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武侠修真 > 华夏海权 > 第七百六十六章 疯狂购物的德国人

华夏海权 第七百六十六章 疯狂购物的德国人

作者:终极侧位 分类:武侠修真 更新时间:2022-09-26 01:16:13 来源:笔趣阁

“先生们,记住,如果一旦开战,无论结果如何对于整个欧洲文明都将是一次灾难,无论最后的胜利者是谁,欧洲文明都将黯然失色!甚至失去几百年来的统治地位都不是什么不可能的事情。”在一次德**界高层会议中,小毛奇这样对与会人员说道。

“战争代表了毁灭,但是同样也代表机遇。帝国的发展已经到了瓶颈,如果我们不能突破这个限制那么帝国将永远被英国人和法国人压制,我们侵占了法国人的领土,这是无法回避的事实。而英国人又要限制我们在海上的发展,所以我们别无选择,唯一可以做的就是尽可能的为未来的战争做好准备!”片刻之后,提尔皮茨面无表情的说道。其实这位海军大臣本来还想说一句,“要不是老毛奇非要占领阿尔萨斯和洛林,法德之间的关系能这么僵吗?”而让提尔皮茨想不到的是,小毛奇心中还在咒骂德国公海舰队,要不是公海舰队的全力扩张,英国人会和德国人交恶吗?你看看俾斯麦首相时期,德国和英国的关系多好?不过这些话小毛奇可不敢说出来,他倒不是怕提尔皮茨,而是因为威廉二世是一个海军的狂热支持者,他可不愿意和威廉二世搞的不痛快。

在第二次华俄战争结束后,俄国人彻底的站到英法一边的时候,德国人就已经知道战争开始是早晚的事情,而且德国人也清楚的意识到,双方的力量增长开始是有利于德奥一方的。但是当俄国人一旦恢复了元气,那么双方的力量天平将倾向于英法俄一方。所以德国人必须要在俄国人恢复元气之气,而自己实力最强的时候发动这场战争。

而为了这场战争,德国人必须做好充分的物资准备。在欧洲,德国最引以为豪的是强大的工业和高达近7000万的人口。强大的工业配上大量素质较高的人口所爆发出来的力量让整个世界都感到胆怯。在历史上,1913年德国的钢产量和生铁产量居然比英国和法国加在一起还要多!但是与强大工业相对应的是脆弱的农业。以不超过60万的国土面积来养活7000万人口对于当时的生产力条件下的德国来说是相当困难的。而且这还是在和平时期,化工产业可以提供大量化肥并且有大量劳动力的情况下。

德国政府经过一番推演后,认为虽然德国拥有近7000万的人口,但是一旦开战,人口依然不够用,大量的农民必须被调到军队和工厂,而与法国不同的是。法国人可以从殖民地运来大量的劳力。但是德国人没有外援,所以如果抽调大量农业人口的话,必然导致农产品供应调到紧张,不要忘了。在和平时期农产品的供应量也都差一些。一旦开战后,人员和牲畜的消耗会大增,再加上产量的降低,在长时间的战斗中德国必然会陷入饥荒之中。

农业永远是人口大国的一个大问题,人可以没有工业品。但是绝对不能少吃的!所以德国人首先要做的就是储备大量的粮食,这种储备分成两种,一种是普通的粮食储备。而另一种则是包括各种野战食品在内的军用食品。而这些食品的进口地自然只能是华夏共和国。“我们在一年之内需要进口至少四十万吨的各种食品作为储备。其中20万吨为各种罐头和饼干。经过数年的积累,我们可以保证德国在战时3年之内不会发生大的饥荒。”一名德国官员这样说道。

而除了粮食之外,德国从华夏进口的另外一个重点就是石油、橡胶、钨、锡等各种稀缺资源。德国人有的是铁和煤。但是现代工业不仅仅是有铁和煤就可以的。德国人既然决定了增加卡车的保有量。那么有一个问题就变得无法回避,那就是轮胎怎么办?现在还没有出现合成橡胶。那么如果想让车轮转的时间更长一些的话,就必须储备天然橡胶,而华夏刚刚控制的荷属东印度就是重要的橡胶产地之一!当然,现在这片地方叫华夏南洋特别行政区。旗下共划分了8个省级行政单位。

石油和钨矿等各种金属矿产是另一个重点,虽然德国已经得到了罗马尼亚的石油,但是德国人知道,如果想让自己的战车和战舰跑的更快跑的更远,这点燃油远远不够!罗马尼亚一年能够给德国提供的燃料量不过200万吨左右,而这点燃料还需要供应意大利和奥匈帝国。甚至还有土耳其!所以德国需要每年从华夏进口30万吨以上的燃料作为战略储备。而橡胶更是珍惜资源,至于钨矿?这种东西可是生产穿甲弹的关键原料,而华夏又是著名的产钨国家,在双方的协议中,华夏共和国至少每年可以为德国提供1500吨左右的钨矿。而这个随着华夏开采量的增加也会随之提高。

