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帝胄 > 第五十一章 推测真相

帝胄 第五十一章 推测真相

作者:知白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3:54:56 来源:笔趣阁

王小牛原原本本的将他被困刑部大牢的那一段往事讲了出来,刘凌越听心中就越是震怒。在王小牛这批死囚处斩之前,已经有三批人被押出城门外斩首示众了。谁又知道,这三批人中有多少无辜的百姓?

同王小牛一批的死囚被带回了刑部,经过刑部尚书思司马律的查核,确实又发现了几个顶替罪名的无辜百姓,那几个死囚后来被无罪开释,具体去了哪里,公布的行文上只说发了银两送回原籍了,具体是不是这样也无人可知。

只是司马律竟然真的能查出有人顶罪,这就让人很有些议论了。朝中大员们中都有些闲言碎语,说刑部只有司马律一个人还是清明公正的,其他人都是贪墨枉法的败类。尤其是有一种说法,不知是从何人嘴里说出来的。将矛头直指刑部侍郎裴浩,直接点明说是这贪墨案的幕后黑手就是裴浩!

司马律曾经在公开场合表态过,现在案情还不明朗,诽谤朝廷重臣别怪他追究责任。这话其实是在为裴浩出头,从这一点又能看出司马律这个人的公正和无私。按理说司马律在前面的案子中有必然有失职之罪,但是人们似乎只看到了他的好处而遗忘了他的罪责。

裴浩跟他不和这是众所周知的事情,而司马律主动站出来维护裴浩,这让人大加赞赏。什么不计前嫌啊,什么公正严明啊,等等的赞美之词能堆满几辆马车。而相反,作为太子乱党的主审刑部侍郎裴浩,则受到了浪潮一般的谴责!

舆论如虎,在风口浪尖上的裴浩却表现的异常镇定。他对于御史们的质疑和谴责保持着沉默,甚至对于孝帝的垂询也只是磕头谢罪。不知道为什么,他平静的让人感觉到有些害怕。

每个人都猜不到裴浩将如何为自己辩解,靠什么来挽回失去的信誉甚至是官位。唯独司马律对裴浩这样的表现很担忧,若是说这北汉国中还有人最了解裴浩,也只有他这位裴浩的恩师了,就连裴浩的父亲都不行!

司马律没有说出来,但是却暗中做了防范!

咬人的狗不叫,司马律不用查,光看裴浩的表现他就已经猜到了是谁在暗中对自己下手。这两个人曾经是最好的师徒,现在却成了彼此最了解的敌人。

孝帝似乎对刑部的案子并不是太在意,只是在早朝上当庭责问了司马律和裴浩,交代两个人务必彻查这件案子,不允许再有无辜的百姓顶罪替死!这简直就是一件让人很难想象的事情,作为涉案者,司马律和裴浩都没有被隔离,而是将案子发回到他们手里重审!难道这北汉国除了刑部就没有审案的衙门了?

当然不是!这是孝帝想表达的一个信号。只要明眼人都看得出来,陛下这是要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皇帝并不是要真的要揪住这件事不放,而是给了司马律和裴浩两个人一个大大的台阶。

孝帝想要表达的意思是,朕不想动你们!

司马律和裴浩都不是笨蛋,自然明白皇帝陛下的意图。司马律本来还担心皇帝和忠亲王接着这件事打压一下刑部,甚至制裁他这个刑部尚书。结果皇帝根本就没有这个想法,这让司马律怎么能不高兴?

如今孝帝刚刚做了皇帝,不想让朝局动荡,这是大前提之一。而另外一个因素就是,皇帝要树立一个仁君的形象!

恰好因为这一点,裴浩才感到了绝望!

他原本以为,有英明的孝帝在,有公正的忠亲王在,这一下终于可以将这些年来的想法实现了。可是当孝帝表现出了自己的态度之后,他再一次死心了,而且这一次,他的心死的透彻无比。

司马律当初赏识他,提拔他,将他提拔为刑部中自己最亲信的人,甚至在某一个时段裴浩就如同司马律的亲儿子一样。而越是这样,裴浩所接触到的秘密就越多!渐渐的,他被表面清正廉明的司马律带进了一个黑暗无比的世界。司马律为他打开了两扇大门,第一个是仕途之门,这门的开启让他功成名就。

第二个,则是一道灰色的让他透体寒冷的罪恶之门。在这道大门里面,充斥满了让人不寒而栗的**!他从来不曾想到过,一个人竟然会有那样的双重人格!所有人眼中的忠臣,竟然是这样罪恶滔天的恶人!

作为学生,裴浩内心的痛苦可想而知。他是一个极为看重感情的人,是一个重情义的人,正是看重了他这一点,司马律才会将自己的另一面展现在裴浩面前。因为他确定,他对裴浩有恩,裴浩就断然不会报之于怨!

