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耽美小说 > 风生水起(小说520) > 三十七

风生水起(小说520) 三十七

作者:城市公子 分类:耽美小说 更新时间:2025-03-31 05:51:32 来源:笔趣阁

我被韩冷的怪异举动所吸引,随着手电筒的光线,也把目光投射到干尸身上。方才曾经匆匆一瞥,倒是也没有多大注意。此刻细细打量,不知道怎么的,心里隐隐觉得不对劲,到了口里又说不错。

这时林白水瞟了一眼,忽然咦地叫道:“一个宦官怎么坐在皇帝的椅子上呢?”

我猛然醒悟,这张汉白玉座椅上雕龙画凤,从规格上来说,是只有皇帝才能坐的。而座位上的干尸——很幸运的是他的衣物完整地保留下来,没有在岁月的洗礼下灰飞烟灭。虽然衣物的颜色已经褪掉,但是我依然可以认出来,这不过是一个太监的衣物吧了!

莫非是殉葬!我思虑片刻,又摇摇头,推翻了自己的想法。有明一朝,从无以太监殉葬的传统,不符礼仪。再说了,纵然这是殉葬,哪有人大着胆子把太监的尸骸放在皇帝的座椅上,嫌脖子太痒了!除非……

这是活殉!

我瑟瑟打了一个寒战,听说明朝受到野蛮的蒙古影响,开国之初,确实存在殉葬的礼仪,不过到了英宗之后就已经废除,神宗年间怎么可能再发生。唯一的可能,这个太监自愿陪着皇帝入葬,他活着的时候就走进墓室,反正在里面也没有人可以管他了,就大着胆子坐在皇帝的座椅上慢慢死去。

我把手里的手电筒也打到这具太监的尸骸上,两把手电筒加起来,光线明亮如许。我从上自下,细细察看着太监的尸骸。干尸面部肌肉萎缩固定,把临死之前的保留下来。太监死地颇为安详,好像了无牵挂地离开了世界。再看下去,太监左手宽大的衣袖下鼓鼓囊囊,我不禁说道:“他手里藏着什么?”

韩冷上前几步,举起撬棍碰了一下太监尸骸的衣物,哪知轻轻一碰,就立即化作尘土落下。其实易腐烂的纤维织物在数百年的岁月摧残下,老早腐蚀不堪,只是因为坟墓里时间犹如凝固了一样,一直保持原样,直到我们的到来打破了这个环境。

当衣物的灰尘尽数落下之后,掩藏在太监身后的东西终于露出庐山真面,却是一个厚重的匣子,表面肮脏不堪。韩冷小心翼翼地从太监手里抽出匣子,放置在地上,离开数步,用撬棍一挑,咔嚓,匣子打开。

豁然一阵幽幽的绿光冒出来,照得墓室里蓬筚生辉,甚是耀眼夺目。我眼前顿时一亮,却见在厚重的匣子里,摆放着一个犹如罗盘一样的东西,最中间乃是一根指南针,静静指着南方,外围第一圈是五行,第二圈是八卦,第三圈是六十四卦,各自缓缓旋转,带着那幽绿的光芒,波光流转。

“这,这……”韩冷眼珠瞪大,突然哈哈大笑:“我终于找到了,我终于找到了传说中的神器——万象仪!”

我一呆,再凑上前瞟了一眼,心想所谓的神器也不过尔尔,看模样竟是如骗钱的算命瞎子的罗盘,而且更少了几圈天干地支。它唯一值得称道之处,便是以一种神秘的发绿光材料制作而成,哪能像韩冷吹嘘的那般预言神秘的事件!

林白水依旧不冷不热地说道:“那么恭喜韩指挥使了,不过在小女子看来,这哪是神器,根本不过罗盘尔!”

韩冷止笑,哼地一下:“无知妇人,亏你还是一介博士,怎么能如此少见多怪呢!方才我说过,在中国古代,无数人穷尽一生的精力构建了无数解析天命的模型。然而没有一种能够完全成功地解析,各有各的缺陷。例如五行偏重于物质的结构,天干地支偏重于时间。但是须知,天命之变,却是时间、空间等重重要素集合起来,缺一不可。所以到了明朝的时候,天命论渐渐趋于湮没,正当这时,一个铄古震今的天才横空出世,他就是林舜琪!”

