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耽美小说 > 少年之烽火岁月 > 第430章 保卫咸阳之坚守不退

少年之烽火岁月 第430章 保卫咸阳之坚守不退

作者:我是巴图鲁 分类:耽美小说 更新时间:2023-04-20 14:50:37 来源:笔趣阁

第430章保卫咸阳之坚守不退

为了加强主城的防御体系,解放军一八一师在城外设置了数个外围阵地,以高大的城墙为依托,背对城墙,拼死一战,而马家军要想拿下咸阳就必须先攻下解放军的外围阵地,所以在城外多个阵地上攻守双方都竭尽全力,场面惨烈无比。

突如其来的大批耕牛把解放军前沿阵地埋设的地雷完全破坏,士兵又以牛群为掩护,脚跟脚冲了上来。

八十二军的举措多少让战士们有些措手不及,不得不说马家军指挥官弄出来的这一手还是很高明的,解放军不但埋设的地雷没有发挥效力,连射击出来的子弹也被乱跑乱串的耕牛挡住了一大部分,这就让速度很快的骑兵有机会冲到了近处,而到近处就是你死我活的白刃搏斗了。

白刃战是最残酷的一种战法,也是马家军和解放军都比较喜欢的一种打法,接战双方都打出了真火,马家军依仗人数上的优势一批一批向上涌,而解放军的阵地那能轻易放弃,每一个小阵地都数次易手,马家军刚刚攻占就被解放军的后备部队反击下去。

解放军在打阵地防御战的时候,最少也要留下三分之一的兵力当预备队,这是经过多年艰苦战斗磨练出来的好习惯,也是用鲜血和生命换回来的教训,所以别看城外的部队不多,但每个阵地都多少有那么一点预备力量,这就让本来很残酷的战斗越发激烈,两军阵亡士兵的尸体铺满了咸阳城外。

马家军骑兵的特点是速度快,士兵的战斗意志顽强,攻势作战的时候很疯狂,缺点是武器装备太差,对城市攻坚没有经验,所以马家军很喜欢打近战,这其实也和当年的老八路和红军有些象,装备不行没有办法逼的,不冲到近处骑兵的马刀就发挥不出威力,而一但让这样的敌人冲到了跟前就很危险了。

解放军放在城内的部队借助城墙的优势,居高临下用火力支援城外的阵地,密集的弹雨让马家军冲锋的士兵伤亡惨重,死尸一片连着一片,这就是有城墙作为依托的优势,可以和地面部队形成交叉火力。

马家军的八十二军与别的部队不同,这支部队因为马继援这个军阀接替

人的原因而多配置了一个重炮兵营,而这个重炮兵部队在城市攻坚作战中就发挥了明显比骑兵大的多的战斗力。

连续几次攻击被打了回去,冲击的部队不但没有取得什么效果反而伤亡严重,现场的情况让马继援怒火中烧,这家伙指着咸阳的城墙命令手下的炮兵部队,用尽一切手段也要把解放军的阵地炸平,然后把骑兵改成步兵,对咸阳发起决死攻击。

马继援这是要拼老命了,八十二军这个重炮营的规模比普通的营级部队大了很多,大大小小各种口径的火炮足足有好几十门,这些家底是马步芳为了自己的宝贝儿子能建立威望而特意从蒋介石手里要来的,想当年为了这个重炮兵部队青马军也付出了相当大的代价。

蒋介石对西北二马的军队一贯以来的政策是又打又拉,既要借重他们统治西北地区,也要防止他们的势力过于庞大,所以对二马军队的武器装备管理十分严格,没有极为特殊的情况是不对他们进行补给的,马家军所需要的一切都要他们自己解决。

马步芳很想让大儿子马继援接自己的班,但接替也要有个先提条件,那就是马继援必须在青马军的部队里建立起一定的威望,以后才不至于磕手拌脚,马步芳也很明白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道理。

这就是也不富裕的马家军八十二军里比别的二马部队多出来这么一支重炮兵的原因。

猛烈的炮火把解放军一八一师的阵地炸的千窗百孔,临时用几个小时构筑起来的阵地不可能有大量的防炮洞,这还是因为王青山的侦察小分队把敌人拖住了几个小时的功劳,否则根本就来不及挖什么防御工事了。

面对敌人的炮弹怎么办?没有办法,撤又不能撤,就只好硬挺了,炮击过后又是疯狂的冲锋,马家军士兵手里的马刀迎着阳关闪闪发光,士兵喊着杀声向上冲。

马步芳这个土军阀的部队也很有特点,每次打仗的时候都想办法把对手的气势压下去,先从心理上战胜对手,所以冲锋的时候要求士兵必须喊出来,声音越大越好,用马步芳的话来说就是,打不死也要把对手吓死。

