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苏厨 > 第一千一百三十六章 故人

苏厨 第一千一百三十六章 故人

作者:二子从周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4:05:38 来源:笔趣阁

第一千一百三十六章故人

上个月,一个辽国商人病死在了岛上,宋人给商贾料理后事,负责继续照顾他的生意,帮他寻找货品买家,将不容易保存的货品换成钱财,然后将财产妥善封存。

等到商人的儿子来到岛上接父亲棺木回乡的时候,让他意想不到的是,宋人将商贾留下的财物,尽数交还给了商贾的儿子。

那些钱财放在皇宋银行里边,竟然还生出了利息!扣除了代管费用之后,商贾的儿子还因为自家父亲的这批货物赚了一大笔。

这样的桩桩件件,在大宋之外的任何一个国家,都是不可想象的事情,一时间,獐子岛和鹿岛,在诸国商人中口碑,简直就是遍地黄金的热土。

因此当蔡卞和邵伯温来到獐子岛上的时候,被这里热火朝天的贸易集市,宽阔整洁的马路,街道两边豪华的住宅和商铺,身着绫罗绸缎浑身珠光宝气的豪商巨贾,震惊的目瞪口呆。

獐子岛的海港和海关,是巨大的石头城堡,高高的灯塔比开封的铁塔还要粗实。

海岛山坡是一片禁区,那里是军事要塞,低矮的堡垒上一个个窗口对着海湾,海湾内,还停泊这数艘大小不一的武装纵帆船。

“这里简直就是一座小汴京城!”蔡卞发出由衷的感慨:“南海路的湄洲,蕴州,冶州,交州,是不是也是这个样子?”

邵伯温笑道:“听说比这里还要繁华。”

蔡卞对张散拱手:“节度使为大宋开辟的几处利源,让大宋岁入增加了起码三成,此功不亚于国公开拓南海。”

张散抠了抠脑门:“不敢与少爷比肩,我做这些,其实也是听从了他的指使。一开始的时候,只是为了行商利市,可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弄着弄着,就弄成现在这般模样了!”

众人都是哈哈大笑。

金悌得了三千甲胄兵器,这回朝廷肯定要大力嘉奖,早都心满意足,对张散拱手道:“两个岛可真是一年一大变样啊。要不,大家都去我府上坐坐?”

蔡卞惊讶:“哟?金大使在獐子岛上还有产业?”

金悌赔笑道:“我家本就是海商,长期跑大宋明州的,大王当年寻找能前往大宋投递贡表的国人,便找到了我家,这才有了一番际遇因由。”

“獐子岛出入都方便,离我家乡,高丽第二大城西京也不远,因此干脆就在岛上置办了一处产业,当时不过花了五十贯舶来钱而已,现在啊,托大宋的福,价值翻了快百倍了!”

邵伯温闻言,对金悌打趣道:“那今天可得让大使好好做回东道,这简直是财运亨通啊!”

才说到这里,大宋海关掌事迎了过来,对众人连连躬身:“下官拜见蔡学士,邵先生。”

几人见过礼,蔡卞问道:“看你眼熟,你是原领内东门司张中官吧?。”

“哎哟学士还记得我。”那中年的中官赶紧拱手:“下官正是张士良。替陛下传过几次旨意到翰林,难为学士还记得。”

蔡卞问道:“怎么不在太后身边伺候了?”

张士良陪笑道:“交卸内东门差遣之后,下官一直助太后料理慈善基金,以及内库诸事。这不陛下说下官勉强算明白些经济,便打发过来主持海关事务了吗?”

北宋到现在为止,对宦官的压制力度可以说是空前的。

熙宁年间,赵顼就曾对宰执大臣说过:“方今宦者数已多,而隶前省官又入内侍。绝人之世,仁政所不取。且独不可用三班使臣代其职事乎!”

三班使臣系京师看管府库,殿门,皇城的低级武官。当时的宰相是吴充,当即表示:“此诚盛德事,臣等敢不奉行!”

而赵顼口中的多是多少呢?是指仁宗朝的时候,宦官达到了一百八十人。

而历史上历朝历代的宦官人数是多少呢?熟悉三国的应该知道,东汉末年,袁绍率军进宫,“宦者无少长皆杀之,凡二干余人”,刨除“或有无须而误死者”这一部分,宦官人数至少也在千人以上。

唐代宦官人数,据《旧唐书·宦官传》记载,唐中宗时,已达三千余人,其中超授品级以上员外官者千余人。

到唐玄宗时期,宦官“品官黄衣已上三千人”,光有官秩的宦官,就约为中宗时的三倍。

穆宗时,“高品白身之数,四千六百一十八人。”若按唐中宗时的比例估算的话,唐朝后期宦官恐怕得超过万人之数。

明代更夸张,崇祯时期总有七万到十万。

清代康熙皇帝口口声声要吸取明代的教训,还曾经以此作为反面教材教育臣下,后来乾隆秉承爷爷的教训,命令宦官人数不得超过三千人,自己也以身作则,将宦官人数控制在了——两千六百零五人。

而吴充见赵顼一百八十人都嫌多,于是将宦官人数压缩到了一百人左右。

因此蔡卞对张士良,基本上已经是非常礼貌了,笑道:“中使倒是捡着一个肥差。”

张士良连称不敢:“都是为陛下效力。”

邵伯温对獐子港的营造和山上的要塞很感兴趣,看风水也是他的长项,连连点头:“看这格局,张中使还是营造高人啊……”

张士良连连摆手:“下官哪里有这本事儿,这是四通营造李待制的手笔。”

这话反倒让邵伯温听得一愣:“四通营造何时有了待制?”

张士良讶异道:“李擎李大师啊,邵先生与四通颇有渊源,应该认识才对啊?”

“咦?还真是没听说过……”

张士良突然反应了过来:“对了几位刚从日本过来,难怪不知道。几个月前四通矿业勘探司助辽皇打出了五泉井,又在辽皇面前体对得宜,加上之前渤海县油田的功绩,陛下甚是高兴,便赐了李郎中名擎,还升了宝文阁待制,工部侍郎呢!”

“哈?”邵伯温不由得大喜:“原来是拴住叔!他如今也在这岛上?”

张士良笑道:“正是!陛下因獐子岛要大建,于是命他使辽后暂时不用归国,先来岛上规划布置。”

邵伯温问道:“他现在何处?”

张士良说道:“现在城池也修得粗具规模了,待制正在造渠引水,今后不但能够满足要塞所需,还要引泉而下,顺便让一城得用。”

“这不,还在山上忙活呢。”

邵伯温笑道:“好在帮平正盛征讨虾夷耽误了一些时日,这就刚好碰上了。”

张士良说道:“先去海关衙门坐坐,今晚下官给几位接风洗尘,接下来在岛上松快松快。”

“这还是我朝使节第一次出访高丽,高丽王室要派出引伴来迎接的。”

蔡卞说道:“其实不用,义天法师此次也随船,他不就是最高规格的引伴?”

义天合什道:“小僧是方外之人,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在敝国推行佛法,义理,文华,此外的事情,却是不敢沾惹的。”

蔡卞也合什:“大师见闻渊博,声名流闻,乃法门之宗匠,一路同行,蔡卞也所得颇丰。”

义天说道:“我俗家三弟,如今就在西京镇守,父王要派遣引伴,多半就是他了。”

金悌赶紧解释:“大师的三弟,就是下国的鸡林公。贵国傅国老之女,如今乃是鸡林公的宠妃,也都不是外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