韩冷舔舔嘴唇,兴奋地叙述,我知道很多人在一项工作完成之后,都会迫不及待的向旁人吹嘘,只是这件事情隐秘之极,韩冷无法向人袒露,直到这时才有机会说白,但是我心里却隐隐觉得不安!

“林博士,虽然你比我更加清楚自己祖上的历史,不过在此我还是重复一遍。那林家本是海上巨商,多与西洋交往,因此可以接触到不少西洋的学说。林舜琪乃是万历年间的进士,官居翰林院编修,却不喜从政,专号研究一些杂学。他接触过不少堪舆学论,感觉传统学说再无发展之理。这时他结合西洋占星术、行星运动规律等新型学科,另辟蹊径,二十多岁的时候,就集堪舆学之大成,创造了世界上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万象仪。这个万象仪能够预言天命变化,乃是传说中的神器。然而林舜琪制作成这个万象仪,却并没有受到当时人们的重视,当献给皇帝的时候,因预言十多年后京师会发生大变,而触怒了皇帝,被闲置一旁。仪器也被收入宫中,不见天日。后来林舜琪就这样默默无闻地过完了这么一生,于满鞑入关的时候抗敌而死,家人流落到江苏。”

“本以为这样一件神器就湮没在历史的尘埃当中,无人知晓。然而两年前,我偶然发现了一个惊人的秘密,终于得知世界上还存在着这样一件神器!”

“什么秘密?”

我脱口问道。

“那就是太祖百战得国的惊人秘密!”

韩冷一字一语地说道。

我大骇,林白水却摇摇头说道:“没有什么秘密可言,太祖文治武功,均是数尽中国五千年历史的第一等人物,哪是你们这些宵小之徒能够诋毁!”

韩冷哈哈大笑:“数遍中国五千年历史,以布衣之身得天下者,不过刘邦、朱元璋和本朝太祖三人,其中以太祖得国最为艰辛,也最为离奇。有时明明即将大败,但是却时时有如神助,或敌将突然暴毙,或天气突变,简直神奇地叫人诡异。一次两次也罢了,不过是运气,但是无数次就不正常了!”

如我从军之辈,识字不多,时常听监军诵读《太祖武皇帝实录》,因此对于太祖的经历极为熟悉,特别是征战的记录,更是听得津津有味。如今仔细回想,太祖的运气真是好的离谱。据我所知,太祖得国最为艰辛一战,乃是辽东奉天对倭一战。其时太祖率领二十万义军抗倭,无论装备还是数量都无法和占据绝对优势的七十五万倭人关东军比拟,身后又有南洋军政府处处钳制,世人都以为太祖必败无疑。哪知太祖竟然神助一样地奇迹逆天,趁倭人关东军四散开来,尚未集结,集中力量各个击破,百战百胜,不到半年就歼灭倭人大军,屠尽辽东倭人,直至挺进朝鲜,天下震动。南洋军政府大俱,不战而溃,太祖从此得国。

我从军多年,大战没有指挥过,但是小仗打过不少。以我的经历,打仗归根到底就是比谁人兵士多、武器多,数量绝对战胜质量。而太祖在数量不占优势,义军素质更是糟糕的情况下,奇迹般地击败了敌人。事后我们很多人都尝试着用兵棋推演一下,发觉无论是谁都不可能有如此逆天大能翻身,当时只能自叹太祖确实神人也,非我常人可比拟。

于是我不禁点点头,那韩冷继续说道:“而且太祖的身世也实在可疑,我们只知道他突然于崇祯二百八十四年,也就是伪清宣统三年,西洋一九一一年出现,随之以布衣之身起兵,征战三十于载得国。至于之前的经历,以及籍贯家世,竟然无人所知。”

林白水说道:“太祖不是自称建文后人嘛?靖难之后隐居湖南湘西,满清入关之时避难海外,后来因家人染上瘟疫死绝,无可奈何之下便回国。”

韩冷摇摇头说道:“这点除了太祖自言之外,再无人可对证。想来只是太祖为了得国名正言顺,自称建文后人罢了。至于真实的历史,永远没有人知道了。嗯,我再说另外一个事情。林博士,我问你,你可知中国皇朝命名的天命规律嘛?”

