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耽美小说 > 少年之烽火岁月 > 第619章 战伊吾之英雄万岁

少年之烽火岁月 第619章 战伊吾之英雄万岁

作者:我是巴图鲁 分类:耽美小说 更新时间:2023-04-20 14:50:37 来源:笔趣阁

这一回独立旅是彻底安顿下来,可以在伊吾好好休整一段时间,他们的战斗经过也被报到野战军总部,报告给了军、兵团以及野战军的各级首长机关。

根据统计,胡青山和战士们在伊吾地区与数十倍于自己的土匪鏖战了四十三天,不但保卫了伊吾县城,还大量歼灭了土匪的有生力量,并且有效的牵制了乌斯满匪帮的精锐之依丽尔部,牵制住了哗变的骑兵第七师,为后续的剿匪工作打下了基础。

听闻了消息的总部首长非常高兴,彭老总还特意发来了嘉奖电,对胡青山和战士们的表现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对英雄们的事迹给予充分的评价,说他们不愧为人民解放军的光荣称号。

后来野战军总部授予伊吾保卫战全体官兵立集体一等功,副营长胡青山被授予“特等战斗英雄”所在部队被授予“钢铁部队。”

战后独立旅就在伊吾暂时休整,一万几千人的大部队,把整个伊吾县城空闲的房间装的满满的,好在伊吾虽然小,但再怎么小也是个县城,房子还是够用的。

上级的命令是,独立旅不但要在伊吾地区休整,还要借休整的时机稳定当地局面,恢复正常的生产和生活秩序,搞好春耕生产。

这一下,伊吾的天是真正变了过来,嚣张一时的骑兵七师被消灭,艾拜肚拉极其掌握的区乡自卫队被全歼,整个伊吾地区再也没有什么可以翻起浪花的反动势力,加上独立旅强大的威慑力,地区局势迅速得到好转。

李勇和王成德带领战士们帮助当地老乡修复损坏的农田基础设施,扩大耕种面积,扩大水浇地面积。在一排长老周牺牲的地方把水渠修复,争取经过一年的努力,在秋后的时候让当地老百姓有个好收成,也好让伊吾地区的经济得到恢复。

独立旅的战士们大部分都是农民出身,对干农活是行家里手,加上有老战士在南泥湾开荒的经验(牺牲的一排长就是三五九旅的老战士),整个伊吾地区都被一股子热腾腾的气氛所笼罩着。

战士们的努力人们都看在眼里也记在心上,熟话说的好,人心都是肉长的,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当地老百姓与部队的感情热乎起来,再也没有了开始时的生疏感,人们私下里说,嘿,这才是真正的解放军。以前的什么边卡大队的骑兵连,还有什么骑兵七师都是扯淡。

百姓说的确实是没错。当地因为地理位置偏僻。解放军的大部队虽然进疆有一段时间了,但力量还没有波及到这个偏远小县,而边卡大队和骑兵七师这些所谓的解放军部队在他们眼里和以前的国民党部队没有什么区别,不过是改了个名字而已,现在,才算是彻底感受到了什么是解放军的部队。

除了这一切以外。独立旅还按照上级的指示精神,在伊吾新设立了人民政府,县政府的组成人员就由来伊吾的工作队学生们担任,县长就是原来工作队的张队长。

只有五十多人的工作队。要新组建一个县级别的政府,难度很大,人员的缺口也大,但是这些学生们的热情很高,四十多天的艰苦战斗让这些生瓜蛋子快速的成熟起来,用他们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困难再大还有和几千土匪拼命大吗?困难就是用来克服的,否则还要我们来干什么?

学生的行为让李勇也很受感动,别看姑娘小伙子们年龄不大,但干工作的热情和能力没的说,为了支持他们的工作,李勇动员了一些在战斗中负重伤的老兵,让他们伤好以后就留在伊吾县城,和这些学生们一起建立新的人民政府。

这么做有两个目的,一是可以从人员上支援组建新政府的学生们,要知道,这些老战士可都是些很了不起的老兵,战斗经验丰富,对今后当地的治安会很有帮助,二是可以为重伤员找一条出路,让他们安心以后的工作和生活。

被动员的老战士们都哭了,牺牲他们不害怕,早就有思想准备,谁的脑袋也不是铁包的,负伤也不害怕,可让他们离开部队却比杀了他们还难受,当兵当惯了的老战士不想脱下这身军装。

李勇理解他们的心情,可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打仗就得有伤亡,轻伤员还可以回到部队,负过伤的老战士是部队里最宝贵的财富,可是重伤员就很难了,残疾的身体让他们很难再跟上部队的战斗节奏。

独立旅的很多战士早就没了家,伤员的复转工作始终是困扰在李勇和王成德心中的一大难题,怎么办?

