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耽美小说 > 少年之烽火岁月 > 第496章 战兰州之让人羡慕的独立旅

第496章战兰州之让人羡慕的独立旅

李勇在野战军的司令部里提醒几位指挥员要注意部队的后勤供应问题,彭老总和几位首长互相看了一眼,刘景范副司令员眼睛亮了一下:“哈,这到是个需要注意的细节,不过,老总你也不必担心,部队的后勤保障我一定做到位,如果我的工作做不到家,你这个当司令员的可以随时打扳子,我决不喊委屈。”[搜索最新更新尽在]

西北野战军的大部队在武山一带简单休整了一下以后马出发了,攻击的箭头直指兰州,独立旅又一次被彭老总和野战军的几位首长留做了主攻部队的预备队,让他们做好准备,什么地方难啃的时候再让他们独立旅去。

几百公里的无人区,在现代汽车和火车通行的情况下,走这几百公里好象没有多大问题,但是在当时就不行了,两个兵团二兵团和十九兵团,加地方的支前民工,几十万人的队伍,大部分都要靠步行来完成全部路程,这就会产生很多意料不到的问题,部队按每天五十公里的行军速度,也得六天才能走完全程,这还是在没有任何意外情况下的估计,如果部队的行军速度再慢一些,所需要的时间就更多了,实际部队也很难每天都走五十公里。

这时候就看出部队政治工作人员的重要性了,部队里的各级政委、教导员和指导员都发挥了超强的工作能力,利用各种机会教育战士们要咬紧牙,要为解放祖国的大西北做贡献,多走一步,西北的敌人就离灭亡近一步。

没有专门来召开会议的时间,所有的工作都要在部队行军中完成,所以,这些政治工作人员就得在队伍里不停的跑来跑去,挨个班排去给战士们鼓劲,战士们每走一公里,他们就得相应的走两公里甚至三公里,脚先打的是水,后来就是血了。

不过,解放军强大的思想政治工作就体现在这里,高强度长距离的急行军,对人的体力和毅力都是一个极大的考验,可是战士们却没有一个喊苦喊累的,整个部队在超体力的行军中依然斗志昂扬。

有一个著名的军旅作家当时这样描写部队行军的困难程度:大雨倾盆,河水奔腾叫嚣,电光频频闪烁,雷声在头顶爆炸,天地间成了可怕而恐怖的世界,部队在大雨中一个拉一个前进,牲口摔倒了,在泥潭水泽中挣扎,人被水推走了,不时听到跌倒的叫声,雨水从脖子里下来,顺裤腰往下流,部队又开始跑步,前边有枪声,既冷切冻,浑身湿透,雷声、雨声、水声,在这茫茫大川里,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听不见,走了二十里后找不到村庄,我们站在雨里淋了两个小时,说也奇怪,很多战士坐在泥泞的大雨中睡的呼呼的,疲劳到什么程度可想而知。

相比这些靠步行来长途行军的部队,被抽调到野战军总部的独立旅可谓风光多了,清一色的汽车、炮车、坦克车,还有少部分的骡马,全旅一万一千多人没有一个是走路的,装备牛的简直都要让人羡慕死了,兄弟部队的战士们看到独立旅的行军序列都是唉声叹气的,有的调皮的战士还互相询问:“他,这些家伙是从哪里蹦出来的?这不是故意让咱们生气吗!!要不看在他们也是解放军的面子,老子都要下手抢了。”

有明白内情的就回答:“傻瓜,是一兵团二军的独立旅,被总部临时抽调过来的,和咱们一起参加兰州战役,咋地,你连他们也想抢,是不是这脑袋瓜子里有问题了?别动,我拿刺刀剜出来大家都看看。”说完后行军的序列里哄笑声一片。

也不怪兄弟部队的战士们这样想,八路军和解放军靠什么起家?往好了说是靠缴获,说明白了就是从对手手里抢来的,所以说,不管干部和战士,大家都有一种见到好东西就的心理,骚包一样的独立旅确实是太惹眼了。

李勇可不管这些,坐在吉普车里一摇三晃,跟着大部队的人流向前移动,爱谁羡慕谁羡慕,有本事自己去跟敌人抢,老子的装备也不是级发的。

他是不管了,可是坐在他身边的警卫连长李佳实在是有点受不了,李佳用胳膊肘子下意思的轻轻碰了碰李勇:“旅长、旅长,你看兄弟部队战士们的眼神,有点要吃人的意思了。”

