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玩唐 > 第一章 出大事了

玩唐 第一章 出大事了

作者:午后方晴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3:56:10 来源:笔趣阁

五月,东南风从南海上带来一层层暖气。

湿润与温暖便一路催绿了树木、催绿了无边的芳草、催绿了禾苗庄稼。这一层层绿意一直从岭南开始,向长江流域、黄河流域,向塞外,向西伯利亚流去,于是一片片无边的碧意一直流淌到天涯海角。

江南已经开始了漫长的梅雨季节,可干燥的北方雨天依然很少。但苍色的太岳山与太行山也换了新装,远远地看去象一块最纯净的蓝宝石。

李隆基坐在德凤亭里,观赏着无边的碧意,他的身边还有几个在潞州新交的“朋友”。但他在等一个人,从京城赶过来的刘幽求,他是借告假为名,悄悄赶来潞州。

王画大闹洛阳,对李隆基来说,却是一个很好的机会。

本来因为王画的提醒,韦氏对李隆基监视严密,几乎等于将李隆基废掉了。王画闹过后,京城官员以及李显夫妇焦头烂额,立即将李隆疏忽。这却给了李隆基一个大好的机会,一大批潞州的人才立即进入他的视野,先后被他引进交往。

但还没有刘幽求带来的消息,让他感到惊喜。

一会儿一个戴着幞头的中年官员引了进来,幞头压得很低。毕竟现在朝政还是由韦氏把持的,这一行刘幽求见不得光。

看到他到来,李隆基高兴地站起来迎接。这两个人不是新朋友,几年前就开始交往,关系密切。不但如此,而且李隆基等刘幽求坐下后,亲自给刘幽求倒茶。

刘幽求感谢地看了李隆基一眼,然后说:“世子,我前来潞州没有别的信,是几个人写了一些信,让我带给你。”

“哦,谁?”

刘幽求没有回答,从怀中掏出了几封信,李隆基将它们一一打开,脸上立即堆满了笑意。

信上也没有写什么,无非是向李隆基问问好,有的还更含蓄,询问潞州的粮价。其他的什么也没有说。但这个意思还要挑明吗?而且这几封信写的对象不同,有张说、张嘉贞等干臣。

所以说是祸福相依。

如果是原来历史,李隆基还没有这么快进入朝中重臣的视野,毕竟岁数太年青了。王画刻意提到李隆基,本来是不敢交往的。但朝堂上,先是老魏,然后是大宋,再到王画。就象顶天的大树一样,一根根地倒下。

别看李裹儿天天带着一群家奴,找某些人的麻烦,可只要韦氏活着,是不可能让李裹儿将这些人挤出朝堂的。但朝廷也做了处理,将他们降了官职,然后就将李裹儿约束起来。

用李显的话来说,王画也没有死,都惹下这么大麻烦事了,都没有追究,而相关的大臣只是猜测,并没有证据,就处理了。还要乍的?

但事实是不是如此呢?

武三思把持朝政时,有过多少实权?再比如王画最高也不过户部侍郎,可宰相敢抹他的面子?只要这些人在朝中不倒,依然可以xian风鼓浪。而且韦氏这一次等于图穷匕现,让许多人都看到她的野心。

李显这棵大树摇摇欲坠,许多人寒心,都另寻高枝。但李隆基有什么本事,能让神出鬼没的王画的都看重了?现在就没有人敢怀疑王画识人的本事。于是李隆基成为某些聪明大臣的参考对象。

然后李隆基一些事迹被这些人找了出来。这是一个了不得的主儿!王画说他在李氏宗室中才能第一,一点也没有虚夸。主要他的身份,是相王的儿子。重振大唐,李显是没有希望了,于是将希望放在李隆基的身上。在韦氏大动作之前,帮助李隆基培养成一支可以抗拒的力量。当然还在观望,如果李隆基自己都没有这个自觉,他们只好作罢。

李隆基怎么能没有这个自觉?

而且与历史走向不同,因为王画数次说过女主不昌,看好太平公主的人也没有历史上的多。

李隆基立即回信,现在自己这个机会很难得的。只要王画一天不出现,朝廷就一天无法将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只要王画出面了,与朝廷搭成和解,就是到现在李隆基也不相信王画会谋反。甚至他怀疑为了和解,李显能将李裹儿下嫁到大洋洲,虽然舍不得,可这是安抚王画最好的方法。

想到这里,李隆基黯然一叹,如果王画对自己妹妹有对李裹儿一半好,自己何必与他生龌龊?