李勇和王成德给战士们讲道理,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谁也没有办法能肯定在部队里干一辈子,在当地政府里工作一样能为建设新中国出力,咱独立旅在各地留下来的老兵还少吗?榆林地区就有一个补给站,也是由重伤的老战士们建立的,还不是一样在为部队出力吗。

道理讲通,心里的疙瘩就解开了,被留下来的重伤员纷纷表示,跟牺牲的战友们比起来,他们能活着就已经很幸运了,他们就留在当地干了,扎根伊吾地区,在他们战斗过的地方奉献一辈子。

胜利是用鲜血和生命换回来的,虽然独立旅的武器装备比土匪强大,虽然部队的战术比土匪高明,可是也不可避免有战士牺牲,胡青山的小分队在伊吾保卫战中牺牲了四十一个,在后来的大部队解围战斗中独立旅又牺牲了五十六个,加在一起的总伤亡是九十七名,也就是说,有九十七名战士伊吾保卫战中牺牲,这还只是牺牲的战士数,重伤的还不算在内。

都是百战沙场的老兵,都是李勇从西北一手带到新疆的老战士,他们的伤亡让李勇很难受,但这就是战争,战争有他自己的法则。

所以才有了用刺刀把几百个被抓住的土匪都挑了的事情发生。李勇告诉重伤的老战士们,不管你们今后到了那里,不管以后你们干什么工作,不管你们是否脱下了军装,你们都将永远都是咱独立旅的兵,如果在工作和生活中有了困难,独立旅都会全力相助,一个电话和一纸书信就可以。

留在当地工作也并不是所有人都难过,知道了消息的学生们高兴坏了,哎呀。这可真是个天大的好消息,有了这些老战士的帮助,起码以后组建当地政府的公安局不发愁了,有战斗经验的老兵们是最合适的人选。

工作队的张队长在保卫伊吾的战斗中重伤,由于土匪的围困。没有办法得到及时医治,在当时的环境下也根本不可能把伤员送出去。虽然胡青山的小分队带有一部分的药品。但也只能是暂时维持他的伤口不至于化脓感染而威胁生命,大的手术就没有办法了。

伊吾解围以后,独立旅的卫生队长胡小莲带着最有经验的医生和护士,为张张队长动了大手术,但由于胳膊上的骨头都被子弹近距离打碎,加上耽搁了太长的时间。所以只好是截肢了,年轻的张队长,现在要称呼为张县长了,在保卫伊吾的战斗中丢了一条胳膊。

李勇和王成德还曾经担心张县长想不开。不到三十岁的人,有思想顾虑也是正常的,可是让人没有想到的是,这个戴着一副近视眼镜,文质彬彬的张县长对截肢一事并不太在意,挥动剩下的一条胳膊和李勇、王成德说道:“两位首长,这没啥了不起,我还有一条胳臂,照样能拿笔写字,照样能拿枪战斗,一样干工作,一样能为新中国出力。”

谁说文化人没有血性,别看张县长身体瘦弱,却是一条响当当的血性汉子,所作所为让人佩服,李勇和王成德频频点头,这家伙不错,当伊吾的县长够资格。

李勇告诉张县长,能这样想就对了,部队里一条胳臂的人不少,咱们野战军里的贺炳炎司令员(五五年上将)和余秋里政委(五五年中将),都是一条胳膊,怎么样?还不是一样带领千军万马,还不是一样当大英雄吗!听首长们说,咱们**都说过,一条胳膊的贺炳炎司令员见到他以后可以不用敬礼,这得是多大的荣誉!!!

一切都得到了很好的解决,另外还值得有一提的是,是在伊吾保卫战中立下了大功的枣遛马,神奇的枣遛马用它出色的表现在战斗中立下了赫赫战功,它所有的一切都被伊吾战斗中的有关人员所传颂,上级首长也从事后的战斗总结里知道了这件事情。

在战后的庆功大会上,戴着大红花的枣遛马被授予“大功军马”,同时部队还做出了不做退役处理,长期饲养一直到老死的决定。

枣遛马老了,加上独立旅已经基本上实现了部队机动的摩步化,体力下降的枣遛马很难再跟上部队的步伐,它再想和老扬班长在一起行军打仗变得有些不现实。

枣遛马后来被移交给伊吾地方政府养老送终,好在有当年那些老战士们的存在,枣遛马也不算寂寞。

十七年后,也就是一九六七年,枣遛马因病在它战斗过的地方静静的躺下,再也没有睁开眼睛。

当年参见剿匪战斗的新疆军区各级领导,驱车数百公里,专程参加了这匹军功马的追悼活动,它的老主人扬班长也特意赶来为它送行,当众人散去后,老扬班长独自在枣遛马的墓前整整坐了一宿,然后俏然离去。

枣遛马被安葬在胜利峰(原来的北山主峰)下,若干年后,伊吾人民在县城里为枣遛马修建了一座四蹄腾空,脚踏浪花,背着两只木桶,昂首矗立的大理石雕像,向后人述说那段感人的故事。

以上篇幅根据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六军十六师四十六团一营副营长胡青山和他所率领的二连战士的真实历史事迹改编,战无不胜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万岁。(未完待续。手机用户请到m.阅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