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护国公 > 第三九七章 叛国罪

护国公 第三九七章 叛国罪

作者:木允锋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4:03:10 来源:笔趣阁

南京,四民大会堂。uu234顶 点 X 23 U S

“告诉他们,是谁主使你和建奴勾结的!”

王夫之说道。

此刻他站在正中发言席上,四周两百多名常设代表环绕,而他身旁就是刚刚带回的丁启相,带着镣铐老老实实地站在那里,后面就是装在一个站笼里的刘楗。而刘楗则茫然地看着这间带着森严气势的圆形大堂,三层环状席位多数都空着,只有最下层发言席四周坐满人,在一盏盏鲸蜡的灯光中盯着他们。

“是陛下!”

丁启相说道。

四周一片哗然,虽然这一点都快成不公开的秘密,但他的证实依旧不免引起骚动。

“你要为自己话负责,这里是四民大会堂,你的话涉及当今皇帝,说谎将以大逆罪论处,你再说一遍,到底是谁指使你勾结建奴的?”

一名代表站起说道。

“是皇帝陛下!”

丁启相深吸一口气接着说道:“是陛下让我携带一份密信,前往北都交给伪大学士陈名夏,再由陈名夏带我去见奴酋多尔衮的。”

“密信内容是什么?”

一名代表问道。

“陛下邀请多尔衮派兵南下,再以多尔衮南侵为名御驾亲征,并召秦王,桂王,蜀公以兵相会,集十万大军兵临南都诛杀楚公,奉陛下还都南京。事成之后以山东之地作为酬谢给多尔衮,明清结兄弟之盟,清以明为兄,以银千万酬谢秦王,割福建,台湾,海南岛归桂藩,进蜀公爵为蜀王并以云南归蜀王。”

丁启相说道。

那些代表瞬间炸了。

尤其是那几个山东代表,立刻就骂了起来……

他们可刚过上好日子。

在杨庆持续三年的填窟窿后,山东的地瓜和玉米推广终于完成,甚至因为气候已经可以,部分地方的土豆也开始少量种植。这种东西基本上淮北就勉强可以承受种子退化问题,虽然退化仍旧不可避免,但退化速度已经可以保证农户自己留种使用。这个问题就是越冷越轻,因为寒冷可以最大限度削弱病毒在土豆中的传播,所以土豆成就了俄国,而中国除了西南高原,最主要产地就是内蒙和东北,就是气候足够冷。无论病毒性退化还是生理性退化,都是随着纬度和海拔升高而降低。

大明的土豆推广甚至超过欧洲。

这时候欧洲仍旧没有把它当做重要的食物。

这些良种推广,还有鸟粪的应用使山东粮食自给率超过了九成。

虽然还是不够。

但好在杨庆又给了他们另外一种补充,也就是拖网渔船,这并不是什么高科技,实际上这时候不仅仅是欧洲国家,就连日本也已经在使用拖网捕捞。但大明这种非渔业国家仍旧没有,主要还是刺网,而杨庆在舟山渔场已经使用拖网多年,无非就是推广到山东而已。

这一带更适合拖网。

渔业最大限度补充山东的食物。

甚至军队都就近采购登州捕鲸副产品的鲸肉罐头,虽然吃了这么多年以后,军队士兵对这个已经到了二战美军对斯帕姆的仇恨程度……

但他们还得继续吃。

甚至原本荒废的鲁西一带都开始以畜牧为主人口有所恢复。

毕竟那里主要怕掘黄河。

但目前来看,虽然清军的蒙古骑兵依然可以看到黄河,但想在明军沿河的骑兵巡逻下掘黄河,几乎已经不可能了。如果不是大量人口聚集,仅仅是畜牧业和少量开荒,完全可以忽略掉这个问题,杨庆只是对铜瓦厢决口的阴影太重而已。尤其是南方的棉纺业对棉花需求越来越高,而这些地方本身就是很好的产棉区,当然不能就这样浪费。杨庆现在也开始鼓励向这一带租地大规模种植棉花,虽然那里的土地已经全部没为官田,但商人可以去大规模承租,然后只要每年交租就可以了。

可以说此时的山东正在一点点恢复繁荣,不仅仅是普通百姓,哪怕残留的士绅都满意,毕竟过去他们得天天对付造反的饥民,说不定哪天就被灭门了。

现在交税换来的是平安。

在这种情况下皇帝居然想把山东出卖给建奴?

