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帝胄 > 第一百三十二章 苏家的人

帝胄 第一百三十二章 苏家的人

作者:知白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5-03-31 05:44:37 来源:笔趣阁

在周延公有些阴险的暗示下,苏晖第一次发现做善事原来是一件很让人满足的事情。看着在自己一手张罗下搭建起来的简易粥棚,还有端着稀粥吸溜吸溜喝粥的灾民们脸上幸福满足的表情,苏晖甚至在这一刻觉得自己就是个下凡的菩萨,救万民于水深火热之中。

其实灾民们很容易满足,虽然每人每天只要有两碗稀粥果腹足矣,对于已经饿的走不动路的他们来说这已经是很幸福的事情了。并且听钦差周大人说粥棚会一直持续到明年开春的时候,到时候不管是回自己的老家还是留在平安县,都会由官府提供粮食种子和农具。这个消息就更让人振奋了,北汉现在多的就是荒地,只要有种子有农具,再赶上好时节,一年就能翻身。

周大人还说明年的赋税要在原来的基础上下调一半,虽然不是全免,但是这已经是北汉建国以来最大的一次善政了。百姓们如何能不高兴?他们的要求其实很低,只要能填饱肚子就行,若是还能略有盈余他们就能高兴的睡不着觉,种地种的就是一个踏实,没人会奢求靠土里刨食大富大贵。

三百守备军,不,是二百九十几名守备军士兵和县衙里的差役们都被苏晖组织起来,在县城西北的空地上开始搭建简易的住房。不要求十分的结实厚重,只要能遮风挡雨就好。只要挨过了这个能冻死人的冬天,到了春暖花开的时候大地一解冻,草苗在黄-色的土地上顽强的挣扎出星星点点绿色的时候,灾民们的希望就来了。

今年冬天的这场大雪对旱情的缓解来说有很大的作用,只要春天来之前再下一场雪,明年开春撒下去的种子过不了几天秧苗就能齐刷刷的从土里钻出来。喝着热乎的稀粥,每个人都开始憧憬明年的好日子快点来临。

周延公知道的是自北汉立国初期,在册的百姓一共有二十七万九千一百余户,而到了嘉丰元年孝帝登基的时候,在册的居民还剩下不足二十万户。二十年的时间,百姓们非但没有繁衍的更多,反而减少了四分之一。而他不知道的是,若是没有刘凌这些年镇守边关,按照正常的历史轨迹到了现在北汉只剩下三万五千户。

即便是这样,减少了七万多户居民的北汉已经遍地的荒地,杂草成了大地上的主旋律。而居民的减少更是造成了北汉现在已经无兵可征的窘迫局面,能参军的适龄男人们基本上都在军队里了。北汉建国二十年来军队中的士兵还有一大半是建国初期就已经参军的,从乾佑十五年往后基本上再也没有新兵入伍。

这次大周入侵之战的后遗症就是,北汉的军队数量减少了近三万,坛州玉州应州几个州府加在一起才勉强招收了不足一万五千新兵,大部分还都是老人和孩子。即便是这样,百姓们参军的目的也无非是能求得一顿饱饭吃。

照这样下去,即便忠王领兵再有才能,只怕十年之后他也要面对无兵可带的窘迫境地。周延公庆幸的是,自己不但遇到了一个有识人之明的刘凌,更遇到一位知人善用的明主。他相信只要孝帝陛下和忠王两个人尽心尽力,再加上多一些自己这样的为官者,北汉用不了六七年就能真正的发展起来。

周延公没有去驿馆休息,而是直接到了平安县的县衙大堂。让苏晖把平安县平日里的文件拿出来,然后如实的汇报一下平安县这两年的真实情况。知道自己的命运掌握在周延公手里,苏晖回答的还算中规中矩没有多少谎话,只不过在饿死多少百姓这样的问题上打了些马虎眼,少报了七成的人数。

这些账本,文案之类的东西苏晖已经荒废很久了,看到这些年的文件居然还能勉强凑出来,连他自己都觉得有些不可思议。数年不过问政务的苏晖,实在想不到自己那个上不了台面的师爷居然还能执着的帮他完成自己该做的事。

这让他心里有点小感动,打算着回去之后将叫谢焕然的师爷工钱再加两成。那个穷酸文人据说还是江南谢家的人,只是怎么看他都没有点名门望族的风范。在苏晖眼里,江南王家,谢家,那是数一数二的世家大户,随便出来一个人都是人中龙凤的望族,谢焕然,这个人怎么看都不想是世家走出来的人。

不过这个人能力很强,虽然自己不怎么待见他,但是为了让县衙基本上维持下去,这些年还真是多亏谢焕然的默默无闻了。

而以苏晖的本事,安定两千多灾民绝对是痴人说梦。若是没有谢焕然,只怕他早就露出马脚来了。可是周延公是什么人?本自以为表现不错的苏晖在他眼里,不过是个废物而已。经过自己的观察,周延公发现苏晖手下那个斯斯文文的师爷到是个人才。

因为苏晖的贪得无厌和一毛不拔,平安县粮仓中的存粮还算充足。这些粮食供应本地灾民坚持到明年开春应该是没有什么问题,只是需要解决的则是优质的粮食种子。周延公本来想和苏晖商量一下,后来干脆直接去找谢焕然。

就在苏晖无所事事的跟在周延公屁股后面点头哈腰的时候,他府里的管家神秘兮兮的从后面拉着他。苏晖本能的瞪了老管家一眼,随即抬手就要打,又意识到钦差大人就在前面不远处,他只得恨恨的问:“没看见老爷我在赔着钦差大人视察吗!有什么事非得现在跑来添乱?!”

