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护国公 > 第一八四章 黄河滔滔

护国公 第一八四章 黄河滔滔

作者:木允锋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4:03:10 来源:笔趣阁

郑州。

“这如何可守?”

第一军统制方国安无语地看着他面前这座狭小的土城,没包砖的城墙上多处坍塌,看着就像被大炮直接轰开的……

事实也正是如此。

这个时代的郑州,只是一座附属于开封的小州,还没东平大呢,城墙周长只有九里多点,而且还不是包砖的,原本战略上毫无意义,但开封被毁后这里就变战略重镇。实际上开封当年扒开的口子,直到今年开春前才被李自成组织人力终于堵死,原本历史上更是到鞑清顺治四年才堵死,但开封城不复存在,开封连同向南大片区域依旧一片泽国。

这样一来清军南下也就不可能走柳园口了。

那里至今一片烂泥塘。

要么走花园口过郑州,要么走孟津过洛阳,剩下就是避开开封向东南绵延的黄泛区,直接沿运河南下向徐州或者斜插归德。

但清军重点是西线。

因为只有从西线南下才能和金声桓结成同盟,后者在襄阳坐拥二十万大军,在李自成北撤后,实质控制着襄阳和整个南阳盆地。但问题是向北不是他的地盘,多铎率领十万清军南下,目标就是越过黄河向南进攻直到与金声桓合流。

东线柏永馥,西线金声桓。

这两个小军阀是多尔衮最主要的争取对象,一旦他争取到金声桓,甚至就连汉中的那几个家伙都会成为他潜在盟友。毕竟唐通,白广恩,马科这些明朝旧将在李自成手下混得都不怎么样,但因为当初的投降又不敢投明朝,相反他们的家人却都在多尔衮的控制区。到时候一招揽再封个公侯之类爵位,他们从汉中东出接着北上返回北直隶也罢,留在河南当镇将也罢都好说。

话说多尔衮很清醒,他知道目前三国争雄中他其实是最弱的。

杨庆有钱有粮最有前途。

李自成有钱缺粮但军队实力仍旧是最强,至少不比目前杨庆弱,后者军队的确战斗力强,但别忘了李自成有三十万同样能打的,至少在杨庆完成各军整编后还不能说军事上超过李自成。

而且杨庆敌人太多。

这个丧心病狂的家伙就跟疯狗一样四处树敌。

而多尔衮没钱也没粮。

他在北京什么也没得到,李自成的银子早都运到西安了,粮食带着南下作战了,顺天一带别说粮食,连人都被带走了。其他各地士绅都被夹得没多少钱,就算有点也藏着不肯拿出来了,多尔衮在北京连给官员发工资都没钱粮,他正在和盈朝的众正们一起研究是不是印钞票凑合一下。

但他是最受欢迎的。

当然,不是最受老百姓欢迎。

他是最受士绅,军阀,异族等等等这些牛鬼蛇神们欢迎的。

那是真欢迎他啊!

从他没钱开工资,那些官员都依然在欢呼盛世就可以看出了,为了供应入关的八旗和蒙古军,各地士绅亲自带着家奴挨家挨户逼老百姓给咱大清出爱国捐。敢于反抗的不用清军动手他们自己就收拾了,甚至前几天一个叫孙之獬的,还在北京城内鼓吹剃发易服以示效忠大清的决心……

据说摄政王颇为赞同。

毕竟他在朝鲜这样搞的效果明显。

那些剃发易服的朝鲜人再上战场后战斗力明显上升,毕竟对面的不会区分他们,对于朝鲜国王的士兵来说砍了敌军人头就行,真假有什么大不了的,甚至他们自己都造假,这样剃发易服的朝鲜人为了保命只能英勇战斗。

如果在北直隶这么搞……

但这样会激起江南士绅的敌视啊!

总之,多尔衮对这个问题正处于纠结当中。

还有官员鼓吹汉民八旗制。

也就是恢复成奴隶制,把那些地主士绅统统编入汉军旗,而那些原本的佃户统统变成各地地主的包衣,然后展开一场我是包衣我光荣的思想宣传,让那些佃户把给他们当包衣视为天经地义。说白了这些家伙嫌只剥削佃户的粮食太不爽利,干脆把佃户变成他们的农奴,就像当年跟着蒙古人时候一样,这样他们就不必欺男霸女了,都是自己的包衣,看上谁家姑娘直接上就行。

至于圣贤之道……

那个不就是怎么解释嘛!连夷狄入华夏则华夏之,都能解释出来的他们最会的就是这个,甚至已经有文官在给多尔衮编老祖宗了,比如说编到哪个上古华夏君主身上,干这个同样是他们最拿手的。通古斯野人怎吗了?通古斯野人也是可以变成古代圣主明君后裔的,反正文人一张嘴,还不是他们随便说随便写,然后这样写个几百年,把那些真的统统烧掉篡改掉,假的也就成真的了。

