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苏厨 > 第一千二百九十四章 毕仲游

苏厨 第一千二百九十四章 毕仲游

作者:二子从周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4:05:38 来源:笔趣阁

第一千二百九十四章毕仲游

赵顼点头:“那中书给几路转运司行文,务必保障粮秣军需运抵前线。虽然说经过涪国公的努力,大军随运三月军粮,已经强过以往很多,但是后面的事情还很繁巨,不能因为路途耽误,坏了大好局面。”

蔡确躬身:“臣领旨。”

孙固说道:“鄜延路转运使李稷乞支锦袍、银带。以备招抚赏给。”

赵顼说道:“南海纲银已然入库,那就诏三司给锦袍二千领,见管银带尽数给之,三司仍广计置,常令有备。”

孙固又说道:“几名投效的大首领,禹藏花麻积极应付军需,帮助调运粮秣;此次战略调整,起议于禹藏郢成四;以及西界伪枢密院都案官麻女阣多革,熟知兴、灵等州道路、粮窖处所,及十二监军司所管兵数。如今已补借职,军前驱使。苏油请奏为三人叙功,三人不求功赏,只乞陛下赏赐姓名,陛下你看……”

“哦?”赵顼的虚荣心一下子得到满足:“他们自己有什么想法没有?”

孙固说道:“两名禹藏首领仰慕潞国公为人,乞姓文;至于麻女阣多革,却敬畏囤安军苏太尉,也想跟着姓苏。”

赵顼笑道:“我大宋如今,也出了个让蕃人想要从姓的武臣了。”

蔡京适时添趣:“就是不知道麻女阣多革是否知晓,苏节度的姓,却也是大宋官家当年赐予的。”

说起这个算是挠着了赵顼的痒处:“蕃夷出武臣不奇怪,出进士才难。唐代新罗进士崔致远,可算是佼佼者。可大宋如今,由我亲录的夷人进士文臣,已经有苏元贞,黎文盛,杨莳数人,而他们的成就,早已在崔致远之上。”

蔡京拱手道:“待陛下扫平西夏,只怕还有祁连,西凉的文士,也要入京赴考呢。”

赵顼说道:“那禹藏花麻,便赐姓名文思恭;禹藏郢成四,赐姓名文思礼;麻女阣多革,赐姓名苏守节。”

“诸位尚需同心协力,伐灭西贼,还我汉唐故地一片文华之风!”

诸臣一起俯首躬身:“敢不效命!”

……

陕西路转运司都厅,毕仲游正在计算粮草出入。

兄长毕仲衍如今颇受苏老学士重用,正在和晁补之一起在军机处后厅整理对辽历年来的外交文书,边界勘定文书,以及晁补之凭记忆盗来的辽朝档案。

加上薛忠的商队和张商英的慈善救援队从北地搞来的情报,燕云十六州的山川地理,关隘兵防,在苏老学士的主持下,在军机处的后厅沙盘上,渐渐变得清晰分明。

而自己的仕途也开始见了些起色,在范纯粹幕府担任干办公事一职,其实主要就是负责配合大军的后勤。

事务非常繁杂,大军出界时,仅携带了三个月的口粮,之后的运输便只能靠地方转运。

好在陛下有旨意,此次征发不同以往,运送物资是要给合理报酬的,因此百姓尚不以为繁重。

即便如此,毕仲游还是征集了大量的马匹,上报苏油:“使民易溃则后不可复役,未若悉纵遣,先辍马负粮。”

和历史上不同的是,宋军此次出征钱粮准备得异常充分,而且稳扎稳打,缴获了大量的军马和民间马匹,苏油便将之调配给转运司使用。

毕仲游招募熟蕃,组成马队,车队,支应及时,让陕西路转运司得到了好几次嘉奖。

于是转运使范纯粹、李察干脆将后勤调度的大事,“悉诿仲游。”

书办们进进出出,不时前来报告,毕仲游的能力与其兄仿佛,手里不停翻着账簿,耳朵听着胥吏们的请示,嘴里随口做出批示答复,竟然都不耽误。

门外又响起了匆匆的脚步声,是官靴的声音,毕仲游终于抬起头来:“哟,赵兄,你怎么来了?”

