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盛世中华 > 四百七十四章 米洛拉多维奇的出兵

盛世中华 四百七十四章 米洛拉多维奇的出兵

作者:汉风雄烈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3:54:13 来源:笔趣阁

四百七十四章米洛拉多维奇的出兵——

四百七十四章米洛拉多维奇的出兵

“噗嗤——”这是刺刀入肉的声音。

“啊——”这是勇士惨叫的声音。

“轰隆——”这是臼炮射击和手雷爆炸的声音。

不甚大的库斯塔奈城中,中玉兹军宛如入侵的蝗虫一样,飞速的啃噬着所看到的一切小玉兹军。

他们突然间在库斯塔奈城的西面出现。坐镇库斯塔奈的小玉兹苏丹别尔德穆根本来不及反应,就被中玉兹骑兵夺下了西门。

库斯塔奈确实是一座要塞型城市,内中面积并不大,人口也主要是分布在城外,长年定居城内的很少。毕竟哈萨克人的主流是游牧民族,库斯塔奈只是一个聚集地的中心,但并不能代表整个聚集地。

年后突然开始的战争打破了周边小玉兹人平静的生活,他们要么迁移向更遥远的北方,要么就全体搬入了城内。

面对强大的中玉兹军,别尔德穆需要守为住库斯塔奈,他要给身后已经在集结中的北部小玉兹军赢得充裕的时间。

但是库斯塔奈并不是一座欧洲式的真正战争要塞,与欧洲的同类相比它薄弱的太多了。因为两者间应对的目标完全不相同。

库斯塔奈城往常需要应对的仅仅是冷兵器的游牧民族。奥伦堡防线修筑的时候,是新疆准噶尔蒙古最后的辉煌时期。他们虽然与满清的战争连连失败,可是对于中亚和俄国人依旧拥有着强大的威胁力。、

奥伦堡防线附属对付的还有哈萨克中玉兹和大玉兹两部,不过当初建造时主要的对付目标还是准噶尔人。只是防线才建好没几年,强大一时的准噶尔蒙古就在满清精锐的横扫下烟消云散了。

库斯塔奈城只能支撑冷兵器战争,或是准噶尔军那样的装备着少量火炮、火枪的初步火器化骑兵。但是要对付哈萨克新军这样的纯火器化近代军队,别尔德穆更信任自己手中的五千骑兵和骑兵手中的弯刀。

别尔德穆把手中的主力投放在了托博尔河谷一线,防御着中玉兹军从鲁德内发起的进攻。带领着那一路中玉兹军的人是布克依汗的大儿子希哈孜,希哈孜也是这一次中玉兹军名义上的统帅。

得杨遇春的示意,希哈孜三天来一直都表现的‘蠢蠢欲动’,还出动骑兵度过冰封的托博尔河与小玉兹游骑碰了两碰。把别尔德穆的眼光牢牢地吸引在自己身上。

如此只剩少部军力守卫的库斯塔奈根本就挡不住杨遇春部的进攻。虽然别尔德穆在西门失守之后立刻组织城内的军力进行反攻,还急忙派人召回在外的主力,可是杨遇春手下有三千骑兵。

突袭只用了其中的一半,一千五百中玉兹骑兵轻松地就支撑到了杨遇春部主力,也就是中玉兹的五千哈萨克新军赶到。

绝对优势的力量就像是一堵滔天的巨*,劈头盖脸的打向了小玉兹军。没有任何有力的阻挡,就攻入了库斯塔奈城中央。

西半个库斯塔奈城已经被肃清,新军的肉搏战开始在了别尔德穆的官邸。

杨遇春自然没有将全部的兵力投入进库斯塔奈,事实上进入城中的只有两千名哈萨克新军和几百巡哨的骑兵。

余下的三千新军已经连同部分辎重兵转移到了库斯塔奈城南,他们将要在的地方建立一个阻击阵地,阻击小玉兹军的回援。而最后剩余的两千多中玉兹骑兵就隐藏在这座阵地的后面。他们会在小玉兹骑兵在阻击阵地上撞得头破血流之后瞬间杀出。

