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武侠修真 > 华夏海权 > 第六百九十七章 检讨

华夏海权 第六百九十七章 检讨

作者:终极侧位 分类:武侠修真 更新时间:2022-09-26 01:16:13 来源:笔趣阁

“你损失了12个连的骑兵和2个营的战车才挽救了不到10个营的步兵,而且这些步兵手中连枪都丢了,这个结果实在是让我感到有些失望。”当卡姆普夫回到俄军司令部面见库罗帕特金的时候,后者的不满和愤怒溢于言表。

在随后的两天里,华夏陆军依然在分割包抄剩余的俄军,卡姆普夫开始还想寻找机会利用高机动性从侧翼或者后方偷袭对手来延缓华夏陆军的步伐,但是谁能想到彭毅居然专门临时组成了一只快速装甲部队对卡姆普夫进行围剿。按照常理来说,同等马力下采用轮子的战场移动速度应该比履带快,但是奈何这里没有公路,全都是荒野,而且是被炮弹和烈焰洗礼过的荒野。不知道什么时候战车就会陷入泥潭或者一条隐藏的堑壕!再加上补给问题,卡姆普夫的机动性能越来越差,甚至到最后并不比步兵快多少。

“如果不是因为骑兵还有一些平射炮以及性能优秀的t2和t3型战车,我们恐怕就会全军覆没。”事后卡姆普夫心有余悸的说道。在每次被对方机动部队追上的时候,卡姆普夫就会留出一部分兵力拖住对手然后布置防线,用47mm炮和手中的t2和t3型战车设伏。依靠这些还算可以的火力,在防御状态下击退追兵,虽然交换比依然是俄军损失比较大,但是至少能够撤出部分兵力。

而在卡姆普夫战斗群退出战场后,整个左翼的西伯利亚第一军和第四军也已经被华夏陆军主力所包围。失去了军属重火力和补给外援的俄军已经变的相当脆弱,在随后的3天里。大大小小的俄军孤立据点相继被摧毁。两个军多达4万多人的俄军除了被歼灭俘虏3万多人。这些都是不可补充的损失。而与之一起覆灭的还有两个军所属的各种火炮100多门。

而为了解救这些被包围的部队,除了卡姆普夫战斗群损失惨重之外,一些负责接应第一军残部的俄军也在遭遇战中损失惨重。这些损失加在一起也有近7000人了。而这场战役结束后,整个俄军损失的兵力达到将近4万人。两个军的编制被彻底打光。整条方向不再完整。华夏陆军从北面和东面对俄军的核心阵地构成了钳状攻势。

在这场战争中,华夏部队采用的装甲劈入的战术给俄军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俄国人实在没想到在短短的数天之内,华夏陆军的在装甲部队的引导下就可以将两个军分割包围,装甲部队的攻击力度和攻击速度大大出乎俄军的意料。俄国人建立了较为完备的防御体系,并且在攻击方向上判断也很正确。并且在对方突破的第一时间进行了封堵作战。结果被对方的装甲部队打的七零八落,随后更是有一支装甲部队冲入后方,将俄军左翼的最后一支机动炮兵摧毁。从而奠定了胜局。

俄国人是一个善于从战争中学习战争的民族,在华夏共和国建立装甲部队后不久他们也建立了装甲部队,但是在随后的交战中,俄国人发现除非在偷袭和防御状态下面对对手可能获得一点优势。在遭遇战和进攻战中和对方装甲部队比差的可不是一点半点。同样面对47mm平射炮组成的防御,华甲部队的1号坦克配突击炮可以轻易的摧毁,而俄国人的战车则会被碰个头破血流!

“我们的战车部队建立的标准不是看是否适合战场的需求,而是看是否便宜!”库罗帕特金虽然对卡姆普夫的行为多有不满,但是在给沙皇的信中。还是为这位俄国将军进行了辩护,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同样被冠以装甲部队的华俄两支部队之间的差距实在是太大了。

“我一直认为t1型战车只适合用来对付暴民。它上面的机枪在大战中根本没有作用,装甲聊胜于无,面对哪怕最小口径的火炮都可以将其轻易的摧毁。而它的机枪却无法对对手的战车构成任何伤害。”

“t1s虽然有47mm炮,但是他的车高有些大,对方可以轻易的发现它。装甲防护一如既往的差劲,t1s虽然具备摧毁对手坦克的可能,但是本身的防护让它无法和对手相提并论。”

“t2型战车只适合防御,这种只能掉过屁股才能开炮的玩意其实并不适合战场。t3型战车是我目前最欣赏的,它的外形比较小。并且有一门威力巨大的57mm炮,还是履带战车,战场通过性比较好。但是因为是敞开式战斗舱,所以并不适合攻击,用来防御对方的装甲冲锋还是很不错的。在目前装甲部队无法与之较量的情况下,我希望能够增加平射炮的数量。”在库罗帕特金的信函中充满了对装甲部队的不满和抱怨。

