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耽美小说 > 少年之烽火岁月 > 第二十章 装备

少年之烽火岁月 第二十章 装备

作者:我是巴图鲁 分类:耽美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01:17:03 来源:笔趣阁

听完李勇的组建计划后,这些老战士激动的不得了,这么一支连队是一个很强大的力量,只要是合理使用会爆出强大的战斗力,咱们这个十九岁的连长难道真是天生会打仗吗?就是这么一个厉害人物在国民党那里只是个列兵,你说他们国民党能不败吗?

接下来李勇进行武器装备的安排计划,辎重排排长孙全厚向李勇汇报:咱们连这回是大财了,除了十二挺重机枪和十二门小炮以外,还搬回来轻机枪一百零四挺,冲锋枪六百二十八支,炮弹三百九十箱,子弹一千一百箱,还有六百多箱手榴弹,其中有一部分是美式的瓜式手榴弹,除了武器以外还有衣服,军毯,水壶,钢盔,鞋子,咔叽布,还有粮食,对了还有不少蒙在武器上面的防水油布,我问马长胜弄那些油布干什么?马长胜那小子跟我说,反正是连长让搬的我可不知道干什么,总之一句话就是咱们连可真是洋财了,除了没有钱,其他的什么都有。

孙全厚最后一句话让大家都笑了。听完孙全厚的汇报后,李勇进行武器装备的具体安排:

1步兵排每一个步兵班装备捷克式轻机枪两挺,每挺轻机枪配弹二百,以后可看情况尽量多带,美式汤姆式冲锋枪十支,每支枪配弹二百,也就是说单兵带弹要达到二百,李江国你不是老喊缺子弹吗,这回给你弄足了,你要是不嫌沉就是背一千也没人管你。

李勇说到这里战士们都笑了,李江国挠了挠脑袋说:“哎呀,太好了,以前打仗我能有个十几子弹就感觉不错了,我最少的一次是四子弹打了一仗,要是有二百子弹我的胆子还不得比倭瓜都大,但一千是真背不了的。”大家又被李江国逗笑了,李勇接着往下说,每个战士手榴弹四枚,全排算上排长和副排长共轻机枪八挺,冲锋枪四十二支。

听到这里这些老战士都不说话了,好家伙,一个排的火力配备就这么厉害,这可是五个排啊,要是一起开火那火力得多厉害?咱们穷八路什么时候也这么富裕了。李勇给一个步兵班配两停轻机枪是有自己考虑的。

捷克式轻机枪是捷克国营兵工厂二十年代研制的一款经典步兵轻武器,工作原理为长行程导气式,可选择单或连射击,口径7.92毫米,采用弹匣供弹,弹容量二十,捷克式轻机枪结构简单,动作可靠,在自然环境中不易损坏,维护简单,射击精准,中**队有句老话,叫做老兵怕机枪。这句话其实就是针对捷克轻机枪而言,对于捷克轻机枪精准的二三长短点射,只要被瞄准射击,就无法躲闪。进攻时轻机枪可以随着步兵迅前进,不断提供及时火力支援。实战中,机枪还可以由射手平端着一边冲锋一边射击。加上捷克式轻机枪可以使用普通步枪子弹,弹药方面也不成问题。捷克式轻机枪是步兵进攻和防守难得的利器。

当然了捷克式也不是没有缺点,先是它的弹匣容量较小,只有二十子弹,在激烈的战斗中每六至八个点射就要更换一次弹匣,这就给有经验的战士提供了对付它的机会,再有就是每射二百子弹就要更换一次枪管,虽然说有经验的战士更换枪管的时间十秒就够了,但这也是它的缺点之一。

我们在电影或者电视作品里看到的战士们端着一捷克式挺轻机枪不断的射击,这实际上是非常虚假的,大家想想六至八个短点射会用多长时间?这还是有经验的射手,如果是一个新战士或者技战术水平不高的战士只要手指头松慢一点,几秒种的时间这二十就打出去了,这时如果更换弹匣不及时就是死路一条了。

虽然说这款轻机枪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但是在当时的那个年代却是世界上已知道的最好的步兵班用轻机枪了,在我国战场上它的各项性能要比小鬼子的歪把子强得多,人民解放军在战争年代里缴获了大量的这种机枪,四九年开国大典上我军战士手里端着的就是这种轻机枪,后来在朝鲜战场也曾经大量使用。

新中国成立后我军针对这款武器的特点给它加装了三十大容量的弹匣,较好地解决了弹容量少的问题,直到五六年我军新一代步兵班用轻机枪研制成功后这款轻机枪才逐渐退出现役。

2侦察排每人冲锋枪一支手榴弹四枚,侦察排不配备机枪,以后遇到有合适的装备再具体安排,共四十二支冲锋枪。

3机枪排每个班装备马克沁重机枪一挺,配弹二千,以后也要看情况尽量多带,别的武器就不配备,战士们也没办法再拿别的装备了,一挺重机枪就将近六十斤了,行军的时候要由四个战士抬着走,另外的三个人背子弹,这就是机枪排设四个班,每班七个人的原因。