第三项重要进口就是武器和弹药。这不是说德国不能生产这些武器,而是因为德国需要为他们的小弟着想,德奥意三国都是工业国家。他们确实不太需要进口额外的物资和弹药,至少在现阶段是这样。但是土耳其和罗马尼亚这些小伙伴们就不一样了。虽然他们使用的是德标,但是德国武器的价格普遍要比较贵,除了做工精良的原因之外,另外一个因素就是超高的人力成本。

在土耳其人和罗马尼亚人看来,他们不太需要做工如同工艺品的德系武器,而是需要皮实耐用而且价格便宜的武器。而华夏共和国生产的各种德标武器显然非常适合这两个国家采购,首先规格一样,那就意味着对接没有太大的麻烦,其次,这些武器虽然做工方面有一些问题,但是价格便宜,华夏共和国低廉的劳动力成本让这些武器的价格比德国货便宜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

除了价格之外,华夏政府还有另外一个优惠措施,那就是可以以极其低廉的价格搭售一些华夏共和国库存的武器和弹药。这对于需要大量准军事人员来镇压各地起义的土耳其帝国来说无疑是最具有吸引力的。这些准军事人员人员数量庞大,既然有更加低廉的武器的话,何尝不是一个节省经费的办法?

当然,双方在军购方面最大的合作项目还是土耳其和德国远东舰队从华夏订购战舰的合同,在合同中,德国表示可以为华夏提供船用锅炉和蒸汽机,同时同意在装甲、动力和火炮方面给华夏提供技术支持和相关设备,而华夏则提供船台和劳动力以及各种其它配件为土耳其和德国舰队生产3到4艘战列舰。

最后一项则是工业制成品的进口,德国现在处于备战之中,而且是准备和英法俄三个工业强国大,更重要的是还要深入到俄国境内将其打趴下。对于交通运力的需求绝对不能和当年色当会战相比,更重要的是在俄国境内需要脱离铁路体系进行战斗,而俄国的路况,只能说你懂的。

所以,本着能拔脓就是好膏药的原则。在交通工具的储备上自然是多多益善。这就好比历史上的2战,德国除了自产卡车之外,还广泛征用占领区的各种运输车辆。虽然这些船的质量残次不齐,保养和零件的通用性也十分困难,但是只要能运载各种物资就可以。于是乎,华夏共和国生产的各种性能也许差一些,但是比较皮实而且价格足够低廉,维护方便的卡车也成了德国的购买目标。德国需要每年至少扩军15万,其运输问题始终是个难题。

除了普通卡车之外,华夏新设计的半履带车也受到了德国人的好评,他们认为这是一种十分先进的思路。首先,这种车辆的形势速度比较快,虽然比卡车慢一些,复杂一些,贵一些。但是是陆地上除了履带车辆之外唯一可以在荒野上广泛使用的车辆。可以伴随装甲部队展开攻击。而且除了作为运输车之外,其较大的载荷也比较适合改装成各种步兵用战车和自行火炮。经过对华俄战争中战例分析,德国人敏锐的发现了各种伴随坦克作战的炮兵和步兵的巨大作用。坦克永远不是那种单枪匹马就可以发挥作用的武器。所以德国人决定在半履带车方面和华夏进行合作。

一般来说双方之间的大宗贸易需要用到大量的硬通货币。各种货币之间的兑换会比较麻烦。而为了节省成本以及中间的过程,华夏共和国建议两国之间的贸易部分采用易货贸易的方式,德国人用技术、工业产品和化工产品来交换华夏的生产资料、粮食和其它的初级产品。

“从1907年开始,结束了战争的华夏共和国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在失去了外敌重压后,这个古老帝国的生产力发展速度以一种极其恐怖的速度增长着。首先是农业和轻工业。新增加的广袤土地为华夏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最为宝贵的资源——优良的耕地。而纺织业等轻工业也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增长。随后是重工业产品,钢铁、化工、电力等方面的需求让这个庞大的国家如同一块海绵一般不断从外界吸取资金和技术,进而转化为一个个巨大的工厂,而这些工厂的产出则顺着国内越来越广的铁路线向全国乃至乃至全世界蔓延。短短的几年的时间,这个古老的国家重新焕发了生计,而发展的华夏同样也为德国提供了足够的物资储备,为我们熬过漫长而惨烈的一战提供了保障。”——小毛奇。

感谢书友zhouyu1976的打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