华夏部队在战争结束后也对这场战役中自己的表现进行了总结,总的来说,这是一场胜利的战役,华夏陆军在一周左右的时间就歼灭了4万敌军!但是战斗的胜利并不代表没有问题。在这场战斗中功劳最大的是装甲部队,而问题最大的同样也是装甲部队。在赫赫的战功背后。装甲部队同样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尤其是最开始投入的蔡锷指挥的第一装甲旅,战斗结束后能动的各种车辆不过4成!其中有一部分是因为各种故障和后勤问题而失去了战斗力。

1号坦克作为华甲部队的突击矛头无疑是最为耀眼的,但是在这场战斗中也暴露出了太多的问题,其中第一个问题就是37mm炮的穿甲威力太过无力,除了对付没有掩体保护的步兵和脆的可以用纸来形容的俄国战车之外呯呯炮的炮弹队掩体的杀伤都相当不够!如果不是因为俄国人缺乏钢筋混凝土,如果不是俄国人炮兵过于孱弱。如果不是华夏炮兵比较给力,1号坦克根本无法完成既定任务。经过这场战斗后,华夏陆军高层普遍认为1号坦克只是一种过渡,最多也就是打完这场战争后就要转入二线或者退役。

相对于对1号坦克过低的评价,1号坦克的兄弟倒是获得了极高的褒奖,1号突击炮被称为在多次局部战斗中力挽狂澜的兵器。(好吧,这多少有些夸张)其优秀的防护和威力巨大的75mm短炮让他更适合在残酷的战场中生存和战斗。以至于彭毅认为在防御状态下,一辆1号突击炮可以顶三辆1号坦克。而在攻击对方防线时,威力巨大的75mm炮也绝对不是37mm速射炮可以比的。当然,因为没有可以转动的炮塔,1号突击炮被认为并不适合参与第一线的冲锋。他可以作为进攻时的火力支援,也可以作为防御的中坚,但是不适合冲在第一线。

至于那些伴随着坦克装甲车辆冲锋的自行迫击炮和自行榴弹炮则因为机动灵活也备受称赞,“它们在最需要的地方提供了宝贵的火力支援。这绝对不是可以用数量来形容的。战场上的战机如果抓住了,你用一门75mm炮就可以解决问题,而如果失去了这个机会,也许一个152榴弹炮连都无法挽回!”战后彭毅这样评价伴随的炮兵支援车辆。

除了在装备层面,在技术保障和战术方面的问题也很多,比如说,这次的装甲部队其实还是不够集中。单纯一个旅的装甲部队突破对方两个军的结合部还是有些托大了。当然再一次得益于俄国人并不算凶悍的炮兵,这次有惊无险。同时后勤保障和战地维修也十分不够,华夏陆军缺乏拖车,当出现战车陷入泥潭或者类似的情况时,并不能第一时间进行抢救。以至于坦克被摧毁或者无法使用。同时不及速度也偏慢,当然另一种说法也就是37mm速射炮消耗弹药速度太快了。车体的备弹数量十分不足。总之这对于长距离突击时十分不利的。

另外就是坦克的行程问题,因为履带和燃油量的问题,坦克机械行程是很短的,也就是说在目前看来,华甲部队最多只能作为一支战术部队使用,而无法真正的用于敌后纵身穿插,除非专门调出一支运输车队为坦克部队携带履带、燃料和配件。

而在总结了一系列经验和教训后,华夏陆军有面临着一个新的问题,那就是下一步怎么打,已经失去了2个军的俄军居然开始放弃全面防御。它们开始缩小阵地宽度,部队集中在尼布楚要塞和通往后方的交通线上,并且把剩余的骑兵集中起来用于保障交通线安全。左翼已经被打残,同时右翼也开始收缩。此时的俄军可以用一个绷紧的弹簧来形容。看似不不退让。但是一旦让他们抓住机会,那么俄军的反击将是相当凌厉的。

而对于用钢筋混凝土碉堡和堑壕体系构筑而成的尼布楚要塞来说,华夏陆军还真没有太多的好办法。只能用重炮一点点堆,然后用土工爆破清除沿途所有的阻碍。这必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面对这种防御完善准备充足的要塞体系,直到2战前都没啥好办法。而到了2战时,也不过加了一种名叫轰炸机的武器。

“对方的钢筋混凝土碉堡太多了,以至于我们的6寸级别的重炮都不够用了。对方垒了数年的房子,想让我们在短时间内完成拆迁,实在是有些难度。”聂士成这样苦笑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