这并不是什么高超出众的计略,可是杨遇春的计划却无疑是最扎实可靠的,最有胜利保证的。

他并没有打算在库斯塔奈城下将别尔德穆的主力一口吃掉,因为困兽犹斗,把人逼进死路并不是最好的选择。虽然小玉兹军被围后很有可能被招抚许多。但是临死一搏的危险依旧存在。

杨遇春只打算像《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设计华容道一样,一层一层的阻击剥离小玉兹军,最后骑兵在附后追击。让小玉兹军自己葬送掉自己的勇气,那时候吃掉他们才是三只手指头捏田螺,十拿九稳

一切就如同杨遇春的设计,小玉兹军像是在听着他的指挥棒行动一样,从头到尾丝毫都没有超出杨遇春给他们划定的圈圈。

四千多小玉兹骑兵一头撞在了库斯塔奈城南的阻击阵地上,下场很是悲惨。因为这一来一回间,时间已经过去了半天有余,库斯塔奈城被肃清,别尔德穆已经仓皇而逃。

哈萨克新军在城南修筑起的是一座像模像样的阵地。他们虽然不可能挖土掘地来修筑阵地,因为这个时候的泥土堪比生铁一样坚硬。但是中国老祖宗几千年的战争史给后人留下了太多的财富。

依靠树木枝条和压实了的积雪,冷水一桶桶泼上,那阻击阵地修筑的不是一般的快速。

依旧不停的下着的大雪还十分给力的覆盖了阻击阵地,在小玉兹骑兵赶到之前,给哈萨克新军披上了一层最好的遮掩衣。

枪炮齐鸣中,小玉兹人一排排的倒下。战马的悲哀嘶鸣和人类的惨叫声交织在一起,血肉也跟冰雪混合在一起,再热的鲜血洒在雪地中也会瞬间凝固住,战争的残酷在寒冬季节中表现的更加猛烈。

希哈孜率领的骑兵在后追击,无奈的小玉兹人只得放弃夺回库斯塔奈城的意望,打马向着西北方仓惶逃离。

他们这一路将是凄惨的一路,因为任何一支没有补给的军队,即便它是进军速度最快的骑兵在风雪交加中也会是茶几上最大号的杯具。

况且杨遇春给他们准备的还有骑兵的截杀和追杀

————————————————

阿拉尔斯克,南部战场。

在杨遇春率领中玉兹军攻势如潮的时候,杨芳带领的大玉兹军也已经杀到了小玉兹南部最重要的城市——阿拉尔斯克下。

这是俄国古里耶夫要塞前唯一一座上档次的城市,位于咸海边缘。小玉兹苏丹沙帕尔一边拼死抵抗一边频频向俄军求援。

跟别尔德穆一样,沙帕尔他们这样的小玉兹贵族,已经是在俄国的战场上下不来了。现在即便他们不抵抗投降了,来日清算的时候也能把他们家族剥的一毛不剩。

对于贵族来说,头衔没有了,子民没有了,地盘没有了,军队没有了,钱财也没有了,那还保住一条性命干嘛?

不要说‘留着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之类的蠢话,失势的贵族在大草原上是根本就没有活路在的。这一点,几百年来的历史已经给予了鉴证。

所以,不到山穷水尽小玉兹的上层贵族是不会放弃自己的权力的,而到了山穷水尽走投无路的时候,他们再愿意投降也绝大可能是没那个机会了。

把话说回来,别尔德穆和沙帕尔之所以一直拼死抵抗就是因为他们还没有沙俄这条大粗腿可以抱。俄国人在哈萨克大草原上强势了快一百年,说话说积重难返,那威严和形象不是一时半会儿就会消退的,也不是中华出来一亮相就能比下去的。

这些都需要时间和事实也说话。

米洛拉多维奇。全名米哈伊尔.安德烈耶维奇.米洛拉多维奇。他是俄军名帅苏沃洛夫的忠实崇拜者,也可以说是苏沃洛夫的学生之一。和倒霉的同门师兄库图佐夫不同,沙皇保罗一世压制打击苏沃洛夫的时候他还仅仅是一个无名少将,位低人卑入不了保罗一世的眼。

