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苏厨 > 第一千三百二十四章 作战计划

苏厨 第一千三百二十四章 作战计划

作者:二子从周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4:05:38 来源:笔趣阁

第一千三百二十四章作战计划

跟随苏油的捷报一起送来的,还有一份罪表,李文钊在吕家渡屠杀三万夏军,苏油认为太过分了。

但是李文钊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夏军的罪行太残暴,战后发现,仁多零丁,梁永能因为粮道中断,为了筹集粮秣,在三百里旱海大开杀戒,几乎杀光了绿洲中各处部落,同时驱赶男丁编伍,充当炮灰。

粗略统计,三十多万人,惨死在这场人道大灾难中,老弱妇孺,无一孓遗。

李文钊是夏国富平侯之后,是夏国少有的崇奉仁义之人,闻知这场灾难之后,心中悲愤,绝眦流血,因此在灵州吕家渡,对残留夏军实施了报复。

心情可以理解,但是手段绝对错误,李文钊虽然崇奉仁义,但是终究是夏人,新附大宋之后,对大宋的政策法令尚不了解。

李文钊也算是大功,不该过责。这是统帅没有教导好,理应由六路都经略司,苏油自己来承担全部责任。

妥妥的涪国公风格,不过这回就连他的政敌都觉得看不过去。

夏人的命关心他干嘛?不是死得越多越好?

赵顼说道:“夏国君主、将领的残暴,又不是才知,罪行是他们犯下的,哪怕是最仁慈的国度,都要加以惩戒。”

“李文钊身为同族,感同身受,这个是可以理解的。”

“何况那三万人,本身也是军队,大军在城下鏖战之时,也没见他们投降,还曾出城攻击我军。”

“如非我炮火犀利,他们能逃?”

“涪国公爱人之心,可以加到那被仁多零丁、梁永能屠戮的绿洲百姓身上,但是加到三万灵州守军身上,却是有些过了。”

“传朕旨意,只要不是杀良冒功,该升赏的,就必须升赏,尤其是对投附的将臣,更是如此。”

“李文钊继续守他的富平侯,另升灵州节度使,右武卫大将军。让涪国公亲自颁发赏赐,并且告诉他,做好大宋的爪牙,朕就不会薄待!”

群臣立即躬身:“陛下圣明!”

……

灵州,三路大军会师修整,这热闹就大了。

很多将领,对苏油都是执师长之礼,虽然论起年纪来,可能比苏油还大。

对待他们的态度,苏油还不好处理,如果端着吧,人家会说你拿架子,如果太亲近吧,人家会说你勾结武臣图谋不轨。

好在苏油是聪明人,有一个场合是不论身份高下的——运动场。

如今的战局基本已经完成了,就剩下河对岸那个兴庆府。

理论上讲,兴庆府不是宋地,已经八十多年了。

秦代这里是北地郡的边区,直到北周,才设了一个怀远县。

大宋开国初,也继承了的这部分版图遗产,将这里改为怀远镇,成为著名的“河外五镇”之一。

嵬名氏在夺取灵州之后,鉴于灵州能够被宋军攻击,于是在黄河的另一边,重新选择了一个城市定为都城,就是怀远镇。

为了庆贺国家的诞生,将怀远镇改名为兴州,并以兴州为中心,将周边大片地区纳入直辖,这就是兴庆府的由来。

之后人口繁衍,在兴庆府的范围之内,夏人又建立了顺州,静州,怀州,定州,以定居人口,拱卫都城。

从峡口往下的顺州,到骆驼港口的省嵬城,西倚贺兰,东临黄河,北连大漠,被五条河流冲刷出的丰美的宁夏平原,就是兴庆府的地域范围。

因为隔着黄河,赵顼最夸张的想象里,对于收复兴庆府这个最高战略目标,其实并没有报太大的希望,只从后勤装备里边,一直没有准备渡河船只这一点上,就能够看出端倪。

而夏人的侦察情报中,似乎也没有发现宋人有在几个大渡口打造船只的迹象。

因此嵬名阿吴和仁多保忠,将主要精力放在了对抗应理关宋军的方向上,对于宋人渡河攻击,收取兴庆府的吹嘘,嗤之以鼻。

但是他们不知道的是,苏油已经在灵州背后的几条河渠里,堆放了不少的牛皮胎。

“羊皮筏子赛军舰”,是后世兰州城的著名旅游项目,很多人不了解的是,牛皮筏子才厉害。

是真的赛军舰,至少苏油知道,直到新中国开通铁路之前,兰州到包头的物资运输,牛皮筏子都还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而且这东西对于皮革处理已经最大程度接近后世的四通商号来说,难度实在是不大。