在战斗部队里弄了一个漂亮姑娘当什么警卫连的连长,还整天在一起行军,吗的,还能让人不羡慕?李大旅长嘿嘿一笑:“甭理他们,和咱们在一起行军的都是野战军总部的直属部队,平时在别的部队眼里他们就很了不起了,今天也让他们知道知道什么才是野战军的王牌,就让他们羡慕去,也算是刺激部队的一种手段,没准首长们还会表扬咱们咧。”

八月十九日,一野十九兵团扬得志部推进到兰州东南大约二十五公里处的定远、郭家庄一带,二兵团许光达部推进到兰州以南二十公里的阿丰镇,并紧接着向兰州以西迂回机动,这就表明,西北野战军经过艰苦的长途行军,终于从东、西、南三面包围了兰州,而兰州的北面则是天险黄河,在黄河的后面还有从远处插过去的一兵团王震部,兰州,已经被一野的大部队团团围住,城内的青马军主力再也插翅难飞了。

兰州,始建于公元前6年。据记载,因初次在这里筑城时挖出金子,故取名金城,还有一种说法是依据“金城汤池”的典故,喻其坚固。两汉、魏晋时在此设置金城县。

隋开黄三年公元53年,隋文帝废郡置州,在此设立兰州总管府,“兰州”之称,始见于史册。后来虽然州、郡数次易名,但兰州的建置沿革基本固定下来,相沿至今。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兰州一带为陇西之地。

四九年的兰州为西北第二大城市,国民党西北军正长官公署的所在地,在遏制青海、河西走廊、新疆以及宁夏的枢纽,也是国民党西北的军事与政治中心。

这个自古以来兵家必争的重镇确实是有险可依,它北临黄河,三面环山,皋兰山成为古城的天然屏障,山修建有国民党在抗战时期的永备工事,钢筋水泥的工事密密麻麻满山都是,主阵地设置有大量的碉堡群,各种各样的母碉、子碉、连环碉互相连接,在主阵地以外挖开了三道人工峭壁,每道峭壁六至十米,在峭壁的半腰处设有轻重机枪掩体,峭壁的再外面是外壕,宽和深大约在三到五米,壕间有暗堡和野战工事相连接,阵地前还设置有数道铁丝网,网与网中间是地雷群,马架山、营盘领和沈家领是敌人的三大主防御阵地,它们与豆家山、古城领、沟娃山的各个制高点形成了高低错落,轻重搭配的交叉火力。

此时的西北大军阀马步芳早就跑到了老窝西宁,而把主持兰州决战的摊子交给了大儿子马继援,至于马步芳为什么早早地跑回了西宁,众人的说法都不一样,有的说是怕死先跑了,有的说是为马家父子趁早去联系退路,还有的说是要把马家百年来贮备在西宁的家产悉数搬走,不管怎么说,马步芳确实是走了。

马步芳走了,可是他大的儿子马继援却没有走,马继援号称是西北三马家族里最有希望的后起之秀,这个家伙还真就下了死守兰州的决心,马继援不惜血本,把他的精锐主力八十二军的三个师摆在三个主要的防御阵地,第一百师固守马架山及豆家领一带,第二四八师固守营盘领,第一九零师固守沈家领及狗娃山,第一二九军为预备队,部署在兰州西关两地,战前刚从新疆调来的榴弹炮部队部署在兰州的东教场,三个保安团驻守在兰州东港镇一带,黄河以北由新编第一师、骑兵八师在固关被解放军击溃的马英师和被消灭后又重新整补的骑兵十四旅来防守,当然了,还有中央军和宁夏马家军的配合行动。

至少在表面青马军对战前部署信心十足,马继援认为,要用坚决的防守来消耗攻城共军的实力,一但时机成熟,共军的士气受挫,这时候中央军和宁夏的马家军从两侧出击,与青马军一起聚歼西北共军于兰州城下。

想法不小,决心也很大,可是马步芳父子的计划能实现吗?西北的中央军有两支,一支是蒋委员长的高足胡宗南的部队,这时候的胡宗南还有十万人左右的残兵败将,正在被自己夕日的同学周士第将军的十八兵团追的象丧家之犬一样,那里还能有什么心情和实力去救援兰州,马步芳父子也没有把胡宗南计划在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