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护国公 > 第一二七章 带把的魏忠贤

护国公 第一二七章 带把的魏忠贤

作者:木允锋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4:03:10 来源:笔趣阁

黄得功紧接着奉诏进京。

他这时候的职务已经变成了凤阳总兵,他本身就是都督,伯爵,而明朝武将在都督以上就没有更高的实权官职了,虽然都督其实也没实权,至少现在已经沦落为一种类似军衔的东西,而实权武将里总兵就是最高,但准确说总兵连官都不算,它只不过是一种职务而已。

而战区统帅是总督军务。

或者说是督师。

但这个是文职,并不是武将能担任的,另外这个也不是官,也只是一种职务而已,比如马士英的职务就是凤阳总督,但他的官职其实是内阁大学士兼都察院右都御史,而总督,提督,巡抚这些名称作为正式官位,明确拥有不同的品阶是鞑清确定的,在明朝这都是以本身官衔的派遣职务。

不过各都留守司是武职。

凤阳的中都留守司,承天的兴都留守司之类都是武职,只是职权范围仅限于各都下属的几个卫,不负责任战区调动,更无权染指民政,而崇祯以李自成为北都留守,实际上就从理论上改变了这个留守司的性质。哪怕谁都知道这种任命的性质,但却事实上突破了两个界线,一是外姓不得封藩王,二是留守司变成了军政总管,类似唐朝节度使的藩镇。南渡之后崇祯耻于提及此事,干脆把中都留守司和兴都留守司全事实上废弃,本来这两地留守司都被张献忠给打散了,承天其实几个月前才被左良玉收复,崇祯只需要不重建,就可以避开这个给他带来心理阴影的名称。

但现在索性撕开这层遮羞布。

就干脆重新设立这些留守司并总督辖区的军政事务,左良玉不是想当留守吗?那就满足他的要求,但不是给他想要的,而是把他扔到实际上只有一个府的地盘,准确说是半个府的凤阳,因为凤阳府近三分之二在淮北呢!

但那也是留守啊!

左良玉你就去穷到得刘良佐都不想待的凤阳当留守,至于兴都留守这个由黄得功去当……

这摆明了就是调戏左良玉啊!

左良玉当然不干了!

他在武昌截流整个湖广的税收舒舒服服的日子过着,怎么可能去穷得让人落泪的凤阳当留守,就算他带着亲信军队去了,最后朝廷在军饷上卡一下脖子,不用动手他自己就饿死了,等他部下饿得一个个被崇祯拿银子哄走后,那就该他哪天被一个突如其来的罪名,然后扔进北衙享受梨花杵了。

这实际上就是逼他动手了。

他和黄得功对调的圣旨到达武昌之后,武昌城内紧接着发生兵变,兵变士兵劫持湖广巡抚何腾蛟,然后金声桓,马进忠,李国英等左部分驻湖广各地的十几名将领纷纷上书,高喊着非宁南伯无以镇湖广。而且指责黄得功种种劣行,宣称他们绝对不会让这样一个无能鼠辈做他们统帅,另外卢光祖部顺流而下突袭九江劫持了总督湖广江西军务袁继咸,并且在九江设置大炮锁断长江。

崇祯第二次派去宣旨的中使,在九江遭遇卢光祖部的阻拦无法通过……

左良玉事实上反了。

不过他终究还是没有喊出清君侧的口号,也没有顺流直下南京,只是以九江来锁断湖广和朝廷之间联系,很显然他只是满足于割据而不是染指南京。

这也很正常。

毕竟他背后那些人要的就是这个。

倒是令人无语的是,原本看起来满怀热情为左良玉请封楚国公的那些地方官员士绅们,这时候全都闭上嘴什么也不说了,很显然这些家伙在挑起了崇祯与左良玉之间战斗后,迅速退到一旁开始看热闹。

左良玉赢了他们赚了。

他们不用再管什么新政,接下来以只需要养着左良玉当打手就行。

湖广财政又不是不能自给。

左良玉输了他们也没损伤什么。

至于之前的上书……

一个民间请愿而已,又不是正式的官方公文,最多王应熊和李乾德因为没看清左良玉包藏祸心,错把他当做了忠臣,我们实在对不起皇上,我们辞职谢罪好了,反正我们的官当得也没多大意思,话说王应熊是前期张献忠攻破重庆时候逃难的,他本来是革职在家的,然后崇祯因为在乡的川籍旧臣里面以他为尊……

他是温体仁时候的次辅。

于是崇祯便任命他总督西南三省军务。

但实际上崇祯就给了他一道委任的圣旨,兵马是一个没有,自己想办法在贵州拼凑,另外还给了三万两银子,剩下如何供应四川战场,也是完全他自己想办法去,可怜王应熊在遵义都得自己掏钱招募士兵,好不容易把川南抢回来了,皇上你又想收我们税……

你考虑过我们的感情吗?