我一呆,问道:“有什么规律?”

林白水瞟了我一眼,晓得我大字不识得一箩筐,哪里知道命名规律,于是耐心地解释,同时算是对韩冷的回复:“天命之说,玄之又玄,我是不大相信的。不过回顾中国历史,仔细查看各个大一统王朝的命名规律,却不得不叫人啧啧称奇,恐怕这就是规律了!朱千户,你可发现,从夏商周开始,一直到元明清,凡是中国历史上的大一统王朝,历来没有重名的!”

我摇摇头说道:“不见得吧,虽然我才学不高,但是好歹知道东西两周、东西两汉、东西两晋和南北两宋,他们不是重名的吗?”

林白水笑道:“这里的重名王朝,是指并非有同一家族延续的王朝。例如东西周、两汉、两晋和两宋其实都是由同一家族前后继承的关系,这只能算是一个王朝短暂的中断,而不是另外一个王朝了。其实历史上并非没有出现重名大一统王朝的机会,例如东晋十六国时期,氐人苻坚建立的前秦王朝,从血统和家世上来看,与之前的赢秦毫无关系。当时氐秦占据天时地利人和,百万大军对阵东晋八万兵士,哪知一场淝水之战,居然莫名其妙地输掉了,顿时氐秦帝国灰飞烟灭。又如五代十国之际,后周西灭前蜀,南征南唐,北伐契丹,正在形式一片大好,统一整个中国在即,又一个周朝出现之际,后周世宗柴荣年仅三十多岁就毙命了,白白让赵匡胤捡了便宜。等等,这些历史上的例子举不胜数。它们似乎都在验证一个规律,只要一个国号让前一个大一统王朝使用,就有了魔咒一样,凡是后来使用者,必然遭到反噬,不得好死!所以自宋之后,极少出现重名的政权。那满清爱新觉罗氏,不知道是不是发现了这个规律,纵然那之前的金国只是占领了半个中国,唯恐遭到反噬,硬生生地将使用了几十年的‘金’国号改作了谐音的‘清’,这才避免了立即覆灭,挺过了两百多年。”

我听得目瞪口呆,想不到历史上居然还有如此玄奇的事情,突然想到了韩冷提问的理由,不禁脱口说道:“那六百多年前朱元璋建立了大明王朝,已经有了一个‘明’的王朝,但是本朝国号也是‘明’,怎么没有受到任何诅咒,好端端地存在了几十年,日益兴旺?”

韩冷说道:“这就是离奇的地方了。唯一的解释只有一个,那就是太祖以某种手段知道了天命,擅长运用天命,甚至可以逆天行事,强行建立了另一个大明王朝!”

他兴奋地说道:“当我勘破这个秘密的时候,连我自己也不敢相信,于是到处搜集太祖遗物。好在太祖为人简朴,不好奢华,所遗下的物品不多,我一一检索,却没有发现任何奇怪的物件。再仔细一想,如此重要的物品,要么被毁掉了,要么就一个可能,它陪着太祖来,当然也陪着太祖走了!”

我顿时恍然大悟,叫道:“难怪你指示郭小驷去盗窃太祖陵墓,居然是为了这个缘故!”

韩冷恨恨地嚷道:“可恨这阉竖,甚是狡猾,居然将太祖的宝物藏了起来。哼!虽然我别以为我找不到,我就没有办法。我心想,虽然太祖文才武略都是相当惊人,但是不见得在堪舆上有所造诣。那么太祖的神器定是从其他人手里得来的,在太祖之前,一定也存在相应的东西。所以我览尽天下群书,终于查到,原来在明万历年间,就有人发明了这个神器!那时候皇帝不识相,居然扔在宫里。不过有一个人却看出了他的宝贵。这人,就是当时的司礼太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