墙瓦顶,周围开出水沟走水。

不过那是唐代的办法,如今大宋有了魔芋胶,地丁胶,水泥,防潮走水的措施肯定比隋唐好上无数倍。

经过招标,这个单被四通工程司拿下,如今第一批五个仓库刚刚修建完毕,第一批漕粮就到了。

蒸汽机轰隆隆地响了起来,带动了长长的皮带滚子,守仓的库丁们将船上的粮食装入麻袋,然后丢到皮带上,粮包就被皮袋带着向坡上自动行去,看得漕丁指挥瞠目结舌。

老子……老子这还想去洛阳呆几天,好好安抚几个小娘子,吃吃羊羹泡馍的……

这尼玛,看来半日就能将漕粮卸完!

沈括站在高高的山坡上,在锅炉的黑烟和水蒸气里边,手里边摇着鹅毛扇子,一副得道妖人的做派:“诸葛孔明木牛流马,能过此否?”

边上仓大使是个右班出生的军头,马屁滔滔不绝:“学士智计高绝,我看就不输那诸葛亮一头!不过……洛口那边炸出的那些窑洞怎么办?”

沈括表情僵了一下:“那边冬暖夏凉,就辟作军器修缮的工坊,堆放军器军资!”

军头笑道:“那也不错,既然冬暖夏凉,我就给学士也置办一区,作为歇息之所。”

沈括吓得鹅毛扇子都差点掉了,冬暖夏凉那是为了妥善保管炸药和猛火油,你安排我住在火药桶的旁边?

“此议休提!本官清正廉洁,岂可贪图安乐?既然陛下命我提举兴洛仓,衙署当然必须安置在仓城当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