因此苏油给赵顼的密奏里边,痛陈大军如今几乎没有损失,打下灵州之后粮秣也充足,经过梁永能和仁多零丁的清洗,河套地区残存的夏人已经不多,而且毫无犹豫地彻底倒向了大宋。

河套地区的士族如王崇、刘晏善、索九思等,在宋人大力宣传夏军屠杀子民的暴行之后,对西夏政权彻底死心。

这样的政权,哪里还值得自己效命?!

因此苏油建议赵顼,人心所向,大势所趋,各种条件已然成熟,完全可以发扬大宋水师无敌的光荣传统,用夏人意料不到的方式,攻取兴庆府!

河流在军事中,从来都是农耕之族的好朋友,此举绝对可以让夏人在兴庆府的一切布置,彻底落空!

收到苏油的作战计划,赵顼的病都好了大半,召集中书、三司、枢密、军机处的大佬们一起,连夜商议。

当然还是有分歧,多数人的意见是见好就收,战略大目标已经完成,剩下的就是占领巩固,收取红利,这才是王道。

不过毫无疑问,兴庆府,是河套平原头顶上的桂冠,要是能够拿下当然好。

说句不好听的,如果能够攻取兴庆府,那赵顼的功业,即便是站在太祖之前,都毫无愧色。

皇帝的意志如今大家伙儿都得掂量掂量,权三司使王从之轻咳一声:“此次克竞全功,和以往不同,陕西不但没有因为供办军需变得衰弱,反而愈发兴旺。”

“涪国公军事之能不论,这经济之功,堪称千古第一人。”

“说句实话,四十万大军出横山,臣心中一直提心吊胆。可今年陕西路转运司的奏报上来,赋税竟然增加了三成,打仗竟然打发财了!这戏法如何变出来的,臣到今日都如在梦中。”

赵顼心里在滴血,那些都是老子的私房钱。

王从之继续说道:“我觉得吧,可以给涪国公划出一个底线,在保证河套安全的前提下,或者……能够试试?”

的确,这次大战调运的粮秣军需不少,但是苏油在解决军事问题的同时,也在解决经济问题。

陕西的乡军义勇人数众多,苏油在夺取山北之后便开始着手化军为民,论功颁赏。

颁赏的重要物资,就是土地。

地太多了,即便是一丁百亩,都还有大量的空余。

旧军分守山南的过程,其实也是一个化军为民的过程。剿匪总是暂时的,剿匪任务完成之后,这些旧军便会自动转为屯田的人口。

前三年,这些旧军还是统一管理,类似建设兵团,三年之后积蓄初成,便会转交给转运司管理,军方不再负责,番号也会取消。

三个山北转运使里边,曾孝宽积极赞成这个方案,他那里基础最好,压力最小。

范纯仁也表示同意,毕竟老头宽仁,陕西的军士们实在苦了太多年了,的确应该让他们过上好日子。

不过他开出了条件,一丁百亩,耕作起来太辛苦,耕牛耕具等等,明润你要帮忙。

苏油表示没问题,但是范公你有些跑偏了,地方发展要因地制宜,羊毛怎么又忘了?

最大的反对者是赵禼,因为兰州如今还在青唐和河西夹击之下,并不安全。

最后苏油和他做了个君子约定,如果我全力支持你向西收复凉州、瓜州、沙州、玉门,用重开丝路的功绩交换你现在对我的支持,这样你同意不同意?

赵禼怒了,你当我傻子吗?这是万里觅封侯的功绩!

老子这比李广冯唐还倒霉的咸鱼,居然都有翻身的机会,不抓住那就是憨憨,当然同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