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帝胄 > 第一百五十章 知我者

帝胄 第一百五十章 知我者

作者:知白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3:54:56 来源:笔趣阁

(求收藏)

本来已经提上日程的忠王大婚结果因为岁贡风波不得不搁浅了下来,海里带着五千狼骑跑到太原城外叫嚣惹的太多人心里不痛快,虽然忠王下令射杀了想冲过来立威的三百多狼骑,但毕竟是被人欺负到了家门口,所以难免每个人心里都有些怨气。

国家国家,其实国就是一个很大很大的家。家庭成员众多,并且时常兄弟姐妹之间都会闹出矛盾,甚至会彼此反目成仇。但这并不代表在其他人欺负到家门口的时候大家都保持冷漠置之不理,虽然偶尔会出现几个引狼入室或者甘愿做侵略者走狗的败类,但总的来说面对外敌的时候兄弟姐妹们还是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都说老百姓们愚钝不理解政事,其实那是当权者害怕而已,不敢让老百姓接触到太多的政事,否则任何一个执政者都不会舒舒服服的过下去。可是在外敌欺负到家门口的时候,老百姓往往比那些当权者更爱国。

满朝的大人们面对大辽咄咄逼人的态势,谁都放不出来个屁,担心自己的仕途和生死安危,做了官的人往往没了血性。反正不管谁来统治,换了谁坐皇帝,不都得需要人来做官吗?大不了改换门庭另投明主而已,管他做皇帝的姓刘还是姓耶律?

同朝廷里那些大员们,尤其是那些满腹经纶整天之乎者也的文官的噤若寒蝉相比,百姓们则表现出了如火一般热情和斗志。太原府里的青壮百姓们自发组织起来到忠王府门前请愿,大家都愿意拿起武器抵抗外族的侵略。

这些人中以从北边逃难过来的百姓为主,吃够了契丹的苦,家没了,亲人没了,他们已经没有什么放不下的。给他们一柄横刀,他们真就敢不要命的迎着大辽铁骑冲过去拼命。百姓们的情绪异常的激动,就连太原府的衙门前都有不少人挥舞着大汉的战旗要求参军为国效力。

武将们被百姓们这种热情刺激的忘乎所以,纷纷要求借着这个机会脱离大辽的控制,让大汉称为真真正正的独立国家,万一大辽铁骑杀过来,大不了拼上一条老命同归于尽而已,没什么可怕的。

此时,似乎在他们的眼里,大辽国那四十万武装到牙齿百战百胜的宫帐军,一百二十万京州兵都是土鸡瓦狗,根本不足以忌惮。

面对着文官们的冷漠,武将们的火热,孝帝和刘凌都有些哭笑不得。这些大人们如此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难道就没有闻出不同寻常的味道来?

街上百姓们一热闹起来刘凌就嗅到了一股不安分的气息,百姓们越是踊跃,他就越是清晰的感觉到有一只黑手在推着百姓们往前走。百姓们爱国这无可厚非,但是聚众围堵政府衙门,抗议朝廷对大辽的野蛮行为不抵抗,催促朝廷派兵与大辽国开战,就只差一小把火,就能把百姓们的愤怒彻底点燃。

若是怒火被点燃了,百姓们是自发组织义军去跟大辽开战,还是*造反推翻刘氏皇族的统治那就不得而知了。

刘凌派影卫的人下去渗透到大街上聚集的百姓中查访,果然发现每一处百姓聚集的地方都会有几个人站在高处不断的鼓动着百姓们的斗志。只要是人多的地方,总是有几个人义愤填膺的带着大家高呼出兵的口号。

在那些带头人的怂恿下,百姓们忘记了大辽国雄厚的军事实力,忘记北汉的疲弱。大家都觉得有勇气就能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再强大的敌人也阻挡不住大家齐心协力的抗击。在那些怂恿者的嘴里,辽国的百万大军被说的一文不值,仿似只要大家一起吹一口气,就能将辽国的百万大军吹的东倒西歪落荒而逃似的。

而同时,刘凌麾下的影卫们在百姓中不断的收集情报的时候,孝帝也命令麒麟卫的人开始调查是谁再故意煽动百姓们。不管是刘凌还是孝帝都在担心着,一旦百姓们等不到朝廷宣布对大辽开战,只怕无处发泄的百姓们会将怒火转移到朝廷这边来。只要百姓们的怒火烧的足够旺了,只需有人站出来登高一呼,难保不会在太原拉起队伍颠覆大汉的政权。

嗅到了阴谋味道的孝帝和刘凌都抓紧行动了起来,争取在百姓们被彻底鼓动起来之前查出幕后的黑手。而为了安全的考虑,八门巡查司的人和太原府的衙役们几乎倾巢而出,整日在大街上巡逻。

不过刘凌给他们下了严令,除非有人蓄意闹事否则不准打骂驱逐百姓。这样的命令连孝帝都感到不可理解,但是出于对刘凌的信任他并没有出面干涉。岳麒麟自己也不可能还在八门巡查司的衙门里坐的下去,他将手下的差役分成了十六队,每队五十人不间断的在大街上来回巡逻,他自己也亲自带了一队人在忠王府所在的那条大街上执勤。

