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苏厨 > 第一千零七十五章 体罚

苏厨 第一千零七十五章 体罚

作者:二子从周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4:05:38 来源:笔趣阁

这样的变阵方式,即便精锐如西夏铁鹞子,也会造成短暂的混乱,不过在那些跪伏的蕃人眼中,这等装备,这等技能,已经如天兵天将一般。

待到两军绕着大营各自完成半个圆圈之后,混乱已经神奇地消失了,重新变成了整齐的纵队阵列,集结在梁太后的銮驾之前。

重骑停定,当先两骑将骑枪挂在鞍边,奔行出列。

左边一骑熟练地用覆盖着细甲的手套将护目抹了上去,然后取下包裹着整个头部的头盔,对梁太后笑道:“娘娘这是考较侄儿来着,饶了侄儿甲胄在身,未能全礼。请娘娘治侄儿冲撞銮驾之罪。”

另一边家梁也取下了头盔:“家梁见过太后,尚请太后恕罪。”

梁太后轻轻一笑:“击鼓而进,鸣金而退,号令当前,哪怕前面是刀山火海,哪怕前面是万马千军。”

“哪怕……前面是我和天子的仪仗!这,才是万胜之军!”

“永能和家先生扫荡三千里,所占皆克,为我朝增蓄蕃部三十万帐,剿灭不臣十三处,虏获牛羊马匹无数,一举震服国内那些蠢蠢欲动之心,居功至伟,之后自有封赏。”

“千里来归,儿郎们辛苦了,命他们解甲吧,带着哀家的赏赐,回家看看亲人,在部族当中夸耀夸耀。”

“陛下。”

秉常骑马上前,躬身道:“母后。”

梁太后似乎是在用欣赏的目光,看着秉常的表情:“你不与你两位臣子说些什么吗?”

秉常再次躬身:“是。”

说完才直起身来:“两位将军此番安定北方,震慑辽国,为大夏建立殊勋,朕已在武英殿设了宴席,特为两位将军洗尘。”

梁永能和家梁一起拱手:“臣,谢陛下隆恩!”

秉常这才又对梁太后躬身:“母后,那就摆驾回宫?”

梁太后笑道:“陛下与两位将军自去吧,哀家就不用了,这里这么多头人还等着接见呢。”

秉常一脸愧色:“是孩儿无能,还要劳累母亲。”

梁太后嗔道:“说什么呢,母亲也只是暂时帮着你料理一二,这天下本来就是你的,去吧。”

秉常点头,这才转身,开心地对梁永能和家梁说道:“今日便让朕替二位干臣先导!”

家梁对秉常拱手:“陛下,臣等岂敢如此僭越,不过请为左右护卫,陪陛下先去儿郎们阵前检阅一轮。”

秉常瞥了眼梁太后的脸色,梁太后眼睛里都是笑意:“去吧。”

梁永能一摊手:“陛下,请!”

秉常拨马向前,梁永能和家梁一左一右,落后秉常半个马身,陪同而行。

铁鹞子们树立着长枪,齐声呼喊:“万岁!万岁!万岁!”

看着威武雄健,士气如虹的军队,这一刻,秉常感觉自己已经达到了人生的巅峰。

这样的时刻,这样的路,只希望能走得慢一点,再慢一点。

……

嵩山,皇家军事学院,一个胖子正在课堂上,讲解抛物线的原理。

“平抛运动的运动轨迹,相关公式元素包括:位移,初始速度,平抛时间,平抛高度,重力加速度……”

“平抛运动可视为以下两个运动的合运动,其一为物体在水平方向上不受外力,由于惯性而做初速度不变的匀速直线运动。”

“其二是物体在竖直方向上初速度为零,只受重力作用而做的自由落体运动。”

“这两个分运动各自独立,又是同时进行,具有分运动的独立性和等时性……”

种诂也坐在讲堂的最后,一边摇着大蒲扇,一边在笔记本上拿铅笔做笔记。

前面几个小子在传纸条,当自己没有看到。

讲课的老师,是王中正调练新军的大宝贝——郭隆。

请到这位来为学生们传授炮术,可是费了种诂和军机处知教育厅事折继祖好大的周折。

炮术,涉及到物理,数学,什么抛物线初速度质量重量炸药当量,听得种诂一个头两个大。

种诂从来都不认为自己是笨蛋,好歹也是大儒之后,又是兵家,数学和文字理论都是没有问题的。

原来将一枚炮弹准确送到千步之外的预定目标处,蕴含了这么多的道理。

种朴在给钱谷递纸条,中间还有姚雄,折可大,苗履当二传:“这位谁啊?”