解决了王画,自己还会浮出水面。那时候再想象现在逍遥自在,是根本不可能了。

一会儿信就写好。李隆基才能出众,善骑射,绘画,特别画墨竹在整个唐朝是有名的,善音律,善文,书法也很好。这笔字写理刚遒有力,而且信上的内容更是写谦虚礼貌,让人看得怎么看怎么舒服。他没有写别的东西,一一回答,可在语气中浓浓透出对国家的担心,也没有明说,却能让人感到那种意思。

看到李隆基在写信,那种温文尔雅的样子。刘幽求想起了另一个人,王画。心想这是一对双子星啊。如果王画能帮助世子,那该多好啊。甚至他在心中想像如果那样,有可能李隆基最后荣登大位,那么这一对君臣将闪烁千古。

那,那是,那是根本不可能的。

就没有那一个皇上能眼睁睁地看着大臣的力量胜过自己的力量。就是宋仁宗在世,都不能容得下王画,除非王画主动将力量交出来,然后淡处朝堂,否则都不会有好的下场。

不过李隆基现在还没有这想法,想的也错了。

得知王画的力量,李隆基先是生气。能不气吗?他***,拥有了这么强大的力量,都可以颠覆整个国家,但是却将自己限制得死死的。但随之而来的就是佩服,这么强大的力量,不1ou山不1ou水的展起来,这也是千古未有的本事。这算是太平盛世,否则他都能角鹿天下了。最让他哭笑不得的是,就象看透自己内心一样,这是什么样的洞察力?

但在将王画谋反的可能排除在外后,李隆基就在想王画的用意。没有支持李重俊,能理解,才能浅了,王画没有看上眼。没有支持李裹儿,王画自己说过了,女主不昌。那皇上还有两个儿子,也没听说过他与这两个堂兄弟有接触。可不需要接触,李显不是武则天,春秋正盛,没有意外还有几十年好活。那么只剩下一条,限制自己与姑姑,那是想辅助自己这个伯父了。为什么没有对付削弱皇后?很“简单”,李裹儿没有娶到手。一旦娶到手之后,会大肆排除皇后的势力。但后来与姑姑搭成协议,大约也感到他想法不能成功。

一想到这里,李隆基心中有些激动。不过为什么非要通过姑姑呢?

信写完了。立即打上火蜡。

但他与刘幽求好久没有见面,还要说说话,因此坐在德凤亭,两个人正在聊天。

就在这时候,外面有他的心腹跑了进来,说道:“世子,大事不好了。”

渭水码头边,两个挑夫路人甲与路人乙,正在凉棚里喝大碗茶。

一边喝着一边聊天,聊的是粮食。他们正在将粮食从渭水船只上往岸上挑,甲说:“今年粮价有可能又要涨价了。”

洛阳两仓被烧,王画逼出唐朝,这两样消息传开去,最让百姓担心的就是粮食涨价。事实上有许多粮铺开始悄悄控制粮食出售。可是粮价是上扬了,但没有上扬多少。

今年王画不欠朝廷粮债。但在三月末,王画将一批优质的大米卸在苏州,以每斗米二十文钱交给一些粮商,船只卸完后,扬长而去。也没有官府敢过问,李显下诏停止追剿王画,这些官员也不是吃素的,眼睛一个个很明亮。况且连宗楚客都感到头痛,这些官员敢得罪王画吗?

其实卸下的粮食并不多,只有一百来万石,但这次高调的行动传出去,对稳定粮价起了重要作用。不管怎么说,王画并没有放弃百姓。当然了,对王画所说的大义更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粮价稍微上扬了一点,但不厉害。

可王画也仅于此,这导致了夏收到来时,粮价没有下跌,反而再次扬了一点。这是有杂粮这个利好的消息,可如聪明人所想,杂粮才普及,能惠及多少百姓?现在长安城中新粮每斗米涨到了三十文钱。

这不免对一些贫困的百姓,产生一些担忧。就是农民也担忧,不是农民就有许多粮食的,有许多农民夏秋收一来,马上就要卖粮,以解决债务与家中所需,粮食涨价,对一些佃户与少地农民,同样不是利好的消息。

乙说:“兄弟啊,那也未必。我听到一个消息,朝廷想与王侍郎谈判。如果谈好了,王侍郎不会不顾我们的。”

这个人提到王画,凉棚里立即有许多人加入这个话题。

有的说王画那天晚上如何被某个人所逼(韦氏是没有人敢直接提的),然后大杀四方,怎么杀出皇城的,又怎么杀出洛阳的。飞天遁地都出来了。然后说到李裹儿。最后提到王画那个大6,一个个猜测那个大6离唐朝有多远,以及九州之鼎。消息有真有假,就是真的,也被夸大了许多。

最后又谈到粮食身上,许多人开始担心起来。

就在这时候,一个人闯进了凉棚,喊道:“不好了,大事不好了。”