刘凌在书房里听了赵大的汇报,根据影卫的调查,确实发现有人打算鼓动百姓造反。这些人平时就渗透在大街上集会的百姓中,寻找集会鼓动百姓,并且故意将矛头往朝廷方面引导。

经过影卫的观察,这些人分成了无数的小队,或三五人,或一二人,从清早就出现在大街上,先是分开行动高喊口号吸引百姓们的注意力,等人聚集起来之后便有意无意的引导百姓们舆论,其过程必然是先咒骂大辽的欺人太甚,在百姓们的怒气被点燃之后往往会将话题转移到朝廷的懦弱上来。

而每次有巡逻的差役们经过,这些人都会钻进人群里,借助百姓躲避差役们投射过来的视线。前些天这些人只是在白天才会行动,傍晚的时候便会分头藏匿起来,但从昨晚开始,这些人晚上也不闲着了,分头带人在各衙门的门口或者朝廷大员的家门口闹事。

刘凌听完赵大的汇报点了点头:“看来这些人认为时机已经成熟了,只怕过不了几日就会鼓动百姓揭竿而起。”

赵大道:“据属下的观察,这些人的组织性十分的严密。每次引诱百姓集会之后,都会从不同的路线撤离。而且他们所走的路线一点规律都没有,很难根据追踪查到他们的老巢在什么地方。不过属下这几日发现,每一伙人之间似乎也并不认识,他们一定是通过某种不为人知的方式互相辨认。”

刘凌道:“事情已经到不能忽视的地步了,估计着陛下那边也会有所行动。这样吧,为了不让影卫暴露出去,你去把岳麒麟找来,我会安排他带人配合你。”

想了想,刘凌接着吩咐道:“聂人王兄弟先回去协助你,最好能跟踪找出那些家伙的老巢在什么地方然后一网打尽。若是贸然行动抓了那些大街上鼓动百姓的小喽啰,只会打草惊蛇放跑了幕后的黑手。”

赵大点头道:“属下遵命,属下已经把银衣影卫的人都派出去盯梢了,只要把人都盯住了,总能找到他们接头或者聚会的地方。”

刘凌想了想说道:“他们之间既然并不认识,若换做是我来组织的话,必然会让他们的身上有一件证明自己身份的东西,你派人仔细看那些人的衣服上,手臂上,或者鞋子,帽子,甚至发型,手势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赵大躬身道:“属下这就去安排。”

刘凌嗯了一声道:“你先回去吧,有什么事直接来书房找我,若是我不在,你就在书房等我回来。若是有什么紧急的情况,你就想办法把消息传到宫里去。”

赵大应了一声,转身从密道中退了出去。

赵大才走,外面管家老吴就过来告诉刘凌,宫里面来了人,请王爷速到宫里去,陛下有要事同王爷商议。刘凌应了一声也来不及换衣服,带了十几个亲兵骑马到了禁宫门外。早有小太监等在门口,告诉刘凌直接到军机处的值房去见陛下。

刘凌赶到军机处的时候,军机处那间不大的小房子里已经有好几个人了。包括当今天子孝帝刘卓在内,老宰相卢森,礼部尚书候申,刑部尚书裴浩四个人显然早就到了。而自从中书令欧阳仁和辞官之后,原本还被其掣肘的老宰相卢森已经真正意义上成为百官之首。而且若是论对汉室的忠心,刘凌知道卢森绝对不会比自己差多少。

至于另外两个人,礼部尚书候申,刑部尚书裴浩基本上已经算是内定的补入军机处的大臣,刘凌本身更是军机处众官之首,可以说到场的都是孝帝的亲信之人,只是军机处五人却惟独少了大学士苏秀,这不能不引起刘凌的重视。

猛然间,刘凌心头一亮!

看来陛下要借着这次有人意图蛊惑百姓造反的事,拿某些大人物开刀了!

从戌时就开始飘扬的雪花越发的大了起来,原本上不过是被风吹的四处乱窜的雪沫子,到了亥时的时候雪花已经鹅毛一般大小了。这是今年冬天的第二场大雪,虽然对于缺衣少吃的灾民们来说无异于一场灾难,但若是考虑到明年春天的耕种,对于旱情的缓解来说这一场大雪又实在让人高兴。

刘凌带着一身的积雪推门进了军机处,屋子里的热气呼的一下子就涌了出来。他先给孝帝行了礼,还没站起来,刑部尚书裴浩快步过来替刘凌拍打身上的落雪,雪在两个人的忙活下迅速的融化成了水。孝帝坐在炕头上笑呵呵的看着刘凌说道:“就差你了,大人物总是最后才登场。”

刘凌一边脱了外面的大氅一边抗议道:“陛下从承先殿过来才多远,微臣可是要纵马跑一炷香的功夫才能到宫门,还得从宫门大老远的跑过来。”

礼部尚书候申笑道:“如此说来,我岂不是比王爷还辛苦些?我家可比王爷府邸离着宫里还远些的。”

刘凌白了他一眼笑骂道:“坐轿子的闭嘴,再说了,我敢打赌,你这只猴子根本就没有回自己府里去,说不得还从陛下那里才蹭了一顿晚饭吃!”

候申笑道:“知我者,忠王殿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