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苏厨 > 第一千二百四十八章 河北

苏厨 第一千二百四十八章 河北

作者:二子从周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4:05:38 来源:笔趣阁

第一千二百四十八章河北

苏元贞说道:“涪国公说过,施政就跟做饭一样,所谓治大国如烹小鲜,讲究一个火候。小鱼干要做得好,翻得不能早不能晚,得刚刚好才行。”

文彦博笑道:“我怎么听张公说过,苏明润压根就不用翻锅,他完全另行一套办法做鱼干,高效不说,还方便简洁滋味十足。”

苏元贞苦笑摇头:“明公,只要不拿国公来比,无咎在治政上,本来还有几分自信。他可以另起炉灶,我自问可没那本事儿。”

“河北官员,多是倚仗韩家。以前元贞不敢胡乱作为,只是因为没有得到韩家首肯,做起来阻力太大。”

“加上河北连年水、旱、蝗、寇,让老百姓吃得上饭,成了第一要务。”

“这几年经营下来,相州农业模式,每年给河北培育出无数的禽畜苗子,加上海贸木材丝绸代理,已经让韩家得足了好处。”

“殷墟的考古发掘,让韩家以后不仅仅再是一个官宦世家,经济世家,现在看来,一个文华世家的帽子,多半也戴定了。”

“权财名誉,韩家既然都拿到了手,那他们还用得着替贪官污吏们出头?”

“连续两年的灾情都已经被我们按住,加上南海路持续不断的供给,河北这些年一直被紧着的这口气,如今总算是松泛了下来。”

“我看这火候已经差不多,地里的蝗虫治理完,就该动一动官场上的蝗虫了。”

“除了火候,还有分寸。”文彦博将苏迈的谢表交还给苏元贞:“注意别搞得太大。”

“不会太大,目的还是要他们做事,司徒不知,这几年可是把我累坏了。”

苏元贞说完又笑道:“我是西南夷人,这辈子注定只能做陛下的孤臣,这得罪人的事儿当然该我来做,老好人嘛,我想拜托司徒。”

文彦博满意地捋着白胡子:“当年在郑州怒上弹章的苏无咎,到了河北竟然变得蝇营苟且,老夫还以为是不是胶河的水土出了什么问题。”

“如今看来,无咎这份忍功,真是得了苏明润的真传!”

“不过老好人就算了,老夫一生骨鲠惯了,临老变脸,别人也不会相信啊?”

“所以这得罪人还得我来,老好人嘛,你自己留着做去!”

苏元贞起身,对文彦博恭恭敬敬施了一礼:“元贞谢司徒保全之德。”

……

己丑,太白昼见。

赵顼收到苏迈的谢表,勃然大怒,将王珪和蔡确召来质问。

王珪吓得脸色惨白,蔡确却从容而言:“陛下,熙宁以来编敕,新法早已约束详尽,河北不治,乃是因为韩琦阻挠,地方倚仗,导致新法不得施行之故。”

“陛下只需下敕河北四路转运安抚司,命其申明法度,行下州县即可。”

赵顼一想对呀,河北路,可谓是顽固保守派的最后一块地盘,这可是一个好机会!

于是给了河北路转运司下了一道诏书:“转运司所责经度一路,吏蠹民瘼,检察稽考,尤在关要。”

“灾伤路招募阙食,流民兴役,及农田、水利、城壕诸事,朝廷减蠲二税、并赐米外,悉计州县雇役民价,给常平钱谷。”

“知文登县苏迈所奏诸县披诉灾伤不依式令,所差官不依编敕,托故辞避,乞详定立法事,有司合依熙宁以来编敕照行,勾核诸差遣官勤惰、能否、贪廉。公示以闻,不得徇舞操弄,致失民望。”

