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耽美小说 > 少年之烽火岁月 > 第335章 收复延安之大发雷霆的蒋介石

第335章收复延安之大发雷霆的蒋介石

李勇和王成德去野战军司令部开会的时候意外地碰见了一个人,一个干练的名字叫李贞的nv军人。

听彭老总给介绍是野战军的政治处主任的时候才恍然大悟,这是人民解放军里真正的老资格,是起家时候的老红军,是从枪林弹雨里杀出来的老战士,怪不得她喊王震司令员为‘王胡子这家伙’,进来喊报告的时候彭老总有点不满意,这样的人还用喊什么报告。

李贞,湖南浏阳人,1926年参加927入党(27年就入党了,厉害呀),同年参加东乡秋收暴动,是**浏阳县委的军事部长,红六军团的组织和宣传部长,参加了长征,八路军120师的政治处主任,西北野战军的政治处主任,后来入朝参战,五五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这李贞在人民解放军的历史上是非常有名的,她可不是现在所谓的神马文职将军,神马唱歌跳舞整出来的将军,(唱歌跳舞都能当将军?这将军也有点太不值钱了)而是实打实的军事指挥员,是带领战士们打仗的第一线指挥员。

十八岁的时候担任浏阳县委的军事部长,是主管作战的军事部长,是当年湖南浏阳秋收暴动的主要军事领导人之一。

一个姑娘家,十八岁的时候就能领导一个县的农民发起武装暴动,这得是什么样的人物,后来李贞加入红六军团,是红六军团的组织部和宣传部长,以后是红二方面军的组织部副部长(红二方面军的前身是红二、六军团),是贺龙元帅的老部下,也是红二方面军的主要领导人自一。

方面军的组织部副部长,这个资历就相当厉害了,组织部是干什么的?是专mén管干部的,也就是整个红二方面军,也就是后来的120师,以及由他们为主要班底组建的西北野战军里有许多干部都是经由李贞提拔的。

李贞将军和王震是司令员是真正的老乡,都是湖南浏阳人,同年入党,但是加入战斗部队的年头李贞将军比王司令员还早两年(王震司令员是27年入党,29年加入游击队)。

李贞将军是红六军团的老人,而红六军团的大部分家底都在现在的西北野战军二纵队,因此,可以说二纵队也是李贞将军的娘家,李勇和王成德这俩家伙可说得上是李贞将军的娘家人。

咱们前文说过,军队里是非常讲究资历的,早当一年兵都了不得,何况是27年就入党的老资格,所以李贞才很自然地称呼西北野战军的司令彭德怀为老总,管二纵队的王震司令员叫王胡子。

听说这就是二纵队的两个旅长和政委,李贞也是非常高兴,拉着俩人问这问那的,彭老总在一旁也是难得的笑着说:“看到你们娘家来人了,看把你高兴的。”

李勇和王成德不敢怠慢,俩人一起起身给李贞将军敬礼,立正,喊“首长好”王成德的感觉还算正常,他以前就在四旅老2团的政治部工作,也听说过有这么一位首长,但李勇就不一样了,看到这样一个在后世非常有名的将军还有不ji动的?

李贞将军是什么人物?十八岁带领农民搞暴动,心眼多的不得了,连着打了二十几年仗,还专mén管干部,啥人物没见过?看人的眼睛很毒,看到李勇有些ji动的眼神就多少能猜出点心思来:“怎么了?李勇旅长以前认识我吗?”

“大名鼎鼎的李贞将军,我还能不知道?”李勇没注意下,脱口就来了这么一句。

李勇这句话一说完连彭老总都楞了一下,这xiǎo子啊,还真敢说。

我军授衔是在55年实行的,48年就说李贞是将军的那还不让人惊讶。

“哈哈哈,”李贞大笑着说:“谁说我是将军了?还什么大名鼎鼎,胡扯,我可没你们王司令有名,你这xiǎo子什么时候听说过有我这号人物?有点拍马屁的嫌疑。”

李贞将军是1908出生,到了48年已经是四十岁的中年人了,看李勇和王成德这两个二十几岁的人有点看晚辈的意思。

被李贞将军这么李勇有点抓耳挠腮不知道怎么往下说了,确实是早就听说过,但没法是几十年以后听说的??那还不得让人当妖怪抓起来,起码彭老总等人会认为他jing神不正常。

