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 > 第三百九十三章 四道难关(二)

不过,比起中高级人才,相对普通的熟练工人反而是更难解决的问题,据胡卫东估计,若能完全消化这次引进所增加的庞大工业产能,中国的工业实力将很可能达到历史上1957年完成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新中国的水平,而1939年的工业劳动生产率肯定不能与战后的水平相比,因此需要的工人只会更多,而此前立下大功的“技工速成法”却愈发暴露出了它的局限性......

技工速成固然可以迅速让一个没有工作经验的学生在3个月到1年的时间内获得通过分工协作实现相当于合格技术工人的工作能力,但却也不是什么人都能突击培训出来的,其中的关键在于文化程度,一般来说高中毕业生当中可以有七八成在半年内培训合格,而初中毕业生能在1年内培训合格的比例也就六七成而已,至于小学毕业生,那得脑子非常聪明的才行,而且培训时间也普遍长得多,而如果小学都没毕业,除非是吴运铎这样的天才,否则还是建议先进学校继续读书比较好......

而与历史上解放后的新中国相比,现赤色党旗下的各大边区全部加起来也就1亿多人口,而且大部分还是原本相对落后的地区,即便有不少爱国青年乃至专家学者排除万难,从沦陷区和国统区慕名来投,但折算下来最多也就相当于历史上解放时四分之一个新中国的水准,加之各个边区建立都没多久,大部分土地还都是刚刚收复的,普及教育的工作才刚刚开始,哪儿有这么多受过教育的青少年啊?尤其现在胡卫东还在中原边区努力推行六年制义务教育,这就需要大量的教师,同时为了早日获得抗战胜利。十五集团军等赤色党旗下的各支部队也在不断扩军,这又需要大量的知识青年,三方面一起抢人。本就不够的知识青年就更加短缺了......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胡卫东可谓是三管齐下,一是推广先进的管理方法,提高每个工人的工作效率。需要的工人数量自然就相对减少了;二是呼吁广大青少年努力学习,并鼓励自学成才和跳级现象,以尽可能地缩短教育年限。尽管胡卫东明知这样做会有不小的弊端,但目前他并没有更好的选择;这三嘛,却是打起了几十万日军战俘的主意......

自明治维新以来,日本政府就一直十分重视教育,几十年下来已经收到了不错的成效,日军官兵也因此普遍都有较高的文化程度,虽然因为日本的工业化程度较其他列强都低。日军官兵的文化素质与德国、美国等先进国家的军人还有一段距离,但比起中**人、以及同样是后进工业国的苏联却已经强了许多,日军之中哪怕是最普通的士兵,都肯定有小学毕业以上的文化程度,而其中的很大一部分则更是文化程度更高的初中毕业生。至于军官、哪怕是最低级的军曹(类似于中国班长的“伍长”不算军官),则往往都有高中以上学历。

有较高的文化程度作基础,将日军战俘培训成技工的难度自然相对要低得多,不过日本毕竟是敌国,所以一开始胡卫东并未起这个念头,只是对于日军战俘当中那些原本就是技术工人的家伙善加利用,后来因为苏援的关系对高级技工的需求量大增,胡卫东才开始考虑将其中文化程度较高(至少高中毕业)的家伙培训成高级技工。直到这次大引进导致普通技工都供不应求之后,胡卫东才决定对日军战俘开始全面培训,以暂时补上这个缺口,再说让他们到工厂进行劳动改造,经济上也比去当苦力要实惠得多,虽然工厂的条件要比工地好得多,但是每天工作12个小时以上,还得保证产品质量,同样轻松不到哪儿去。

语言不通是个问题,但日军战俘之中本就有一部分精通汉语,让他们担任管理人员或者传授技术,问题就迎刃而解,而且日本人学习汉语的速度也至少比那些西洋人快得多。而日本人特有的极强服从性更是令胡卫东轻松了很多,虽然鬼子刚被俘虏的那一阵反抗情绪还是挺强的,但只要当时将其气焰打下来,之后就全都乖乖听话,干活的卖力和认真程度就连为了自己祖国工作的中国工人看到后,都感到汗颜......

日军战俘只是一个开始,此后还有更多的其他外国人来中国做工(详见后文),这一方面帮中国应了急,另一方面则无意中让胡卫东此前一直担心的某个隐忧意外地提前解决了,这个问题还要从工业化本身说起......

作为一个穿越者兼军工专家,可以说当今世界上再没有第二个像胡卫东这样深知一个农业国想要实现工业化是多么地不易。首先要解决的一个难题是机器设备,没有数量足够而且门类齐全(小国不必要)的机器设备,工业化就无从谈起,而对于农业国来说,想要快速实现工业化而不被先进国家越拉越远,就不能只是自己闷头发展,而必须从国外大量引进技术和设备,如果运气好有外国援助,那么这个问题解决起来自然就相对简单了许多,事实上历史上后进国家实现工业化的几乎都或多或少地受过外国援助或者变相援助,比如明治维新后获得了英国援助的日本和战后获得了美国援助的韩国,而苏联则利用了1929年经济危机、还与一战后被非军事化了的德国进行秘密合作,至于历史上的新中国,虽然苏援的设备都得自己花钱购买,而且开价偏高,但光是门类齐全这一点,就应该承认这是“援助”而非通常的国外采购。相比之下,这个时空的中国无疑已经更加圆满地解决了这一难题......

不过,光是有了机器设备,是无法完成工业化的,因为机器还需要有合格的工人来操作,那些没什么技术含量的工作岗位还好,但对于制造业来说,终究还是有很多岗位需要掌握了足够专业技能的工人......(未完待续。)

ps: 这周裸奔,急求推荐票t-t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