这道诏书被文彦博直接扣下了,既然圣旨里边没有点名哪个转运司,老头便将这道诏书当做是发给自己的。

老头是名义上的河北四路转运安抚使,这回实实在在地拿到了尚方宝剑,立即在河北展开了声势浩大的“整风运动”。

一时间河北诸路的官员们鸡飞狗跳,纷纷跑去瀛州哭诉。

大宋在河北的政治制度,与其它地方不同,这里按照后世军事理论来讲的话,更像是一个“战区”。

战区是一个独立或相对独立的战场,也是一个军事、政治、经济、地理条件等要素组成的综合体系,是一个完整的区域性作战实体。

大宋如今其实就两个战区,一个是对抗西夏的“西北战区”,一个这是对抗辽国的“河北战区”。

因为作战紧迫性的不同,西北和河北的情况,又有所不同。

宋朝对辽作战所涉及的范围,包括河北东路、河北西路以及河东路部分地区,而这三路是行政区划。

从战略上,却又根据山川地理,防守重点,被划分成了军事上的四路。

这个创意来自富弼,他曾在给仁宗的奏章里提出:“定为右臂,沧为左臂,瀛为腹心,北京为头角。此四城者,河朔之所望也。

余十五城为指爪支节,乃四城之所使者。

定、瀛、沧各置一帅,北京置一大帅,余十五城分属定、瀛、沧三路,悉择善将守之。”

后来的判大名府程琳和夏竦,将这个战略思想予以改善,最终,仁宗皇帝下诏:

“分河北兵马为四路。

北京、澶怀卫德博滨棣州、通利军保顺军,合为大名府路,

瀛莫雄霸恩冀沧州、永静乾宁保定信安军,合为高阳关路,

镇、邢、洺、相、赵、磁州,合为真定府路,

定保深祁州、北平广信安肃顺安永宁军,合为定州路。

凡屯兵将领,悉如其议,惟四路各置安抚使焉。”

这就是河北四路这个名词的由来,其实是从对辽军事防御体系的角度来予以命名的。

这个体系从战略意图来讲,还算颇有合理性和科学性,它将东西延展的宋辽边界防务,分成了三段。

而三路的侧翼又彼此依靠,互相支援,可以依托自然地理上的屏障,如山川、塘泊等地利,使每个安抚使路都能在很小的正面上集中较强的兵力,起到较好的防御效果。

第一路定州路,其目标就是控制太行山东麓山脚下的南北大道。

这里大宋著名的“塘泊工事”的最西端,离太行山又有一段距离,属于山麓、平原的结合地带,没有险要的地理形势可以利用。

所谓“保州以西至山下数十里,亡水塘之阻,虏骑可以平入。”

“保州以东、顺安军以西,有平川横袤三十余里,南北迳直,并无险阻。”

因此北宋政府在这里屯集了重兵,其兵力部署在河北四路中居第一位。

所谓“本路边防事,重兵皆在保、定。”

第二路真定府路,其目标则是控制著名的飞狐口。

这条道路在北宋初年常常被辽人利用作为南下侵略的通道,与太行山东麓、河北平原的道路相比,这条“间道”的作用丝毫不逊色多少。

一旦辽兵从此进入,不仅可以绕开部署在定州地区的重兵,还能够直接插入宋朝腹地,因此,大宋同样不得不在此重点布防。

好在这一条道路处在山峡当中,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崎岖山路对于辽军骑兵的冲击力有一定限制作用,宋军在这里的防守压力与其他两路相对较小。

因此真定府路在控制飞狐口的同时,还承担着另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巩固定州路的侧翼,同时对从保、定过来的敌军,筑起第二道抵抗防线。

第三路高阳关路,其目标则是控制雄州、霸州之间的道路。

因为地理原因,大宋著名的“塘泊工事”,在这里出现了一个断裂的空隙,辽军数次攻击大宋,都是从这条道路返回的。

除此以外,高阳关路还要兼顾到由北部边境直达沧州的道路,好在那一段本就滨海,沼泽遍布不说,之前黄河还频繁改道,辽军也不怎么敢从那里来,不算是防御重点。

高阳关路的防务重心主要还是在雄霸二州之间。而高阳关的对面,就是辽国著名的白沟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