“行了,别不好意思了,拍拍马屁也不是什么坏事,开完会以后咱们一起回咱二纵队,找你们王司令员取经去。”李贞将军说到二纵队的时候用的称呼是咱二纵队,让李勇和王成德很亲切,这才真正是从家里走出去的老前辈。

李贞将军戎马一生,身经百战,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里的老骨头,凭她的资历和功劳实际上授少将军衔是太低了,很多她经手提拔起来的干部后来的军衔都要比她还高,但李贞将军从没因为这事有过什么牢sāo,用她的话来说就是:“芝麻、绿豆大的事能算个屁。”这就是当时老**员的风骨了。

至打解放军重新收复延安以后,整个地区是欢歌笑语,战士们训练之余就下地帮助老乡干农活,当然了带头下地干活的都是先前的老兵,这是八路军的老传统。

从延安撤出去快一年半了,有很多老战士再也回不来了(两万两千多的老战士,回来的连一半还不到),能回来的都已经是部队里的各级指挥员了,但是他们还是和以前一样,该挑水的挑水,该给老乡挑粪的挑粪,里面有很多都是营团级别的指挥员。

延安的老乡们也没拿他们当做是什么官不官的老八路军的部队里官兵没什么大区别),和这些还活着的老战士一起干活吃饭聊家常,这样的情况让新解放过来的战士很受触动,他们总算知道了为什么老百姓会这么向着八路军了,为什么被国民党的军队抓住了吊起来打的时候也不说解放军的去向了,这就是民心,民心所向还能不打胜仗?有句老话说的好,天意不可违,什么是天意,民意即天意。

国共两党战至48年的下半年,力量对比有了明显变化,人民解放军在两年左右的战斗**歼敌国民党正规军94个旅,连同一些地方部队,共歼敌152万,收复与攻占重要城市164座,解放区的面积达到了235万平方公里,人口增加到一亿六千万,国民党的军队总数下降到365万,而解放军的总兵力则增长到280万,这还只是简单的数量上的对比,而解放军的战斗力与凝聚力就更不是国民党军所能比的了。

延安是一片欢声笑语,但有笑的就有哭的,此时还在国民党控制下的西安是漫天的凄风苦雨,刘勘、严明、徐保三位高级将领相继阵亡以后,胡宗南给他们三人开了一个隆重的追悼大会,把他们三个死人树成高级军官的楷模而大大地赞扬了一番。

让胡宗南没有想到和大吃一惊的是,他的校长蒋介石也来到了西安,参加了由他主持的这个追悼大会,还亲自上了埋葬三人的翠华山,给三位死去了的将领鞠躬,说他们是党国的英雄的功臣。

不过谁都知道,蒋介石和胡宗南这套做派是给活人看的,死了就是死了,你再加封什么的也活不过来了。

当时的西安有学生写了一副对联来形容现场的情况,或者说是讽刺吧,上联是:刘勘戡luàn,内luàn未勘身先死。下联是:徐保保宝ji,宝ji未保一命亡。横批是:纪律严明。

蒋介石在西安如丧考妣地给这些还活着的高级将领讲话:“我们今天还能在这里祭奠他们,如果你们再不努力作战,恐怕我们死后连埋的人都没有,更提不上什么祭奠了。”

西安,国民党西北绥靖公署,此时的蒋介石一改在追悼大会上的面孔,对着站在他面前的两个学生是臭骂不止,这个两个学生一个是西北的最高行政长官,陆军上将胡宗南,另一个则是刚刚从延安跑回来的整编第十七师的师长何文鼎。

“怕死,无耻,废物,你手里有三个师的兵力,加上地方的保安团,怕是有四万多人吧,共军能有多少人?他们充其量只有十万人,十万人还是我多说了,你守多长时间?两天不到就把延安丢了,你的军队呢?你的士兵都到什么地方去了?你的火炮和坦克呢?你还回来干什么?黄埔一期的毕业生,连一群泥tui子都打不过,要你们还有什么用?”

蒋介石把何文鼎连同胡宗南是一通臭骂,骂的俩人大夏天顺着脑mén子冒冷汗,但熟悉蒋介石脾气的两个学生也知道他们这一关又过去了。

这些黄埔出来的学生都知道,被校长骂不可怕,怕的是校长不骂,那可就是真坏了,说明蒋介石已经对你这个人彻底失望了,以后再也不会起用,你这一生也就完蛋了。

bk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