来人正是权管勾熙河、秦凤路转运司事,通直郎赵济。

神宗熙宁七年,赵济曾上书:“河浅废运,自此物贱伤农,宜议兴复,以便公私。”当时就引起了苏油的注意。

大宋的很多官员对于治理运河没有概念,认为是劳民伤财,曾经要求停工的声音还一度占了上风。

直到张方平,苏油等人相继对大佬们科普了什么叫宏观经济调控,什么叫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发展,这样的声音才渐渐地消停了。

而赵济在熙宁七年就能看到漕运对物价物资调控的重要性,仅凭这一条就足够入苏油的法眼。

西事将起,六路需要懂经济,运输,仓储的人才,赵济与毕仲游同时被调往西路。

赵济从招文袋里取出一道文书,焦急地道:“公叔,公叔!此番你我将吃剑矣!”

毕仲游取过文书:“三十万石!解运韦州?!为何突然如此紧急?”

赵济一脸的恐慌:“六路都转运司要求的,多的不知道,只说前方军情有变,十日为期,现在可怎么办?”

毕仲游将文书折起来:“赵兄且莫心急,之前范公几次移文要我启用馈挽之夫,我都予以拒绝,只用马力,便是防备着今日!”

赵济眼泪都快要下来了:“怎么能不急?我陕西八十县,馈挽之夫三十万,运期如此迫遽,一旦悉集,受其赋而给之食,必旷日乃可,岂是十日便能备办?”

就在此刻,门外也骑马奔进来一员红衣大员,人还没有下马,便高声喊道:“公叔可在?”

两人赶紧施礼:“属下见过副使。”

来人却是陕西路转运副使李察:“见到都经略司移文了?”

毕仲游说道:“刚刚得知,正要与赵兄商议……”

“还商议什么啊?!”李察如同热锅上的蚂蚁:“都经略司这是乱命,范公在幕府怎么不据理力争?!这也太过分了!”

“转运司刚刚商量过了,没办法!公叔,老夫的性命,这就交给你了啊!”

如今运粮,可不是想象的那么简单。

理论上讲,转运司本身是不管理仓储的,那是提举常平司的事儿,遇到有现在这样的粮食发运任务,转运司首先要下到各县,命县吏征集县中今年承担役务的里正。

等到里正们拿到分配的任务,在乡里筹集粮食,组织人力运到县衙集中,完成征粮之后,则自动转为“衙前”。

然后衙前们根据县里领取到的任务,将征集来的这些粮食送到目的地,取得凭据后回自家县衙勾销,役务才算是完成。

中间的管理工作是与衙门不相干的,两地衙门只管发与收,中间的人是死是活,没人管。

同样的,军方也不管地方如何操作,只管到时候问粮食到没到,用王中正的话说,“转运不至,有剑耳。”

管理方式实在是粗暴。

因此六路都经略司这项命令一下来,转运司要在十日之内完成集粮,组织人力,运输三项工作,没人认为可以完成。

毕仲游拱手:“范运帅不在,仲游敢情李公印信旗牌。”

李察拖过一张椅子来摆在毕仲游的旁边:“别说印信,我今天人就坐这儿了!”

“李公你这……”毕仲游不禁有些忍俊不禁:“也罢,第一件事,就是召集各县官吏,来转运司领受任务。”

李察交代随来的书办:“赶紧!”

毕仲游连忙交代:“最重要的,让他们携带各县的仓廪账簿!”

半日后,路内各官都到了,毕仲游命他们打开账簿:“现在我们开始计核各县仓廪,我念数,你们对数。如果有不对的地方,你们随时打断我。”

“龙首县,今年尚未承役丁夫一千三百人,县中仓廪十万石……”

“华亭县,今年尚未承役丁夫八百五十一人,县中仓廪七万三千石……”

接下来,毕仲游一边念数,一边在身后的大黑板上表格中填写记录。

八十多个县的数据,都厅里只闻毕仲游清朗的报数声和粉笔在黑板上的吱吱划动声,诸县县吏翻看着账簿,不由得目瞪口呆。

神人,一项没错!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