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苏厨 > 第一千一百七十八章 卧云堂

苏厨 第一千一百七十八章 卧云堂

作者:二子从周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4:05:38 来源:笔趣阁

第一千一百七十八章卧云堂

据苏明润说,税收,其实只是朝廷获利的一小部分,更多的利益,在茶农,商人,繁荣的市场之上。

无数的人因此而衣食有了着落,成为了对国家有用的人,而无数粮食产量很低的山地,也成了茶园,能够提供不亚于良田的产出。

现在蜀中茶农的积极性很高,这是专榷时期无法做到的,具体问题产生在哪里,有什么利弊,一时我也说不清楚,要不等苏明润回来之后,请他来给母后讲讲?

要是只事关娘家,高滔滔绝对会不讲理,可现在被赵顼一说,这事情好像还事关国家大计,高滔滔也不敢乱撒泼了,说道:“苏明润如今也是国家重臣,这点事情怎敢劳烦?改日小妹进宫问候起居的时候,我问问她得了。”

羊毛垄断出在陕西,司马光明显是知道“商业互吹”这个词的,不禁莞尔:“你呀你,算了明润你赶紧去洛阳吧……我说不过你,自有人比你还要深沉老练。”

苏油笑道:“听完学士之训,自当再去领受富公的教诲。”

司马光点头,叹了一口气:“我知道明润你的意思,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一切,还是留在书里吧……”

两队人在偃师分手,苏油又经过了一日,便抵达了洛阳。

富弼如今已然是七十六岁的老人,但是思路还是敏捷,虽然有些老年疾病,但精神还不错,听闻苏油来访,便在卧云堂予以接待。

富弼的园子乃是洛阳第一,因为是大宋的郑国公,因此老百姓将这里叫做郑公园,有两山三台四洞五亭之盛。

这里的竹林,梅林都是极盛,卧云堂在竹林的东边,与园中另一座四景堂对峙并列。

左右两座假山,分别落在溪流池塘之畔。坐在此地,满园胜景,美不胜收。

卧云堂前还有一株凌霄,更是奇绝。

后人陆游在《老学庵笔记》特意记载了这株花:“凌霄花未有不依木而生者,唯西京富郑公园中一株,挺然独立,高四丈,围三尺余,花大如怀,旁无依附。”

不过如今不在花期,看不到凌霄盛开的情形,不过绿竹香梅,堆琼叠翠,却也是陕西难得一见的美景。

见到苏油,富弼第一句话就是:“陛下决意西事了吧?”

苏油微微点头:“陛下从来都决意西事,自登基之时就一直在准备。”

这话也是有出处的,熙宁元年,富弼调判汝州,赵顼诏令在内东门的小殿觐见,特许患病的富弼坐轿到殿门。

赵顼当时向富弼询问治国之道,富弼说:“人主的喜好和厌恶,不能让人窥测到;能窥测,奸人就会逢迎。应当像天监视人一样,善恶都由自取,然后进行惩罚奖赏,这样功劳和罪恶都各得其实情。”

赵顼又询问边疆之事,富弼说:“陛下即位不久,应当广布恩德施行恩惠,希望二十年不提用兵之事。”

到现在,却已经十二年了,大宋先后用兵渭州、河湟、荆湖、交趾、南海,竟然是没有停止过。

富弼是大宋最顶级的政治家,有贤相之称。

性格温和,为政清廉,好善嫉恶,进退裕如。

与人言必尽敬,虽微官及布衣谒见,皆与之有礼。

而且心思周密,小人想要害他却不容易。

当年富弼在辽宋间往来,负责岁币谈判,宰相吕夷简曾经想要陷害他,交给富弼的国书,和口述不同。

富弼领受国书出了京城之后,对手下说道:“要是国书内容与口授不符,国家大事就败了。”