“都是好算计啊!”

杨庆一脸唏嘘地感慨着。

很显然左良玉又被这些家伙当枪使了,不过也不能说谁坑谁,这本来就是你情我愿的事,左良玉要是不想割据,那他完全可以把李乾德绑了送给崇祯,更别提什么兴都留守,但他既然想割据,那他就只能给那些士绅们当这杆枪。

“三弟,我们这里该如何?”

曹友义问道。

此时他们在安庆。

黄得功的大军已经西进,他率领着包括京营所属的王之仁部一个军两万人,提督操江下属水师芜湖总兵张名振部两万人,他自己下属的马得功和田雄两个总兵四万,另外再加上安庆的黎玉田手下一万,实际上就是曹友义部下驻安庆的,总计九万大军护送代表崇祯亲自向左良玉宣旨的杨庆前往武昌。

如有阻拦以谋反论,这支大军可以就地剿灭。

如果左良玉不肯接旨,那同样以谋反论,不过左良玉肯定不会接,崇祯派杨庆宣旨就是要他别接的……

杨爵爷宣旨那是要命的啊!

“你们,守好大别山各口,别让金声桓等部过来捣乱就行。”

杨庆说道。

对付这种造反的很简单。

雷霆之势直捣巢穴,至于其他方向保证其党羽别造成破坏就行,左良玉部下各军分布在从襄阳到九江的广袤区域,玩大战线进攻不但毫无意义反而增加风险,除了中路长江线上的进攻,其他线上防守就行。尤其是曹友义的防区和左良玉部只是隔着一座大别山,这些辽民刚刚安顿好,现在随着春天到来也该转入生产了,可别再遭到战火破坏了。话说因为暂时杨庆无法给他们搞到太多的玉米种子,所以今年这些人除了传统的水稻小麦之类作物外,同样也得靠着地瓜来维持粮食供应,赶紧打完这一仗正好亲自来指导他们进行育秧。

还有水泥的生产也不能断,崇祯在见识了铁筋水泥管的效果后已经决定开始……

当然不是修皇宫。

崇祯准备用这种东西修桥。

不得不说这个皇帝真得还是很关心百姓的,他要杨庆大量制造水泥然后以水泥和石头,在各地展开一场修桥运动,把那些江南水乡的简陋木桥统统换成水泥石拱桥。

话说他的眼光也很独到。

他一眼就看到了水泥这种东西在目前的大明最大的价值所在,和给他修皇宫相比,用这种产量稀少的东西修桥才能最大限度体现它的价值,这还幸亏铁的产量有限,要不然他该连真正的钢筋水泥桥梁都想到了。这一点上倒不愧是天启的弟弟,还是有一定科学头脑的,所以接下来水泥的生产还必须扩大,这些辽民的任务可是很重,而从事工业生产的前提,就是他们的农业必须能提供超出需要的粮食。

至于推广到其他地方……

杨庆还没那么大方,话说这些可是他的产业。

他很清楚随着一个个势力被清除,朝廷财政一天天增加,崇祯的军事实力一天天增强,他的好日子也一天天到头了,他其实就是个带把的魏忠贤,崇祯用着他当打手,用着他拉仇恨。但一切走上正轨后,他也基本上就该被踢到一边以修复崇祯和士绅之间的感情裂痕了,皇帝终究还得是士绅的皇帝,指望一个皇帝长久和士绅对立是不可能的,他们之间的斗争归斗争,但指望出一个皇帝领导人民翻身做主人是不可能的。

那完全是幻想。

翻身做主人了还要皇帝干什么?

他除非想为这个腐朽的封建时代为奴一百年,否则他和崇祯终究还是要走上对立的,但为奴一百年这种事情,他还没那么重的奴性,还不至于把跪伏在皇帝脚下做狗视为莫大的光荣。

他的心灵还没扭曲到那种地步。

话说现在的他也很迷茫。

但无论他以后怎么做,都必须先培植属于自己的势力,

“忠勇伯,该走了!”

远处的黄得功喊道。

在黄得功身后的长江上,一支庞大的舰队绵延看不到首尾。

杨庆和他结拜大哥道别后,转身骑上马直奔码头,很快和黄得功一起登上了他俩的帅舰,这支庞大的舰队满载着九万大军,沿着长江逆流而上直指九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