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苏厨 > 第一千四百零九章 家国天下

苏厨 第一千四百零九章 家国天下

作者:二子从周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4:05:38 来源:笔趣阁

第一千四百零九章家国天下

元丰七年腊月二十三,熙河路转运司赵禼奏报:李宪、刘世恒知鬼章狡险,故作轻军趋赴宗哥,乃留结药密、鲁尊万人于乐支,堆积辎重,以为诱敌。

鬼章果携阿里骨长子瞎征,部将纳尔温,禄令占,潜出山谷来攻。

镇**左骑都卫李纯元以下五十三士,察知敌情,急奔乐支相告。

乐支城守贾诩、司马彭孙,请结药密、鲁尊以符节授之,统掌军务。

纯元受命,先以万骑尽出,歼禄令占部五千于城西南之七里寺,旋回军固守,隔绝道路。

督师夜战,先灭纳尔温三千于城东,继歼鬼章、瞎征两万于城西。

一日夜间,王师三战皆捷,鹘酋胆裂心崩,撤围待去。

寅初,李宪、刘世恒亦至,遂大围之,尽扫残余,降者逾万。

纳尔温徨然无归,降。

贾诩搜检山林,于槐林坡执鬼章。

王孙齑于霹雳,滑帅槛送京师,皇宋军威大炽,青唐四郡动摇。

阿里骨羽翼所存者,未足一二。

臣熙河路转运使赵禼,请录李宪、刘世恒、贾诩、彭孙以下诸将功业于有司,荐李纯元、黄虎、高乐、赵哲、马兴、白栎等慷慨奋节,堪当大任;

结药密、鲁尊奋力前驱,居功亦伟。

陛下宜宣喻忠勇,奖掖虎贲,荣以崇旌,以励后来。

……

汴京城,宝慈宫。

高滔滔看着神采飞扬的赵顼:“哥儿这是有什么高兴事儿?”

赵顼给高滔滔请了起居,这才说道:“我勋戚当中,又发现了一个人才。”

“哦?”高滔滔笑道:“谁呀?”

赵顼说道:“收到赵禼电报,李宪、刘世恒在乐支城大破青唐,全歼五万。瞎征战没,纳尔温投降,青宜结鬼章就擒!”

高滔滔也是高兴:“这就又是一个大胜? 那跟勋贵有何关系?”

赵顼将此战经过跟高滔滔说了? 然后说道:“此战靠的是这个李纯元,临危受命,节度有方? 大军压城之际还敢出城先歼敌一部,实非常人所敢为。”

“娘娘? 李纯元乃是李昭亮的孙子!不是外人!”

高滔滔乐了:“倒真不是外人,不过哥儿啊,难题来了。”

“咦?有功即赏? 这却是有何难?”

高滔滔说道:“李昭亮乃是太宗明德皇后兄长李继隆之子? 四岁得封为东头供奉官? 后来做到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仁宗时封节度使,死后赠中书令。”

“昭亮军政皆贤? 唯独其妻早死,三个妾在家中搞得乌烟瘴气,名声大坏。”

“只有一个儿子李惟贤,还是仁宗见不是事儿,早早给封了官职才给保住的。后来就成了仁宗伴当。”

“也算是吏能出众,最后官至使相。”

“李惟贤死后,嫡妻鉴于上一代的惨痛教训,便将家中的小妾都给打发了出去。”

“这个李纯元偏是小妾所出,长成之后想要接回亲娘侍奉,却被嫡母拒绝。”

“纯元这孩子挺孝顺,不忍亲娘寄人篱下,于是拒绝了嫡母安排的太学生员的名额,转投了皇家军事学院速成班,早早领一份钱粮。”

“祖上那份恩荫,他分文不要,尽数交给他嫡母;而军事学院那份哥儿给的钱粮,却用来养活自己和亲娘,也算是勋贵中一份少有的骨气。”

“其余家族的荣光,他是一概不沾,否则以李继隆、李昭亮、李惟贤三代在军中朝中的关系,何至于今日才出头?”

这么一说,赵顼更加的敬重,站起身来转了两圈:“娘娘,此人我要大用。”

高滔滔笑道:“用人是朝政,那是哥儿的事。我只是提醒哥儿,要用纯元,就须得留意给勋贵的体面。”

“比如因纯元加的诰命,是给嫡母,还是给亲娘?”

