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苏厨 > 第一千一百三十四章 电报

苏厨 第一千一百三十四章 电报

作者:二子从周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4:05:38 来源:笔趣阁

第一千一百三十四章电报

于是苏油又将几个人都关了起来,连同他们的好朋友,太学生刘正夫,福建延平士子黄裳,甚至还有王珪的儿子王仲煜,邢恕的儿子邢居,也一并关了起来,砥砺切磋,还有……刷题。

刘正夫是苏油非常欣赏的太学生,手下有文采,心中有正气。

以学子卑微,就敢写匿名文章骂朝廷对待大苏不公;洪水来时,主动帮助开封府上堤抗洪,能力突出被学生选为领袖。

苏油还特意调阅了刘正夫在太学里边的考绩,堪称学霸,而且对各种学问都不抵触,精敏上进。

苏油觉得自己所见过的老一辈里边来比的话,刘正夫差不多是冯京赵卞左右的人物。

黄裳就有些来路古怪了,这娃是福建路著名文人黄履的亲戚,而黄履的岳父,是沈括;黄履的女婿,是吕惠卿。

从这条线上拎,吕惠卿得管沈括叫爷爷!!!

辈分来得有点乱不说,最搞笑的是黄履虽然是反新法人士,结果因此被列为了王安石一党,现在在朝中担任御史中丞。

于是苏油收到了两封信和一封贴子,分别来自南海,洛口和御史台,要他照顾此子,说他是福建路的文魁苗子。

大宋的生态就是如此,士大夫家族里边,彼此关系很复杂。

比如冯京的女儿,就嫁给了蔡确的儿子。

至于韩嘉彦他们家族,那就更是几乎跟大宋大部分名门望族都攀得上关系。

有时候苏油就在想,所谓的“在家从父,出嫁从夫”,特么也不是没有道理。

要没有这一条,好多士大夫家里小辈儿两口子,在床上都要打破头。

不管长辈们在朝堂上怎么样,小辈儿们的关系,如今却非常融洽,大家各论各的。

邢恕和王珪对自家儿子被苏油关起来,也表示一百个放心。

世间岂有鸩人羊叔子哉?

同样,他们都相信苏油将自家儿子关在可贞堂,对他们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两人都没有跟苏油完全撕破脸,虽然朝堂上边暗箭纷飞你来我往,却都敢放心地将自家儿子放在苏油那里。

这也是对苏家人品的最大肯定。

开什么玩笑,苏文熟吃羊肉呢,而且可贞堂里的奇文密本多不胜数,据说还有苏明润当年轻取探花的神秘宝贝。

大宋重进士,王珪和邢恕为了自家儿子的前程,也是用心良苦到不顾脸面了。

苏油在这方面也并不计较,当听到苏迈过来跟小幺爷说有几个朋友文采出众,大家准备相约在可贞堂闭关半年,决战科场的时候,苏油也只是打听清楚都有哪些人,然后“哦”了一声,告诉自己侄孙和弟子要谦虚,多跟人家好好请教,相互照应帮助。

至于吃住和笔墨纸砚什么的,小幺爷给你们包了。

……

汴京,偏殿。

赵顼和苏油,冯京在一起,一边看着苏油带来的一个新军班子在那里鼓捣一件神奇的玩意儿,一边扯着上面那些八卦。

据苏油说,这个东西,叫做电报机。

电报机需要电源,电源是电池。

铅酸电池其实诞生于苏油和小天师第一次见面,用来电解水的那个临时简陋的装备,也算是铅酸电池的初始模型。

之后,石富将之用于电镀和蚀刻,给金属表面增加细腻的纹理或者镀膜。

这是刚需,也是四通的绝大秘密,很多文士折刀的刀柄上,宝钞的印模上,那些细如发丝的纹理,在外人眼中简直不可思议,其实就是用蜡将金属件封上,然后用针尖划去蜡层,加入直流电解槽蚀刻出来的。