所以他安全的度过了那最难熬的一段时日,亚历山大一世继位沙皇之后,米洛拉多维奇进入了欧洲反法战场,在俄法战争期间任旅长,于阿姆施泰腾和克雷姆斯的交战中立下战功,西历1806晋升军长,坐镇东线。这一是为米赫尔松的摩尔达维亚集团军(4万人、150门火炮)做后援,二是看守中亚。

得知大玉兹军已经逼近阿拉尔斯克的消息后,米洛拉多维奇不得不集结兵力为最坏局面的可能出现做准备。他一点都不想跟中国人打仗,别看现在跳的是中玉兹和大玉兹,谁都知道他们身后站的是中国人。就像小玉兹身后站的是俄国人一样。

在欧洲、在高加索,俄国太多的力量陷在了两边。眼下若是再与中国作战,米洛拉多维奇看这简直就是一场灾难。

甚至是一场可能引起整体崩盘的灾难

西历1806年,也就是去年。拿破仑在德意志中部和西部建立了莱茵同盟。德国统一的最后一点象征——神圣罗马帝国终结。帝国皇帝弗朗西斯二世,成了弗朗西斯一世,就任奥地利皇帝。

这样的局势让普鲁士人大惊,腓特烈.威廉三世在英国人的鼓动之下向法国开战,萨克森也站在普鲁士一边。可是这一切并没有阻挡住拿破仑征服大陆的脚步,他集结了二十万兵力用于对普鲁士作战。而普鲁士与萨克森之联军共计有13万人,由卡尔.威廉.斐迪南任总指挥。

第一场耶拿之战,普军损失27000人及一百多门大炮,法军损失6000人。

随后的奥尔施塔特之战。拿破仑最忠实英勇的元帅——路易斯.尼古拉斯.达武,率领法军27000兵力与不伦瑞克的5万人部队在奥尔施塔特交战。

坚韧且训练有素的普鲁士军最终以土崩瓦解而告终,他们有25000伤亡,近25000人被俘。可以说是全军覆没,而达武则只损失了7000法军不到。

随后一个月内普鲁士瓦解,腓特烈.威廉三世落荒而逃到了俄国。拿波仑率领8万法军向东进军至维斯瓦河一线,并占领了华沙以阻止俄国支持普鲁士的任何企图。使得十多万俄军被牵制在了第一线,整个俄国一多半的力量放在了对法战争中。

算上高加索地区对土作战的军队,米洛拉多维奇都可以确信无疑的说,只要自己这边一跟中国人正式开战,自己就是往莫斯科一天打一百个求援报告,也要不来一支军队。

连莫斯科城里,现在也只剩下沙皇仅有的近卫军了。怎么会不远千里的支援给自己?

米洛拉多维奇是一个骁勇的战士,欧洲战场上他可以在战争最激烈的时候带头冲锋,可以带领自己的步兵用刺刀抵抗住法国精锐枪骑兵的冲击。但是今天的战争,他心中充满了吧悲哀。他可以全心全意的指挥部队,但他看不到战争未来胜利的希望。

阿拉尔斯克一破,小玉兹南部区域内就再没有像样的城市了。甚至大玉兹的骑兵可以在时隔三十年后再一次饮马里海的东岸平原。

米洛拉多维奇没有别的选择,他只能战斗

里海沿岸丢失,俄国受威胁的就是高加索要地,同时还会丢失对波斯的影响。这块要害区域每一任俄国沙皇都是不愿意放弃的。

所以当沙帕尔把阿拉尔斯克城破的消息报道到古里耶夫要塞之后,米洛拉多维奇整军出兵。

五千沙俄步兵,三四千哥萨克骑兵,往常时期这就是一支可以威慑整个哈萨克大草原的力量。但是现在,当中玉兹和大玉兹各建立起了自己的新军之后,这点实力似乎也不怎么样了。

就像原本历史中满清建立了新军之后,国祚的安危就再也不会受几千列强军队的威胁。之后列强的对华战争,也不再可能如一次、二次鸦片战争那样的小打小闹了。

编练了才一年的哈萨克新军,可能论战斗力应该比不上俄军士兵,但是数量摆在那里的,一万哈萨克新军对阵五千沙俄步兵,这绝对不会出现一击即溃的局面的。

“轰轰轰——”