马克沁,184o年生于美国缅因洲,早年经历坎坷,曾经当过工厂的学徒和面粉厂的工人,他的前半生基本没有涉足过武器和战争,只是在美国南北战争时参加过地方保安部队,命运的转折点出现在1882年,马克沁在朋友们的帮助下组建了马克沁—韦斯顿公司,从而走上了天才的明道路,马克沁机枪的问世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自从拿破仑时代曾经使用过的战术基本没用了。

马克沁是美国人,可是充分认识到机枪重要性的却是德国人,在一战的索母河战役中德国人以平均每一百米一挺马克沁的密度向正面进攻的十四个英国师疯狂射击,一天之内就使六万名英国人陈尸阵前。

你说这英国人是不是有点死心眼,脑袋一根筋,对着机枪阵地胡乱冲锋那还不是找死吗。后来有的资料介绍,当时的英国高级军官大部分都是上层的贵族,这些人吃喝玩乐当然行,打起仗来就抓瞎了,两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英国青年男人的死亡率及高,二战结束后的一九四五年有一个老师在课堂上对她的十**岁的学生们说:孩子们,你们很不兴赶上了战争,你们中将只有十分之一的人能结婚,你们必须要有心里准备。当然了她的学生都是女学生,男生大部分都上了战场,并且倒在了那里。

正如这位老师所说的,二战以后英国适龄女青年只有十分之一的人能找到另一半,剩下的只好自己终老一生,这些人没有后代没有家庭,在二战后的英国只有默默付出,她们承担了战后重建的大部分工作却晚景凄凉,这也是英国人二战以后始终不愿意提起来的阵痛。

当然了马克沁重机枪也有它自身的缺点,那就是它的自重比较大,步兵行军携带比较成问题。

题外话有点说多了,咱们再回到本章节上来。

李勇接着说道:“咱们以后的战斗要充分挥重武器的威力,子弹必须多携带,象以往那样战斗打响没多长时间就起来冲锋的战斗绝对不能干,部队冲锋的时候也是它伤亡最大的时候,没有把握不要冲锋,我们的战士都是宝贝,这样的傻事咱们可不干。”

听完李勇的话这些老战士都陷入沉思中,这二十几个老兵包括指导员王成德在内,都是从血里和火里滚出来的,他们都经历过李勇说的大部队冲锋的场面,也目睹了很多好战友牺牲在敌人的火力下,要是他们还没牺牲那会是多大的一笔财富!!每一个身经百战的老战士都可以带一个排一个连甚至一个营啊,想到这里这些老兵看李勇的眼神都变了,跟着这个年轻的连长以后还说不定会生什么事,但可以肯定的是不会是坏事。

李勇看这些老兵都在想事情也没往下说,就让他们多想想吧,部队以后还要展,他们的思想和观念也要转变,要慢慢的给他们灌输一种全新的作战思想和理念,他们现在已经是部队的骨干了,以后更会是部队的基层指挥官,自己再有本事也是一个人,部队扩大还要靠他们,看到他们逐渐从沉思中回到了现实,李勇又继续往下安排。

4炮排每个班装备六零迫击炮一门,配弹四十,炮弹以后也要看情况尽量多带,炮排战士们别的武器不配备,咱们现在的迫击炮只能由战士们背着行军,它和重机枪还不一样,没办法抬,所以就只能拆开,炮管,炮盘,三脚架每个战士背一样,炮管比较重要选体力好的战士,每个炮班剩下的四个战士背炮弹,每人十,全排共六零迫击炮四门,炮弹一百六十。

李勇又接着介绍道:现代战争,炮兵被称为战争之神,为什么这么说?就是因为它强大的远程火力,比如现在打仗,敌人要是在几百米以外咱们就一点办法也没有,有了炮兵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在弹药充足的情况下能用炮火解决的一定要用炮火解决,能用炮火解决的不用重机枪,能用重机枪解决的不用轻机枪,能用轻机枪解决的不用冲锋枪,能用冲锋枪解决的绝不拼刺刀,不是说我们不敢拼刺刀,拼刺刀是我们的一个重点训练科目,但是不到必要的时候不要这么干。总之一句话要尽量用火力解决对手,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即取得战斗的胜利又减少自己的伤亡。

听完李勇这些话,这些老战士又一次被震撼,李勇也尽量利用每一次机会来更新这些老兵的观念,让他们逐渐的来适应自己的现代战争思想。

5辎重排的三十八个人只配备冲锋枪,子弹可以少带一些,手榴弹就不要带了,他们的主要任务就是携带粮食,每个人的粮食携带量不能少于五十斤,他们还要带自己的东西,所以会很辛苦的,告诉辎重排的战士们不要有想法,自古以来打仗都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一支部队能否打胜仗后勤很关键,我们的辎重排以后还要展,不能光靠战士的肩膀。

李勇知道三年以后我军在朝鲜战场因为后勤问题吃的亏,现代战争某种程度打的就是后勤,后勤的强大能决定整个战役的成败。李勇又给这些老兵讲了后勤保障的重要性。不敢再讲了,说多了怕这些战士们消化不了,也怕指导员王成德和李江国两人没完没了的追问这些东西是从哪里知道的。

6警卫通讯班的配备和侦察排一样,每人一支冲锋枪四枚手榴弹,共十支冲锋枪,炊事班和卫生队没有战斗任务,不配备武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