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耽美小说 > 少年之烽火岁月 > 第767章 艰难的后勤保障

少年之烽火岁月 第767章 艰难的后勤保障

作者:我是巴图鲁 分类:耽美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01:17:03 来源:笔趣阁

从大西北到大西南,从陕北到新疆,再从新疆到西藏,年轻的解放军独立旅万里征战,带着满身的硝烟来到了后藏日喀则,在雪域高原找到了一个落脚点。

终于安稳下来,在暂时没仗可打的情况下估计独立旅要在这里驻扎相当长一段时间了,这里今后就是咱们的家吗?很多干部和战士心理都有这样的想法。

心里有彷徨和疑惑,也有对未来的思考,战士们不怕行军打仗,甚至面对死亡也无所畏惧,但是对前途的不确定还是有些茫然和惶恐,他们不知道今后还要干什么,西藏也解放了,难道这里就是我们永远的归宿???

好在有旅长和政委在,大家的情绪还算稳定,有他们在战士们就有了主心骨,一切都听上级的肯定没错,咱旅长也肯定不会让我们吃亏。

多年来的习惯让独立旅的战士们有了一定的盲从性,他们普遍认为,旅长是无所不能的,肯定会有好办法,虽然盲从不是什么好事情,但是在现阶段对安稳部队情绪还是有一定作用的。

强势进入的大部队威慑力惊人,在压倒的实力面前基本上没有人敢于闹事和反抗,独立旅维持当地治安和生产生活的秩序稳定没有什么问题,主要的难点还是在后勤上,说成大白话也就是吃饭问题。

按道理来说,部队的补给应该由野战军后勤负全责,独立旅这样的作战单位只管打仗就行。可是在当时的条件下,如果一味的依赖野战军的后勤运输能力,一味的傻等,就会酿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进入冬季以来,藏区气温下降的很快,再过一段时间就会形成大雪封山的局面,到时候,野战军的后勤补给会更加堪忧。后世有资料记载,为了给进藏部队运送物资,曾经有一个由一千七百多头牲畜组成的的运输队,在经过艰苦跋涉到达地点以后只剩下一点五公斤的食盐和七个囊饼,余下的物资和牲口都在中途损失掉了。

一千七百多头牲畜,绵延数公里的运输队,到达地头后只剩下三斤食盐和七个冻的硬邦邦的囊饼,损失大的让人难以接受,这简直就是恶劣的自然环境把运输队全军覆灭。

远在新疆的王震司令员曾经组织了一个有四千多头牦牛的运输队。为进藏部队运输物资,四千多头牦牛,规模不可谓小。可是到达啊里藏区的只有几百头。百分之九十多的牲口和物资都损失在风雪交加的进藏路上,这还不算运输部队人员上的损失。

损失让人难以承受,不管是后方的首长还是前方进藏部队的官兵,知道了情况后都心疼的直哆嗦,因为,咱解放军的部队还从来没有吃过这么大的亏。就算和小鬼子浴血搏杀的时候也没有这样过,所以说,在当时的条件下,把吃饭问题完全寄托在野战军后勤从内地进行补给是非常危险的,知道这些惨痛经历的旅长李勇当然不会犯这样的低级错误。

经过研究。还是要立足自身想办法,独立旅准备了几套方案。一,组织小分队去动物资源丰富的地区进行围猎,用肉食来代替一部分粮食。二,向群众买粮,主要对象放在那些土司、贵族和头人身上。三,当地是僧侣势力很大,寺院的家底非常厚实,这一点李勇在后世是时候也是很清楚的,所以,寺院是筹集粮食的重点对象。四,内部挖潜力,尽量节约。

困难是不小,但李勇认为,独立旅经历了无数的艰难考验,腥风血雨都闯过来了,还怕眼下的这点困难?日喀则资源丰富,不论是动物植物还是矿产,在大藏区都是首屈一指的宝地,只要大家一起努力,就一定能克服困难。

稳定下来的部队马上投入到了建设当中,目前除了粮食以外还有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那就是部队的住宿如何解决。

寒冻马上来临,夜晚的日喀则温度下降很快,部队长期驻在帐篷里肯定不行,解决住房成了目前的头等工作。

在当地政府官员的努力下为部队找了一部分房屋,可是这些房屋只是杯水车薪,来到日喀则的部队还是太大了,当地空闲下来的房屋有限,部队不可能一下子全部驻进去,而寒冷的夜晚对战士们的身体是一个极大的威胁。

