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苏厨 > 第一百二十二章 精品

苏厨 第一百二十二章 精品

作者:二子从周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4:05:38 来源:笔趣阁

第一百二十二章精品

铜盆整体色如黄金,内面盆周是连绵的山脉,盆底则是海浪,浪花部分为白铜镶嵌,盆身外侧则是浅浮雕。

一处悬崖,悬崖平台上,三位老人在老松之下,指着崖下海岛上一所华屋在聊天,海天之间,还有两只白铜的仙鹤飞舞,姿态优美。

这故事是眉州当地道家传说,苏东坡后来也把它写到了自己的笔记里。

翻看底部,还有一首阴刻的吉祥贺寿诗。

整个铜盆用料扎实,纹饰精美,如金银铸就一般,华丽非常。

苏油暗自好笑,这个铜盆,其实就是先刻出一个蜡盆,然后用水玻璃砂浆倒模,再用黄铜汁浇注而成。

真正耗时的,其实就在蜡盆雕刻和白铜镶嵌那点功夫而已。

不过波浪细纹,屋宇瓦片,鹤羽松针,无不精细异常。

这方法和普通倒模方法迥然不同,没有水玻璃技术,球磨技术,飞水法,永远没法翻出如此精细的铸模,这就与普通砂模失蜡铸造法形成了代差。

只看盆子,谁都会以为这是在铜器上直接雕刻出来的浮雕,那耗时得以年来计算。价值相应提升百倍。

很快便有人开始往铜盆前的匣子内投递纸条,之后二林部范先生一一检视了纸张,最后简单宣布道:“丰源号。”

一个年轻大胖子激动得满脸通红,浑身肥肉都在抖动,站起来团团作揖:“这寿礼我家老安人定然欣喜非常,诸位,承让,承让了。”

知州笑道:“贵号东家倒是个大孝子,又是蚕市第一件成交物品,这坐税,本官做主免了,让二林部返还于你,以奖掖孝道。”

年轻人开心坏了,连连作揖:“多谢太守,多谢将军。”

阿囤弥莞尔一笑,挥手表示没什么。

接下来,是程舍人书坊龙脑彩墨五铤,并撒花笺十封。

彩墨由五种颜色的飞水矿料,加墨胶龙脑反复锤炼,之后倒模贴金所得,分蓝,黄,绿,红,白五色。

以前的彩墨,除了朱砂墨,其余都是矿粉状态,现在是第一次以墨锭的形式出现。

撒花笺三层压制,底层是单层石纸,二层是砑花水印桃花春水图,洒粉色大小纸屑构成的花瓣,三层是普通单层书写用竹纸压制而成,可做到吃墨而不透墨。

每张花笺就这么看,是淡淡的绿纸下有大大小小的粉色花瓣,透光看,便会出现一幅桃花春水,落英缤纷的图案,端是神奇。

商人们蜂拥上前,争先恐后地投下自己的暗标,如此精雅的文房用品,远比铜盆受欢迎,足见大宋对文华的看重,这是奇货可居。

程文应命程三打开匣子,计点一番后,接过程三递来的纸条,微笑道:“老朋友了,眷墨斋老华。”

掌柜的一副文士打扮,起身拱手:“程公,下来还有事相商。”

程文应点头,表示答应。

第三件物品,是苏家十匹蜡染木棉布。

面料后世常见,如今却与绸缎等价,苏家布料别有不同,有了蓝色花纹图样不说,经纬更加细密,还隐隐有一层光泽。

这当然又是水玻璃在印染上的运用,同样是第一次面世。

苏洵感觉由自己宣布中标商人是降了身份,招手将苏油叫过去开箱:“益州薛记。”

一个中年汉子站起来供手:“苏小少爷,还记得我吗?”

苏油一愣:“你是?”

中年汉子激动道:“前日眉山戒严,小少爷义薄云天,用折刀换了小人和同伴运来的竹料,松木,骡车,还赠了盘缠返乡,这才保住了我们几家的家业,小人……小人们实在是感激不尽……”

说完声音都已经开始哽咽了。

苏油听得有些懵,我不是花钱折价买了东西,看你们亏得厉害,顺便送了把折刀吗?怎么说法不一样了?