对于这个问题多尔衮同样在犹豫。

主要是这样的话,老百姓的反抗会很激烈,万一搞成崇祯一样流寇蜂起就麻烦了。

军阀们对他的欢迎就不用说了。

异族们更是欢呼雀跃。

不说八旗神军这样一下子变成主子的,就是那些蒙古盟友们同样也在欢呼他们终于可以再次踏上中原的土地,享受这里那些没有羊膻味的干干净净女人,不必再忍受一辈子不洗澡的恶臭了。

多尔衮的确没钱没粮。

但他有盟友啊。

他想击败杨庆和李自成就必须依赖这个优势,尽量把潜在的盟友全拉过来,最后变成牛鬼蛇神的大联盟来对抗这两个敌人,否则真要打,他是真没多少希望。

问:

八万八旗军如何统治几百几千万汉人?

答:

多找汉奸呗!

同样杨庆要避免多尔衮与金声桓合流,避免自己上游再次面对沿汉江顺流而下的进攻,也必须阻挡住多铎的大军南下,郑州这座原本不值一提的小城,此刻成了大明最重要防线。

孟津那里不用管。

那里是袁宗第的五万顺军在防守。

他还有一座坚固的洛阳城。

对于那边不需要担心,李自成同样必须保住黄河,因为这条运输线关系到他在关中的未来,没有江南的粮食补给,至少在地瓜大规模推广完成前,单凭关中的农业是无法养活他的军队的。现在第一批运输粮食的漕船已经开始从淮安启程,准备抢在冬季到来前把至少一百万石粮食送到洛阳的仓库,然后从那里经陆路运输到关中。

顺军不但得帮明军守住黄河,而且还要在最短时间击败南下清军,确保这批粮食在接下来的一个月里全部通过这段黄河。

再晚黄河就封冻了。

杨庆可不会从陆路给他运粮。

这也是多铎急于南下,而不是等待黄河封冻的最有利时机再南下的原因,他们要阻止李自成获得粮食,没有这批粮食,李自成是很难挺过这个冬天的。

为此李自成还派出了刘芳亮和刘宗敏南北两路进攻泽潞,直指躲到那里的姜和晋商商团。

后者也和他不共戴天了。

被仇恨烧得都两眼血红的刘宗敏,在山西展开疯狂杀戮,晋商各大家族全部遭到血洗,九族没跑的几乎无一幸免,范家除了范永斗和几个男丁带着商团逃往潞安,其他在乡的九族统统被刘宗敏点了天灯。可怜八大皇商还没享受过一天咱大清的盛世就被灭族,虽然这样说有点夸张,毕竟这种商人在很多地方都有分支,但他们在老家的一切都荡然无存,包括没来得及撤走的财富,这些统统落入李自成手中。

血洗晋商的收获,也让李自成的财富再一次暴涨,之前因为要利用晋商搞贸易,所以李自成对这些家伙的摧残有限,但如今撕破脸后就干脆洗得干干净净了。

至于以后的贸易……

他有陕西商人呢!

晋商和陕商不是一家,陕西商人才是丝绸古道的主力,晋商主要向咱大清和蒙古草原贸易,但李自成现在和他们都成仇敌了,双方还继续贸易个屁。多尔衮也不需要贸易,得到北直隶的他,除了粮食以外,其他原本从关购买的都可以直接获得,比如遵化还有大明工部在北方的最大冶铁基地呢!

事实上多尔衮抛弃了晋商,他和李自成可以说达成默契的太行山为界就是把晋商丢给李自成。

这些家伙已经没用了。

既然没用了,他们的死活关多尔衮屁事,最多看在范永斗这些人还带着商团为大清作战,给他们封一些官职而已,但晋商的时代基本上算是结束了,无论在南方还是北方,他们的数百年辉煌彻底落幕。

“统制,参谋部战报!”

第一军副将吴志葵拿着刚刚送到的战报走过来递给方国安。

吴志葵是苏松水师将领,原本历史上和夏允彝抗清,而且和黄蜚合兵救江阴,但兵败被俘紧接着和黄蜚一起被押到江阴劝降,两人都没劝,最终被清军所杀。不过这一次他是北上迎驾的,返回后作为迎驾军将领在南京接受整编。

“东线打完了!”

方国安看着战报说道:“第四军沂河大捷,炮毙巴哈纳,歼敌近万,骑兵军和第五军攻克东平,接下来该看咱们了!”

“禀统制,建奴开始渡河!”

一名军官在他们面前下马说道。

“走,迎战!”

方国安收起战报说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