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盛世中华 > 四百六十五章 ‘赤字’刺激出的银行!

盛世中华 四百六十五章 ‘赤字’刺激出的银行!

作者:汉风雄烈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3:54:13 来源:笔趣阁

四百六十五章‘赤字’刺激出的银行!——

四百六十五章‘赤字’刺激出的银行!

“这是多么惊人的对照:我们的高级军事权威正好在自己的领域内大部分都保守得可怕,可是现在未必能找到另一个像军事这样**的领域。我当年在库弗尔格拉班从军时使用过的六磅或七磅的滑膛榴弹炮和现在的后装线膛炮之间、在当时的大口径滑膛枪和现在的后装五毫米连发枪之间似乎相隔有几百年之久;而这还远没有到头。

技术每天都在无情地把一切东西、甚至是刚开始使用的东西当作已经无用的东西而加以抛弃。它现在甚至在消除富有浪漫色彩的硝烟,从而赋予战斗以事先绝不能预见到的完全不同的性质和进程。而我们在作战的技术基础这样不断**化的条件下,将不得不愈来愈多地考虑这种无法估计的因素。”——恩格斯

——————————————————

火帽枪的成功令梁纲很高兴,但是火帽枪成功所带来的另一方面影响,中华帝国却也需要一点不剩的全盘接受。

那就是刚刚完成全军武备更换不久的中华军,需要立刻迎来第二次全军大换装,这简直是悲催到了极点

而且更让梁纲无语的是,中华一式步枪变成‘出师未健身先死’的真正代名词。还没来得及露面,就变成落后的了。这不由得不让他想起恩格斯说过的那一段话。

很长的一段话,也是梁纲唯一能够记住的恩格斯说过的一段话。

“这个不需要遮掩,生产出来后会在第一时间就换装部队。内阁所需做的是保证军备部生产所需的一切钱财物资的充足供应。”

梁纲没有保留火帽枪的想法,雷泵这东西在西方出现了二十多年,说不定各国私下里早就已经在实验着用在军事上呢远不如中华一式步枪那般具有保密价值。

那日从校场回到皇宫之后,梁纲第一道圣旨就下到了军备部柳严辰手中。从即日起,停止一切燧发枪的生产,全国各地兵工厂一律更改生产火帽击发枪。

“臣遵旨。”王邵谊领命退下。

转回内阁,王邵谊把梁纲的命令向内阁诸位大臣完整宣告了一遍。财政部尚书汪大可当即就苦皱起了一张脸。

自从他坐上这财政大臣的宝座以来,每年就都需要伸手向内帑伸手要钱。国内基础建设投资大,军费开销巨、官员俸禄多,以及华北赈灾等等,好不容易熬到今年,华北水灾基本平复,军费开支大减,虽然不能说国库年岁盈余多少,但汪大可还是有不向内帑伸手要钱的信心的。可谁知道,欣喜都没维持几天,就再度被踹下云端了。

财政部的哀嚎,梁纲听了不置一笑。

全军大换装,可不是件轻松地事情,财政部只是其中被牵涉到的部门之一,而且还是最轻松的一个部门。不过是拨了拨钱罢了,不够了还有梁纲的内帑在顶着。

比西方诸国那些年年赤字,岁岁窟窿的财政大臣来,汪大可已经幸福的太多了。

不过年年的大笔透支,梁纲的内帑储备也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迅速消减。现今剩下连一亿两白银都没有了。

想想当初的宏伟壮观,梁纲心头再是不心疼也感觉挺不是滋味的。前世他只是一个拿拼命钱的小替身,没机会去体会那种在钱上打滚的享受。现在他终于有机会拥有金山银海了,却又在自己手中迅速消失掉。

五日后,养心殿。

梁纲掂着手中的奏折,吃惊的望着下面的汪大可。作为他自己亲选的财政大臣,梁纲清楚地知道汪大可的为人,知道他并不是一个多么激进、胆大的人。

可今天,就是这么一个老实的有些本分的人却给自己上了一道‘开中华古今未有’的奏折

“你要办银行?”如果是动漫,梁纲的眼睛就凸出来了。

“皇上,臣自知道‘银行’这一事物后,悉年来使人于洋商不断咨询、探究,感觉于国甚有大益。

此番全军武备换装,财政再出赤字,虽可以照前例于内帑进补,然此计绝非长久之计。臣以为,当确立中央银行行,取富取财于民,发国债券……”

汪大可突然间‘一鸣惊人’,这绝不是脑袋一热就下的决定。而是真正经过深思熟虑的,是认真负责任的。

事实上今年即便是不出现全军二度换装一事,汪大可也决心成立中央银行,把梁纲一直停留在纸片上的设想变成现实。

这些年他直接或是间接地从洋人那里得到过不少关乎银行的消息,同时对西方社会的财政运营也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