这简直孰不可忍了!

“叛国!”

“背叛国家!”

……

几个山东籍代表怒喝道。

那些福建籍和云南籍代表同样一脸的愤慨,尤其是福建籍的,他们这些年和广东竞争激烈,尤其是在捕鲸上。实际上与杨庆知道的不同,广东捕鲸业一直存在,徐闻的捕鲸业明末已经很发达,鲸油在明初就已经是贡品了。就像电影海洋深处里的锤哥一样,徐闻渔民用相同方式从渔船上跃下,带着捕鲸叉扎那些巨鲸。

这和舟山渔民把鲸当鱼神祭拜不同。

杨庆带来的是全面繁荣。

同样也带来了激烈竞争,缺乏他那些大型远洋捕鲸船,以近海捕鲸为主的福建和广东小型捕鲸船,在从北部湾到台湾海峡的整个沿海经常发生冲突。

甚至互相攻击。

当然,假扮海盗换马甲攻击。

“肃静,你说这些的证据呢?那密信何在?”

一名代表说道。

“密信自然在多尔衮那里,但多尔衮的回复是正式盟约,他接受了陛下提出的所有要求,并且制作了双方正式结盟的盟约,另外还要求陛下给他提供一批粮食作为南侵之用。这盟约一式两份,然后由我和刘楗携带返回并交给陛下,其中一份由陛下亲笔签名,盖章并且按上了手印。原本计划是由我们带回去交给多尔衮完成结盟,但我们被抓后落在了锦衣卫的手中!”

丁启相说道。

他的话并不全是真的,很显然丁启睿这种老狐狸,知道让他说什么才是对他们最有利的,实际上丁启睿来之前,肯定早就和马士英谈过。他是因为丁启相的事情,被从湖广火速召回的,作为马士英亲信,后者肯定问过他这件事,也给他谋划过如何才能自保。

马士英当然知道这件事最重要的是把皇帝叛国罪定死了。

都是老狐狸了。

他们不会在这种事情上犯错误。

杨庆只是缺少废立的借口,如果丁家能帮他坐实皇帝叛国,那他会以赦免丁家作为回报的,他的表演瞒不过这些真正的老狐狸。

“我证明,他说的是真的!”

刘楗在后面站笼里喊道。

“闭嘴,你没资格在这里说话!”

一名代表怒斥道。

刘楗老老实实地闭嘴,带着幽怨缩在站笼里继续看着外面。

“为何楚公说没有这东西?”

那代表问道。

“这个我就不清楚了,但盟约的确被从我身上拿走,并且我也亲眼看着交给了锦衣卫!”

丁启相说道。

“你确定这一点?”

那代表问道。

“确定,诸位代表,我都已经落到如今这种地步了,还有必要撒谎欺骗诸位吗?这个与建奴结盟,共同对付楚公的计划,是由我伯父丁魁楚和毛奇龄谋划,钱谦益和齐王一同参与的。在襄阳时候,也是他们蛊惑陛下囚禁唐王,唐王要按照原定行程带陛下去武昌,他们怕陛下落入楚公手中无法继续计划,故此囚禁唐王和黔国公并逼他们调走护驾军,再带着陛下声东击西赶到霍邱。

但陛下和建奴联络早就有了。

他的那些倭奴就是由大同社负责在倭国购买,由荷兰人的商船运到天津,再由建奴帮他运到雁门关的,负责的是大同社的姜希辙。而且陛下还派朱之瑜去过北都,不过没有去见多尔衮,只是见了陈名夏和多尔衮的宠臣宁完我。”

丁启相说道。

“诸位,我还有另外一位证人!”

王夫之说道。

紧接着那名上尉走进来。

“这位上尉是参谋总部的,唐王对他有厚恩,之前他就因为唐王和黔国公的遭遇而不平,故此曾经向我提供了一些东西。”

王夫之说道。

“锦衣卫已经秘密逮捕了姜希辙而且调查出陛下与建奴合作,由后者将倭奴运输到雁门关,只不过被楚公阻止了继续调查,但姜希辙依然被关在北衙。另外在这两名犯人到达凤阳后,锦衣卫凤阳站曾经给楚公送来两份报告,一份是审讯报告,但另一份不知道是什么,被楚公紧接着就锁了起来。”

上尉说道。

“你确定没有撒谎?”

