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现代都市 > 随身带着未来空间 > 第450章 沙漠开发

随身带着未来空间 第450章 沙漠开发

作者:子云非云 分类:现代都市 更新时间:2022-09-26 01:16:15 来源:笔趣阁

桃源集团继长青牧草系列、凤眼莲、吞噬藤、驱蚊草、捕蝇草、猪笼草等新型植物后,又培育出一种固沙草和改良型沙棘、沙枣、沙柳等。

固沙草是多年生植物,丛生,叶子细长坚韧,是一种很好的牧草,也是上等的造纸原料。

这种草不但生长速度快,而且十分耐旱耐冷,它们的根系发达,可以长到十几米甚至于数十米,不仅能吸收到地下水,在下雨的时候充分蓄足水份,还能起到防风固沙的作用,绝对适合在干旱少水或者沙漠地区生长。

而且考虑到原生物种的保存,避免造成生态灾难,固沙草的种子全部都经过特殊化处理,不会无限制地繁殖下去。

沙棘是落叶灌木或乔木,在地球上生存了两亿多年,它是西部大开发生态环保价值最高的珍贵经济林树种。

沙棘对土壤适应性强极,具有耐旱、耐寒、耐酷热、耐瘠薄、耐风沙及干旱气候的特点,为植物之最。

在沙漠和高寒山区的恶劣环境中能够生存,也是“地球癌症”——砒砂岩地区唯一能生长的植物。

沙棘果呈圆球形,直径4-6毫米,橙黄色或桔红色,是目前世界上含有天然维生素种类最多的果实,据测定,其中含有多种维生素、脂肪酸、微量元素、亚油素、沙棘黄酮、超氧化物等活性物质和人体所需的各种氨基酸。

除鲜食外,还可加工成果汁、果酒、果酱、果脯、果冻、饮料、保健品等。

沙棘被各国称为“长寿果”、“第二人参”、“生命能源”、“奇树神果”、“圣果”和“维c之王”等。

沙棘叶片含粗蛋白15.75%、粗脂肪9.48%、粗纤维14.04%、无氮浸出物54.84%,用沙棘叶可制作保健茶,经常饮用对身体很有好处。

沙棘油中含有206种对人体有益的活性物质,其中有46种生物活性物质,含有大量的维生素e、维生素a、黄酮和sod活性成分等。具有抗疲劳和增强机体活力及抗癌等特殊药理性能,能够有效防止自由基以达到抗衰老的作用。

因此,沙棘被美容、化妆品产业用作重要的高级化妆品原料;被中医药典和世界药典广泛入药;被国家卫生部确认为药食同源的植物。

不管是沙棘油还是沙棘黄酮。在国际市场上都是抢手货,能卖出极高的价格。

经生物科技改良后的沙棘更耐干旱。只要管理得当,能在所有沙漠地区成活,产量也更高。

经过计算,每亩荒地只需栽种120-150棵沙棘,4年即可郁闭成林。

沙枣是西北沙荒、盐碱地区也护林及城镇绿化的主要树种,常作行道树,可植篱,也可与小叶杨、等树种配置。沙枣耐盐碱、抗旱、抗寒、管理粗放。成为西北地区植树造林首选树种之一。

沙枣耐盐碱、抗旱、抗寒、管理粗放,是西北沙荒、盐碱地区护林及城镇绿化的主要树种,又名桂香柳。

因开花香味与桂花相似,生命力又非常顽强,故有“飘香沙漠的桂花”之美称。

沙枣的叶和果是羊的优质饲料,含有牲畜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沙枣粉还可酿酒、酿醋、制酱油、果酱等,糟粕仍可饲用。

沙枣的花、果、枝、叶均可入药,树液可提制沙枣胶,为阿拉伯胶的代用品。

沙枣是很好的造林、绿化、薪炭,防风、固沙树种。有多种经济用途,成为西北地区植树造林首选树种之一。

改良后的沙枣更能适宜沙漠干旱地区,结实也多。

沙柳这种植物繁殖容易。萌蘖力强,生长迅速,枝叶茂密,根系繁大,固沙保土力强,极其适应沙漠环境。

还有抗风沙,抗逆性强,耐干旱、盐碱、严寒和酷热的特点。

沙柳可以作为家畜饲料,其枝条可以造纸或制造人造板。利用价值高,是新华国沙荒地区造林面积最大的树种之一。

只有让人们觉得在治沙的同时还有利可图。才是长久之策,否则时间一长。大家就会失去热情。

桃源集团随后成立了沙漠绿化开发有限公司,正式启动了一个庞大的沙漠绿化改造计划。

全球沙漠的总面积也已经超过了上千万平方公里,相当于罗刹国的国土面积;而每年大约有5~7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荒漠化,相当于一个爱尔兰的国土面积。

目前,全球有110个国家面临着土地退化的威胁,有10亿人的生活遭受荒漠化侵蚀,在不少地区,整片土地上的居民都被迫背井离乡,成为“生态难民”,每年荒漠化和土地退化造成的经济损失达420亿美元。

沙漠已经成为了人类发展和生存面前难以回避的难题。

新华国的情况不容乐观,2/3的国土在西部,而西部1/3的土地是沙漠。

全国沙漠和荒漠化土地面积已达155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16%,有4亿人口生活在受荒漠化影响的地区。

由于缺乏基本农耕条件,这些地方的经济基础极为薄弱,60%以上的贫困县都集中于此。

1993年新华国发生了一次特强沙尘暴,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6亿元。危害面积约110万平方千米,涉及西北四省区的18个地市的72个县旗,一共1200多万人。

在此次浩劫中,共死亡85人,失踪31人,伤264人。死亡和丢失大小牲畜几十万只头,受灾农田和果林与幼林等均达几十万公顷,草场、牧场和盐场的基础设施、供电线路、公路和铁路等破坏都十分严重。

更厉害的是在20世纪30年代,利坚国经历了一次巨大的沙尘暴,形成一个东西长2400公里、南北宽1500公里、高3.2公里的巨大的移动尘土带,横扫中东部。

风暴持续了整整3天,掠过利坚国三分之二的土地,刮走3亿多吨沙土,半个利坚国被铺上了一层沙尘。仅芝加哥一地的积尘就达1200万吨。

新华国荒漠化日益严重,哪怕不治沙,光是控制荒漠化的扩张、减少一些沙尘暴的危害,就是大功德一件。

1984年,“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首次提出了发展沙产业的设想,论述了沙产业的必然趋势与发展前景。

并预言这一产业,将成为21世纪在新华国出现的“第六次产业革命”,沙漠将成为企业投资的“黄金热土”。

进入新世纪之后,事实在慢慢地证明了钱老对未来的前瞻性。

根据各国的治沙经验,新华国至少可以改造3—4亿亩沙漠,相当于18亿亩耕地红线的1/6,可以大大缓解土地压力。

如果沙漠得以全部利用,能创造数百万个绿色岗位,增加近2万亿元以上的绿色gdp,让数亿沙区人民脱贫致富。(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