就如同梁纲下意识的认为钱庄、银号不如银行一样,汪大可也认为钱庄、银号不如银行,只是这一决定他是经过认真反复的探究之后才做出的。

西方社会的商业运营较之中国更为兴盛,汪大可如此认为。兴旺、发达的商业决定了西方银行更早一步的发展。而中国历代重农抑商的政策则是阻碍了金融业的发展。

无论是钱庄还是银号,在职能上比之西方银行都存在一定的差距,甚至可以说西方的银行在一定程度上完成了钱庄 银号的统一。

中华帝国未来的国策是什么,汪大可十分清楚明了。重农不抑商,未来的中华帝国,商人的势力和地位会越来越高。

李家这些年在朝外跳上跳下,大大长了商家的士气,但落在汪大可眼中,那都是因为一个绳子在牵着他们呢而牵着那根绳子的手,则就是坐在皇宫里的这位帝国至高至尊者。

梁纲手下有两本奏折,除了现在掂在他手中的那一本外,另一本就是财政部计算出的此次全军大换装所耗费的大致钱财数额。奏折上附加的还有财政部今年做出的亏空预算,在一千万元到一千五百万元之间。

这是一笔不大的数额,合成白银还不到八百万两。汪大可成立银行之后,就准备第一批发行两千万块银元的国债券,五厘的利。

中央银行成立以后,并不准备发行纸币。眼下时候纸币的防伪手段非常劣质,之前银票就常有造假。以至于一些银号取银子,除了银号开出的银票外,还需要有对的上号的信物才可以取到手。

中华帝国几年的内战下来,金融业不说是遭受了灭顶性的打击,也绝大多数是元气大伤。许多商家被抢被劫,局势重新安定下以后,陪个倾家荡产。并且他们中的许多人都是有官商背景的,后台就已经倒霉了,银号、钱庄本身就更惨了。覆巢之下岂有完卵,说的就是这个理

之前几年,国内商业、金融都一直处于恢复期,现在前者已经走上了高速发达的通天大道了,后者却还在步履维艰。

汪大可要办银行,也是看准了这一点。趁着国内的商贾巨头还都没有投资钱庄、银号业,财政部先把银行搞出来,抢占市场

今后,极有可能这银行也能变成财政部手下一个下金蛋的老母鸡

汪大可早早就知道‘银行;这个停留在梁纲纸面的计划,但却并不了解,这个停留在纸面上的计划,不是他给财政部留下的自留地,而是要如后世的央行一样独立出去的。

今后财政部是财政部,中央银行是中央银行。撑死了等日后银行多了再成立一个银监局。

“那就开吧。”梁纲心思翻转了几番,最终定下了注意。

中华帝国朝廷眼下在民间的信誉极好。虽然老百姓甚至是许多商人和官员都不了解什么是银行,但是国债肯定有人买的。

发行国债靠的就是国家的信誉,所以中华帝国的国债券不是大明朝后期的宝钞,市场不成问题。而‘银行’,只需要一些时间,它终能走进人们的心中的。

中央银行的诞生还可以由此带动民间金融业的发展。那些个中小型区域性钱庄、银号大型的都完蛋了,面对威胁肯定会飞快的自我进化。他们的资本不足以开设银行,因为已经下了决定的梁纲,准备把私人银行开设的本金定在五百元银元,也就是过去的二百五十万两白银。

其造成的最直接后果就是各地各家钱庄、银号的加速融合和联合。因为中国一直是官本位社会,朝廷倡导的‘银行’,民间的钱庄、银号是不会也不敢全力以赴的抵抗的。

他们只会摇身一变把自己也融入进去,尤其是现在中华帝国刚开国不久,朝廷威仪镇压四方

各地私人银行的发展,那就是中国金融业的繁荣。各类证券、贷款等会雨后春笋一样出现在市面上,如此在金融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证券交易所也就不可避免又顺利成长的出现了。

梁纲对金融业不甚了解,但他的计划却十分确切的触及到了证券交易所。不过这也是他对中国金融业最后一步的‘计划发展’了,因为再往后就不是他可以控制得了,也不是他可以指定的了。

那需要市场来主导和引导、催化,也需要真正的金融人才的加入。梁纲这么一个鸡毛蒜皮都知道很少的人,触及不到那个层次。

梁纲也不担心私人银行的迅速发展是否会触及到中央银行的发展,因为中央银行是一个政fǔ部门更甚一个银行。而且对于广大的老百姓而言,眼下这个时空,这个时代,他们更愿意把钱封进罐子里埋到自家的后院去。

交给“土地公”保管总比交给“奸商”保管要可靠得多。而有受到利息吸引的人,也绝大多数会认为‘国家’比‘个人’可靠。

这一认知,知道后世梁纲未穿越时都还有极广阔的生存空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