赵顼不由得有些头痛:“妻妾太多,还真是麻烦……娘娘你说,要是朝中众臣,都如司马光、王安石、苏油那样多好?”

高滔滔有些小小的得意:“你父皇不也是如此?不过苏明润也说了,这些都是君子内修的功夫。”

“所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你拿去这些勉强外人,外人也能拿别的来勉强你。”

赵顼自己就不是从一而终的人,只好讪讪地说道:“说的也是,朝廷制度还是得讲,诰命该给嫡母,就给嫡母吧。”

高滔滔笑道:“其实也没那么复杂,李家本来就是勋戚,勋戚和朝臣的区别在哪里?就是更加倚仗皇室。”

“只要哥儿随便表露一下意思,李家的机灵人就应当知道该如何对待纯元和他娘亲,再不好做得太过的。”

赵顼这才恍然:“还是娘娘高明。”

高滔滔说道:“我这算什么高明,陛下日夜操心朝政,对宗室勋戚这一摊子乱麻污滥,眼不见为净也好。”

“不过听哥儿说起纯元的出息,我倒是也挺高兴。”

赵顼说道:“舅公如今也是使相了,还有舅舅,一直在商州料理胄案,够辛苦。”

“我想调舅舅回郑州来,一来铁路事务上正好倚仗于他,二来离汴京也近,可以随时来看望娘娘。”

高滔滔沉吟一阵:“你舅公是什么样子的人,我比你清楚,平夏之功最伟者不是他,你也应该清楚。”

赵顼宽慰道:“也不能如此说,就连苏明润的奏章里边,也说舅公整合五军,功勋卓著,劳任开创,是我大宋新军事的奠基人之一。”

“这重要性,其实比平夏还要来得大,一个使相之位,恰如其分。”

高滔滔不禁失笑:“他倒是会说话。”

转眼又正色道:“如果哥儿一定要让士林去郑州,那就有两个条件:一是士林的官职,不得抬升;二是公纪功绘二人,让他们出外。”

赵顼说道:“舅舅不升官职,可以依从娘娘,不过两位表弟也是有功之人,京畿检点数十万厢军……”

高滔滔不以为然:“勾管户册而已。做事的,解决问题的,又不是他们,那叫什么功劳?”

赵顼还是摇头:“舅舅才到郑州,两个表弟便要出京,这不是反倒弄得京中娘娘的亲人,只剩下舅公了?这可不是做儿子当尽的孝道。”

高滔滔说道:“那就打发他们去看顾河渠。对还有一条,外戚各自皆有差遣,没差遣的,也有四通股份的分红。所以朝廷颁发的用度方面,这次年节过后,便裁减一半吧,没必要让外臣说我们娘俩这份闲话。”

此次平夏战役,以及战后的功赏地置换,让朝臣们知道了内廷这些年挣了多少钱,赵顼的权力得以最大的巩固,元丰改制的背后,是强大的经济实力的支撑。

以往只要闹着没钱,就能拿住皇帝腰眼,比如平夏和功赏。

现在却是不行了。

朝中现在敢闹,赵顼就敢问:“差多少?我从内库拨给,替你补上。”

应该说纵观整个封建王朝,宋朝的皇帝算是大方的,当然也有政治制度不完善的原因,导致大臣掏皇帝内库是常事儿。

这一点也让苏油很不爽,也提议过好几次——皇家的产业应当公开透明,然后依法纳税,剩下的是皇室利润——这是一个纯商务行为。

外廷问内廷伸手要钱,这本身不合制度体例,今天外廷向内廷伸手,明天内廷就可以向外廷伸手。

防范未然,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不过赵顼没有听他的,他认为这道条陈,是蜀国公爱君太过了。

作为大宋皇室子孙,在“家天下”方面,当然应该有这种掏腰包的自觉。

国家用度不足的时候,内库补贴外廷,不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吗?毕竟家国一体嘛。

以前仁宗,英宗那是没办法,只能在衣食上节约。

现在不一样了,皇室真是不差钱。

他是压根就没有想过,可能今后会有一个子孙,不但会耗荡干净他积蓄的内库,还会让外廷想办法满足其一己之私欲,最后搞到天下大乱,国破家亡。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