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 > 第七百六十三章 质量与数量

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 第七百六十三章 质量与数量

作者:那年那兔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01:16:58 来源:笔趣阁

枪械再多,如果没有充足的子弹,那也不过是废铁而已,也不知道是不是当年缺少子弹的记忆太过深刻,还是民兵训练的需求太大,中国子弹的产量即使在获得和平以后也依然持续增加,1943年中国创纪录地生产出了超过100亿发子弹,就连财大气粗的美国都比不上。更可怕的是,这些子弹当中有超过80亿发在当年就被用掉,其中民兵的消耗占了大头,可见中国的民兵训练有多么严格,而年产量超过5000万枚的手榴弹与超过3000万颗的地雷也是说明了同样的问题

由于国力所限,中国不可能像传统列强那样主要依靠飞机和火炮来反坦克,因此物美价廉、携带方便的40mm火箭筒就成了生产的重点,43年中国40火箭筒的产量达到了15万具以上,总保有量则超过40万具。而在操作人员方面,二级后备役以上都进行过实际操作,即使是普通民兵也都接受过理论知识的教育,宣传的口号是“人人都学打坦克”

与其一样深入人心的口号还有“人人都学打飞机”,只是大口径高射炮的生产对工业基础的要求太高,即使中国如今已经今非昔比,也还是难以兼顾产量和质量。因此1943年中国75mm以上口径高射炮的产量也才刚刚突破300门,哪怕算上海军的舰载高射炮也仅有400余门,即使充分利用了当初历次战争中的缴获。总的保有量也不过一千多门,与那些能够年产大口径高射炮上千门甚至几千门的老牌列强根本没法比。

因此目前中国的地面防空还是以相对容易生产的小口径高射炮乃至于高射机枪作为核心,但即使是高射机枪,年产量没还没超过10000挺,所以与“人人都学打坦克”相比,“人人都学打飞机”只能是个口号。也正是因为这样,胡卫东才急于将喷气式飞机搞出来,因为数量没法与列强抗衡,就必须具备性能的优势。

事实上,这个时空新中国的国防建设思想其实是“战术上以质量弥补质量。战略上以数量弥补质量。”。也就是说,如果只是规模有限的局部战争,那么中国的技术兵器即便数量不如顶级列强,也可以依靠更好的性能来获得战场上的优势。这便是质量弥补数量;但是若与顶级列强之间爆发不死不休的灭国之战。由于中国科技与工业整体上的落后。即便技术兵器的性能暂时具备优势,也终将因为产能不足被敌人消耗殆尽,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就只能回到老路上来,依靠人民战争与敌人抗衡,这就是数量弥补质量了

说到喷气式飞机,关键在于喷气式发动机,而胡卫东顶住巨大压力保护下来的吴仲华也没有让他失望,1943年中国的首架喷气式飞机成功试飞,虽然这个时间比德国与英国都晚了不少,但是我们不但起点更高、飞机的设计直接仿照了历史上的成功机型歼5,而且步子也更稳、中国第一款涡喷发动机于同年定型并开始批量生产,即使以胡卫东的谨慎,都确信来年中国的歼2喷气式战斗机就可以定型并开始批量生产了,它也必将为中国取得比当初歼1更大的性能优势,而在可靠性方面,其成熟的设计更是能将外国那些问题一大堆的创新性产品爆出一条街

与飞机一样,脱胎于后世59式坦克的中国首款主战坦克距离定型投入现役也已经为时不远,虽然胡卫东不知道德国弄到59式坦克原型的设计图后会鼓捣出什么样的改型,但他可以肯定,绝对比不上目前中国研发的这款,因为这款新型坦克上面将会第一次应用1943里取得重大突破后已经可以投入实际应用的复合坦克装甲和高初速滑膛坦克炮这两项关键技术,而同样重要的双向稳定仪经过不断的试验和改进也已经看到了实用化的曙光,坦克一旦具备了行进中炮击的能力,那些炮击前需要停下来的现役坦克在其面前就完全和靶子一样。至于“三防”,胡卫东选择的自用版设计上本来就有这个要求

除此之外,由熊大缜博士主持领导的红外夜视仪项目在经过长达七年的艰苦研究后终于结出了硕果,而且直接跳过了主动式红外夜视仪的阶段,直接研制成功更具实用性的被动式红外夜视仪,令解放军本就居于世界前列的夜战能力更上一层楼。得知这个喜讯后,胡卫东不禁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这七年来他顶住压力一直支持这个毫无成果的项目,甚至还因为保护熊大缜的目的而与他本人关系恶劣(因为胡卫东一直公开说他是书呆子,熊大缜得知后自然不会高兴,却不知这都是为了保护一直言行不谨的自己),如今总算收到了成果。

熊大缜能够在科研事业上有所成就,为国家作出重大贡献,最高兴的其实是与其名为师徒、情同父子的叶企孙教授。事实上胡卫东之所以对熊大缜这个“书呆子”那么看重,固然是因为他在红外成像方面的学术水平国内第一,但更主要的原因还是为了叶企孙教授。

叶企孙教授人品高洁又没有旧文人瞧不起人的臭毛病,脾气也算不错,按理说无论在什么环境下都不会有什么厄难,但熊大缜却是他唯一的弱点,在解放初期国内相对紧张的政治空气下,他那言行随意的性格很容易招来祸患,到时候害的不光是他自己,叶企孙也会受到连累。现在熊大缜好歹比年轻时成熟了不少(注1),又成为了一个新专业的开山祖师,日后应该不会再遭到历史上的厄运,而他不出事,叶企孙就不出事,叶企孙不出事,胡卫东手下出身清华的那批科学家就都可以安心工作了

注1:话说叶企孙年轻时其实也是这个性格,后来因为一次惨痛的教训意识到自己的性格缺陷而迅速成熟了起来,此后才变成了人人敬仰的一代名师,可能就是因为这种相似性,他才对熊大缜特别喜爱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