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 > 第二百三十八章 顿兵济南

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 第二百三十八章 顿兵济南

作者:那年那兔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3-04-20 14:50:36 来源:笔趣阁

对于关东军的做法,华北方面军司令部自然极为不满,可是日军大本营却意外地默许了,道理其实也很简单,华北如果丢了,日本不过是把嘴里的肉吐出来,而东北要是丢了,那可就是身上的肉被割掉了啊!须知虽然伪满政权还挂个名,但在绝大多数日本人心中,中国东三省已经是毫无疑问的日本领土了,而且东北的资源也远比华北更加丰富,同时人口较少有移民的空间,无论是从心理还是实际出发,东北的重要性都远非华北可比,因此如果实在没办法必须牺牲一头的话,也肯定不是东北......

十万精兵回到东北,加之国内派来的援军也陆续到位,一度兵力仅剩十万余人的关东军总兵力迅速膨胀到三十万左右,抗联蓬勃发展的势头顿时被遏制住了,但是这么多精兵调走之后,平津一带日军的兵力顿时变得捉衿见肘,而第十八集团军的三个军二十万人却趁机东进,不但令鬼子在冀中和平西根据地的扫荡铩羽而归,更依仗超过十倍的兵力优势,在多次野战中先后消灭了两三万鬼子,而八路军自身的伤亡却还不到一万人。日军这才终于开始正视八路军的战斗力,从此将其视为足以与十五军相比的真正精锐之师。

在这种情况下,日本华北方面军司令部为了保证平津安全,不得不紧急从山东调兵回援,但这样一来鲁中日军的兵力就变得严重不足,第一军司令官板垣征四郎只能无奈地下令中止扫荡山东抗日根据地。可他却没想到。差不多在几个野战师团被调回平津的同时,被迫等待了好几个月的胡卫东已经亲率十五军三个师主力十万多人誓师东进了。结果鬼子不下十万人马还滞留在山东根据地没来得及撤出,全员骑上自行车大大加快了推进速度的十五军前锋部队就已经打到了济南城下......

胡卫东的谋划是,山东地形易攻难守,总数不过十几万人的鲁中日军又大都陷在山区根据地而难以很快撤出,以十五军现在的强大实力,攻打驻守兵力不足的济南应该没有太大难度。只要拿下济南、炸断津浦线黄河大桥。黄河以北的日军暂时就没法南下救援了,而十五军则能乘胜干掉还分散在鲁中山区祸害根据地人民的十万鬼子,如果战后还有余力的话。更可以顺势南下,直捣鲁南十几万日军的菊花......

这个战役构想被远在兰州的伟人称赞为“大气磅礴”,但实施起来却是困难重重。首先要求十五军必须有能力在正面战斗中击败双倍于己方兵力的日军重兵集团,否则此役一旦初战不利就可能深陷日军重围而招致大败,身为抗战以来中国头号铁军的十五军要是被日军重创,那后果可就严重了,不光是华北战场,甚至全国抗战形势都可能因此大幅度倒退。

但自参加抗战以来屡战屡胜的十五军如今刚刚换装了大量新式装备,正是信心爆棚的时候,包括胡卫东在内的十五军上下普遍生出了骄傲自满的心理,竟然没把可能要与几十万日军硬拼这一巨大的风险放在心上。结果战役才刚刚发动,十五军就在济南碰壁了......

华北方面军第一军司令官板垣征四郎早就知道济南并不是一个易守难攻的城市。偏偏又不容有失,因此早在平津抽回对山东日军的支援力量之前他就开始驱役大量中国劳工在济南城外城内大肆修建防御工事,到现在已经有了相当规模。而十五军虽然有火力强大的重炮旅,但因为顾忌日军的飞机,基本上打几炮就要重新隐蔽。效率自然难以让胡卫东满意,但更令他不满的,则是十五军上下日益对先进武器产生了依赖,简直像是没有火力优势就打不了仗一样......

这种心理一旦产生,不但会大大削弱部队打硬仗的能力,更会令人民军队战术灵活的优势荡然无存。历史上对越自卫反击战时就出过这种问题,仗着兵多炮多,不把越南人放在眼里,自认为怎么打都能赢,连我军一贯擅长的迂回穿插都不要了,就是一门心思炮击加冲锋,结果造成了大量无谓伤亡,若不是基层官兵忍无可忍,不顾上级的乱命,自发地拾起这一传统法宝,中**队的损失将更加惊人。

当年胡卫东只认为这是指挥员无能所致,但现在他带兵多年之后,已经洞悉其中关键所在。战术灵活可不是说说就能做到的,毕竟那种用兵如神的军事天才几十万人里面都未必有一个,而且即使真有几个,也根本不可能让军队各级部队都能够做到战术灵活。要想在各级编制下这方面都能做得比任何敌人更好,一定得要集思广益,充分调动基层指战员、尤其是普通士兵的智慧,因为这是人民军队独一无二的优势,任何旧式军队都是学不来的,也即是所谓的“比较优势”。

只要充分发挥基层官兵的主观能动性,正所谓“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在几千几万个“诸葛亮”面前,敌人纵有不世名将指挥,也决计讨不了好。可是类似士兵委员会这样的基层军事民主制度,对于指挥官的权威却是巨大的挑战,因此哪怕他们主观上没有意识到,潜意识里依然会“耻于下问”,结果就出现了武器越来越好、战术却越来越死板的情况,如果这个趋势发展下去,人民军队就有还原为旧式军队的危险,因此这不光是一个军事问题,更是一个政治问题......

为此,胡卫东在向中央作检讨的同时,也把自己的担忧写了进去,立即引起了伟人的高度重视。他不但专门撰写文章给全党全军敲了警钟,更大力推动以批评和自我批评为主要方式的军内整风常态化,此后基本上每年都有一次,不尊重基层官兵意见的独断者与矫枉过正而失去了必要权威的无能者都被陆续清出了军队。而历史上在巨大阻力下最终没能恢复的士兵委员会,因为太祖在这个时空更大的权威,与胡卫东这位军方大将的鼎力支持,借此机会成功地顶住巨大压力成为了常设机构,从而保证了人民军队的优良传统得以长期保持,但胡卫东却也因此无意中得罪了太多人,成为他日后离开军事指挥岗位的重要原因之一......(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