没有就自己建设,三五九旅和老二纵队的传统让战士们马上投入到了盖房子的热潮中,不盖也不行,夜晚帐篷里实在是难以入睡。

想建设营房就得有材料,而材料从哪里来?经过一番勘察之后,李勇对当地的植物资源又有了一个新的认识。

张劲松的侦察营四下活动,终于带回来了第一手资料,日喀则地区有大量的喜马拉雅冷杉木,喜马拉雅云杉木,还有大量的西藏落叶松,高山松等珍惜品种,这些树木都是建设营房的绝顶材料。

日喀则,独立旅司令部,侦察营长张劲松咧开大嘴得意的笑着:“旅长、政委,真是应了那句话,天无绝人之路啊,你们来看。”

屋子里人的目光都随着张劲松的手指来到了一个大型的军用地图前,得意的侦察营长有点卖弄的说:“嘿嘿,还是咱旅长说的对,日喀则就是一块宝地,我们在这里、这里、这里都发现了大量的树木,是成片成片的原始森林,名称什么的咱老张叫不上来,但是盖房子肯定没错,怎么样?我们侦察营干的不错吧!!!”

指挥部里除了李勇和王成德以外,三牛和小成等人也都在,三牛撇了撇嘴,小声嘀咕:“营长真是个马屁精,啥时候都不忘拍马屁。”

三牛和小成都是侦察营出身,后来给李勇当了警卫员,这俩小子都是张劲松训出来的兵,说话的时候习惯上喊张劲松为营长,不过,这俩小子对张劲松什么时候都不忘了拍一下旅长马屁是很不感冒的。

说实话,李勇对当地的植物资源也是一塌糊涂,他只认识简单的桦树和落叶松等普通品种,珍惜物种也是满眼的一抹黑,但这些都不能影响李大旅长做决定,张劲松的侦察营发现的树木里一定有珍惜品种,也是后世国家的保护对象,但现在可谈不上什么保护,先把住房问题解决掉才是最为关键的大事情。

用石头和砖瓦盖房子已然来不及了,李勇命令部队,全部使用木料,用多少砍伐多少,既然发现了林木就马上动手,军令如山,独立旅强大的机械化程度又一次为部队提高了效率,拉运木材的车辆排成了长龙。

夜晚的气温早就降到了零度以下,高原上的冻土挖掘起来很费劲,或者说根本就挖不动,这些都给部队的营房建设带来了很大麻烦,好在侦察营找到了林木资源,就直接用木料来砌墙和房顶,这样进度就能加快不少。

在部队开展建设的同时,独立旅还派出了大量的工作队,向日喀则周边的老百姓讲述解放军的民族宗教政策,用真实的行动来打消群众的顾虑。

农奴体制下的藏区百姓生活的很艰难,他们在与大自然做斗争的同时还要忍受奴隶主的盘剥,境况凄惨,而独立旅的到来就好比是给当地百姓带来了一股清新的风,是藏区百姓从未见到过的春风。

解放军规定,百姓的宗教信仰自由,但奴隶体制必须废除,谁敢于欺压百姓解放军绝对不会客气。

战士们大道理懂的不太多,但他们大都是穷苦人家的孩子,对受苦受难的藏区群众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感,看不得老百姓被人欺压,每一个下派的工作队,每一个战士都成了群众的主心骨。

就好比被乌云遮盖了天空突然放晴了一样,藏区的老百姓突然觉得天变了,往日凶神一样的头人和他们的卫兵们再也看不见了踪影,有许多人都看见过,以前耀武扬威的老爷们在见到解放军后都是点头哈腰,一脸的媚笑,而这些板着面孔的解放军战士和他们这些身份低下的奴隶说话的时候却是一脸的微笑。

独立旅战士们所做的每一点努力凝聚在一起化做了一场春雨,浇灌在奴隶和娃子们干渴的心田,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时间一长,有许多的干部战士都和当地百姓成了夏保(朋友),而群众们都亲切的称呼解放军的战士为金珠吗米菩萨兵。

房顶是木头的,墙壁也是木头的,为了防寒,战士们还特意在墙壁的外面钉了一层厚厚的横板,都是刚刚破开的那种,远远的看过去白花花的一片。

旅长李勇这些天的心思只放在两件事情上,一是粮食二是房子,以至于准老婆胡小莲都没有时间去看了,忙的不亦乐乎。

走进战士们刚盖好的房子里,李勇觉得有一种进了战壕的味道,用原木垒起来的墙壁厚重敦实,鼻子里闻到的是木材散发出的一股清香。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