可惜的是,他还是低估了裴浩的良心。当发现了司马律的真面目之后,裴浩痛苦的很多天都睡不着觉,甚至到了现在都会被噩梦所惊醒!他的恩师,竟然是一个为了金钱而不择手段的恶人!这让他如何能不心痛?

当他领会了孝帝的意思之后,原本寄希望于皇帝陛下的裴浩终于知道自己又一次失望了,还是那种彻底的失望。忍了这么多年,好不容易看见了希望,却破灭的那么沉重!

最终,裴浩选择了一条不归路。

既然朝廷的律法制裁不了司马律,既然皇帝陛下不打算制裁司马律,既然忠亲王刘凌不愿意得罪司马律,那好吧!这恶人就让我来做,这骂名就让我来背!而为了报答司马律的赏识之恩,裴浩决定杀死司马律之后就自尽以谢罪。

杀司马律,是为了大义。而后自杀,也是为了大义。

作为裴浩的最忠心的属下,这么多年一直跟随在裴浩身边的范元山来说,裴浩的命令是必须要执行的,而裴浩心里的苦楚,他也是最了解的。他明白,有些时候,说不出的苦才是真的苦。而裴浩的苦,他如何能说?说了谁会信?就算有人信,又能怎么样呢?

当裴浩下令范元山他们几个人刺杀司马律的时候,其实如范元山这样心思直爽的人都猜到了裴浩的想法。可是,他们没有办法阻止。

当周延公陪着范元山将三壶好酒喝下肚子之后,范元山这个直爽的汉子就将心中的苦闷一股脑的倒了出来。有些时候,一个能谈心的人,几杯好酒,远比任何刑罚都更容易掏出真话。

范元山醉倒在了饭桌上,而周延公则看着这个令人尊敬的汉子默然不语。

悲情如裴浩,怎么能让他不感触?

周延公望着呼呼大睡的范元山,他沉沉的叹了口气。端起自己酒杯中的半杯酒,周延公一饮而尽。他不是北汉国的人,而是从南唐国一路北上走过来的。相对来说,南唐的环境要比北汉好上很多。南唐的第二任皇帝李璟还算贤明,治下三十五州百姓生活倒也还算富足。但是即便这样,不平之事也是到处都是,更何况地处北方贫瘠慌乱的北汉?

他却不知,现在北汉的时局如此,这还是因为刘凌出现的缘故。因为刘凌这个后世的人出现在本来他绝对不会出现的时代,北汉的现状已经比正常历史的轨迹要好的多了。

如果按照原本的历史来说,北汉占据的河东一十二州,在盛唐时期有二十七万九千一百余户。北汉建立后,战事频繁,兵役繁重,统治者强征十七岁以上男子为兵,致使田地荒芜,村庄中找不出一个精壮的汉子。又烂征赋税以输贡辽,人民被迫逃亡以避战乱和苛政。北汉亡时,在籍的民众只有三万五千二百于户,是盛唐时期的八分之一。

在十国当中,北汉的领土面积是最小的。也就是后周的十分之一。大辽国的二十分之一。甚至南方最弱小的闽国,其领土面积也是北汉的两倍还要多!

正是因为刘凌的出现,北汉的百姓们才过上了要好于正常历史的生活。因为刘凌的存在,南方后周的大军才没有越过边界烧杀抢掠。更是辅佐刘卓登基,给北汉换了一位贤明的好皇帝!

但是,朝政的弊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的,孝帝不能,刘凌也不能!

这是这个时代的悲哀,更是这个时代百姓们的悲哀。作为五代十国时期,最为弱小的北汉,在夹缝中生存,苟活在强国的一念之间,作为皇帝,刘卓是折腾不起的。司马律这个人远不是看上去那么简单,不要说刑部当中多有他的门生,就连柱国将军苏虎咆都和他有着密切的关系。若是动了这个人的话,只怕真的就动摇了原本就岌岌可危的北汉朝局了。

周延公虽然是一个外人,但是看得却无比的透彻!

他饮进杯中残酒,看着酣睡的范元山长叹一声,起身离开了刘凌的书房。而这个时候,王小牛已经原原本本的将他在刑部中的经历说给了刘凌,这其中最让刘凌震撼的,莫过于他从王小牛的言谈中,逐渐猜到了龙庭卫幕后的主使人是谁!

这个人,就算是他刘凌,也不是想动就能动得了的!

刘凌终于明白,为什么孝帝对于刑部的贪墨案会如此的放纵了,终于明白,为什么本应该消失了的龙庭卫又再次出现。终于明白,想要做一件利国利民的事,是何其的艰难!

这个案子如果查下去的话,搞不好真的就会将北汉国推上加速灭亡的道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