不一会儿纸条传回来了,上面除了钱谷写的是“西军二十万禁军教头,炮团指挥郭隆。”

剩下的还有几行字“郭猪头讲天书”“郭大炮”“王姥姥姘头”。

然后种朴就感觉背后有凉风刮过来,顿时知道不妙,正要将纸条毁尸灭迹,却被一只大手一把抓了过去。

这回完蛋了,军校的规矩,没有实证是不能随意处置学生的,这回……人赃俱获。

六月正是日头毒的时候,炮三班的日常体罚又开始了。

炮三班一人一条绳子,拖着钱谷跑操场。

军校学员们早都见怪不怪了,拿着自己的搪瓷饭盒朝食堂走的时候还不忘打趣:“嘿这回齐整,我说哥儿几个这又是干了啥?”

有的还不忘那筷子敲盆子底:“钱秀才你赶紧的!你这样子离被背着走就差一点了,新妇进门儿呢这是?”

“要说体力还是服姚墩子,这要不是在辕上拴着,墩子指定跑得比他媳妇箭还快!”

“最惨是君万大哥,每次都被这帮小子连累……”

“炮三加油!今天轮到一班帮你们打饭了!放宽心痛快地跑,饿不着!”

等到大校场四圈跑完,王君万带着这帮小子来到校场边种诂为郭隆支着的遮阳伞旁。

“报告山长,炮三班体罚完毕!三千两百米跑完!请指示!”

种诂还给郭隆摇着大蒲扇:“郭教头,我们要不接着整?这帮小子再来四圈没问题……”

“别别别……”郭隆赶紧阻止:“够了够了,山长赶紧让他们去吃饭吧,别饿着了……”

种诂这才扭头对炮三班说道:“郭教头替你们求情,就暂且饶过你们这遭。”

“教头堂堂正牌进士的功名,来杀才群里给你们授课,知不知道我和折老费了多大的功夫?”

“最后还是鱼国公跟陛下求得圣旨,高节度才放的人。今后谁敢对郭教头不敬,五天禁闭不少一个时辰!”

一群小子听得猛一哆嗦:“是!”

“滚蛋!”种诂挥手将这帮小子全都赶跑了,这才笑眯眯地从边上招文袋里摸出一个本子:“郭教头,今天布置的几道题,有一道没整通透,麻烦你再给俺点拨点拨……”

……

六月,庚子,同判太常寺王存言:“近诏秘书监刘几,赴详定郊庙礼文所议乐。伏见礼部侍郎致仕范镇,尝论雅乐,乞召镇与几参考得失。”

范镇致仕之后,居住在汴京城外之东园,每遇同天节,即乞随散官班上寿,赵顼体恤老臣,下诏:“范镇之班以前是在翰林学士上,今后致仕官远遇诞节及大礼上朝,依旧列于旧班。”

后来范镇入对之时失仪,合门请诏放罪,赵顼再次下诏:“自今致仕官造朝,失仪勿劾,着为令。”

范镇对音乐有研究,因此王存请陛下召见他协定律乐。

这是一个非常重大的事件,关系到给音乐定音的问题,也是一个让大宋纠结了一百年的事情。

秘书丞、同知礼院杨杰就曾经上书:“十二者,律之本声也;四者,律之应声也。本声重大,应声轻清;本声为君父,应声为臣子,故其四声或曰清声。”

“自景佑中李照议乐以来,钟磬箫始不用四声,是有本而无应,有倡而无和,八音何从而谐也?”

“今巢笙、和笙,其管皆十有九,以十二管发律吕之本声,以七管为聿中之应声,用之已久,而声至和协。伏请参考古制,依巢笙、和笙例,用编钟、编磬、箫,以谐八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