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苏厨 > 第一千零九十九章 动脑筋

苏厨 第一千零九十九章 动脑筋

作者:二子从周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4:05:38 来源:笔趣阁

第一千零九十九章动脑筋

周大厨家的周二,如今被苏油安排在了八公身边,照顾饮食。

夏日里瓜菜异常丰富,因此席面开得特别合苏油的口味。

苏油喜欢肉菜,却不好吃肉,每道肉菜必须荤素搭配,喜欢的多是肉边的配菜。

比如回锅肉里的蒜苗,炒鸡丁里的黄瓜,凉拌肉里的笋丝,红烧肉里的菜干和芋艿……

但是这些东西少了肉还不能成味,因此肉不能少,不过都是别人在抢。

士林里边,将这作为苏少保雅致非常的一样证据——吃得起不吃,玩得起不玩,穿得起不穿——这叫但求适意,不拘于物。

这的确也是人生的一种大境界,不过外间纯属是误读了,苏油只是上一世留下的习惯而已。

那一世,减肥,才是人们倍感痛苦的折磨。

比如蒸蛋羹,他就挺喜欢上面的虾仁的。

张敦礼在偷偷观察苏油,果然见他只喜欢夹肉边菜,不由得就偷偷腹诽,这还真是娘胎里带出来的前世富贵病,就连自己打小里锦衣玉食,都嘴刁不到这份上。

肉边菜,啧啧啧,听听都讲究!

摇了摇头,筷子又悄悄伸向了那盘三鲜里的鱿鱼……

苏油觉得自己努力了二十八年,最大的成就就是除了辣椒以外,基本恢复了前世的中餐大菜系。

比如让张敦礼停不下来的这道鱿鱼三鲜,正宗的川菜做法,需要用到水发鱿鱼,蟹黄酱,熟猪油,化鸡油,火腿,熟鸡肉,水发兰片,时令疏菜,上汤,胡椒,料酒,葱白,水淀粉,盐。

先将水发鱿鱼放入上汤中煨起。

火腿、鸡肉、兰片切的丝,葱白切段。

烧热锅下熟猪油烧至五成熟,先下葱段炒出香味,再加入火腿、鸡肉、兰片略炒,在淋入上汤、盐、料酒、胡椒面烧入味,下时菜煮熟,捞出各料摆入碟内。

将煨过的鱿鱼捞出,在锅内烧一下,捞入碟中铺平,汤汁中加入蟹黄酱、水淀粉勾芡,加鸡油起锅,淋在鱿鱼面上即可。

说起来简单,盐要提纯,料酒要酿造,蟹黄酱要油熬制浸泡,水淀粉要用水飞法漂出细浆后晒干磨成精粉,熟猪油要用圈养的煽猪,鱿鱼是海货。

鱿鱼做成的鱿鱼干,还有蟹黄酱罐头,要从数千里外两浙路运来。

除了胡椒面,火腿的制作也需要香料。

玉兰片要洁净允白,需要煮熟后切片,拌上少量的葡萄糖,然后在极短是时间里用蒸汽烘干。

如果是大宋如今常见的烟熏法,那就是烟笋了,煮周大家的腊猪腿也是一绝,但是做鱿鱼三鲜就不好看了。

所以这道菜的恢复,涉及到化工,机械,生物发酵,海洋捕捞,油料种植推广,畜牧改良,漕运,甚至是制绳,织网,造船,罐头……

要是落到政治上,甚至还要打破酒类的榷禁,盐的专卖,香料的垄断,商路的通畅,海贸的兴盛……

因此要让这道菜端上汴京城小康人家的餐桌,其实又一点都不简单。

苏油认为这一切都是值得的,哪怕是担上一个饕餮之名,那也是非常值得的。

吃过饭,娃子们还是那么兴奋,闹着要去守瓜地。

苏油没有办法,只好找了一个大搪瓷盆,套到一个网兜里,然后带着扁罐,王彦弼还有韩嘉彦三人,安排他们煮了一些盐水的毛豆花生,然后教他们扎火把。

要是在南方就没这么麻烦,砍一段竹筒,灌上煤油或者是桐油,在用草纸卷堵上,就是一个可以燃很久的火把。

北方那得将干杉木皮撕成小块,中间用黄草纸捆成灯芯,再浇上煤油或者是桐油,外面再用杉木皮和稻草死死地捆紧,才能做出耐烧又不散的好火把。

干这些苏油是熟手,小时候偷桐油照泥鳅鳝鱼青蛙,没少挨八公的揍。

见到苏油带着几个小秀才扎火把,八公就觉得好笑:“这要是放到以前的可龙里啊,哪家大人带着自家娃子干这个,那指定是要出远门去说亲。”

张敦礼在一边看得兴趣盎然:“为什么要出远门去说亲呢?”