长安皇宫。

最郁闷的是李显,王画高调运粮,更证明了他没有反心。其实这个粮食连他也不知道内幕,不是李显他们所想的,杂粮等到收益最少也得好几年。但只能解决一部份因素。否则明朝杂粮已经普及,为什么因为饥民,还有李自成之乱。当然了,那次是冰河期,导致旱灾严重导致的。现在粮价的下跌,导致种植粮食的大户兴趣不高。朝廷也放松警惕,因此继续安排了一批粮食,用这个利好的消息稳定粮价。

后来出事了,但这些粮食在中途之中。王画依然将它们调到苏州,一旦也算好了官府不敢为难,二是争取一些大义,三是平稳的粮价,可以继续利用唐朝现在目光短浅,继续在默许商人向吐蕃调动粮食,交易牲畜,这个机会可以将粮食私下运输到鄯南。马上西北需的粮食更多。所以粮价不能乱。

但有几个人知道王画的小九九?

王画这样一来,李显更加想念。

与韦氏吵了几次,韦氏多机灵的一个人,看到不妙,主动认错。李显也就软了,毕竟夫妻一场,还是患难夫妻。但也降了王画卖头令名单上大臣的职位,这是安抚王画与他女儿的心。

事实上李裹儿也不傻,所以继续找他们麻烦。最后韦氏羞恼起来,她将李裹儿喊到身边,直接威胁,现在朝廷是有意与王画言和。就看王画能拿出多少诚意,如果诚意十足,不戒意继续这门婚姻。可是你做好准备,远离唐朝吗?

李裹儿有些犹豫不决,不过最后还是毅然地点头。

韦氏继续说,那就到时候帮我多劝劝王画。但如果你胡闹,王画连你感受都不顾,那么不要说拿王画没有办法,王画还有亲人在唐朝,还有族人在唐朝。按照王画的举动,确实能判谋反罪名。如何选择交给李裹儿自己。

李裹儿让母亲这个软硬兼逼,弄得仓皇失措,还真不敢再找宗楚客麻烦了。

但她也没有完全放弃,为什么母亲要杀害王画,内幕她还真不知道。她手中也没有多少力量,有,可派不上用场。可她有一点,钱多,王画留下的钱,她没有用完。

王画会用钱砸,她不会用钱砸?这段时间正在寻找这个真相。

不过韦氏说的可是违心话,李裹儿稍一犹豫,让她看到希望。妥协也是暂时的,她怎么可能将李裹儿下嫁到大洋洲,还指望李裹儿立为皇太女,女儿是皇太女,那么自己这个太后就能正名。先是太后,后是皇上,武则天的把戏。

但眼下必须要妥协,必须将菊花拨除。所以韦氏还指望着王画继续象以前那样痴迷李裹儿。可她自己也错了,那天晚上在皇宫说的那番话,让王画心中留下了很深的阴影。

只要菊花一灭,朝廷无忧,还真会害怕王画不成?

可不是所有的消息让李显开心的。粮食是到了苏州,可军队也到了广州。不过还好,只是对付韦家船坞的,几十艘巨大的海船直接开进了郁水,然后从船上下来五六千精兵,将韦氏船坞一把火烧光了。

等到广州官府反应过来,船队已经撤回海上,到海上,那个敢追赶?

强大快的“海军”,让李显更加忧心仲仲。

但这不是主要的。

王画那张矿产图,知道的人不多。李显十分垂涎,别看王画提供了大量铜矿的分布地,可藏量是藏量,开采量是开采量。唐朝还是严重缺铜的,这主要是货币与佛像浪费了大量的铜。况且还有金矿。

但朝廷敢主动向漠北进军么?

这让李显又想到了王画的战斗力,可王画逼出朝廷,现在召回显然不可能了。于是这张图与几个重要大臣商议了一下,决定将它悬之高阁。但舍不得烧,王画说的藏量太大了。以后等到突厥衰落,或者唐朝军事强大时,再作打算吧。

想法是好的,可不知是什么原因,还是让突厥人知道了。

图显然没有得到,但大约的地方突厥人肯定晓得了,派出了大量的人,就在这个范围内寻找铜矿与金矿。

因为王画提醒,朝廷开始着重情报工作,也派了一些斥候悄悄进入草原。将这个消息带回来,李显勃然大怒,这还了得。先是血字营卖给了突厥,现在这个铜矿又卖给突厥。如果是普通的铜矿也就算了,可这两个铜矿都了唐朝铜矿总和。将那几个重臣全部召进皇宫,询问是谁走漏的消息?

一个个摇头,但有几个人心虚。因为这个消息他们没有出卖,可也传给了他人。有的是有意传的,有的是无意传的。

这怎么办?难道要出兵?

就在这时候,外面有人闯进来,喊道:“大事不好了。”

ps:这一卷起头这一章,想了很久,最后决定通过曲径通幽的方法,进入正文。耽搁了时间,不过第二更一定在十二点钟之前送到。V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