老管家苏中委屈的低下头,低声对苏晖说了一句让后者几乎幸福昏厥过去的话。

“太原苏家来人了,要见老爷。”

苏晖一把揪住苏中的胸前衣襟,低声嘶吼的问道:“你再说一遍!”

已经五十几岁的苏中颇显老态,被自家老爷的大手揪的有些喘不上来气。他支支吾吾的说道:“就在钦差大人进城不久,一辆马车就到了府门前。据来人说是从太原苏家来的,他还说自己是大学士苏秀府上的管家,叫苏怀。”

苏晖一瞬间就有些头晕,先是钦差进城暗示自己只要把陛下交代下来的差事办好,说不定飞黄腾达指日可待。紧接着根本就不曾有过联系的太原苏家找上门来,来人还是大学士苏秀的府里管家,好事果然成双成对的来啊。

苏晖尽力让自己稳定下来情绪,然后迅速的撇了一眼周延公所在的位置,见钦差大人正在低着头听自己的师爷谢焕然说着什么,并没有注意这里,他深深的吸了口气之后告诉自己一定要冷静。

让苏中赶紧回去好好的伺候着来自太原府的同宗,他整理了一下措辞后走到周延公身后。周延公正在询问谢焕然什么样的农作物相对较快的成熟用以缓解灾情,看看是不是用能力筹集一批种子来明年开春的时候发给灾民们。

苏晖清了清嗓子,谄媚的笑着说道:“大人,城西灾民安置的地方出了些小问题,下官……是不是应该去看看?”

他的语气很谦恭,在他面前的周延公好像不只是钦差大人,更像是他的亲祖宗。不过话虽然这么说,周延公和太原来的亲亲祖宗相比,还是要稍微低一个档次的。苏晖不是笨蛋,他知道钦差这个身份是临时的,给自己的承诺也不一定就能成为现实。而太原苏家不一样,如今大学士苏秀在军机处那是数一数二的红人,若是巴结好了太原苏家的话那比巴结周延公还要有意义的多。

正在和谢焕然讨论农业上的问题,周延公根本就不在意苏晖这个什么都不懂的县令是不是需要陪在自己身边。他大度的挥了挥手说道:“民无小事,衣食住行皆是民生。住房的问题不可马虎,你速去解决吧。”

苏晖赶紧施礼告罪,然后舍弃了轿子不坐牵过一匹马,认了七八次马镫才好不容易爬上去,在亲信的护持下直奔自己的宅子。

此时端坐在苏府客厅中用茶的正是大学士苏秀府上的老管家苏怀,这个人已经鞍前马后的跟随了苏秀二十年。若是他自己愿意的话,苏秀早就安排他出去做了一方的郡守。只是他似乎对于苏家有着一种令人难以置信的忠心,宁愿在苏府做一辈子管家也不愿意到地方做一任土皇帝。

也正是因为这样,苏秀对他极其的信任。

平安县这样的穷乡僻壤找不出什么好茶来,沏出来的茶水味道也远不如加了盐巴和香料煮出来的茶汤香醇。习惯了喝煮茶的苏怀或许是因为心情不错,对这种水面上还漂着茶叶梗子的碎茶居然一点也不挑剔,并且喝的津津有味。

听见门外一阵骚乱,紧接着就是一声因为激动而有些嘶哑颤音的声音从门外传进来。从说话的口气苏怀就能猜到,来人一定是这次自己从太原府赶过来特意要见的那位苏家远支的族人。

苏怀之所以心情不错,是因为他没有来晚。他很庆幸自己没有半路上偷懒多休息一会儿,不然迟到一天或许真就赶不上钦差大人的脚步了。

苏晖也管不了那么多了,一进门就先行了一个晚辈参见长辈的大礼。这让苏怀心里越发的舒畅起来,他破例走过去搀扶起这个自己平日里或许连正眼都不会瞧一眼的“后辈”小子,越看越喜欢。

“你就是苏晖?”

苏怀笑意盎然的问道。

“晚辈就是,不知道族叔驾临,请族叔赎罪。”

不理会苏晖的马屁,苏怀笑着说道:“刚才我已经看了你的族谱,没错,你们平安县苏家正是太原苏家迁出来的一支,论辈分你叫我一声族叔也不冤枉,我应你一生也算不上占了你的便宜。”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