但一次很显然他们想错了,解放军不但没有被喊着杀声的马家军吓唬住,反而被激起了满腔的怒火,战士们纷纷骂道:“吗的,敢和我们解放军玩这一套,这跟鲁班门前耍斧子有什么两样?纯粹是找死。”

战士们从被炮弹炸塌的工事里爬起来,检查伤亡,检查武器弹药,严阵以待,准备对付敌人的下一次进攻。

西北二马的军队打仗的时候敢拼命,这是他们的长处,但话说回来还得看和谁比,和国民党别的部队比这是他们的长处,跟解放军比就不是他们才长处了,一八一师是解放军的老骨头部队,顽强的战斗意志一直以来都是这支部队的传家宝,他们敢于面对任何凶残的敌人,敢于把任何来犯之敌踩在脚底下,跟这样的军队比狠劲,马家军还不是对手。

阵地上的战士们用手里所能掌握的一切武器和敌人拼命,每个阵地还有一个人就绝不放弃,以至于马家军要要想占领咸阳城外一个小阵地也要把付出相当大的代价。

战斗从中午打到晚上,在国民党八十二军的疯狂进攻下,一八一师设在城外的阵地大部分丢失,阵地上的一八一师官兵全部阵亡。

临到天黑的时候,城外掌握在一八一师手里的只有一个吴家堡阵地了,负责对这个小阵地进行防御的是一八一师某部三连的一个加强排,部队的指挥员是这个连的指导员郑国峻。

在城外依托简陋的工事进行防御作战,谁都知道这是个玩命的活计,很有可能这就是光荣的时候。

敌人要想攻击咸阳的主阵地就必须先拿下外围的小阵地,所以在外面要比在主阵地上危险的多,这是大家都明白的道理,既然都知道危险,谁还来守这个阵地?让谁去守?

三连的办法是用一个战斗力最强的排为骨干,然后再加强给一部分在全连表现最好的党员,由连指导员郑国峻带队,对这个阵地进行防御作战。

战争时期的政治工作人员十分了不起,他们不但要给战士们做大量的思想工作,还要和连长一样指挥战斗,关键的时候还要兼任突击队或者尖刀部队的队长。

解放军的部队这么做的理由是,最危险的任务让党员来干,最有可能牺牲的任务让党员去做,怕死别入党。

一支部队的政治工作人员就是这支部队的灵魂,特别是在早期的红军时期,部队里的最高指挥员不是什么师旅长,而是政委或者叫党代表,他们才是部队里的最高首长,也是阵亡概率最高的一部分人。

(宛南事件前,新四军的军长是叶挺,但实际上的掌权者是党代表项英,而项英的军事指挥才能是没法跟叶挺比的,这也是新四军选择了错误突围路线的一个重要原因,篇外话,不多说了)

突击队或者尖刀部队还有一个叫法是敢死队,连级部队突击的时候指导员带突击队,营级部队突击的时候教导员带突击队,这在解放军的部队是个很常见的现象,也是一个很普遍的做法,所以基层的政工人员在战斗中的伤亡比例很大,几乎每一次战斗都有他们负伤或者牺牲。

(解放以后逐渐过渡到由副连长或者副营长带突击队,副连长或者副营长在战时就是天生的敢死队长,这都是后话。)

一个加强排五十多人,带了五挺捷克式和大量的冲锋枪,为了给他们增加火力,临出发前连长又把全连仅有的一挺马克沁加强给了他们。

激烈的战斗从早上干到晚上,面对着敌人潮水一样的进攻,指导员郑国峻带领全排战士坚守不退,到天黑的时候已经打退了马家军的九次进攻,每一挺机枪的枪管子全部打红,做为排里最重要火力的水冷式马克沁重机枪的五箱子弹打光了四箱,死尸和死马在他们阵地前从三十米一直延伸到二百米开外,还没死透伤兵的哎嚎声揪心裂肺。

指导员郑国峻大声呼喊着他的战士们:“同志们,节约弹药,看准了再开火,把手榴弹全拿出来,上去两个战斗小组,趁天黑把手榴弹从前沿五十米以外多埋设几个,老子不相信他们马家军还有那么多的牛来帮他们进攻。”

战士们则是笑嘻嘻的回答他:“指导员,把手榴弹当成地雷埋起来到没什么,我想从死牛身上割点肉回来行不行啊?咱们晚上饭还没吃了。”

郑国峻:“只要把手榴弹埋好了你干啥都行,不过,你小子就是弄回来死牛肉也只能生吃,点火不行,敌人有炮兵,注意火力掩护,上。”

以上篇幅根据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六十一军一八一师战斗英雄,某部三连指导员郑国峻的真实历史事件改编,战无不胜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万岁。。.。

更多到,地址[(m)無彈窗閱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