在这个过程中,为了使用方便和性能持久稳定,电池得到了不断的改进,除了普通的铅酸电池和干电池外,如今四通和天师府已经开始研究如何给铅酸电池充电。

现在这台发报机,使用的就是串联干电池作为电源。

干电池是一种以糊状电解液来产生直流电的化学电池,只能使用一次。

电解质是一种不能流动的糊状物,中间是正极碳棒,外包石墨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再外是一层纤维网,网上涂有很厚的电解质糊,其构成是氯化铵溶液和淀粉,另有少量汞防腐剂。

最外层是金属锌皮做的壳,也就是负极。

电池放电就是氯化铵与锌的电解反应,释放出的电荷由石墨传导给正极碳棒的过程。

锌的电解反应会释放氢气,这气体会降低电池功率,于是天师又在正极外面加上和石墨相混的二氧化锰的涂层,用来吸收氢气。

这套东西发展到今天,四通和天师府已经弄得非常明白和透彻了,而且应用也已经相当成熟。

苏油提出加快通讯速度课题之后,顺便给小天师点开了磁力切割线的金手指。

这个东西是电机和铅酸电池充电的关键原理,但是现在还任重道远,没有二极管,就没法制造整流器,只能通过电刷和转向器才能输出直流电。

不过苏油现在不需要这些,这些是天师府和皇家理工学院以后研究的课题,他只需要两个可以被直流电驱动的小线圈带动的指针就够了。

一个指针动,表示0,两个指针一起动,表示1。

有了这个,就能将水师使用的灯号,转化为指针指示的信号,水师的编码本就可以用上了。

为了达到准确,张天师牺牲了一些效率,在发声器没有搞出来之前,通过长短信号区分是不太靠谱的,因此他采用了这么一套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信号系统。

这就需要两个回路负责收,两个回路负责发,需要八根胶包铜丝作为电缆。

苏油还去找陈昭明发明了一套算法,给每个信号加了一个校验位,通过逻辑算法,可以在接收端检验信号的正确性,避免信号部分丢失带来的信息错误。

这个理工小组隶属于皇家军事学院,课题代号为“谛听”。

偏殿里座钟时间指到了巳初,随着悠扬的钟声,电报机的指针开始晃动了起来。

小组长扭头:“陛下,枢相,国公,收到天师府零零一请求。”

这是一套编码,电传信息有一些基本码被占用,作为快速沟通使用。

零零一,表示请求通讯。

苏油点头:“回复,准备接收。”

发报机有两个按钮,一个按下只会接通单路,另一个按下会接通双路,小组发报成员操作熟练,瞬间做出了接收准备完成的回复。

不一会儿,接收信号的两个指针又开始摇动起来,两个记录员在一边紧张记录信号。

那是一个表格,记录完毕,核对正确之后,小组长交给译电员,通过翻阅译码本,将一个个文字记录在表格每行最后一个空里。

其实这个字码也是有规律的,译电员是从南海舰队抽调的王牌灯号手,字码都记在了脑子里,不过为了在陛下面前做到万无一失,译电员还是翻阅译码本查验了一次。

很快,小组长将译文交给了苏油,苏油一看笑了,又将他交给了赵顼。

赵顼一看,不由得也乐了,递给了冯京。

冯京取过来一看,译码表上写着六个字,“天雨粟,鬼夜哭。”

这是一个典故,《淮南子·本经训》:“昔者苍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

张天师这是将电报的发明,比拟为仓颉造字一般重要。

苏油躬身道:“陛下,如何回复,还请示下。”

赵顼笑道:“这可难住我了,两位都是学问人,还是你们来拟吧。”

冯京心神激荡:“《道德经》云: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

“天师制此神器,与道德经四十七章暗合,冥冥之中,定有天意。不如就回他‘不行而知,不见而名。’如何?”

苏油笑道:“枢相此语妙极,可没有更恰当的了。”

ps:推书,《南明第一狠人》,作者一袖乾坤也是lv5。穿越永历帝朱由榔,日月所照皆明土,举世皆降朕不降。伐清,朕要伐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