于是发书审视,果然,口述和国书的内容不一致,于是富弼立刻返回京城,面见仁宗,要求将国书改正,让吕夷简的谋算落了空。

这是一个有原则但是懂机变,有底线但是够圆滑的人物,天生的政治家。

后人王夫之曾评价说:“夫富公固非有异志者,而观其生平,每多周防免咎之意。”

而苏油身上,富弼似乎看到了年轻时候自己的影子,非常看好他。

当年苏油赴任回京,富弼离京前特意去找了他,要他和王安石通力合作,先保住已有的政治地盘,留待有用之身,为朝廷效力。

害怕苏油执拗,要和王安石顶牛,破坏朝堂政局,为此甚至不惜说出你自管委屈求全,我会在笔记中为你“平反”的话来。

但是苏油很好,虽然年轻,但是手段之圆熟老道,甚至青出于蓝。

政治上,苏油并没有完全听从富弼的劝告,而是对王安石的施政瑕疵提出了明确的意见,并且附上自己的改良建议。

而且绝不光是说说而已,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放手大干,既不违反王安石的大政方针,又用自己的精微操作将王安石的新法当做一个壳子,装上了自己改良之后的瓤子。

此举给大宋带来的利益难以言喻,让新法派无言以对,也让保守派大感振奋。

而苏油的政治实力和政治盟友,也在一次次交锋中越来越厚,越来越多。

大宋需要改革,这是所有政治家都明白的事情,而保守派和变法派的意见分歧,其实是集中在如何改上。

说白了,就是财富的重新分配。

两派都认为,天下的财富是有定数的。

保守派的观点认为,财富不当损失百姓而集中于国家,哪怕国事衰疲,也不能饮鸩止渴。

这样造成的坏处远大于好处,国家虽然一时强大,但最后必将自食苦果。

而变法派则认为,以大宋的国力,先将财富集中到国家手上,才能够在国际竞争中占据决定性的优势。

老百姓虽然暂时受一些苦,承担一些代价,但是相比万世基业,这样的阵痛是可以承受的。

但是苏油却甩出来另一套完全独立于两派的方法——你们,都错了!

大宋国家的财力,还大有潜力可挖,只要让有限的财富流动起来,就足以产生加权效应。

一文钱,完全可以变做两文钱三文钱来花!

只要这些钱用到了恰当的地方,就能够形成良性的经济循环,大宋在不增加百姓负担的情况下,同样能够一边抵御外辱,整顿军备;一边开发良田,改良工坊,增长人口,改善百姓生活。

民不加赋而国用足,其实是可以做到的,只要让国家经济循环流动起来!

而且仅凭物质救不了大宋,还要改造精神!

这种说法在二十年前提出来的时候,相信的人没有几个,哪怕张方平以三司副使的身份亲自撰稿,相信《金融论》的人都寥寥无几。

而发精神改造初声的《士德论》,除了获得一份喝彩,真正体行不悖的,其实也不多。

不过如今信的人却越来越多了,没有别的原因,因为苏油不但提出了理论,还付诸实践。

相信苏油的人,都获得了长足的回报,苏油在大宋凭空做出了许多蛋糕,还邀请那些相信他的大佬们,加入了瓜分这些蛋糕的行列。

无论物质的,还是精神的。

影响力越来越大,受邀者的身份越来越贵重,等到赵顼成为最大的受益人之后,苏油的理论终于水到渠成。

这个过程苏油走得慢条斯理,优哉游哉地走了二十几年,走得别人都替他着急。

走到从乌台出来,开封府,枢密院,三司,大佬们就纷纷向他抛出橄榄枝。

真正精明的大佬都知道,大宋国势扭转的背后,站着一个年轻的身影。

不是赵顼,而是苏油。

但是让富弼最感到宽心的,是大宋这些年发生的战争。

相比以往,大宋似乎发生了一种战略思维上的变化。

战争这种自古以来就是纯消耗的事情,竟然被苏明润打出了丰厚的利润。

其实战争只要是战胜,那必然是有红利的。

但是苏油主导的战争,哪怕是在本土进行的防守反击,也一样获得了红利,这就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