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苏厨 > 第一千零七十八章 大苏的传闻

苏厨 第一千零七十八章 大苏的传闻

作者:二子从周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4:05:38 来源:笔趣阁

第一千零七十八章

这是一条异常神奇的曲线,神奇到开一个数的十二分之某次方。

对于百分之九十九点九的太学生来说,十二律的推算,这道题超纲得有些严重。

苏迈和苏迟不得不引进理工的知识,用一个物理基准音,二百五十六频次,来讲解这个问题。

这个数开方起来比较容易,但是一样可以得到十二律弦长之间的对应比例关系。

再用这个比例关系套到基准音黄钟律管的长度上,那这道超级难的开方题,就简化成了一道等比关系数学题。

即便是这样,让太学生们理解到这个方法,也讲出了两人一身汗。

当然也收获了一波牛牛牛。

两人赶紧摆手,这个不敢当,这是小幺公当年发明的简化算法,方便我们理解而已。

如小幺公,二十一节度,景润姨父,苏太常,苏县君……还有理工学院的院士们,他们可都是能够毫不取巧,实打实直接硬开的。

再一打听,太学生们才知晓这套化简方法,最初目的只是鱼国公为了讨好国夫人,为了从赵学士那里赢取白龟搞出来的。

这就是一个极具传奇性的故事了——十二岁!那个时候他才十二岁!

就在这时候,刘正夫急忙忙地跑进教室,手里拿着一张报纸:“维康,伯充,夫子他,他,仙逝了!”

苏迈和苏迟惊得猛然起身:“断无可能……报纸给我!”

……

苏油将制乐的差事丢给了别人,重新一头扎进了军机处的草创工作当中。

苏辙和晁补之回来了,苏辙因为使辽成绩非常突出,朝廷任其为筠州知州,已经带着家小上任去了,就将苏迟丢在了京师。

苏油听闻晁补之记了一肚皮的辽国档案,直接安排了一间小屋子给他,别的工作先暂时缓一缓,命童贯配合,将机宜厅辽国房的资料先充实起来。

这一天苏油正在和折克柔探讨军队后勤,一名中官来到军机处:“鱼国公,陛下宣见。”

苏油站起身来对折克柔说道:“锭子药也是后勤司的重点,除了锭子药,还有酒精,碘酒,乙醚,纱布绷带,手术器械,担架,新军中的医务兵必须配置到襄卫一级,这是征交趾得到的宝贵经验。折兄你多劳心。”

现在军中用的成药,分量很大,包裹锡箔,像一块块银锭,被大家称为“锭子药”。

折克柔说道:“国夫人替我看好了眼疾,还没来得及当面道谢,明润,多谢贤伉俪了。”

苏油摆手:“陛下宣见不能耽搁了,以后再聊这个,其实也不用谢我,嘿嘿嘿,这眼疾好了,那后勤这一摊我可就撒手了。”

折克柔没有多说话,只行了一个捶胸礼,表示一定尽职。

待得苏油匆匆赶到偏殿,却见赵顼一脸的不快。

苏油上前:“未知陛下因何宣见为臣?”

赵顼将奏报和报纸交给苏油:“大苏仙逝了。”

“啥?仙……仙逝?”苏油吓了一大跳,我还等着前后《赤壁赋》呢,这是闹哪样?!

赶紧将报纸和奏章接过来翻看。

报纸是汴京时报,不过这几天苏油太忙碌,吃住都在军机处,连扁罐漏勺都好几天没见着了,更没有时间看报纸。

报纸现在也是读者至上,内容变得半文半白,阅读难度比最初的报纸降低了很多。

就见上边登载着一条消息:

岳州商贾传言,黄州仲夏,大苏与数客饮讫独归。

江面际天,风露浩然;月色莹皎,动静可人。

大苏有当其意,乃作歌词,挂冠服与江边,拿舟长啸,飘然而升仙。

其词曰: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靠!

再看奏报,乃是岳州太守送来的,内容和报纸刊登的差不多,也是说大苏这首词哄传江南,州中人多说大苏命舟入海,羽化登仙了。

看了奏报,苏油这才松了一口气:“都是传言不实之词,陛下不必烦恼,没有的事情。话说这都第几回了?”

第三回。

第一回是苏轼在黄州得了红眼病,一个月没有出门,过客相以为死矣。

有人告诉了当时在许昌的范镇,范镇伤心不已,痛哭一场,命儿子送金帛去吊哀。

儿子说这只是传闻啊?要不父亲你先写封信……去问问清楚再哭?

结果派仆人去一问,“子瞻发书大笑。”假的!

第二回是苏轼移东坡,城里人不知道,结果又传言苏轼死了,传到京师赵顼正在吃饭,推案而起,叹息再三,直说:“才难。”

还是侍讲蒲宗孟劝道:“日来外间似闻此语,亦未知的实。”

最后又是一个大乌龙。

结果这次又来,赵顼皱着眉头:“一而再,再而三,就怕成真啊……”

苏油将报纸和奏章放下:“陛下放心,多半是大苏这首词作性灵勃郁,的确有几分仙气,传到外州被人加以牵强附会,编造成了故事。”

“至少臣前段时间收到的家书里,大苏只说眼疾已经好了,加上劳身节食,感觉更加清健,也没提别的事情。”

赵顼又担心了:“更加清健,这不还是要……”

苏油在心里偷偷翻了个白眼:“黄州如今也是运粮入洛的重要中转地,子瞻到任之后开荒种地,手自衣食,这是一州通判该干的事情?!”

“因此我去信切责了他,要他对运粮之事上点心,哼哼哼,‘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这是颇有怨言啊……陛下,要不再罚他一年的俸禄?”

开什么玩笑,这事情太后都被惊动了,现在只要他还活着赵顼都开心,连连摇头:“想必京中议论已然蜂起,明日朝堂上又会有波折。”

苏油笑道:“不如镇之以静,想来黄州知州徐君猷很快也会有奏章送到,甚至大苏的谢表也会代呈上来。”

“陛下,大苏到了黄州,颇近释老之学,作出这等词章,不足为怪。”

“最后两句,不过是词人的寄托而已。我就不相信他舍得下家小,美食。”

“陛下你看这首词作的上阙,明明就是喝酒喝到超过了限刻,被自家新妇关在门外还不敢叩门嘛!”

赵顼噗地一声笑了出来:“你可算了吧,自己惧内,非要拉着别人遮掩……说起来,你家大苏可是苏家第一个勇于纳妾之人。”

说完一副鄙视苏油的神色:“其余的人嘛,呵呵呵……”

他纳妾他还有理了?!人家苏辙侄儿如今三子两女,现在二十七娘都又怀上了,也没说纳妾!

大苏经过诗案一事,生活质量急剧下降,在徐州时招收的仆妾尽数遣散,就带上了王朝云。

就这样一大家子也有四十来人,大苏在黄州开了六十亩地,养了牛,那架势是真要发奋自省,自食其力。

他管这个叫修行,王闰之和王朝云还由着他胡闹。

苏油却认为这是钻牛角尖,还特意去找了王珪和蔡确——我实名举报,黄州通判成天摸鱼不料理政务,你们还管不管了?

把王珪都给气笑了,通判就是知州的副署而已,人家黄州知州都没有说什么,你闹什么闹?虽然我也很讨厌大苏,但是起码的制度规矩得讲吧?

此议驳回。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