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盛世中华 > 一百二十三章 铸炮

盛世中华 一百二十三章 铸炮

作者:汉风雄烈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3:54:13 来源:笔趣阁

“咚咚咚……”几声炮响后,回音悠荡逝远,白茫茫一片的山谷转而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

“快,快点,给我量准了,量准了。”梁纲在大声的吆喝着。天寒地冻的,虽然已经入冬很久,可此时的他依旧是满头的大汗,上身的袄甲也完全敞开了怀。在他旁边的陈虎、张世龙等人也全都一个样子,呼呼的山野寒风猛烈地吹刮着,却只能让他们更觉痛快。

“是”,姬延良大声的应下,然后就冲着自己手下的队员吼叫道:“快点上去,量仔细点……”

看着好似撒缰的野驴一般冲出去的测量队,柳严辰微不可查的叹了口气,一丝黯然在他的心底升起。但接着他又是满脸带笑的向梁纲言道:“大当家的,咱这炮打的绝对比朝廷的远,这才是六百斤的小炮,打的差不多就有二里地远,都能赶得上朝廷五六千斤的重炮了……”

柳严辰者,为西天大乘教就近绑上山的匠师,之前与王栋、王来元父子一样都是在湖广兵仗局做工,是祖传了好几辈手艺的铸炮师傅。

梁纲对柳严辰一直很尊敬,毕竟他是山上唯一懂得铸炮的人,虽然在现在的情况下,梁纲是不可能大规模铸造大炮的,甚至连小规模的铸炮都不行,但是这项技术还是要展的。

不铸和不会铸可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而同时间,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这柳严辰心里真正的想法是怎么样的外人不知,可在表面上他对梁纲却是绝对绝的服从。

唉,家人妻儿五口人都在山上,头上高高悬着一把铡刀,对于这握着刀把的人,柳严辰又怎么敢有半点的得罪?

6ooo斤以下炮位的最大射程为oo来丈,6ooo斤以上重炮的有效射程为5oo丈左右,清军重型火炮的有效射程也就是两三里地,所以现下这门小炮,在国而言绝对是一顶一的好炮!

(因材料、铸造法等方面的原因,清朝自制造出的火炮炮壁厚而炮膛小,常常上万斤吨位重的大炮只能射十几二十斤重量的炮弹,比例远逊于欧洲的5o:(非包括臼炮,且铜炮的比例会更大)。所以已别看是几千斤上万斤的重重量,真正威力反倒是不如欧洲几百斤重的行军炮,无论是在射程上还是在威力上。)

旁边的陈虎、张世龙等人不懂这里面的道道,但听到柳严辰的话也是高兴非常,好歹他们还是听得懂的,大炮不就是打得越远越好么。

梁纲也满意的点了点头,这门炮能造成眼下的这个水平,已经是很难能可贵了。毕竟这还是柳严辰在山上造出的第一门炮,是他看着陈广亮的那个小本本一人摸索铸造出的第一门炮。

想必在日后,熟练了,有经验了,柳严辰还可以造出更好的火炮来。或是把铸炮用的铸铁换成青铜、黄铜,这无疑也会上大炮的性能有上那么一些提高。

“大当家的,是三百五十丈……”一番测量后,姬延良跑到梁纲跟前汇报到。

“三百五十丈,也就是二里了。”这柳严辰估算的可真准,梁纲展颜一笑,扭头望向柳严辰,“打这么远,那有效射程还是多少?”

三百五十丈算是这门炮的最大射程,那最大射程之下还有一个有效射程不是。相比较最大的射程,这个有效射程在战场上更有用。

“可及一百五十丈。”柳严辰这些日子来和梁纲的接触,也懂得了他口的一些名词含义,就比如眼下的这个有效射程。若是换做才上山时,梁纲非待再给他好生解释一番不可。

“一百五十丈……”梁纲清吁了一口气,才一里地啊,虽然知道这个年代的水平就是这样,可心底里还是不由自主的升起了一股轻视感。

“今后柳师傅还要多多麻烦,铸炮和研究,咱这山里可就只靠柳师傅一人了……”梁纲一边需着话,一边轻轻地拍打着火炮冰冷的炮身,这冬天冷却的就是快。“这种炮,山里再铸上两门就不再造了,柳师傅抽空要多多研究一下那个臼炮…………”

这样的小炮性能虽然已经达到了国内的顶尖水准,可自己要在群山峻岭间活动,它还是太重了。毕竟是有六百多斤呢!

如果能减轻到一二百斤,倒还可以接受,但以现在的条件而言,这明显不可能。所以这种加农炮梁纲就不打算多造了。况且山里面的铁料也不多,除去王氏父子负责的火枪组所需外,拨给火炮组的最多也就是四五千斤,留下一些造点轻便的臼炮不是更好?

虽然它的射程更短,可口径大不是?威力也大,只要射程能过五十丈,那就足够了。

“这个好说,臼炮本身并不复杂,倒是弹药需要更下功夫。”柳严辰拱手道。他就是吃这碗饭的,得到了那个小本本自然是如获珍宝。虽然初上山时内心一直是胆颤心惊的,可那个小本本上的东西他却是早已经熟记于心。对于那结构简易的臼炮,就是闭上眼他也能造的出来。而且“用大当家提点出的铁模铸造法来造,不需多久,开春之前全可尽数交付……”

话说的真好听——大当家提点出的铁模铸造法,纯粹是狗屁,事实上梁纲只是在柳严辰制作炮坯泥模的时候多说了那么一句话:为什么不用铸铁做模具?

后世的金属模具十分普遍,充斥着各行各业。所以可以说明的是,这铸铁什么的也是可以用来做模具的。那为什么还要一直用泥模呢?

(国传统的铸炮工艺,从明开始都用泥模,即用水和泥,制成模具,然后范金倾铸,再层层笋合。泥模是必须烘得干透才行的,否则外表虽干,里面湿润,一遇金属熔液,潮气自生,铸成的火炮就有蜂窝,施放时炮筒容易炸裂伤人(清朝时的普遍现象,工匠不用心,官员不操心,最后损害的还是国家利益)

烘干泥模往往要一个月之久,如果碰上雨雪阴寒天气,则须两三个月才行。而且一具泥模只能铸造一尊火炮,随即就要丢弃,不能再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