这时候也不好细问,只好点头:“举手之劳,下来再细谈。”

不过他还下不去,第四件商品,玉瓷瓶永春露特曲十二瓶。

阿囤弥立刻举手:“我能参与不?”

呃,你要参与就没别人什么事儿了,这次二林部带来大大小小上千件铜器,五六千贯打底,加上你一向大手大脚,谁还搞得过你?

我要的是广告效应!

苏油只好拱手:“姐姐,你就别参与了,下来小弟另有礼物相送。”

阿囤弥“哦”了一声,把手放下了:“可不许赖账!”

楼内众人都不觉暗笑,这夷人女子,当真不通礼数。

等到苏油将纸盒打开,选定出价最高的一张,竟然高达两百贯。

这是要疯啊,我就是凑数玩玩的!难怪前边几位笑容掩都掩不住!

定了一下神:“呃……恭喜源骊坊。”

第五件,通犀象牙首尾羽纹花钢文案折刀。

这刀和普通羽纹花钢相比,石通的手艺又有精进,钢质也更好,关键在装饰。

刀柄首尾为白色的象牙雕饰,中段是犀牛角,犀牛角中间,有一道浅色半透明的细纹,非常明显,将犀角一分为二,与弹出的花钢上的羽脉相对。

有了这道细纹,犀角就不叫犀角了,叫“通天犀”。

有一年京城大疫,仁宗让内库出犀角药材与太医局配药赈济百姓,就开出来一条通犀,内官以为至宝,禀告仁宗,希望他留下,仁宗生气了,说玩物与百姓孰轻孰重你不知道吗?赶紧给我拿去配药去!

仁宗之仁,的确是皇帝之中少见的。

因为天师法剑的事情,羽纹花钢早已经蜚声四路,人人都好奇,人人都没有见过。

之前倒是有一柄紫檀座象牙装的清荷短剑,据说已经被辗转收入宫内。这柄折刀,还是第一次让与会之人见识到到底什么叫羽纹花钢,什么叫跳刀。

物以稀为贵,这次的投标人数,堪与程家那次相比,最后被一位退休官员一样的老头拿到。

为什么苏油猜是退休官员,因为知州亲自将折刀送到老者案头,还温言闲聊了几句,这做派与他人不同。

压轴的终于来了,玉瓷变色玫瑰釉大梅瓶。

铜盐釉料对炉内环境极为敏感,颜色因还原氧化环境不同,入炉一色,出窑千变,这是钧窑的拿手好戏。

不过这秘密在苏油面前不是秘密,没试验几次,便被他鼓捣了出来。

钧窑窑口,有走泥纹,底部是蟹壳青,这是后世判断钧窑瓷器的标志,其实是当时工艺的一种缺陷美,这件大梅瓶却是玉白晶莹的胎体加釉,一点毛病没有。

关键是器型巨大。其实整个梅瓶是分四段烧造的,从做胎,烧胎,拼接到整烧,费了史大和苏油不少的功夫。

即使有精准量具的帮助,但是烧制过程中的变形也导致绝大多数胎体无法拼接得天衣无缝,几百斤瓷胎被砸碎沦为磨料,心痛得史洞修一宿一宿的睡不着。

等到大瓶胎烧造出来,施釉反而简单了。

烧造流釉过程中不时开合一下进气孔,改变窑内环境,剩下的就交给老天爷。

这瓷瓶,是所有东西中费时最久,费工最多的,最后五个瓷胎只留下一件,现在一拿出来,顿时惊艳全场。

瓶子与苏油等高,瓶口是一圈深蓝,然后往下是玫瑰紫,再过渡成大片玫瑰红,大红,然后浅紫,浅蓝,最后纯白,流光溢彩,通体无暇。

非唯人力,亦有天成。所有人都面面相觑,这玩意儿,谁特么还敢上前丢纸条?

太守呵呵笑道:“这件梅瓶,是我皇宋烧造出来的最大一件瓷器,虹光霓晕,帔霭流霞,非人臣所能宝之。今日只与诸位同赏,之后眉州府将出价千贯购入,作为吾皇五月生辰寿礼!”

接下来的洽谈中,眉州府坐税将收到手软,今年的眉州知府,不差钱!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