八公“嗐”了一声:“合族两百亩地,那不是近处都知道咱穷,不会将闺女嫁过来吗?!”

“哎哟真忘记这一茬了!”张敦礼不由得笑得打跌:“还真是这个道理!口不择言,得罪八公了。”

八公摆着手笑道:“都忘干净了才好呢!”

……

临到要出发,八公又取出几支香来:“把这个带上,这是用你从南海带来的那什么菊的香油制的,我试过了,挺好,现在猪圈和牛棚都在用。”

苏油接过来都傻了:“八公,这可贵,你用到了那两处地方?这是给你用的啊……”

“庄子上做这个的,不缺。”八公不以为然:“再说我用得着吗?我有蚊帐!”

好吧,人有蚊帐,牲畜没有,老人家务实,说得也有他的道理。

瓜地里边有瓜棚,苏油带着三个娃子来到这里,就见到火把下头的地上都是大西瓜,不由得笑道:“扁罐我们想差了,哪里用得着煮青豆花生,吃瓜不也挺好?等着啊,爹爹去摘个好的!”

等到苏油抱着一个大瓜回来,三个小孩已经点起了火塘,还烧起了蚊香。

扁罐和王彦弼在给小猎铳的弹夹上子弹,韩嘉彦好奇地翻着扁罐的武装带。

武装带上有好些小皮包,里边是苏油给扁罐打造的野外随身装备。

这个也是西军一直在研究的项目,如今里边有多用途小折刀,小折刀还可以分成拆三把,一把是折叠叉子,一把是折叠勺子,一把是折刀,既能单独使用,又能合成一把。

折刀背上还有开罐头用的起子,尾巴上还藏有拔木塞用的钻子。

有应急药包,里边有止血绷带,纱布,金创白药,蛇药,避暑药,驱寒药。

还有针线包,除了针线,还有鱼钩,铅皮。

此外还有指南针,钢丝,直刀。

直刀的刀柄是用绳索缠上的,绳索也可以利用。

韩嘉彦看得有些晕:“师弟以后是要走右班的路子?”

苏油说道:“打从夫子开始,我儒生便是文武兼通。上马管军,下马管民的,多了去了。”

“我朝进士,必试武经,孙吴,司马法,都是经义卷的内容。”

“前辈如张乖崖,张公寿,陈尧咨,包希仁,都是文采出众,武艺惊人。”

“而武将当中,曹武穆,狄武襄,郭都统,除了兵法,《春秋》,《汉书》也是精熟。”

“师弟以后从文从武,只看他的兴趣。不过从文不能弃武,从武不能弃文,这是起码的要求。”

韩嘉彦听得直点头:“有备无患,君子学养待用,自当兼收并蓄。”

苏油笑道:“嘉彦实在是聪明,来吧,吃瓜了。”

一个西瓜切开,几个人吃得姓高采烈,扁罐一边吃还一边问:“爹爹这瓜怎么这么大?还这么甜?”

苏油说道:“这里早晚温差较大,因此瓜果中容易积蓄糖分,至于为什么这么大,那是因为你姑姑用了一种物质,在授粉的时候影响了西瓜的遗传特性,让它从两倍体变成了四倍体……”

说完取过直刀来在地上画图,给几个小孩子讲秋水仙碱在植物培养中的作用。

不过讲完之后扁罐提出了疑问:“爹爹,你们怎么知道是这个原因?为何一定就是变成了四倍体,而不是作用在了其它方面?”

“万一这种秋水仙素,是一种特殊的肥料呢?”

“这个问题问得好!”苏油表示鼓励:“这说明扁罐你是动了脑筋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