大炮轰鸣着。

三十门大炮齐齐奏响,炮弹密集的砸向数里外的一个小城镇。

四百多发炮弹射出后,城镇东面的围墙被打了个稀巴烂。新近增强的守御工事和木石结构的围墙栅栏也连同一溜溜地木房毡棚一齐飞上了天。又一个小玉兹人的小城和断后据点被‘门户洞开’

早已按捺不住地大玉兹骑兵,顺着炮弹清理出的通道越过废墟一般地城东飞一样地杀进了城镇。

“乌拉,乌拉——”城里面响起了俄国人的叫喊声。

小玉兹军里有许多服役的俄**官和哥萨克,这群人打仗的意志和斗志远胜哈萨克人。特别是在逆境中,带头冲锋的人群中很少看到高级别的小玉兹贵族,而却能经常看到俄**官和哥萨克。

在小玉兹归附沙俄的这七十多年中,小玉兹汗慢慢由实权转变为傀儡人偶,贵族全部看俄国的眼色行事,不能不说是没有原因的。

15、16世纪时。一些不愿忍受地主、贵族压榨地俄罗斯、乌克兰农民迁到由于钦察汗国被推翻之后地俄南地区。这些人就被称为“哥萨克”,即突厥语中地“自由人”。自16纪起,哥萨克因替沙皇政fǔ征战沙场和镇守边疆,被免除劳役和赋税,并获得一定地俸禄和相当数量地土地。

哥萨克人英勇善战,有其人组成地哥萨克骑兵一直都是沙俄政fǔ对外征战的主要武力之一。他们颇似游牧民族的生活,也自幼锻就了哥萨克人,男人骑马舞刀,个个骁勇善战的本民族个性。

面对大玉兹军的进攻,留守的小玉兹军自认为自己被主力抛弃,战斗意志很不浓烈。

上千人的小玉兹军虽然不说是完全不堪一击,可那勇气实在令人堪忧。当高喊着‘乌拉’冲锋陷阵的俄**官和哥萨克,逐个消亡和退缩之后,大玉兹军彻底占据了主动。

骑兵的大杀伤力在这得到了充分体现,他们对小玉兹人毫不留情,疾驰的马蹄过处,一片狼藉。哈萨克新军战士冲进城镇的时候,呈现在他们面前地是一幅令人作呕的图画。

四肢不全的尸体,踏的血肉模糊的脑袋,随处的残肢断臂……

在第三支断后小玉兹军被消灭之后,残存的南部小玉兹军逃过了图尔盖河,也终于跟支援来的俄军汇合了。

两边在相隔不远的图尔盖河两岸对峙了起来。俄国人有小玉兹军的汇合,军队总数猛然一提高,现已经超出了大玉兹军。

阿拉尔斯克城丢失之后,南部的小玉兹军队现已经全部归到了米洛拉多维奇帐下,总人数达到了一万三四千人。

整个小玉兹能正常的不动摇根基的拉出四万人的军队,其中精华聚集的里海附近各苏丹就能占据上一半。加上其余的,南部小玉兹军要比北部的强出不止一筹。

可是面对大玉兹军的步骑结合,他们一败再败,没有一点胜算。

俄国在奴役小玉兹哈萨克,把他们当做自己的一只恶犬在养。

但任意一个养恶犬的人都不会把自己置于危险之地,把自己的要害摆在狗嘴下面。反噬其身的事情没人愿意做。

所以,即是今天,归附沙俄七八十年的小玉兹哈萨克也没有一支成编制的近代化军队。古老的骑兵,面对新生的大玉兹军、中玉兹军,除了失败就只有失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