一名代表问道。

“事关楚公,我岂敢撒谎!”

上尉说道。

“这还用问什么,皇帝从在长安时候就已经与建奴勾结,回来后不过是顺理成章而已,他为了对付楚公已经不择手段。但楚公仍然在为皇帝遮掩,哪怕已经拿到了皇帝勾结建奴与建奴结盟的确凿证据,也宁可把这东西藏起来。皇帝为此甚至不惜把唐王和黔国公烧死,与这个薄情寡义的昏君相比,楚公真是仁至义尽。朱慈为君不忠于国家,不忠于人民,为朱氏子孙忘太祖立国之本,忘先帝切齿之仇,杀戮尊长,是为不孝。不顾楚公对朱家再造之恩,护佑先帝,迎其南归之功,处心积虑欲害之,是为不仁不义。

如此不忠不孝不仁不义者何可为君?

我等为天下百姓之代表,当代天下百姓而行事,今我等当效周厉王故事,君无道,则天下共逐之,在此我以四民大会常设代表身份,正式向诸位提出,”

王夫之说着环顾四周。

“废黜此昏君,另立贤能!”

他紧接着说道。

“废黜昏君!”

“先帝之子又不是就他一个,这种不忠不孝不仁不义的何须再留,让他滚下去!”

……

四周一片吼声。

“诸位,岂有臣废君者!”

一名代表突然站起来说道。

“对,陛下纵然有错,那也不是我们能废的,再说陛下为一国之君就算与建奴有过交往,也不能说就是有罪,他是一国之君,自然有权和他国结盟……”

另一名代表说。

“和建奴结盟吗?”

王夫之冷笑道。

“呃?!”

那代表也不敢回答这个问题了。

毕竟这样很容易被骂汉奸,和建奴之间的关系,是崇祯时候就已经定下的,然后又经过杨庆执政期间的不断渲染,任何与建奴的和平都属于汉奸嫌疑的。而且他们也不被认为是敌对的国家,而是大明的叛乱分子,是叛奴,是原本受大明庇护的建奴不顾大明累世之恩,背叛大明妄图分裂大明,并且在辽东及关屠杀无数大明百姓,其罪行永远不能赦免,必须将其彻底剿灭。任何违背这个原则的都可以视为有汉奸嫌疑,所以与建奴结盟这种事情本身就是汉奸罪。

哪怕是皇帝也不行。

这是朱慈他爹定的,他作为儿子违背他爹确立的原则,那一个忤逆不孝是跑不了的。

所以这个论点不行。

而且这些反对的代表也不敢,一个汉奸嫌疑就吓死人了,他们就算为皇帝说话,也得考虑一下后果。

“但人臣岂能废君?”

那个代表回到最初的论点。

“四民代表何时成陛下之臣?四民大会代表天下万民,乃天下万民所推以监督朝廷者,朱氏以太祖驱逐鞑虏恢复中华之功为万民所推为天下之主,四民大会正为监督朱氏者,朱氏子孙有不肖者,四民大会代表天下人废之有何不可?”

王夫之说道。

“对,这可是当初皇帝以圣旨昭告天下的!”

一名代表说道。

“四民大会之设,正为今日!”

王夫之说道。

“但陛下勾结建奴之事,并无真正的实证!”

那代表说道。

“若有实证呢?”

王夫之问道。

“若有实证则四民大会所有常设代表全部出席,并将皇帝带到此处连同其他人犯共同对峙,以此决定其是否犯有叛国罪。若其有罪则共同以投票表决,若多数赞同废黜皇帝,则废黜并另于先帝诸子中择贤能者,若多数仍旧愿保留其位则保留之。但断不能如此草率决定皇帝废立,无论他做过何事,他此时终究是一国之君,大明之主。”

那代表说道。

“诸位代表以为如何?”

王夫之问其他那些代表。

后者议论纷纷,然后纷纷举手赞同如此处置,很显然这样比较正规一些,这终究是废立一个皇帝,的确不能如此草率,至少也得给他一个开口的机会。

“那么……”

王夫之再次环顾四周。

“立刻请楚国公至此接受质询!”

他说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